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露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教育局督導室 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國戲曲紙藝和戲曲剪貼畫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對于幼兒來說特別具有感染力。從事幼教的老師對剪貼畫本身很熟悉,但戲曲剪貼畫在日常學前教育中卻是極為少見。幾十年來,筆者一直在幼兒園京劇教學中做這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在前幾年也在昵圖網(wǎng)上傳了幾幅戲曲剪貼畫,作品《穆桂英掛帥》富有童趣,情景動人,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便于教師們學習下載和用于日常戲曲教學,而創(chuàng)作靈感也源于和孩子們一起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戲曲活動。經(jīng)過對幼兒戲曲的教育研究,筆者體會到中國戲曲紙藝、戲曲剪貼畫可能是開啟幼兒園戲曲教育大門最好的一把“金鑰匙”。
引導孩子們通過戲曲剪貼畫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了解戲曲,激發(fā)孩子們對戲曲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筆者做了一些初淺的探索與嘗試。首先必須根據(jù)3-6 歲孩子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手工活動,再適當加入戲曲元素,通過戲曲小故事配上戲曲剪貼畫,從“聽”“看”“賞”開始。
動手動腦,在玩玩做做中體驗到參與制作戲曲剪貼畫的快樂。
積極挖掘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紙藝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戲曲剪貼畫的制作,鼓勵幼兒自主自愿參與。
孩子們對戲曲是陌生的,開始也并不感興趣,但是他們大都喜歡畫畫,因此可以引導他們畫戲曲剪貼畫,從欣賞戲曲剪貼畫開始走進戲曲。
嘗試在各種游戲活動前為孩子們提供欣賞戲曲藝術的機會,無論是戲曲音樂還是戲曲表演,都積極地去引導和講述,當孩子們對戲曲中的人物比較感興趣時,立刻將有代表性的人物挑出來,以孩子們的視角來創(chuàng)作一些戲曲人物的卡通剪貼畫,如戲曲剪貼畫穆桂英是他們特別喜歡的,我們會問他們穆桂英頭上戴的、身上披的、手中持的、腳下蹬的是什么。他們要回答這些問題還是很難,應先引導其觀察,再試著講述戲曲人物的故事,激發(fā)孩子們探究戲曲的興趣。有時會讓他們嘗試“畫戲服”,制作簡單的戲服后,再制作一些簡單的剪貼畫。他們的作品往往頗具童趣、極其可愛,穆桂英從頭到腳的穿戴都讓他們感覺特別好玩,他們也喜歡模仿老師的作品。孩子們的想象力特別豐富,他們雖在模仿實則在創(chuàng)作,作品表現(xiàn)的是兒童對戲曲故事的另一種演繹,是通過戲曲剪貼畫這種極具魅力的“符號”來實現(xiàn)的。
由畫戲曲人物到做戲曲剪貼畫,激發(fā)孩子們欣賞戲曲的興趣,以戲曲游戲的方式讓他們愛上戲曲。讓戲曲成為他們的玩伴,以戲曲剪貼畫穆桂英作為案例,穆桂英的姿態(tài),是以幼兒的視角,借助動漫的元素設計創(chuàng)作的,穆桂英揚起雙臂,披著戰(zhàn)袍,手持紅纓槍并高舉,孩子們喜歡模仿她的動作,我們?yōu)樗麄儨蕚湄S富的自制道具供他們玩耍,幼兒也尤為喜歡與他們想象中的人物進行游戲和玩耍。在模擬情景中,有的孩子們會用雙手做成“剪刀手”,或是學著去用廢舊報紙制作紅纓槍與戲曲人物進行玩耍。
最后我們將戲曲剪貼畫中人物頭上戴的“盔帽”,手上持的“刀槍”,身上披的“戰(zhàn)袍”、“盔甲”與“靠旗”,以及腳下蹬的“靴子”,都變成了孩子們特別喜愛的自制玩具,或是學具以及戶外體育游戲和活動的道具,又或是舞臺上表演的道具。戲曲剪貼畫有各種“變身”,可以成為幼兒的特殊“玩伴”,帶來無窮的快樂。
在許多的戲曲游戲活動中,扮演戲曲角色,模仿戲曲人物表演是幼兒園戲曲教育教學中最有挑戰(zhàn)性的一個方面,因為戲曲表演確實太專業(yè)了,不是一般的老師能教的。我們除了會請專業(yè)人士教老師外,也會找準幼兒園戲曲教育的定位,就是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從小培養(yǎng)戲曲觀眾,讓幼兒自主自愿學習戲曲。我們想讓更多的孩子們參與戲曲活動,特別是一些男孩子,比如他們喜歡剪貼畫中的林沖,而林沖表演起來難,我們就化繁為簡,以激發(fā)興趣為主,將戲曲剪貼畫中的角色放入?yún)^(qū)域游戲活動中,在表演區(qū)讓他們自由表演,富有創(chuàng)造性、游戲性地表演。
幼兒用自己繪制的服裝道具進行裝扮,在戲曲故事情景中表演,戲曲剪貼畫中各種生動的表情和姿態(tài)為孩子們提供了想象和模仿的空間。探究人物、了解故事,幼兒間互相交流溝通。模仿活動是幼兒戲曲游戲教學的開始,通過一幅幅戲曲剪貼畫的制作,為幼兒提供構思角色、模仿扮演的線索與內容,體驗與感知戲曲中各種角色的互動,無拘無束地玩起來,嘗試扮演戲曲角色。
在幼兒園開展集體性的中國戲曲紙藝與戲曲剪貼畫活動,在戲曲教育活動中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埋在孩子們的心田,已成為園本研究課程的教育目標。因此,應將戲曲中的人物故事,用戲曲剪貼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開展中國戲曲故事區(qū)域教育教學特色活動,不僅僅是京劇,也可以嘗試一些地方戲,例如豫劇《花木蘭》,在戲曲剪貼畫活動的基礎上,與主題區(qū)域戲曲活動“花木蘭替父從軍”結合起來,引導幼兒在戲曲活動中欣賞戲曲剪貼畫,了解故事內容。“畫戲服”,“做道具”,“聽故事”,“演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先演繹自己身邊生活中的小故事,再模仿表演中國戲曲故事……將幼兒的戲曲剪貼畫作品呈現(xiàn)在班級主題墻上,在幼兒區(qū)域活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讓環(huán)境與戲曲融合。將花木蘭的唱段與表演融入表演區(qū);而美工區(qū)為花木蘭繪制服飾;道具、建構區(qū)則為花木蘭搭建軍營和城墻。就花木蘭的相關戲曲故事而言,作為一個中國人筆者深感驕傲,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更是中國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巾幗女英雄形象值得我們贊揚,我們的孩子也需要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做一個既掌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情懷,使戲曲剪貼畫成為一把“金鑰匙”,讓幼兒追求他們的夢想。
在開展戲曲游戲活動前,借用幼兒自制的道具進行組織,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了解初步的戲曲知識。將戲曲中的唱、念、做、打,與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展《道具歌》的教學,邊做邊學邊玩,在豐富的活動中進行體驗式的學習和游戲。
活動設計的構思:
所謂舞之蹈之,肢體語言本就是幼兒時期孩子們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我們從幼兒的這一特點出發(fā),借助戲曲道具,比如馬鞭、水袖、扇子等開展游戲活動,借助道具讓幼兒模仿戲曲人物的動作,以“表演性動作”和“表態(tài)性動作”來設計活動,在活動中,再以“表述性動作”和“表意性動作”開展學習。運用戲曲的身段動作,及其多層次、多類型、多形態(tài)的表演特征開展戲曲語言游戲教學活動。結合幼兒語言表達的特點,將象聲詞用于游戲活動。
活動名稱:戲曲語言游戲教學活動《道具歌》
活動班級:中班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戲曲活動的興趣及對戲曲知識的粗淺了解,發(fā)展幼兒的聽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道具歌》,以及象聲詞“叭叭”、“呼呼”、“嘩嘩”、“嗒嗒”,量詞“一個“、“一對”、“兩只”,學習詞語“道具”。
3.運用豐富的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戲曲表演的熱愛。
活動準備:
1.自制馬鞭、水袖、小手絹、小花扇等。
2.戲曲的音樂及課件和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導幼兒玩“包子”和“胖子”的手指游戲。
活動目標是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并通過手指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
2.觀察活動,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完整地欣賞一遍《道具歌》。
引導幼兒自主地表達講述。小馬是怎樣跑的?小手絹是怎樣轉動的?水袖是怎樣舞動的?小花扇是怎樣抖動的?
活動目標是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這些道具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為下一個模仿活動做好準備。
3.模仿活動。讓幼兒跟隨老師一起做動作,騎著小馬跑一跑,握著手絹轉一轉,揮起水袖舞一舞,開合小扇抖一抖。
活動目標是通過模仿活動讓幼兒熟悉各種道具發(fā)出的聲音,加深對象聲詞的體驗和感知。
4.表演活動。在前面觀察活動、模仿活動、聽道具發(fā)出來的聲音的基礎上,開展象聲詞和量詞的學習和模仿。
活動目標是教師通過生動夸張的舞蹈動作,邊跳邊舞,同時發(fā)出象聲詞的聲音,讓幼兒模仿體驗,為下一階段學習《道具歌》做好各項準備。
戲曲游戲活動中的語言游戲活動《道具歌》的組織與設計源于戲曲剪貼畫,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性強,他們邊做邊學邊玩,趣味十足,使戲曲活動游戲化開展有了清晰的思路和目標。
今后我們會不斷嘗試根據(jù)戲曲剪貼畫為孩子開展一些可操作的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幼兒園戲曲教學的有效途徑。我們也會引導更多的教師參與挖掘孩子們對戲曲活動的興趣點,在傳統(tǒng)戲曲教育的引領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