支立標
(懷遠縣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安徽 懷遠2334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yōu)質水產品的需求也日趨旺盛,所以也催生了烏鱧的養(yǎng)殖熱潮,但苗種不能大規(guī)模繁殖成了養(yǎng)殖中的瓶頸。
多年來烏鱧的苗種供應一直都是以自然繁殖為主,繁殖的規(guī)模小,操作方法比較原始,苗的規(guī)格也極不整齊,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的需要。另外近年來,烏鱧的繁殖多是以家庭的小規(guī)模繁殖為主,地域性比較強,這樣就造成了近親繁殖,烏鱧的許多優(yōu)良性狀不斷消失,生長速度慢,發(fā)病率逐年增多,品質下降,如此不利于烏鱧養(yǎng)殖行業(yè)的發(fā)展。所以,烏鱧模仿自然繁殖與人工繁殖對比試驗,能為烏鱧苗種大批量的生產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1.親魚培育
親魚培育是繁殖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繁殖成敗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親魚能夠健康生長發(fā)育,按照要求進行順利生產。初春時期,水溫較低,烏鱧相對其他魚的攝食溫度要低一些,為了能夠迅速提高池塘水溫,水位不要加得太深,否則不利于水溫的提升。開始保持水深70~80厘米,隨著溫度的升高,不斷加深,為了刺激親魚的發(fā)育,一般每周加新水1~2次。
由于烏鱧是肉食性魚類,故水質不需要太肥,加上烏鱧比較耐低氧,所以水質可適當保持偏瘦,這也是定期沖水的原因。水體的pH要保持在7~8,最好呈弱堿性,定期監(jiān)測,如果水質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潑灑,用量為10千克/畝左右,同時也可預防魚病的發(fā)生。
2.親魚選擇
親魚要求身體健壯、無病無傷、達性成熟年齡,雌魚要求腹部膨大較柔軟、生殖孔開口大而突出、顏色呈淡紅色、體重為0.5~1千克;雄魚要求體表光滑、體側呈淡紫色、腹部柔軟、生殖孔相對較小、體重以1~2千克為宜。多數(shù)雄魚個體要大于雌魚,雌雄各選擇10尾作為試驗用親魚,其中5對作為人工催產用親魚、5對作為自然繁殖用親魚。在催產前要做好親魚的培育,每天進行投喂,主要餌料為野雜魚、冰凍的海魚,也有投喂雞、鴨下腳料作為餌料的。但在繁殖的前一天不要投喂,以免繁殖時過多排泄物污染水質,要保持水質清新,適時地注入新水。
3.池塘選擇
選擇兩口池塘,每口池塘為0.6畝,平均水深為90厘米,繁殖前池塘要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后灌注新水,因為烏鱧卵為黏性卵,故每池均放入相同的水草水浮蓮或者人工魚巢以幫助產后孵化,同時密切注意水溫和天氣變化,最好選擇晴好天氣進行繁殖,這樣氣溫波動不大,有利于魚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的提高。
4.試驗過程
5月20日進行催產,當日氣溫為27℃,水溫為21℃,適宜進行催產,自然繁殖池除人工放入水草后,沒有進行其他干預,按1∶1的比例放入雌雄烏鱧各5尾。人工繁殖池按1∶1的比例放入注射激素后的雌雄親魚各5尾,使用催產素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采用一次性注射,雌魚劑量為1 500單位/千克體重,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的一半,在注射時可根據(jù)親魚的大小、性腺發(fā)育成熟度的不同靈活調整劑量。
一般采用胸鰭注射,首先親魚應放在光滑的塑料布上進行注射催產,注射時最好用柔軟的濕毛巾蓋住烏鱧頭部,這樣親魚比較安靜,便于注射操作。經過觀察,注射后的親魚在40小時后開始產卵,經過6小時的效應期,5對親魚全部產卵結束,產卵時間比較集中,經過大致計數(shù)得出產卵量約74 000粒。自然繁殖池在放入后第3天有2對產卵、第5天有1對產卵、第6天有1對產卵,有1對未產卵,經過計數(shù)產卵量約為45 000粒。
5.苗種培育
隨后各自在原產卵池進行孵化,兩個池塘采用完全相同的培育方法,由專人負責,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生態(tài)環(huán)境基本保持一致。魚苗游塘后兩天開始投喂輪蟲、枝角類;約10天后投喂魚糜與“通威”牌0.3毫米膨化開口飼料攪拌均勻進行投喂,魚糜要用絞肉機過兩遍,以保持其粉碎度;20天后投喂魚糜加0.5毫米人工配合飼料。隨著魚苗不斷生長,不斷調整飼料的規(guī)格,以后魚糜數(shù)量逐漸減少,配合飼料逐漸增加,直至完全投喂膨化配合飼料。
6.試驗數(shù)據(jù)
經過33天的飼養(yǎng),試驗結果詳見表1。
表1 自然繁殖池和人工催產池試驗情況
從5月20日開始到6月23日結束,自然繁殖池5組親魚共產卵約45 000粒,收獲烏鱧苗種62千克。人工催產池5組親魚產卵約74 000粒,收獲烏鱧苗種101千克。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產卵量上,人工催產池產卵量高于自然繁殖池約63%。
通過對比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1.親魚的選擇
親魚的體重要0.5千克/尾以上、達到性成熟才能使用,否則會影響到產卵量。自然繁殖的5對親魚只產了4對,這就充分說明即使在水溫、水質、繁殖條件都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如果親魚的成熟度不好,自然繁殖也是產不出卵來的。而人工繁殖通過注射催產劑,經過一定時間的催熟就能產出卵子。
2.親魚的產卵量
從表1中可以看出,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產卵量差別很大,又加上烏鱧是一年多次產卵,所以造成自然繁殖的產卵量明顯低于人工繁殖。但在孵化率方面可以看出,自然繁殖明顯高于人工繁殖。這是因為自然繁殖產出的全部是成熟的卵粒,而人工繁殖的則由于受到激素的催產作用,有一部分未成熟的卵粒也被催產出來,故人工繁殖孵化率低于自然產卵的孵化率。自然繁殖成活率和人工繁殖成活率相差不大,基本一致。在收獲量方面差別就很大了,同樣是5組親魚,1個月后產量卻差別很大。自然繁殖的產量只有人工繁殖產量的60%多。
3.親魚的產卵時間
自然繁殖由于產卵的時間不一致,故苗種的規(guī)格有明顯差異,而人工繁殖由于產卵時間一致,規(guī)格基本整齊,這樣也不會出現(xiàn)“大吃小”的現(xiàn)象,也易于后期的養(yǎng)殖管理。
通過本次試驗可以得出,烏鱧的人工繁殖明顯優(yōu)于自然繁殖,為烏鱧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科學依據(jù),使烏鱧的大規(guī)模人工繁殖成為可能,突破了烏鱧不能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的瓶頸。
人工繁殖的成功為下一步選種、育種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挑選一批生長速度快、體質健壯的魚種培育成親魚選育種,進行品種內、地域品系間的雜交試驗,培育出優(yōu)質的養(yǎng)殖品種,這樣可以向各地的養(yǎng)殖戶提供大規(guī)模的優(yōu)良烏鱧苗種進行養(yǎng)殖,為烏鱧品種的更新?lián)Q代打下基礎。
本次試驗的烏鱧苗種培育飼料化養(yǎng)殖成為可能,傳統(tǒng)養(yǎng)殖烏鱧一直以野雜魚、冰鮮魚為主,這些年逐漸發(fā)展到用雞鴨的下腳料進行養(yǎng)殖,這樣的養(yǎng)殖方式注定不會長久,與國家的美好鄉(xiāng)村建設政策不符,對養(yǎng)殖環(huán)境污染大,病害增多,所以苗種培育的飼料化養(yǎng)殖成功為以后成魚的人工飼料化養(yǎng)殖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