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花
摘要:心理學研究指出,愛是教育的前提,只有深情地愛教育的對象,教育者才有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教育者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者真摯的愛,才會從情感上,行動上真誠地接受教育。教育專家也認為,教育之愛,教師之愛,是師者之靈魂,是教育生命的底線。作為班主任老師,在班務(wù)工作中更應(yīng)該以愛為載體,建立以愛為基礎(chǔ)的管理模式,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實現(xiàn)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關(guān)鍵詞:班主任;愛心;無私;恒久;智慧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鼻疤K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你不愛學生,那么你的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古今中外教育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愛。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也啟迪了我,教育就是心與心的碰撞,就是情感與情感的交流,你只有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愛,學生才可能在學習上積極配合你,你才可能收獲自己想要的教育成果。那么,應(yīng)該怎樣去愛學生呢?
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愛。教師就要像慈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真正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叩開他們的心扉,聆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去揣度他們的需要;去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去分擔他們失敗的苦痛……。努力踐行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把愛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載體,把愛學生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用慈靄的笑容牽引學生,用溫暖的語言啟迪學生,讓自己成為學生提問,傾訴,聊天的親人。從教二十年,我就是以滿滿的一腔無私愛心收獲了遍地的芬芳桃李。
二、“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不知何時開始,我們的教育就變得非常浮躁和功利。當一個知識點講過兩三遍以后,學生仍然不會做;當一個規(guī)則講過五六遍之后,學生依然會犯錯: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就會去責罰學生。懲罰之后,可能還會有學生會犯錯。于是,老師將會更嚴厲地去責罰。周而復始地去重復這種工作。這樣一來,老師疲,學生怨,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告訴我:教育是急不來的,它是需要恒久的耐心。就像四季的更替,歲月的輪回。只有歷經(jīng)嚴厲的寒冬才會迎來溫暖的春天,只有經(jīng)歷漫漫長夜才能迎來黎明的曙光。當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犯錯是必然的。有一首歌不是這樣唱的嗎?"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意的遠方",作為一名教師,要學會堅持與等待,要像太陽一樣恒久地播撒陽光,給學生以溫暖;要懂得包容,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出錯是正常的,因為出錯,才會有點撥,才會有教育的機智與智慧,才會有對學生最大的寬容,才是對學生真正的愛護。只有在這種天長日久的潛移默化中,在持續(xù)不斷的愛的暖流的浸潤中,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育的價值才會最大化。
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彼诟嬖V我們,千萬不要對那些學習自律性差,有特異體質(zhì)的孩子失望,更不能施以冷眼,用冷語去挖苦諷刺。學生有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特點,學習偏好,要關(guān)注到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最優(yōu)的學習方式,并加以應(yīng)用;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質(zhì),老師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并給予最大的關(guān)注,在你恒久的愛的滋養(yǎng)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不少的孩子還會成為社會的棟梁。
三、“潤物細無聲”
愛,需要用心去編織。一旦你將心沉浸到教育的長河中,以智慧為槳,助力你的教育,你一定會在教育的熱土上收獲滿園的芬芳桃李。
(一)、適時播撒愛。教師的愛猶如冬日的暖陽,能給學生以溫暖,但在教育生活的實際,老師的愛很多時候無法融化學生心靈的堅冰。為什么會這樣,關(guān)鍵是播撒愛的時機不對,要知道,雪中送炭是最可貴的。所以老師給予學生以關(guān)愛最好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學生是未成年人,更容易表現(xiàn)出脆弱。作為老師,要善于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捕捉學生的情緒變化,在學生失望時,傷心時,無助時,及時給予關(guān)愛。哪怕給予他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溫暖學生的心靈。而學生又會感激于老師,并把這種感激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讓老師收獲預(yù)期以外的教育效果,從而把教育價值最大化。小妮,一個山村小女孩,膽怯,內(nèi)向,可就是那一次她考試失敗后,我與她交流時,一個無意識的拍肩的行為,卻成為了她學習的動力,也改變了她的個性。她告訴我,就是這一拍肩讓她覺得老師是在意她的,于是她將自己慢慢融入集體,越來越陽光。
(二)、有藝術(shù)地愛??鬃诱f過“因材施教”,師愛也要因人而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老師要去了解和發(fā)現(xiàn)。不能盲目地施愛,否則,會給學生帶來傷害。舉個例子,濟貧扶弱是人性中善的體現(xiàn),也是人性的本能,但不恰當施與,也許會給別人以傷害。小吳是一名家庭相當貧困的孩子,母親在高二那年的暑假病逝,留下一堆債務(wù).而她的父親把債務(wù)分成三股,小吳也占有一股。在了解這個情況后,我決定資助她,幫她交齊高三的資料費。當我把這個決定告知小吳時,她非常生氣,說老師我不要你的施舍,我自己能交。那一刻,我才明白因為自己所認為的好心,傷害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家庭背景,生活的文化環(huán)境和自身的思維模式,作為老師應(yīng)把工作細化,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藝術(shù)地施愛,別讓自己的愛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陶行知先生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底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弊鳛榻處煟脨蹃砀湃咧v臺:對學生視如己出,要愛得無私,愛得徹底;不因熱情而失去對學生恒久的愛;不因工作的粗枝大葉,而失去對學生智慧的愛。我們要筑牢師愛的底線,把愛化作一種責任,用愛為學生撐起一片晴空。
參考文獻:
[1]李曉菊. 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晴空[J]. 讀寫算:教研版,2014,(010):1-1.
[2]魏小英. 用愛撐起一片晴空[J]. 新課程(教研版),2019,(0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