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徑野老
看看,是時(shí)候了。
主人輕咳了兩聲,起身,端起面前的酒杯,又迅捷看了斜對面一位微胖年輕人一眼,收回目光,滿臉綻笑地說:“各位,當(dāng)年,會稽山陰蘭亭雅集,有奇文絕墨《蘭亭集序》,流芳千古。今日,我南昌洪都騰王閣,亦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在座各位,都是大唐精英才俊,豈能無詩少文?”
那邊,早已有人,筆墨伺候。
客人們你推我讓,歡聲笑語,人恭禮法,就是無人肯去拿起那筆。以至,氣氛有點(diǎn)尷尬。
終于,那個微胖的年輕人,從坐位上欠起屁股,微紅著臉,正要說什么,做什么,突然,聽有人朗聲說:“既然大家都不愿先出手,那就由我今天先來拋這塊磚吧。”
全場一下子闃靜,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那個微胖年輕人一下子又坐落在椅子上,斜著眼看主人。
主人臉上的笑容,倏忽消失,再次站起,掃了眾人一眼,客氣地說:“那,諸位隨意,本都督要去洗手更衣。”說著,離座而去。
再看,那個白衣少年,已立在那邊早已預(yù)備好的案頭,正手握毛筆,一邊洗筆沾墨,一邊對著鋪開的紙張凝神聚氣。
主人已進(jìn)了閣子邊的一個房間,隨身跟進(jìn)來的一個下人進(jìn)門就罵開:“褲帶沒扎緊,從哪冒出這么個東西?!”
主人亦喘了幾口粗氣,但都督畢竟是都督,立馬正顏厲色對那下人說:“掌嘴,來者都是我請來的貴客。哪容你在此多嘴多舌?”
下人斂聲屏氣,幫主人更衣,待一切完整后,就要退下。
慢——,主人自己又整整衣,對下人說:“你去看看,那個后生,他寫了什么,給我傳來?!?/p>
這——,下人一下子為難,就伸手抓自己的頭。
主人瞪了一眼:“廢物,這有何難,他寫一句,你傳一句來么?!?/p>
下人嘴一呲,說了聲“是,大人。”轉(zhuǎn)身跑走。
接下來,就是走馬燈似的來回傳報(bào)。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老生常談。”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都督略一沉吟,微微點(diǎn)頭:“尚可?!?/p>
……
潦水盡而寒潭青,煙光凝而暮山紫
都督雙眼一閃亮。
……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都督愣怔了半天,實(shí)然,一拍桌子,大叫一聲:好!又叫一聲:妙!再叫一聲:絕!
手下被嚇愣了。
都督推開下人,沖出更衣室,重返閣上的宴會現(xiàn)場。只見眾人早把那個寫字的案頭圍了個水泄不通。
都督伸出雙手,分開眾人,只見那白衣少年正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以至都督站在他身后,他也旁若無人。
都督亦屏息靜立,直到那雄文天成,滿紙煙霞。
白衣少年終于放下筆,用指頭抹了下額上的汗水。
掌聲響起,贊頌不絕。
都督這才伸手,把住后生的一條胳膊,大聲說:“我騰王閣從此不朽矣!后生,走,老夫要敬你三懷!”
白衣少年?duì)N然一笑:“都督大人且慢,晚輩意猶未盡”。說著,重又拿起筆,吸了口氣,吐了口氣,一吞一吐,俯仰之間,一首七言詩又落在紙上:
騰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回,都督和眾賓客都被震呆了,那個一直在場的微胖年輕人,悄悄地溜出去,將早已藏在懷里的一份文稿,用香頭點(diǎn)燃,燒了。
原來,他是都督的女婿孟學(xué)士,本來準(zhǔn)備要在今天的宴會上,露一手的。
這個二十多歲的白衣少年,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主人是時(shí)任江西南昌洪都都督閻伯嶼。王勃只是正好路過此地,遇上閻伯嶼重修騰王閣峻工,才受邀來參加這次盛宴的。
都督熱情挽留王勃在南昌多住了三天。
第四天,王勃就揖別都督眾人,只身上馬,踏上了南去廣東交趾探望父親之路。
他的這一文一詩,傳到了長安,傳進(jìn)皇宮,高宗皇帝先看文后看詩,大嘆:如此奇文后,還有如此絕詩,豈非強(qiáng)弩之末尚能穿七孔乎?真乃蓋世奇才!
大唐天寶四年秋天。
魯郡東石門外,一家小酒店內(nèi),兩個男子在窗下的一張桌子上,相對而坐,面對滿桌的菜肴,誰也無心動筷子,各自手把酒杯,年長的淡淡笑著,年輕的那位則面色凄然。
這是誰?說出來會把人嚇壞:李白和杜甫。
他們是在去年夏天,在洛陽相會的,時(shí)年44歲的李白,早已是名滿天下,他已在長安大明宮進(jìn)出兩年,現(xiàn)在是被玄宗皇帝“賜金放還”;而33歲的杜甫,其時(shí),還是一個青年落第學(xué)子,詩名末著,正困守愁城。李白并不因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杜甫,也沒有因?yàn)樽砸堰€籍籍無名,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反而,兩人卻像失散多年的親兄弟重逢,一見如故。
不信,且看他們相互的贈詩:
李白《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何太瘦,
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yáng)跋扈為誰雄?
洛陽一別,還不到一年,他們又在東魯相會,幾個月來,他們登山臨水,“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共行。”(杜甫詩句),無奈,好日子過得實(shí)在太快,今天,終于又到了分手的時(shí)候。杜甫要西返長安,求取功名,李白就在魯郡東石門設(shè)宴,為之餞行。
離別的惆悵,是此刻這二人共同的感受,但李白畢竟不是杜甫,實(shí)在受不了這有些壓抑的氣氛,就呼地站起來,向店家討了紙筆,在相鄰的空桌上鋪展開來,提著筆說:“再送兄弟一首詩吧?!?/p>
說罷,一手抻紙,一手捉筆,回頭,微微笑著,盯著杜甫看了好一會兒,突然,轉(zhuǎn)過身去,揮舞手中筆,轉(zhuǎn)眼,一首詩便落在紙上,就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shí)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杜甫過來,口里一句一句吟讀著,不禁潸然涕下……
“飛蓬各自遠(yuǎn)”,竟然一語成讖,李白杜甫二人從此天各一方。
李白,東西漫游,失意蹭蹬。
杜甫,南北漂泊,窮困潦倒。
“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他們做夢,都想著能重新聚首,李白有詩《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而杜甫呢?更是為李白寫下了一首首的思念詩(共計(jì)十五首),其中,有《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shí)一尊酒,重與細(xì)論文。
還有《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yuǎn)不可測,
魂來?xiàng)髁智?,魂返關(guān)塞黑。
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天使蛟龍得。
更有: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
可是,李白和杜甫,到死,也未能再見一面。石門一別,竟成了這兩位中國古代曠世大詩人的永訣……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是誰的聲音?還用問,除了那個“醉酒狂歌空度日,飛揚(yáng)跋扈為誰雄”的李白李翰林,還能是誰!
李白又喝醉了,這回,是在他的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這可是個好地方,當(dāng)初,山居落成,他就專程來造訪,并為之寫下了《題元丹丘潁陽山居》并序,他在序中寫道:“丹丘家于穎陽,新卜別業(yè)。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極目汝海,云巖映郁,有佳致焉?!?/p>
其詩曰:
仙游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dú)與洪岸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鳥,拂衣恓江潢。
太白與丹丘為莫逆之交,丹丘身為道流,或出或處,或顯或隱,徘徊于江湖魏闕之間。太白涉足終南捷徑,丹丘當(dāng)是重要引路人。太白也是道教徒,故他們的相交,亦稱“神仙交?!崩钐讓懡o這個丹丘生的詩,竟然有十幾首之多。
李白此番的到來,是他一入長安后的公元二十四年(736),同來的,還有他們共同的摯友岑勛,就是寫過著名的《多寶塔碑記》的大文人、大書法家。
此刻,他們?nèi)苏谕达嫛@畎紫群茸砹?,正在廳上舉著他的酒杯朗誦他即興而做的新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jìn)酒,杯莫停。
這頓酒,從中午喝起,現(xiàn)在已是半夜,酒宴還不散,一點(diǎn)也沒有要散的意思。
李白興致正高,噴吐出來的這首詩,起首即磅礴恢宏,如波濤攜風(fēng)帶雨而來,有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shí)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吟頌至此,李白一個趔趄,差點(diǎn)摔倒,把岑勛和元丹丘倆個朋友大大嚇了一跳,他卻又站穩(wěn)了,還用手示意朋友:不要擔(dān)心,我沒事!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這一醉,醉出了這首震古鑠今的《將進(jìn)酒》,展示了他的天縱之才,誠如余光中所贊“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造化弄人。
杜甫雖然被后世尊為“詩圣”,但在他生活的唐代,似乎命運(yùn)并不怎樣,屢次科考,不第,安史之亂中,千辛萬苦逮著了個機(jī)會,做了個左拾遺,可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罷相而觸怒肅宗,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由于戰(zhàn)亂和饑荒,那樣的小官不做也罷,他又拖家?guī)Э?,東西南北顛簸在人生的逆旅中。
不說官運(yùn),這個杜二甫,連“文運(yùn)”似乎也遠(yuǎn)不盡意。他爺爺可是杜審言啊,唐高宗咸亨進(jìn)士,累官至修文館直學(xué)士,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享譽(yù)初唐詩壇。
據(jù)杜甫詩《壯游》里自道:“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這么一個既有家學(xué)、又有天才的詩人,又趕上千年盛世大唐,本來應(yīng)該是另外一番樣子??!何況,他讀書寫詩又是那樣的肯用功。盛唐一代,肯以寫詩為一生之志的,恐怕也只有他一個人。他在為兒子寫得《宗武生日》里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p>
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言:“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
反正,他的一生,愁多樂少。
只說詩罷,雖然杜甫比李白只小11歲,但他的詩的主體風(fēng)格,是在安史之亂的前夕開始形成。而滋長于其后數(shù)十年動蕩不安的形勢中的,盡管他的詩中仍有體現(xiàn)盛唐詩歌的一些特征,如愛好雄偉壯大之美等等,但許多詩的特點(diǎn),如關(guān)切政治和民生疾苦,注重寫實(shí),從朝廷的利益考慮而抑制自我內(nèi)心的激情等等,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相應(yīng)的帶來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方面的一系列變化。杜詩的創(chuàng)作傾向不僅標(biāo)志了唐詩內(nèi)容與風(fēng)格的重大轉(zhuǎn)折,也對中唐以后直至宋代的詩歌發(fā)展造成深刻的影響。這卻使杜甫的詩在他生活的時(shí)代,不大受到人們的待見。
杜甫夸過李白,“白也詩無敵。”高適、岑參都是杜甫的朋友,他夸贊他們“高岑殊緩步,沈鮑是同行,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蒼茫?!彼Q贊王維“高人王右丞”。但卻不見這些人,對他的詩有過哪怕一句的評價(jià)。
最過分的是殷潘編選的《河岳英靈集》,是盛唐人造盛唐詩,竟然不選杜甫一首詩,在唐人選唐詩的眾多選本中,僅見晚唐韋莊的《又玄集》選過杜詩七首??梢?,杜甫在他的時(shí)代,幾乎是“無人喝采?!?/p>
可有一人,卻肯放下身段,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屈尊去看望這個三十多歲的落魄詩人。他,就是當(dāng)時(shí)人稱李北海的大文學(xué)家、大書法家李邕。
杜甫詩里記有“李邕求識面”。
天寶四載,杜甫前往臨浥看弟弟杜穎,途經(jīng)濟(jì)南,適逢李邕在濟(jì)南任北海太守,就遍邀當(dāng)?shù)孛?,在歷下亭設(shè)酒宴,隆重招待杜甫。杜甫即席賦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東藩駐皂蓋,北諸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jì)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dāng)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yùn)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這場酒局,讓我們看到,孤獨(dú)的杜甫,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是有一二知已賞識他的。李邕確實(shí)也獨(dú)具慧眼,他所看好的這個年輕人,終成千古“詩圣”。
如今,你若去濟(jì)南旅行,一定要去一下歷下亭,這座始建于北魏的古亭,是天下名亭,正門掛著的那副楹聯(lián)就是杜甫的名句:
海右此亭古
濟(jì)南名士多
一場春雨。
入春以來的干旱,煩燥,被這起于黎明,止于半前晌地春雨的洗滌,都不復(fù)存在。整個城市的塵埃,都被浥壓,看看那些柔軟地柳樹的枝條,嫩中透出新鮮的綠意,在和熙的風(fēng)中兀自擺舞,叫人耳目一新。
渭城,一匹馬疾馳過大街,在城西門外的一家小酒樓前停下,馬上騎手敏捷地跳下馬,隨手系馬白揚(yáng)綠柳邊,手里團(tuán)了團(tuán)馬鞭,踏上酒樓前邊的臺級。
“王兄—”元二挑簾而出。
“兄弟?!眮砣斯讼率?,說:“愚兄事務(wù)煩雜,叫兄弟久等啦?!?/p>
來者何人?名滿天下的大唐第一才子王維,字摩詰,河?xùn)|蒲州人,開元九年中進(jìn)士,為宮中太樂丞。詩、書、畫、樂無一不精,無一不通。連兒童都會吟誦他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弟兄》: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二也趕忙躬手說:“我也只能等明天一早,隨商隊(duì)一起走,本來,老兄已為我在曲江送別過了,誰知,為等商隊(duì),又等了半月。”
元二,小王維七八歲,武狀元,將赴大唐西域的安西都護(hù)府裴將軍帳下任職效命。
王維:“這些,我都知道?!?/p>
倆人把著手,走進(jìn)酒樓,上了二樓,擇西窗下的一張桌子,面對面坐下。
王維:“渭城這邊,本也有些朋友,是不是都叫一下?”
元二:“免了罷,昨夜剛剛與他們聚過,今天,就咱兄弟倆,就挺好,也便好好拉拉話。”
王維略一沉吟,說:“也好?!闭f著,就對早已垂手站在那兒的店小二說:“那就,上菜,要店里最拿手的,當(dāng)然,酒,也要最好的?!?/p>
元二補(bǔ)充:“再備一下紙筆?!?/p>
王維:“我非得寫嗎?”
元二笑了:“那,不是要看酒么,只要酒喝好了,老兄能不寫么?”
倆人仰首大笑。
未上菜的當(dāng)兒,兩人不由得把目光投向窗外,渭河在南邊不遠(yuǎn)處蜿蜒,再往遠(yuǎn),是終南山,云遮霧罩。
“喝酒,還要看天氣。”元二呲牙笑著說。
王維:“看來,你這些年的酒,算沒白喝?!蓖蹙S把馬鞭,放在一張空著的椅子上,走到窗前,從支起的窗口,向外看了會兒,又很響地抽了兩下鼻子,打了個很響的噴嚏,說:“都說秀色可餐,今天這渭城的柳色,就很撩人啊?!?/p>
酒菜很快擺上桌,那還等什么:開喝。
弟兄倆喝了會兒,酒過三杯,王維突然又叫店小二,店小二應(yīng)聲上來,腳步把木樓梯踩得咚咚響。
不等店小二問,王維就發(fā)話:“一會兒,把這城里最年輕最漂亮唱得最好的姑娘,給我喊三五個來?!闭f罷,就手將一塊銀子丟到店小二的懷里。
元二怔怔,說:“王兄待我情同手足,可惜,我一介武夫,連個感謝的話都說不好。”
王維哈哈一笑:“不要說,誰讓咱是弟兄呢?!?/p>
待店小二領(lǐng)著三個渭城的絕色姑娘來時(shí),王維與元二已喝了一壇酒,第二壇剛啟封。
先聽了三位姑娘唱。
第一個唱的是:
燕章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dāng)君回歸日,是妾斷腸時(shí)。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王維:“李太白李翰林的?!?/p>
第二個唱的是: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shí)。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元二拍手大笑:“好?!?/p>
第三個姑娘最漂亮,唱得也最好。她唱的是: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錘。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shí)。
元二一仰脖,喝下一杯酒說:“這個,不是老兄你寫的么!”
王維笑了下,說:“以前的東西啦”。說著,離座,走到備了紙筆的另一張桌子,好像連想也沒想,提筆一揮而就一篇即興之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起先,元二看了又看,好像也沒什么,王維歸座,繼續(xù)喝酒。
是那個最漂亮且晿得最好的姑娘,看后半天不說話,直到后來,由她安排,由另兩個姑娘,每人填入不同的曲調(diào),先后唱了一遍。最后,由她自己親自選了個曲調(diào),又給唱了一遍時(shí),元二首先叫了起好來,隨后,是三個姑娘的合唱,這回,元二突然撲到王維的腳下,說:“哥,我真地不想走啦!”
王維將元二扶了起來,替他抹著淚水,說:“兄弟,身為大唐武狀元,理應(yīng)學(xué)習(xí)班定遠(yuǎn),男兒萬里覓封侯,哪能做小兒女態(tài)呢!”
索性,把三個姑娘也請入座,喝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大家你一杯,我一杯,左一杯,右一杯,直喝到元二和兩個姑娘大醉……
漂亮姑娘端起酒杯,敬向王維,說:“大人,這杯只為你剛寫的這首詩。”
王維:“值得么?”
姑娘:“千金難買,不,萬金不易?!?/p>
王維只是笑笑,將酒一口喝下……
大唐遍地都是“大國工匠”,一弄,就是絕活,這場酒,不僅喝出了一首中國送別詩中的“絕唱”,還讓元二這個元名之輩名垂千古……
山人歸去也!
昨晚的酒宴上,孟山人寫下一首《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身為大唐樂丞的王維,將頭一天酒宴后,回家寫下的一首送別詩,遞給孟山人,然后,深深地打躬作別。
孟山人是在這天晚上住宿的官道客棧,展讀王維的贈詩的:《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fù)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詩,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xiàn)《子虛》。
本來,就憑一句詩,王維與這位應(yīng)進(jìn)士不第的孟山人一見如故。
那日,在太學(xué),秋月新霧,諸英聯(lián)詩,當(dāng)這位來自襄陽鄉(xiāng)下,自稱山人的寫下“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敝?,舉坐暖其清絕,不復(fù)為綴。加之,這位四十歲的孟山人,“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遍L安這些廟堂之上的才俊,爭相與之相交。這個自稱山人的襄陽佬,誰知會成為這長安,不,是整個大唐的什么人物呢?!
王維破例,請孟山人,到他任職的翰林院內(nèi)署喝茶。
兩人正品茗吟詩,相談?wù)龤g,外邊忽報(bào):皇上駕到——
王維趕忙迎駕,唐玄宗已經(jīng)進(jìn)來,看來,皇上今日興致不錯。只是,王維身為大唐官員,將一介布衣白身的孟山人,擅自引入翰林院,是逾矩。故,王維面色緊張,只是皇上已發(fā)現(xiàn)了什么,面露微笑,王維是一等聰明之人,趕快將早已躲在床下的山人喚出,向皇上稟明實(shí)情。
玄宗皇上沒有生氣,得知面前這位床下君子,就是近時(shí)宮廷內(nèi)外傳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的大才子孟浩然時(shí),便說:“朕正好聽聽你的詩篇?!?/p>
孟山人驚魂未定,看王維,王維說:“你就擇你近來的詩,給圣上吟頌一首吧?!?/p>
孟山人沉吟片刻,想起自己“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而今四十歲了,才第一次離家來長安,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jìn)身之機(jī);又得到張九齡、王維等名流贊譽(yù),詩名動長安,可應(yīng)試還是失利,正不知如何?就將幾天前寫的那首《歲暮歸南山》向這位大唐天子吟誦: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敞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王維聽了,真恨不得上去,給他一個巴掌:咋么……你哪怕就念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呢,“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果然,皇上龍顏大怒,說:“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玄宗拂袖而去。
王維送走皇上,一扭頭,抬手指著這位老兄,嘴張了又張,卻連一句話都說不出。
山人者,孟浩然也。祖居襄陽,耕讀傳家。祖上留下的莊園,名澗南園。請看他的《澗南即事》詩:
弊廬在郭外,素業(yè)唯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山人本無心仕途,自小親近田園,優(yōu)游山水,四十歲才第一次赴長安,也只是為了盡孝,此番鎩羽而歸,也無他,繼續(xù)從前的日子罷了。
詩,可是越寫越好。
選一:《閑園懷蘇子》
向夕開簾坐,庭陰葉落微。
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選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選三:《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shí)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登了萬山,再逛《萬山潭》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鳥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初春,他還要到漢水中漾舟: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fù)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為了追慕先賢三國時(shí)的“鳳雛先生”寵統(tǒng)高風(fēng),山人還要長時(shí)間隱居鹿門山。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好一幅山林隱逸圖!
到了又一個春日之晨,山人嘩啦一聲,推開門板,隨口而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山人還去會友,《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一天,山人《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當(dāng)然,孟山人還曾西上川蜀,東下吳越,漫游之中,寫了不少好詩,尤以《宿建德江》奇絕。
移舟泊江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原來,山人也有“愁”??!
蒼天有眼,于是,又給了他一次天大的機(jī)會。公元735年,時(shí)任襄陽刺史的韓朝宗計(jì)劃向朝廷舉薦孟山人。韓朝宗何許人也,就是那位李白曾向他投《自薦信》的,被夸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大唐高官,可惜,李白白投了,他沒看上李白?,F(xiàn)在,他卻看上了孟山人,與之約定了日期,一同進(jìn)京面圣。
進(jìn)京的日子終于到了,韓刺史在官衙等孟山人,可左等不來,右等不見,最后只得派人去找。
衙役騎馬馳到澗南園,一看,山人正在與幾個朋友喝酒,一片歡聲笑語。
衙役上前,說:“刺史等你一同出發(fā)呢?!?/p>
山人微微蹙了下眉,一揮手說:“回去稟報(bào)刺史,我正與朋友喝酒,長安,就……不去啦!”
……
詩仙李白,現(xiàn)留下來的詩中,就有五首,是寫給這個山人孟浩然的,其中《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請芬。
史書記載孟浩然是“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詩人王昌齡遭貶官,途經(jīng)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恰值這位山人背上長了毒瘡,經(jīng)郎中精心醫(yī)治,已經(jīng)收口,郎中千叮嚀,萬囑咐,萬萬不可飲酒、吃魚鮮。但老友相聚,山人又是東道,觥籌之間,不能不上襄陽人宴客時(shí)必備的美味——漢江中的查頭鳊,早已忘乎所以的孟山人見到鮮魚,命也忘了,舉箸就嘗……
孟山人還寫了《送王昌齡之嶺南》
洞庭去遠(yuǎn)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纻,鄉(xiāng)味有槎頭。
已抱沈痼疾,更館魑魅憂。
數(shù)年同筆硯,茲夕問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王昌齡與李白也是好友,李白也有詩相贈:“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p>
孟山人孟浩然呢?
王昌齡走后幾天,他也永遠(yuǎn)從這個世界上走了。
哪位要說:聽說過古來有斗酒、斗拳、斗劍,甚至斗蛐蛐斗雞斗牛的,就是還沒聽說過斗詩的。那么,今天且聽三徑野老給大家講一回。
話說唐朝,咱還是說唐詩吧,經(jīng)過“初唐四杰,”“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王楊盧駱當(dāng)時(shí)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語)還加上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弧篇蓋全唐”的張若虛。到陳子昂《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dú)獨(dú)愴然而涕下?!薄皣⑽恼?,子昂始高蹈”。(韓愈語),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出現(xiàn)了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山水田園詩派的孟浩然、儲光曦、韋應(yīng)物,邊塞詩派的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造山運(yùn)動終于成就李白杜甫的“雙峰凌霄?!敝摹鞍彩分畞y”后,大唐帝國的歷史進(jìn)入貞元、元和時(shí)期,有了中唐詩歌之盛?!敖酱胁湃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趙翼語),又有了韓孟元白。韓孟,韓愈、孟郊也,史稱韓孟詩派;元白,元稹、白居易也,史稱元白詩派。韓孟開辟了險(xiǎn)怪一路,有賈島、李賀等追隨著苦吟不止;元白搞了個新樂府運(yùn)動,有張籍、王建等積極響應(yīng)。此外,元和詩壇還有劉禹錫、柳宗元等高手特立獨(dú)行,詩風(fēng)雄健、清深。
言歸正傳,三徑野老要說的斗詩,就發(fā)生在劉禹錫和白居易之間。
劉禹錫因早年參加“永貞革新”,和柳宗元等七人被貶官外放,史稱“八司馬”。他們長年被貶罰到南方荒蠻煙瘴之地,柳宗元48歲就客死柳州,而劉禹錫則憑著他豪邁的個性,在巴山蜀水之間輾轉(zhuǎn)了二十三年。
而白居易則早有“詩王”之稱,他的詩當(dāng)時(shí)不僅流傳民間,婦孺能唱,甚至還東傳朝鮮、日本。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洛陽途中,恰白居易也在杭州返洛陽路上,兩個唐詩大國手在揚(yáng)州初次謀面,倆人的詩名,早已如雷貫耳,響徹大唐朝野。雖是初逢,一見如故。
兩大詩人初會,當(dāng)然不能沒有酒宴。
席間,白居易被劉禹錫的半生遭際深深打動,當(dāng)場捉筆,為其寫下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懷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fēng)光常寂寞,
滿朝官職獨(dú)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這首詩,表達(dá)了他對這位朋友不幸遭遇的,深深的同情和憤憤的不平,確也令人動容。
劉禹錫看后,只默默了一會兒,就起身離座,過去,抓起筆來,寫下《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呤聞笛賦,
到鄉(xiāng)翻似欄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棄筆,歸座,就端起酒杯:來,喝酒。
白居易正在發(fā)怔,半晌,才“哦”的一聲,反應(yīng)過來,趕忙端起酒杯,碰杯。
劉禹錫的這首詩,寫得酣暢淋漓,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是振奮、豁達(dá)。
白居易再也不提自己剛才的詩了,隨后,他慷慨大方地給這位不走運(yùn)的劉禹錫送了頂“詩豪”的桂冠。從此,詩王和詩豪成為莫逆之交。
還有一次,是在龍門白居易莊園。那天,黃昏,天上飄起了零星的雪花,白居易打發(fā)人,飛馬傳招友人:“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結(jié)果,劉禹錫、元稹、韋楚客應(yīng)招而至,酒宴之上,四人又開始斗詩,說好題目是懷古,這回,可是群斗。
劉禹錫最先寫出《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大家看了,就推讓起來,白居易面對一張宣紙,沉吟片刻,突然擲筆而嘆:“四人探驪龍,子獨(dú)得珠,所余鱗爪者何用耶?”
白居易和劉禹錫的斗詩,還有多次,大多不相上下,難分伯仲,不過,僅就這兩次而言,劉禹錫,贏了。
白居易是古代詩人中,最愛編輯自己文集的人。他在晚年編輯的《劉白唱和集》時(shí)寫道:“彭城劉夢得,詩豪也。其鋒森然,少敢當(dāng)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幾年后,劉禹錫去世,白居易寫下:“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其實(shí),詩人斗詩,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不但不會成怨結(jié)仇,反而“斗”出了友誼,“斗”出了名篇,“斗”出了文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