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祥
張秀格老師打來電話告訴我,韓開春在南京住院。我吃了一驚,趕緊打電話給他,他安慰我說問題不大。我知道他一向怕給人添麻煩,擔心我去南京看他,我不忍打擾他,便囑咐他保重,匆匆掛斷電話。
晚間,回想起與開春老師第一次見面的情景。彼時,他已經(jīng)憑借一本《蟲蟲》獲得第九屆全國兒童文學獎,花香蝶來,讀者記者蜂擁而至,若是在別人,名利雙收,必引以為榮,而在開春,卻頗以為苦。熟悉韓開春的人都知道,他不太喜歡談自己的作品,因他相信文字是有生命的。他曾對來訪者說:其實,那些文字自己會說話,有時間的話,不妨去看看原作,可能比采訪他本人得到的更多。
而我不明就里,第一次與他見面,便不知深淺地跟他聊《蟲蟲》,聊《雀之靈》……我記得很清楚,朋友介紹我們認識之后,寒暄幾句,我隨口問了他一個問題:“魏義國后來怎么樣???”
開春的眼睛亮晶晶的,像夜空里的星辰,在我的印象里,中年人很少還有這種眼神的。他有點激動,也有些失落,大聲說:“后來……”隨后聲音也小了下來,不過眼神還是那么清亮:“后來,就沒有聯(lián)系了!”
我意識到自己的冒失,趕緊安慰他:“不要緊的,一個愛小鳥的孩子,運氣總是不會差的。”
讀過他那本《雀之靈》的朋友應該記得,19歲的韓開春,師范畢業(yè)后,在盱眙沙崗小學做了一名語文老師。學校瀕臨淮河。有一天,他要上《翠鳥》這篇課文,班上有一個叫魏義國的學生從淮河邊上抓來一只翠鳥,送給老師做教具。有小翠鳥的課堂真讓老師與學生終生難忘。韓開春每每提及,總是無限感慨,十年教師生涯,上過的課無數(shù),可唯獨這節(jié)課讓他記了一輩子。那天放學,他領著魏義國來到淮河岸邊,一起放飛了那只美麗的翠鳥,小翠“唧”的一聲,騰身飛起的那一瞬,他看到那小男孩眼中閃動的亮光。那一刻,鳥兒復返天空,孩子重回自然。
韓開春鄭重地告訴我:“那一刻,大自然無比新奇,世界被孩子清亮的眼波照亮?!?/p>
作為老師,我無限向往這樣的課堂。韓開春用“自然”這本偉大的書,教會孩子怎樣去認識生命,去熱愛生命?;春影哆叿棚w翠鳥,與其說是那堂課的延伸,不如說是課的一部分,并且,不是可有可無的一部分,而是這節(jié)課的靈魂。這個靈魂注入了學生的軀殼,也融進了韓開春自己的血液,我相信,如果哪一天韓老師和他的學生魏義國在茫茫人海里再次相遇,他們一定會一眼認出彼此,因為他們的眼里都有光。
后來,他改了行,做編輯,做作家??晌抑?,他骨子里總是把自己當作老師的。每每有人用一大串頭銜來介紹他時,他總是目光淡然地望著遠方,仿佛別人在說一個跟他無關(guān)的人。若是誰省去那一大串虛名,直呼他為韓開春老師,他一定會報以感激的微笑。
韓開春從蘇北一個叫時莊的村莊出發(fā),最終抵達了另一個形而上的“時莊”。出走半生,經(jīng)營數(shù)載,韓開春終于在文學之國中裂土封疆,劃出屬于自己的文學地圖部落——時莊。自然文學作家的使命不僅僅在于向大自然獻上贊歌,更在于引導人們不斷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皶r莊”的存在,是一種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