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芊
鴨蛋墩是個獨嶼墩,四面環(huán)水,離最近的金涇村一里多地。
李銀鑼坐在岸邊,能看見村莊熟悉的輪廓,能看見村里家家戶戶早上和傍晚時分煙囪里冒出來的裊裊炊煙,當(dāng)然他也能夠分辨出自家那煙囪。
鴨蛋墩是安靜的去處,安靜到有些死寂的感覺。自從李銀鑼在這墩上安身后,這片地、這片水域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人敢靠近,當(dāng)然他也不讓人靠近。每回兒子過來,也是遠遠地跟他喊話,把他需要的物品掛在水中那老楊樹的枝丫上,再取走墩上的鴨蛋。
每天,獨居的李銀鑼是忙碌的,他的忙碌緣于他行動的緩慢和動作的艱難,常人一個簡單的動作,他也許要花費幾倍的努力。他要在實在忙碌不動時,把手里最后的活兒干完。
他的窩棚是當(dāng)年自己蓋的。那時,他還有些力氣,他為自己以后的生存,拼盡最后的力氣。支柱和梁木、椽子用的是墩上的幾棵老樹,已支撐了幾十年,還算堅實;墻體用的是河邊的碎磚、地里的黏土、田里的柴草,一層層壘起來的,厚實,還冬暖夏涼;窩棚的頂是用田里的稻草鋪的,后來又加蓋了一些,足以遮風(fēng)擋雨。
早年,李銀鑼在墩上種的柳、桃、桑、槐、楮樹,現(xiàn)早已郁郁蔥蔥。他還在自己窩棚四周培植了一個小小的中藥園,里面種著大風(fēng)子、蒼耳子等一些叫得上名或叫不上名的中藥材,這些是李銀鑼保命的寶貝。這里,有的是當(dāng)年他從甬城回來時一路上采集的,那一路,避開人群,辛辛苦苦風(fēng)餐露宿走了好幾年;也有的是讓兒子尋覓來自己培植的。他靠這些中藥材,延緩著自己正在消融的生命。
他還記得,當(dāng)年那個使他染病的小山村。在他離開前,他讓村民在村子里種上了大片的柳、桃、桑、槐、楮樹,并教他們?nèi)绾斡眠@些樹枝煎煮湯水,他還讓家家戶戶種上大風(fēng)子、蒼耳子等中草藥,教他們?nèi)绾伟舅幹尾?。他的命是村民救的,他得回報,他是軍醫(yī),是進山剿匪小隊的隨隊軍醫(yī),然小分隊進山后遭遇頑匪的伏擊,要不是身負重傷誤入麻風(fēng)村,他也早就陣亡了。他還記得,離開甬城時,他專門去了山腳下的烈士公墓,朝陣亡的剿匪小隊的戰(zhàn)友們鞠躬道別,包括他自己的墓碑。離開烈士公墓,隱姓埋名的李銀鑼,內(nèi)心開始強大,把每天活著的時光,當(dāng)作是第二個一輩子。
他對自己說,活一天就等于多撿了一天的便宜,就這樣他撿了幾十年,成了奇跡。
他的日子,就像撿到的鴨蛋。
鴨蛋墩原本就是鴨子產(chǎn)蛋的好去處,以前有人專門上墩來撿鴨蛋,后來李銀鑼住下后,就沒人來撿了。他把鴨子產(chǎn)的蛋收攏來,一次次孵化后形成了一個鴨群,繼續(xù)為他產(chǎn)蛋。
窩棚邊的田地低洼卻肥沃,李銀鑼忙碌著,種些稻米、瓜果、蔬菜,不怎么多,可勉強養(yǎng)活自己。
他最后的忙碌,就是要做一根桿子,一桿盡可能長的桿子。他蹣跚著挑選了合用的樹枝。砍枝、整枝、鑲接,不知多少個日月,那桿子已經(jīng)在李銀鑼的忙碌中變得挺拔、修長。他要在他實在忙碌不動前,把它豎起來,豎在窩棚前的空地上。那桿子的頂端,他做了一個小滑輪,可穿進去一根繩子,那繩也是他做的,用墩上的野麻做的。剝麻、晾曬、捶搗、分縷、搓繩,那麻繩在李銀鑼的忙碌中變得精致、細滑、牢固。
突然有一天,兒子過來喊話,告訴他孫子李陽考高中,考了全縣前十名,考上了縣中實驗班。縣中實驗班是什么,李銀鑼不清楚,然他明白,他李家的后代,是有出息的,就像當(dāng)年他去上海中藥店學(xué)徒時,他爺爺說他以后一定會出息的。
孫子去縣城讀書后,李銀鑼的桿子終于豎起來了。在一個秋天鄉(xiāng)村里忙碌著收割的日子里,有人突然看見鴨蛋墩李銀鑼窩棚前的桿子上升起了一面小紅旗,但小紅旗只升了一半。
李銀鑼的兒子感到不祥,報告了鎮(zhèn)民政助理。鎮(zhèn)醫(yī)院派醫(yī)生上墩探究,發(fā)現(xiàn)李銀鑼穿著舊軍裝去了,雖說病魔已把他的臉和四肢摧殘得不成樣子,但他走時的神情是安詳?shù)摹?/p>
李銀鑼的身邊有一張紙,上面歪歪扭扭寫著:這是我們剿匪小隊的隊旗,我為全體為國捐軀的小分隊?wèi)?zhàn)士們升半旗。
幾年后,陳墩鎮(zhèn)鎮(zhèn)志上有這樣兩段文字,小標(biāo)題是《李銀鑼,隱姓埋名活著的烈士》《李銀鑼去世后,陳墩鎮(zhèn)徹底摘除了麻風(fēng)病帽子》。
陳墩鎮(zhèn)商會的林會長,依著自己跟日本官兵的關(guān)系,對鎮(zhèn)上一些殷實人家明里收保護費欺壓,暗地里使陰招逼人就范。全鎮(zhèn)上下富人、窮人一個個對林會長咬牙切齒,然敢怒不敢言。
司馬老板開個雜貨店,貨是航船從鹿城捎帶過來的,然司馬老板的貨,或與林會長的南貨行相同,或與林會長的北貨店相撞,林會長心里惱火表面上沒有表露。只是司馬老板是個剛烈的北方漢子,又會幾套拳腳,天不怕地不怕,他對林會長派去收保護費的小混混說:“憑啥我要給你們的林會長交保護費?”本來,有林會長把控,陳墩鎮(zhèn)上的生意非常清淡,好些店鋪合計著關(guān)門歇業(yè),正在苦苦煎熬中。司馬老板這么一較勁兒,眾小老板們,能拖則拖,不能拖則哭窮撒賴。于是乎,林會長的保護費收得不夠順暢。
林會長是個狠人,明里收保護費不順,就暗地里使陰招,他傳話給水上的湖匪,讓他們來鎮(zhèn)上摘桃子。誰家有刺,他就請湖匪過來拔刺。拔刺,最好的法子是半夜在人家宅子里放一把火,再蒙著面趁火打劫。鎮(zhèn)上有人接應(yīng),湖匪到鎮(zhèn)上拔刺,自然是一拔一個準(zhǔn)兒。再加林會長是個爽快人,誰來拔刺,林會長助人家一臂之力不算,絕不從中抽利。好幾股湖匪都說林會長是哥們,愿跟林會長合手。這樣一來,林會長在江湖上的地位也高了上去,連日本官兵對林會長也有所顧忌,刮目相看。就這樣,林會長還覺得辦事不夠爽快,常常用密令讓手下的親信直接插手惹事,干脆冒充湖匪直接行事,劫了財任由手下人自由支配。手下人也個個贊林會長仗義,干些雞鳴狗盜的事,也無了顧忌。
就在司馬老板跟林會長較勁的第三天深夜,司馬老板的雜貨店跟自己居住的舊宅同時起火,有湖匪射入帶留言條的箭,威脅司馬老板。司馬老板只能打理一下破堪的殘局,含著淚帶著一家老少在兵荒馬亂之際,千里迢迢趕回老家,最后卻不料慘死在半道。
林會長自然有了反面教材,讓手下人去收保護費時,講一下司馬老板的例子,說不要商會保護的人,結(jié)局都會很慘的。
于是乎,鎮(zhèn)上人對林會長、對商會更是咬牙切齒。
一日,憎恨林會長的佟老板找阿炳,請阿炳去林會長深宅里弄些事。
阿炳說:“林會長的深宅,以前送米、送菜、送魚常去,現(xiàn)今他們防人防得嚴,外人一個也進不了?!?/p>
佟老板說:“正因他林宅防人防得嚴,內(nèi)眷蜷在宅內(nèi)也悶得慌。林家老夫人喜歡聽堂會,而林會長又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時常請一些堂會班子來宅內(nèi)。最近一次,明日晚,請的是鹿城的蘇玉堂。如果你愿意,你就作為堂班在鎮(zhèn)上雇傭的挑夫,把堂會的行當(dāng)挑進林宅。在他們唱堂會的時候,你再悄悄溜進柴禾房,做一番手腳?!?/p>
佟老板設(shè)計得十分周密,阿炳也就答應(yīng)了。佟老板自然也應(yīng)允,事成后,少不了給阿炳一些獎賞。
第二日,阿炳挑著行當(dāng)隨堂班進林宅,有幫林會長做事的小弟攔著阿炳搜身時,譏笑阿炳說:“阿炳,你不是挺能的一個爺們,怎么混到這份了?”
阿炳無奈一副哭腔說:“兵荒馬亂的,不是為混飽個肚皮,誰會來干這不賺錢的苦差事?!?/p>
阿炳進了林宅,按照預(yù)先商量好的,有人私下里交給他一支做過手腳的竹笛、幾根吸水煙用的紙媒、一小包洋火柴。阿炳憑著對后宅的熟悉,在堂會唱得差不多時,偷偷地溜進柴房。阿炳把幾根紙媒嚴絲合縫地接在一起,小心地貫通在竹笛里,然后從容地把紙媒點燃了,再把點燃紙媒的竹笛插入柴禾中,為了讓效果更好,阿炳把剩下的洋火柴全塞在竹笛的另一端。把所有該做的都做了,阿炳提著褲子篤悠悠地回到原先呆的廊房里。候堂會唱完,阿炳又挑著行當(dāng)一起出了林宅。
一切風(fēng)平浪靜。
到了半夜,阿炳正睡得香,鎮(zhèn)上忽然有嘈雜的聲音,有人喊:“著火啦!著火啦!”
這年頭,陳墩鎮(zhèn)上半夜著火是常事,不燒到自家的房子一般不會出門去瞧熱鬧。后來窗外有人說是林會長的宅子著火了,一副幸災(zāi)樂禍的腔調(diào)。
阿炳翻了個身又睡了,睡得更香了。
過了幾日,佟老板派人給阿炳家送了些雜糧。阿炳老婆不解問:“人家怎么平白無故給你送糧食?”
阿炳平靜地說:“人家孩子掉水了,是我救起來的,自然要謝我的?!?/p>
在水里身懷絕技的阿炳,救人是常事。被救的人家,即使家里再窮,也要送些酬謝,這也是常事。
林宅著火,人不知鬼不覺,就這么過去了。自家宅子半夜著火,林會長開始有所收斂,他清楚鎮(zhèn)上有高人,還不是一般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