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未來競爭就是科技實力與人才之間的競爭。大學生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大使命,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希望和棟梁。然而當代大學生的體能素養(yǎng)卻令人擔憂,從大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數據可以得知,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一直居高不下,量化指標及格率不容樂觀。體能素質是人才成長的核心基礎,更是大學生能否全力報效祖國的保障。面對學生體能素質的現狀,大學體育教學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大學生體能素質的訓練,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化改善措施,制定科學的教學與訓練對策,保證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近年來,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很多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不愿意吃苦,也不愿意受累。從小在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長大,來到大學生面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逐漸偏離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一些學生熬夜通宵打游戲、宅在寢室叫外賣的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智能手記的普及,大學生也逐漸成為低頭族,甚至在課堂上還在刷直播等等。結果導致體能問題突出、亞健康問題頻發(fā),嚴重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甚至對就業(yè)產生不利影響。體能素質是健康水平提升的關鍵性因素,只有具備優(yōu)秀的體能素質才會取得身心的同步健康。
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綜合實力,其中體能保障是核心。為此學校、教師和學生要加強對學生體能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視,共同攜手致力于體能素質的提升。
雖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很多大學生卻并沒有清醒地認知和理解。在平時將重心過多地投入到學習、娛樂或交友當中,對自身的體能卻漠不關心。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體能訓練中缺乏堅持性和長期性,導致體能素質水平停滯不前。
體能訓練與體育鍛煉具有顯著的差別,前者的特征在于系統性、科學性和持久性,而體育鍛煉則較為隨機。體能訓練需要練習者有一定的訓練量和強度,難免會產生疲勞和疼痛,而很多大學生對體能鍛煉的真正含義缺乏認知,加之自主鍛煉意識較為薄弱,為此能夠堅持體能訓練的學生人數少之又少。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較為傳統,課堂組織方式相對單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很多學生往往會產生枯燥感,為此訓練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體能訓練指導機制并不健全,真正有體能訓練需求的學生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學生只能利用網上學習或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俱樂部健身渠道進行體能素質提升,造成健身成本的增加,很多學生因此望而卻步。
要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首先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高校應克服重視智力輕視體育的思想,綜合開發(fā)利用學體育資源,深層次思考體能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保證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場所。加強體育教育方面的管理,多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同時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根據學生的體能問題,在保證訓練效果的前提下,建立科學的體能評定指標,不斷更新體能訓練思路和手段,從訓練實施方案、課后反饋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逐步優(yōu)化控制體育教學策略。同時加強對學生疲勞恢復程度的反饋,根據實際情況來指導學生訓練,避免體育教學時的盲目性,定期安排學習與實踐機會,為學生營造體能素質訓練的空間和契機。開發(fā)具有指導性、前沿性的體能訓練手段,加強課余體育鍛煉的監(jiān)督指導,確保體能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實踐中取得新的突破。
結合高校所在的區(qū)域特征,教師應調動學生積極性,樹立大學生體能健康鍛煉的理念,加強體能專項訓練課程的建設。大學生喜愛追求新鮮刺激,具有極強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此高校應增強宣傳力度,深化學生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開發(fā)與時俱進的體能專項訓練課程,構建“基礎體能課+選修課”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大學生體能教學的項目與內容設置,發(fā)展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為體能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使大學生能夠從寢室走向操場,促進大學生體能練習的科學化。要從教學、訓練、科研等三個方面入手,善于發(fā)掘體育教學的健身潛能,在科學的運動負荷引領下,實現體能訓練的優(yōu)化,發(fā)展大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以充分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
高校應加大體育鍛煉的經費投入力度,豐富教師的體能訓練手段,多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加強學生體能素質培養(yǎng)標準的執(zhí)行力度,嚴格化管理體質監(jiān)測流程,對沒有達到及格水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學生補測的機會,或者對特殊群體的學生降低標準。一方面,順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改善學生對體能課程的認知誤差,科學執(zhí)行體能評定指標,對學生整體體能數據進行登記,根據這種體能素質評定。另一方面,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綜合開發(fā)利用學校體育資源,注重訓練后的感受反饋,結合大數據掌握學生的體質情況,便于體能類課程的整合與改進。
高校應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方向,加強對體能素質訓練重要性的認知。大學期間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體能訓練的重要時期,為了迎合新時期大學生多元化體能訓練的需求,應增加體育項目投資力度,合理引進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安排適合的體育鍛煉方式,實現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例如:校園定向越野項目。同時加大器械舉體質健康運動建設力度,結合學生身體素質實際情況,配備專門的體能訓練指導教師,讓課余時間內進行體能訓練的學生得到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激發(fā)大學生體能訓練的熱情和潛在機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總之,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主人,需要很好的體能素質作為保障。面對大學生的體能素質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性和不均衡性,提高大學生體能素質任重而道遠。針對高校大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現狀,體育教學應改善學生對體能課程的認知誤差,從原因上出發(fā)制訂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計劃,給予學生專業(yè)性的輔導和幫助,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推動學生體能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程,為高等人才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