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心寧
自 2004 年宮廷劇《金枝欲孽》熱播以來,《美人心計》《宮鎖珠簾》等連續(xù)劇陸續(xù)播出,搶占市場,宮廷題材影視劇逐漸成為擁有大量受眾的熒屏寵兒。近年來播出的宮廷劇《甄嬛傳》《延禧攻略》等更是以超高的收視率和驚人的網(wǎng)播量引起業(yè)內(nèi)外的廣泛討論,成為國產(chǎn)電視劇史上不可忽略的部分。宮廷劇為廣大觀眾呈現(xiàn)了后宮女性暗流涌動的日常生活、荊刺叢生的生存環(huán)境與悲歡離合的無常命運,描繪出波瀾壯闊的封建時期的女子群像圖。宮廷是眾多女性集結(jié)的特殊場所,所以女性之間的爭斗便是宮廷劇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由于后宮不得干政的訓(xùn)誡,后宮妃嬪被隔絕在朝政之外,日常生活的勾心斗角是唯一的故事主線。后宮妃嬪們不再天真無邪、單純善良,而是在追求名號與利益的過程中變得有城府。觀看宮廷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窺見封建社會長久以來對女性的壓迫與戕害。后宮的眾多女子身在高墻深院,處于被皇權(quán)制度統(tǒng)治的低微地位,只能被動接受全部規(guī)定,成為附屬于皇上的客體,不僅走不出去,而且被嚴苛的宮規(guī)所束縛。
一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注重家族關(guān)系,因此為自己的家族贏得利益與尊重便成為古代后宮女子活著的主要價值,以此觀念為背景的《甄嬛傳》中的后宮女性一生都在為家族的飛黃騰達而努力,無疑是家族觀念下的犧牲品。因此,爭奪位分、懷孕生子等情節(jié)自然成為劇中的重頭戲,而在這些重頭戲之中淪為他人笑柄的瘋女人也著實讓觀眾唏噓不已,華妃身邊色厲內(nèi)荏的麗嬪就是《甄嬛傳》中典型的例子。
作為華妃在后宮里的“左膀右臂”,麗嬪可以稱得上忠心,私下很少像曹貴人那樣偷偷為自己打小算盤,言行舉止也時常討好華妃。在劇中,華妃被宜修皇后嘲諷一番后心情不悅,麗嬪為哄華妃開心,便主動和宮女頌芝一起唱了雙簧。但即使如此,華妃依舊處處瞧不起麗嬪。畢竟后宮的小主們拉幫結(jié)派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爭斗,一個嬪妃的心計便決定了別人對她的態(tài)度以及她在這場宮斗中的結(jié)局。心機頗深的曹貴人就是一個始終能夠冷靜地審時度勢的宮斗高手,她不僅多次幫助華妃出主意,還能在華妃這座靠山倒下前就選擇“良禽擇木而棲”,順利投靠甄嬛。而蠢笨的麗嬪平日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則是在華妃面前對“甄嬛黨”的成員們罵罵咧咧,這種單純又暴躁的“嘴炮”選手,注定成為宮斗的犧牲品。劇中,麗嬪仗著自己位分比與她同為“華妃黨”成員的曹貴人高一頭,常常瞧不起曹貴人,殊不知自己早已被對方算計得明明白白。精明如曹貴人,自從華妃讓小印子去侍奉余氏開始她就看出這次華妃必定失敗,麗嬪也會順理成章地成為替罪羊,而麗嬪發(fā)瘋的悲劇在此時也已悄悄注定。余氏死后宮中開始“鬧鬼”,曹貴人對甄嬛安排手下扮鬼的這一計謀心知肚明,于是她計劃在此時借甄嬛的手扳倒麗嬪,從而成為華妃身邊唯一的心腹。因此她既沒有提醒華妃將扮鬼的小允子捉個現(xiàn)行,也沒有提醒麗嬪不要被這種裝神弄鬼的小伎倆嚇壞。色厲內(nèi)荏的麗嬪自然是做賊心虛,被小允子一嚇就徹底瘋了。隨后,變成瘋女人的麗嬪成了后宮中各方勢力隨意利用的棋子——華妃將她當(dāng)擋箭牌給自己脫罪,甄嬛拿她當(dāng)武器對華妃進行打擊報復(fù),太后則以她為例子來警醒眾人、穩(wěn)定后宮,而她自己卻被幽閉在冷宮度過凄慘的余生。無論是皇上、太后、華妃,還是背叛過她的太監(jiān)康祿海和位分低她一頭的曹貴人,這偌大的宮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打心眼兒里瞧不上她,因此與她相關(guān)的每個人都在利用她。釀成麗嬪發(fā)瘋這一悲劇結(jié)局的原因,表面上是甄嬛和曹貴人的狠辣手段,實則是封建社會皇權(quán)制度對女性的壓迫——女性只有不斷斗爭才能在后宮站穩(wěn)腳跟,同樣身處其中的甄嬛和曹貴人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女性被壓迫是源于性別而不是其他,即便是處在高階層的女性在封建時期仍然存在被嚴重壓迫的現(xiàn)象。因此,出身高貴、名號尊榮的華妃和甄嬛在本質(zhì)上與后宮其他女性并無差別,她們必須依靠皇帝的賞賜才能贏得名號與尊重,伺候皇帝生活、為皇帝生養(yǎng)子嗣就是自己畢生的工作,而這也是導(dǎo)致麗嬪等瘋女人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所在。后宮的妃嬪看似光鮮尊貴,實則毫無自由和自我精神,一直以來都處在失語狀態(tài),是真正對命運無能為力的、被軟禁于牢籠里的可憐囚徒。
二
后宮向來不缺女性,每年都會涌入許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她們中的一部分來自前朝官員家族,另一部分則是民間選秀層層挑選的幸運者。然而,后宮只有皇上一個真正的男人,大小妃嬪的命運和她們家族的榮辱均被他掌控,后宮瘋女人的悲劇可以說都是由他直接或間接造成。眾多女子日夜等待皇帝一人的垂憐與寵幸,為爭取這份榮寵,有的人犧牲了珍貴的友情,有的人丟掉了良心,有的人犧牲了自己的至親骨肉,有的人甚至葬送了性命。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便是一個被宮廷生活、皇家規(guī)矩漸漸磨滅了少女心性,最終精神失常選擇自殺的可憐女人。劇中多次提到,富察皇后在剛嫁給皇上的時候并不是一個謹小慎微、處處端著的人,相反她很開朗,是一個向往浪漫、不愛拘束的大家閨秀。但隨著身份地位的慢慢轉(zhuǎn)變和他人時刻的注視以及宮廷諸多規(guī)矩的約束,同時也出于自身對皇帝的深愛,富察皇后在經(jīng)年累月的后宮生活中逐漸放棄了天性中的浪漫與純真,選擇規(guī)規(guī)矩矩地活著,努力照顧其他妃嬪。正如富察皇后自己所說:皇帝可以任性,可作為皇后的她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任性,半步都不能踏錯。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富察皇后其實早已厭倦了處處被約束的后宮生活,她活得壓抑又疲憊。多次經(jīng)歷喪子之痛的她沒有和正常母親一樣的傷心哭鬧的資格,不僅不能宣泄悲傷,甚至還被皇上逼迫注意肩上的責(zé)任,甚至?xí)驗樾⌒〉母膴y引起后宮騷亂而愧疚難過、自責(zé)不已。在富察皇后的內(nèi)心深處,其實更希望自己深愛的這個男人沒有當(dāng)皇帝,這樣她便可以像少女時期那樣沒有顧忌地陪他一起做喜歡的事情,不必時刻小心翼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富察皇后最終的崩潰并不僅僅是因為失去了心愛的兒子,更是源于后宮長久以來的高壓生活。而導(dǎo)致這種高壓生活的便是封建等級制度和皇權(quán)至上的宮廷環(huán)境,也正是由于這一歷史特點,宮廷劇中那些為爭奪寵幸和地位最終淪為皇權(quán)犧牲品的女子的悲慘命運才得以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延禧攻略》中的嫻妃在富察皇后去世多年后終于如愿當(dāng)上了皇后,而她卻是比富察皇后更具悲劇性的人物。嫻妃最初登場的形象是清廉正直、與世無爭的普通妃子,即使自身不受寵,也依舊不愿意參與后宮任何形式的拉幫結(jié)派來為自己謀求利益。入宮多年的她始終不爭不搶、友善待人、安分守己,一心只想為皇帝付出??蛇@樣溫和善良的老實人,卻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皇帝從不珍惜她的心意,對她的態(tài)度也總是不冷不熱。家庭的巨大變故,更是讓她對這偌大的宮廷心灰意冷,逐漸意識到種種黑暗與不公。在弟弟病死、父親鋃鐺入獄之后,母親也因無法承受巨大的打擊而自盡,并在自殺前留給她一通錐心刺骨的譴責(zé)。真心付出卻得不到皇上的愛與回應(yīng),嚴于律己卻一直得不到母親的肯定,這樣一個女性的黑化似乎是理所當(dāng)然。這個人物盡管在該劇的后期做出許多骯臟的齷齪事,可是她的人生前后經(jīng)歷都被展現(xiàn)給觀眾,難免使人惋惜——她雖是心機頗深的惡毒婦人,但也是可憐的悲劇女性。老實本分的嫻妃在對后宮的一切徹底失望后,終于變成了一個陰險自私、手段毒辣的皇后。當(dāng)她伙同荒唐的王爺弘宣謀反失敗后,當(dāng)著船上所有人的面割斷了自己的頭發(fā)。斷發(fā)這一詛咒皇上和太后的舉動使得還在南巡的皇上龍顏大怒,下令將此時已經(jīng)瘋狂的她關(guān)進了冷宮。筆者認為,本文所探討的瘋女人不等同于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神病患者,更多的是因精神受到巨大的刺激且長期處于高壓生活下因而做出旁人難以想象的舉動或者身心嚴重受損,從而導(dǎo)致情緒極不穩(wěn)定的女性。因此,富察皇后和嫻妃毫無疑問都可以被稱作“瘋女人”。根據(jù)嫻妃這一人物的前后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宮廷劇中瘋女人的矛盾:既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同時也必須為自身的不幸負一定的責(zé)任。作者以她為例,描繪出一個力圖反對和批判的女性形象,旨在提醒當(dāng)下的廣大女性追求完美的人格和獨立的自我價值。
三
后宮是封建社會的典型縮影,而封建社會中的男性具有絕對權(quán)威,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還是文化、人倫層面,男性群體都是不容置疑的統(tǒng)治者。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里,女性注定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也不會擁有自由。宮廷劇正是基于對日常生活瑣碎的關(guān)注,才更凸顯出女性的生存困境。而這不僅是封建時期后宮女性面臨的困境,也是當(dāng)下眾多女性面臨的困境。觀眾追劇的過程中需要情感共鳴和心理映射,而宮斗就是將女性置于極端困境中,將現(xiàn)代女性被桎梏的心理困境放在狹小的后宮使其無限放大。后宮女子的命運各有不同,不可能人人都像甄嬛和魏瓔珞一般聰慧又強大,也不可能人人都像華妃和嫻妃一樣既可憐又可恨。如果后宮的競爭不再激烈,生存不再艱難,后宮一眾女子自然不需要勾心斗角、步步為營,瘋女人的悲劇或許根本就不會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