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
我們叫它,蒲。
蒲,蒲呀,我們這樣輕輕喚,像喚自家的小姐妹。
蒲是跟苦艾長在一起的。有水的地方,幾乎都能瞥見它的身影,綠身子,綠手臂,綠頭發(fā),在清風里兀自舒展,翛(xiāo)翛復翛翛。
它是從哪一天開始進入我們小孩的視野的?實在說不清。它跟鄉(xiāng)下的許多植物一樣,存在得那么天經(jīng)地義、合情合理。
端午節(jié),家里大人一聲令下,去采些蒲和苦艾回來。我們領(lǐng)旨般,撒了歡地直奔它而去。
這是一年一年傳承下來的風俗,過端午,家家門上必插蒲與苦艾。在蚊帳里懸掛,也在家里柜子上擺著。節(jié)日的氣氛,被渲染得濃烈又隆重。
苦艾味苦,苦到骨頭里,是愁眉苦臉的一個人哪,終年看不見它的笑。我們采一把苦艾,手上的苦味,搓洗很久,也去不掉,我們不愛。蒲卻清清爽爽的,是喜眉喜眼的女兒家,又憨厚,又天真。它在水邊端坐,羅裙青青,長發(fā)飄拂,那方水域,也都染著淡香。我們拿它綠綠的枝葉纏辮梢,每一絲頭發(fā),都變得好聞。
夏天,它抽出一枝一枝橙黃的穗,棍子一樣,我們叫它蒲棍。采了它,晚上點著了,可熏蚊蟲。我們也舉著它,當燈,去草叢里捉蟋蟀,捉螞蚱。
家里也總有幾樣物件,與它關(guān)聯(lián)著。比如說,蒲扇。蒲扇是輕的、軟的,輕搖慢攏,不疾不徐,永遠一副好脾氣,適合溫順的女人和孩子用。鄉(xiāng)下的孩子,人人都有一把自己的小蒲扇。
【文本解讀】這篇散文以“蒲”為線索,由蒲的生長環(huán)境切入,寫它綠色的身影,寫小孩采蒲、端午掛蒲、燃蒲棍驅(qū)蚊、搖蒲扇過夏等熱鬧場面,抒發(fā)了對蒲的喜愛,讓讀者與蒲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這些普普通通的蒲呀,像臨水而居、充滿靈性的女子,以獨特的姿態(tài),散發(fā)著淡淡清香,把我們的心引向五月,引向一片詩意。
【真題鏈接】
2021年黑龍江綏化卷以“每一朵花都有獨特的美”為主題
2021年青海卷以“竹子的生長”為主題
2021年山東青島卷以“這才是該有的樣子”為題
2019年河南卷以“____讓我更出彩”為題
2019年甘肅天水卷以“____讓生活充滿詩意”為題
2019年湖北襄陽卷以“希望生活的樹長成什么樣”為題
2017年江蘇蘇州卷以“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為題
2017年吉林卷以“爬山虎的啟示”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