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 ? ? ?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了新的要求。在素質教育實施的當下,倘若想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以此提升教學成效及質量,就必須重視學案導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實踐表明,導學案可以充分提高中職語文的教學質量,是符合學生內心實際需求及個性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應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結合新形勢實施學案導學,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 ? 鍵? ?詞]? 學案導學;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46-0144-02
在實施學案導學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基礎進行充分的考察,尋找符合學生內心實際需求及個性規(guī)律的教學方案,完善及優(yōu)化教學計劃,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將學案導學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銜接。尤其在編寫語文教學方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情及個性特點予以編寫,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給予尊重,切勿閉門造車,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學案導學的實施就是為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二次整合,使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進而使中職語文教學成效及質量得以提升。
一、學案導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學案導學應用不當,增加學生負擔
中職階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感性思維培養(yǎng)、口語表達思維培養(yǎng)等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本應是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但是,縱觀我國現階段大部分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卻可以發(fā)現,學案導學的應用非但沒有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必要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與教師的壓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下意識排斥[1]。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學案導學的教學應用主要是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就需要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預習語文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與語文教師的全面講解相比,學生的預習往往是相對低效的,因此,學生自信心就會受到一定打擊。二是因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安排之余制作導學案,也需要留出較多的時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在排版、設計、插入附件等方面消耗時間,使得導學案的設計編寫無形中增加了語文教師的教學負擔。
(二)學案導學過于形式化,壓抑學生個性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使教學效率有所提升,語文教師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班級學生的興趣、心理等,進行先進教學方法、教學渠道的應用實踐,以此幫助學生提升個人學習能力,使學生愛上語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有少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設計編寫時,由于平時的工作量較大,無法合宜地收集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綜合滲透,因此就有可能在網絡平臺下載一些其他語文教師的優(yōu)秀案例直接套用,使得學案導學過于形式化,既不能體現出語文教師教學的獨特個性,也不能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二是因為少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編寫設計時,沒有考慮實際需求,編寫的內容無法契合當前教學目標,使教學質量大受影響,學生也不能在導學案教學中合理延展個人的學習空間[2]。
(三)教學模式應用固態(tài)化
當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相對固態(tài)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應用的效果并不突出。例如,在應用過程中,教師根據學案導學模式,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精講釋疑、鞏固練習的模式進行設計,學生在長時間接受這種模式中,會產生一定的叛逆情緒,教師在這種固定的模式應用過程中,也不能進行更積極的思考,只是簡單地照搬應用,因此,學生和教師的思維都被局限在模式中,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學案導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借助學案導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的預習導學是整個學案導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自覺清除課文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障礙,加深對整篇課文的認知理解,有效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難點問題。教師應對教材及大綱進行不斷探究,結合學生內心實際需求及個性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案,引導其更好地完成預習。學生預習主要可分為三個層面:首先,初步閱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了解;其次,細讀課文,理順文章架構層次;最后,品讀課文,領略作者情感表達。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學會質疑,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將其帶到課堂教學之中。課前的預習,能夠有效把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轉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從而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3]。
例如,在進行《鴻門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搜索文章中描寫動作的句子,然后對句子中名詞作狀語、形容詞作動詞的使用方法進行討論,對這種應用的方法使用優(yōu)劣現象進行討論,更好地對問題的本質進行發(fā)掘,幫助學生在后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字詞使用規(guī)律,不斷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使語文教學成效及質量大幅提升。
(二)借助學案導學,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學生交流探討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fā)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針對學案中的問題進行討論,要對學生及時點撥和明確評價,并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講解,講解過程中要做到思路清晰、案例典型、重點突出,由個別問題的討論上升到規(guī)律的探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4]。在此過程中,若教師在巡視期間發(fā)現學生在討論中無法獲取答案,應對其進行及時點撥,并在學生匯報時給予有價值的客觀評價,以便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基于《紅樓夢》在我國的傳播影響,在應用導學案之前,于課堂時間提問學生:是否了解《紅樓夢》所講的故事?是否自行閱讀或者觀看過與《紅樓夢》相關的作品?看完有何感受?然后,結合學生的積極發(fā)言導出《林黛玉進賈府》的導學案。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思考如下問題:結合教材提煉人物描寫,勾畫與林黛玉形象描寫相關的例句,然后從“先聞其聲,后見其人”這一重點描寫分析該寫作手法的目的與好處,讓學生自行從問題總結中展開思考,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延伸問題,有主有次,層次分明。
(三)借助學案導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應帶領學生開展情景交融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教學工具,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情景再現,幫助學生深度研究學習,從中獲得情感體驗[5]。
比如在進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文章中的情感理解比較模糊,因此教師可以使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將真正的康橋呈現出來,并且對康橋周圍的金柳、水草等環(huán)境進行更生動的直觀顯現,在進行視頻播放的同時,配上聲情并茂的配樂詩朗誦,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又如,在進行戴望舒的《雨巷》的教學過程中,對文章中“丁香”一詞的使用進行更好的理解,首先教師將真正的丁香花圖像進行展示,然后對丁香花開放時的情景進行視頻播放,使學生更形象和直觀地看到丁香花的綻放過程,從而對文章中丁香的意象能夠予以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詩句中的“丁香”意象進行對比分析,展開有效的情景導學,拓展學生語文認知視野,使原本乏味的語文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豐富學生語言詞匯,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學素養(yǎng),在教師營造的詩詞氛圍中獲得充實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學案導學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更能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予以重視,將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與語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銜接,明確學生學習目標,點燃其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成效,進而使中職語文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王文英.淺談中職語文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J].文教資料,2020(3):76-77,108.
[2]徐華能.“兩案—三段式”導學模式在中職語文自主學習中的實踐與探索[J].東西南北,2019(6):155.
[3]李金梅.導學案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高考,2018(25):269.
[4]蘭英.“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知識文庫,2018(5):118.
[5]任衛(wèi)庫.基于學案導學模式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索[J].新課程(下),2015(12):5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