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里
【美文二】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p>
你折過巴陵的桃花,吹過龍門的風沙;你攀過昆侖的雪峰,看過浩瀚的彩虹;你觀過凌煙閣頂?shù)穆淙?、水云坊畔的歌舞、論劍峰上的積雪、三生樹下的月色……世間萬千風物,你看過那么多的波瀾壯闊,你知道何謂驚心動魄。
可是,你有沒有注意過那咫尺間、低眉處,那抹青苔?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心如小小的安靜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足音不響卻回蕩悠長。而青苔,就那樣靜靜地兀自生長。
或是葉黯花殘抵死未朽的枯梗,或是粗糙青舊缺邊的瓦楞;或是久無人跡的荒蕪院落,或是滿懷情誼的小扣柴扉;或是河洲水湄的長堤,或是荒煙蔓草的沼澤;或是青石鋪就的臺階,或是老屋濾水的屋檐……
老屋門前的青石子路被陽光吻得泛白,在烏青色的石子間隙之間,星星點點,會冒出一撮撮毛茸茸的青苔,透著青翠碧綠的生命力的呼吸。
光著腳板走上去,是半溫半涼的觸感,如同三月春風半寒半暖,仿若暗戀意中人若即若離,讓人清醒又驚喜。好似露珠綻放在花葉上輕輕顫抖的卑微喜悅,那種透過皮膚肌理、骨骼血脈的沁人心脾,有若果香氤氳在空氣里,而你恰好深呼吸,仿佛微風拂面,你正瞇著眼睛。
那種溫涼不會讓人貪戀沉醉,有如君子之交淡若水,不熱絡(luò)親昵,止乎于禮的疏離。
老屋廢棄,時隔經(jīng)年再回去,恍然發(fā)現(xiàn)已是連綴成了一大片,凹凸有致地覆蓋了細細密密的青石子鋪就的小徑。毛絨,蓬勃,深淺,斑駁,掩不住原物本色之余又添一抹蒼青,從星星點點蔓延到整整一大片。
蒼苔一片青,那是一種恍惚的綠,像是被時間耽擱了似的,輕雨過后,濡濕得猶如地上淌滿的回憶。那種綠,長在“舊”這個詞上面,屬于痕跡,是固定著的水,滋生著故事的,和光同塵。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思幽憶人,是許久未見的故人前來輕叩柴扉。于主人而言,那種經(jīng)久寂寥之后,深鎖重門為君開的喜悅?cè)绱荷珴M園關(guān)不住;于訪者而言,算是覓得一處靜好時光,暫享安閑。于我,它是老屋房檐下一場潮濕的夢,總讓我想起濃郁的春天的江南水鄉(xiāng)巷子里、庭院中光著腳丫的無邪時光。
它與舊時光比鄰而居,驀然地給人一種光陰湛湛、流年日深之感,像是未了卻的心事。它如同記憶中亙古不變、綿延不絕的風景,在不經(jīng)意間,就攻城略地般蔓延一地,渾然不覺地入了你的眼,占了你的心。
青苔,不靈動飄逸,只懶懶地貼于大地,汲取本就不多的陽光和雨露。它不依附糾纏,只緘默地生長蔓延;它低到塵埃里,開不出花來,卻不自輕自棄,只寡言少語。它不歸于琴棋書畫詩酒花般的雅物,但陋室有苔幽意在;它也不至于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般的凡品,沾染著些許的人間煙火氣,不厭塵絕俗卻又自處一隅。仿佛在水一方,悠閑地看山水、淡然地觀世情的璧人,溫婉之余,骨子里又透著清冷,自由自主,堅定不可折服。
不作繭自縛,困坐愁城,兀自生長,緘默不語,卻又通透若琉璃,這,才是蒼苔顏色。
問君何意棲碧苔,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文本解讀】自然界中的綠植千姿百態(tài),而青苔是特別容易被忽視的一類,它常年匍匐在幽靜、陰冷、昏暗之處,“靜靜地兀自生長”。然而正如詩中所說:“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它看上去寂靜,卻在你不經(jīng)意的一瞥中,迸炸所有屬于它的綠色與生命感。它不夠絢爛美麗,卻靜默傲然,生命的熱烈以獨樹一幟的姿態(tài)沉淀在歲月的痕跡中。王維記得“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李白記得“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劉禹錫記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身處幽陰,也要蓬勃盛放,盎然而生。蒼苔之美,何其驚心,又何其磅礴。
【同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