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娟
摘? 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對細菌性肝膿腫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的76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組)和觀察組(循證護理組),每組38例,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膿腔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的細菌性肝膿腫患者護理過程中施用循證護理干預,利于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細菌性肝膿腫;循證護理;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3
細菌性肝膿腫屬于肝內化膿性感染性病灶,多由細菌侵入所引起,臨床上以突然出現(xiàn)寒顫、肝區(qū)疼痛、高熱為主要表現(xiàn)[1]。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是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有效手段,但考慮到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術后易感染等情況,患者治療期間予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2]。本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對患者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價值性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的76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6.32±6.32)歲;觀察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6.35±6.4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顯示組間差異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栽竻⑴c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血常規(guī)、血生化、細菌檢查及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患者符合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指征。
排除標準:①有腹部手術史患者;②合并心臟、肝、腎臟功能嚴重損傷者;③精神障礙、意識障礙,不配合護理操作者。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告知其注意事項,做好患者引流管護理,避免引流管折疊、脫落等;行常規(guī)病房巡視。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內容有:(1)建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帶領4~6名護士參與循證護理培訓、考核,掌握循證護理流程及內容。(2)循證問題確立:由小組成員溝通、交流及查閱以往病例資料及相關文獻,確立循證護理的問題,明確護理方向,制訂計劃,如高熱、心理健康、手術護理、健康宣教等。(3)循證支持:與專業(yè)醫(yī)師溝通或在知網、維普、萬方等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庫平臺檢索相關疾病護理措施,證實循證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護理計劃,明確護理措施的有效性。(4)循證護理:①高熱護理。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降溫藥,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勤通風、更換床單、被套及患者病號服;叮囑患者多飲水,保持飲水量在2000 mL以上;可使用濕毛巾冷敷頭部,予以溫水擦浴。②手術護理。術前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做好術前準備;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至仰臥位,配合手術醫(yī)生完成手術,期間監(jiān)測患者心電、血壓等指標,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術后第1天叮囑患者臥床休息,盡量減少腹部活動,觀察引流管情況,做好記錄。③健康宣教。該疾病起病急,大多患者缺乏疾病認知,對治療方式有排斥等情況,應發(fā)放健康手冊、口頭宣教等方式告知患者病發(fā)機制、治療方式及效果。④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聊天,了解患者情緒狀態(tài),疏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引導患者正確發(fā)泄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⑤飲食護理。飲食上指導患者多攝入高熱量、低脂肪、維生素豐富、高蛋白質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對部分營養(yǎng)狀況不佳患者可進行靜脈補充白蛋白,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⑥導管護理。日常護理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有紅腫現(xiàn)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使用肝素稀釋液沖洗封管。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及術后并發(fā)癥(感染、出血、腹痛、膿腫)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評估,分值0~100分,85分以上較滿意,60~84分為一般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較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膿腔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細菌性肝膿腫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是肝臟感染的常見疾病,好發(fā)于有糖尿病、腹腔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多見于男性[3]。在成年人中引起該疾病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在兒童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較為常見[4]。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作為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超聲顯示下可看到病灶情況,在其引導下進行穿刺將膿液抽出并進行沖洗,置管引流后患者病情恢復較快,預后較好[5]。
考慮到治療方式的侵入性和患者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患者治療期間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促進患者恢復尤為重要。本研究中,采用循證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臨床指標數(shù)據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進而提示,采用循證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細菌性肝膿腫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中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郝紅梅.循證護理干預對細菌性肝膿腫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后康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8,26(6):193-194.
[2]羅輝,李紅娜,孫成哲,等.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20,39(20):184-186.
[3]左姍姍,李玉森,馬杰.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療細菌性肝膿腫40例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4):110-111.
[4]張小霞.細菌性肝膿腫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中的循證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0,24(16):100-102.
[5]羅輝,李紅娜,孫成哲,等.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20,39(2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