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演
(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黃州蘇東坡紀念館是湖北省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蘇東坡紀念館,是全國蘇東坡相關(guān)資料保存、研究、展示和社會教育中心。該展館全面展示了蘇東坡謫居黃州時留下的作品,突出強調(diào)了蘇東坡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內(nèi)涵。蘇東坡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造詣非凡,現(xiàn)在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以及藝術(shù)風格和他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上,在翻譯研究領(lǐng)域也是集中在其作品研究,因此在其紀念館導游文本方面的翻譯研究還存在許多需要重視的地方。文章以黃州蘇東坡紀念館導游詞的英譯為例,著重分析導游詞的用語特點及其具體翻譯,以期通過本研究促進蘇東坡人物研究及其紀念館的進一步發(fā)展,為黃州涉外旅游資料翻譯提供有益指導。
目的論由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家 Reiss,Vermeer和Nord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是功能派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根據(jù)目的論,翻譯是有明確目的和意圖的,首要是遵循目的原則。在譯者的作用下,翻譯在譯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fā)生作用,而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是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譯者可結(jié)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要等因素來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
導游詞是在旅游過程中由導游向游客介紹景點或提供旅游信息時所用的語言,本身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功能性,其主要功能是通過介紹旅游景點,使游客獲得有關(guān)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等方面的文化知識,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引起游客參觀旅游的興趣。中國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觀光,涉外導游詞為外國游客服務(wù),其目的主要是:(1)吸引外國游客來中國觀光,促進旅游景點的發(fā)展;(2)宣揚中國文化,突出中國特色,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谶@樣的目的,涉外導游詞的翻譯應(yīng)遵循以游客為主,以中國文化傳播為導向。保證準確翻譯的基礎(chǔ)上,翻譯人員應(yīng)充分考慮游客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狀況,滿足游客的旅游期待,同時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以翻譯目的而論,涉外導游詞的漢英翻譯主要為服務(wù)外國游客,使游客在輕松的旅游過程中了解中國,從而有效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文章將以湖北省黃岡市著名景點黃州蘇東坡紀念館的導游詞英譯為例,分析涉外導游詞的英譯策略。
中國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旅游景點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歷史名人文化。其中的歷史故事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其間朝代零星紛繁,因此導游詞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朝代紀年。蘇東坡紀念館導游詞中提到蘇東坡的書法成就時,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他在書法方面也著力探研,不再拘泥于晉風唐法,而更多地張揚個性?!闭劦胶笫兰o念蘇東坡:“自北宋元祐年間李公麟創(chuàng)作《西園雅集圖》后,歷代都有關(guān)于蘇東坡的畫像、雕塑問世。”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頻繁,長則幾百年,短則幾十年,這些對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游客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因此,翻譯朝代或年號時,除了譯出朝代名稱,還需要補充具體準確的年代。為方便外國游客了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原文中出現(xiàn)的朝代“晉”“唐”“北宋”以及年號“元祐”,譯文對其年代劃分一一做了補充:Jin(265.A.D-420.A.D)and Tang Dynasty(618.A.D-907.A.D),Yuanyou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960.A.D-1127.A.D)。當然,除了補充具體的年代,也可以用這一時期西方的歷史加以比照說明,就會更生動,不但給以游客認同感和親切感,還幫助游客熟悉中國歷史及文化。
東坡紀念館導游詞中的專有名詞翻譯主要涉及古代名人稱號以及人物作品名稱的英譯。例如,“蘇東坡擅長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凹摇钡谋玖x是居所,但通常引申指代在某個領(lǐng)域有杰出成就的人,據(jù)此,譯文將稱號“宋四家”解釋為“FourBestCalligraphersintheSong Dynasty”,表意明確,簡潔易懂。
再如,“兩種風格都有可媲美《蘭亭序》的神品妙作,顯示出他的書法藝術(shù)此時已達巔峰”。
Many of his works in these two styles could rival those inLantingxu,which indicated that he had reached the zenith of his calligraphic art.
說到傳世行書,歷代書法家都推王羲之的《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東坡的書法可與之媲美,足見其作品同樣可稱傳世之作,受后人青睞。譯文中作品名《蘭亭序》僅音譯為Lantingxu,對中國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國游客單從音節(jié)拼讀無法知曉《蘭亭序》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能還要產(chǎn)生疑惑:Lantingxu是什么?為什么拿來作比?有鑒于此,文章認為與《蘭亭序》相關(guān)的背景可以在譯文中加以說明:Lanting Xuwas written by Wang Xizhi,a Chinese writer and official who lived during the Jin Dynasty(265-420).Wang Xizhi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Chinese calligrapher in history;and his most noted and famous work,Lanting Xu, was admired and widely emulated by calligraphers in Chinese history.有了這樣的背景知識進行參考和比對,才能讓外國游客信服蘇東坡的書法成就確實極高。
由此可見,專有名詞的翻譯首要是給游客傳達原名的含義和所含信息。而對于因文化差異或缺少歷史背景知識產(chǎn)生的交流障礙,需要適當補充信息,幫助外國游客理解背景知識,滿足他們了解異域文化的渴望,達到宣揚中國文化的目的。
文化詞指蘊含豐富社會文化意義的詞語。由于文化的差異,一種語言中負載文化信息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通常找不到其對等詞,從而產(chǎn)生詞匯空缺。以蘇東坡紀念館導游詞為例,其中談及東坡的仕途之路:“蘇軾再次踏入仕途,前后八任知州,三任尚書,還做過翰林學士兼侍讀。”“再試‘賢良科’,更獨占鰲頭,取得了快速擢升的資本?!薄爸荨薄吧袝焙汀笆套x”都是中國古時的官銜,根據(jù)官職等級不同,稱謂也不同。外國游客對中國歷史知之甚少,自然不知道這些詞的含義,譯文以音譯加注的方式呈現(xiàn)——Zhizhou(Magistrate),Shangshu(Minister)和 Shidu(a royal position similar to Hanlin),既展示中國歷史文化又契合外國游客的認知。“賢良科”(Imperial Examination for Virtuous and Talented Persons)是中國古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譯文中有意增加“Examination”一詞方便了外國游客迅速理解文化信息。類似的文化詞語在導游詞中屢屢出現(xiàn),翻譯成英語卻往往找不到對等詞,鑒于這些“詞匯空缺”,翻譯時有必要增加信息或進行解釋性說明。相信通過導游一一講解或展陳導游詞中的介紹,游客很容易理解其含義。
四字詞音律和諧、整齊對稱且言簡意賅,最能體現(xiàn)漢語的語言特色。中國的旅游景點多用四字詞語來描寫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名人典故。東坡的一生雖跌宕起伏,但他對生活積極樂觀,東坡紀念館的導游詞中用到很多四字詞語評價蘇東坡:
雖然他飽受磨難,但始終曠達樂觀,自強不息,不忘施惠百姓。
Nevertheless,Su Shi remained still broad-minded and optimistic,strived unceasingly to improve himself and never forgot to do favour for the people.
蘇東坡為官清正廉明,政績不俗;為人豁達寬厚,機智幽默。
SU Dongpo was an honest and incorruptible official and did very well in his terms of office.He was kind and board-minded,intelligent and humorous.
漢語講究語言工整、音韻和諧,上述兩個例子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語言特點。前句中連用到三組四字詞“曠達樂觀”“自強不息”“施惠百姓”,表達了蘇東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兼濟精神。后句句式工整、表意清晰,字里行間展現(xiàn)出東坡的做人品質(zhì)和處世哲學。分析譯文發(fā)現(xiàn),原文四字結(jié)構(gòu)的形式在譯文中并沒有得到保留,譯者僅用到幾個形容詞“broad-minded”“optimistic”“intelligent”“humorous”來傳遞原文的信息。初看讀者可能會認為譯文丟失原文風格,缺少“美感”,而實際上英文的旅游文本更注重客觀、寫實,所以相較于中文追求語音美感,英語更講求用語樸實無華。譯文符合英語行文風格,用語簡潔且忠實于原文,準確傳遞了信息。
涉外導游詞的主要功能是為外國游客提供有關(guān)旅游景點的信息,使他們在游覽過程中感受不同的地域風情,了解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鑒于此,涉外導游詞的翻譯絕不能是簡單的文字的轉(zhuǎn)換,而應(yīng)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涉外導游詞的翻譯以服務(wù)外國游客為主,在便于游客理解的基礎(chǔ)上,還應(yīng)注重宣揚傳播中國文化。為了達到這一翻譯目的,涉外導游詞的英譯可采用趨向異化的手法。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采用音譯、音譯加注、直譯、直譯加注、釋意等趨向異化的翻譯策略不僅保留了中國文化特色,也易于外國游客理解源語內(nèi)容。尤其針對帶有濃厚中國文化色彩的詞匯。除此之外,漢語多用修飾詞,英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如此才能方便外國游客在短時間內(nèi)獲取信息,實現(xiàn)有效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