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輝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閩川名士傳》,唐人黃璞所著。黃璞,字德溫,福建侯官人,與當時歐陽詹齊名,《侯官縣鄉(xiāng)土志》稱:“文章冠絕流輩,尤長于詩歌。一時撰著,流播海內,藩鎮(zhèn)多傳誦之”,著有《霧居子》《閩川名士傳》及《文集》。其《閩川名士傳》對于唐史及閩地文學的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故對其版本進行了細致的考辨,以就教于方家。
王應麟就《閩川名士傳》之版本于其《玉海》有簡要說明,其記云:
《志》:黃璞,一卷(字紹山大順中進士第)《書目》三卷(《崇文目》一卷)唐崇文館校書郎黃璞所著也。著録凡五十有三,起神龍迄大順,歷歲二百,上春官第者才四十有三。晁氏《志》三卷,效《楚國先賢傳》為之。
《唐志》地理類:林谞《閩中記》十卷(長樂人)韓文公曰:“閩人舉進士繇歐陽詹始?!笔芬蛑?,今考是書其前乃有薛令之、林藻,以《登科記》驗之信然。
此條《玉海藝文志校證》作“著錄凡五十有四”,且未有改字校注。核對《玉?!吩瘧c元路本,實為“五十有三”,為《玉海藝文志校證》誤改?!堕}川名士傳》《舊唐書·經(jīng)籍志》未載,《新唐書·藝文志》僅記一卷,而且黃璞之字與《八閩通志》《侯官鄉(xiāng)縣志》《春熙三山志》不符。鄭杰、陳衍《全閩詩錄》未錄黃璞,僅錄其字黃滔。黃璞字是否有誤,已不可考。
《新唐書·藝文志》《中興館閣書目》《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四部目錄,以《崇文總目》最早。《崇文總目》標為一卷,《新唐書·藝文志》亦作一卷,蓋所見本同,未加改動。至《中興館閣書目》益為三卷,趙士煒《中興館閣書目輯考》尚存此條?!堕}川名士傳》突然從一卷增至三卷,有兩種可能:一為在一卷的基礎上,重新編排,析為三卷;二為《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所錄為一卷本,另有三卷本。按理度之,此二種之可能,以后者為大。然后《郡齋讀書志》有袁本和衛(wèi)本兩個版本,衛(wèi)本作二卷,袁本作三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的成書時間與《郡齋讀書志》相近,卷數(shù)仍作一卷,故可作此推測:當時《閩川名士傳》有一卷本和三卷本流傳。因三卷本之出現(xiàn),一卷本漸不傳。至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二十五》亦作三卷,錄陳氏解題曰:“所記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晁氏“唐黃璞撰。錄神龍以來閩人知名于世者,效《楚國先賢傳》為之”,獨卷數(shù)取晁氏三卷,不取陳氏一卷,可為此推測之一旁證。元脫脫等修《宋史》,其《藝文志》著錄“黃璞《閩川名士傳》一卷”,則此時三卷本可能已失傳,獨傳一卷本;或者三卷本散至一卷。至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藝文志》皆不見著錄《閩川名士傳》,則《閩川名士傳》在元末明初已經(jīng)基本散佚。
現(xiàn)可見本僅陶宗儀《說郛》中一卷本,及黃奭《漢學堂知足齋叢書》一卷輯佚本?!墩f郛》僅見明抄殘本,《閩川名士傳》僅存三人傳記。黃奭補輯四條,與五十三人的三卷本相比實在是寥寥無幾。今人陳慶元《黃璞〈閩川名士傳〉輯考》、龐國雄《黃璞〈閩川名士傳〉輯補考辨》分別補輯12條、4條佚文,使《閩川名士傳》面目稍可窺見。不過尚有如下3條佚文未輯:
林杰幼而聰惠,言發(fā)成文,質瑩凝脂,音清扣玉。六歲請舉童子,父肅為當府大將,性樂善道,家聚群書,又妙于手談。當時名公多與之交。及有是子,益大其門。廉使崔侍郎手與之遷職,詞云:“家藏萬卷,學富三冬?!苯芪鍤q,父因挈行云云。后業(yè)詞賦,頗振聲光。有《仙客入壺中賦》云:“仙客以變化隨形,逍遙放情。處于外,則一壺斯在;入其中,則萬象皆呈。飛閣重樓,不是人間之狀;奇花異草,無非物外之名?!敝辆艢q,謁大夫盧貞、常侍黎埴,無不嘉獎。尋就賓薦,日在宴筵。侍御李遠、支使趙格深所知仰,不舍斯須?!逗挖w支使詠荔支》尤佳,云:“金盤摘下排朱顆,紅殼開時飲玉漿?!备笔灌嵙ⅰ镀嫱瘋鳌?,制使劉潼序以貽之。(《閩川名士傳》)
此條與陳慶元文所輯林杰條稍異,故輯。
林藴仕不稱意,縱酒自適,多忤時政。白居易以詩戒之曰:“世上如今重檢身,吾儕恃酒似狂人。西曹舊日多持論,慎莫吐他丞相茵。”(《閩川名士傳》)
晉王氏最盛,然數(shù)派非一族也。仆不暇盡數(shù),姑擇其顯然者疏之。渾、濟、坦之、濛、修之屬,皆太原之裔,后漢隱士霸之后也。祥、覽、敦、導、羲、獻之流,皆瑯琊牙之裔,前漢御史大夫吉之后也。渾、戎、衍、澄,亦瑯琊裔,祥、覽別派也。肅、恂、虔、愷,蘭陵人,后漢良之后也。儀、裒陽城人,魏修之后也。浚、彝、矩、暢,弘農人。晉王氏無慮十余派,惟瑯琊之派最盛。王導之孫,珣、珉、謐、穆十三子,仕宋大顯,而慶流蕃衍,至隋及唐,有琳者仕則天時,有璵、有摶者,亦相繼為時顯人,皆導之嫡派也,見于史傳者,班班可考。善乎李翰作《鳳閣王侍郎傳論贊序》曰“太子晉之后,有錯為魏將,剪為秦將;自秦至漢,有吉有駿;自漢至晉,有祥有覽。其正緒也,則悅、洽、珣、珉;其旁支也,則渾、戎、衍、經(jīng)?!贝苏f正得其源流。仆衰緒出自太原,自晉避地徙于閩中。按家譜,十世祖諱柴,仕唐為水部郎中,見《閩川名士傳》。七世祖諱仁債,閩王審知辟為大理評事,不就,避于剎頭。鄉(xiāng)里服其節(jié)義,至今稱“剎頭王家”焉。
此條可知《閩川名士傳》錄有王柴一人,亦知其世系,他日得此王氏一支之族譜,或可補史缺。
以上3條佚文僅輯出,尚未加以研究,若加以深入可供參考的資料將更多。如林杰一條所涉及之人物王肅、崔侍郎盧貞、黎埴、李遠、趙格、鄭立;林藴條之白居易;王柴條之王仁債等,可于《全唐文》《全唐詩》等唐史料中搜集資料,可補《閩川名士傳》和唐詩之缺。
注釋:
[1](宋)王應麟輯:《玉?!?,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第1106頁.
[2](宋)馬端臨著,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700頁。
[3](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9頁。
[4](元)脫脫修:《元史》,上海:中華書局1997年,第5116頁。
[5](宋)阮閱:《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27頁。
[6](清)鄭方坤編輯:《全閩詩錄》,福州:福建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第11頁。
[7](宋)王楙撰:《野客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