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芬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南京一校長白島一分校)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中這樣的孩子多了起來:頻繁皺眉、眨眼、舔手、抽動鼻子、噘嘴、扮鬼臉、甩頭、點頭、伸脖、聳肩、扭脖子、搖腿、扭曲、胸部和腹部肌肉抽搐……當這種癥狀頻繁出現(xiàn)時,有的教師氣不打一處來,認為這些孩子違反紀律,總是故意做這些舉動,于是批評聲也多了起來。家長一聽也很氣憤,于是也是一味地批評責罵。殊不知,他們有時并非有意違反課堂紀律,而是一種病態(tài)的反應(yīng),這種病就是抽動癥,多發(fā)于8~15歲孩子中,而且男孩子居多。
兒童抽動癥是心理障礙性疾病的一種,可是家長在孩子發(fā)病之初卻忽視了,只單純地認為小孩子淘氣或習慣不好,長大就好了。很多孩子就是在這不經(jīng)意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作為教師,真的不愿意忽略任何一個孩子的培養(yǎng)與成長。近些年患這種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在我從教30多年中就遇到過5個表現(xiàn)程度不同的男孩子。為了能夠在這個正常的群體中讓他們與其他孩子同步成長,我分別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例如小毅同學,據(jù)說他一年級時經(jīng)常在地上打滾兒哭鬧,總認為用哭聲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五年級了,他仍然不會自己解決問題,不會與他人相處。他的很多舉動別的孩子不了解也不理解,甚至是十分厭惡和他坐在一起,并且列舉了一大堆讓他們無法容忍的地方:
1.經(jīng)常伸懶腰,椅子往后擠,手把后面同學的水杯碰倒,頭會躺在后面同學的桌子上。
2.打噴嚏、咳嗽對著別人,有痰還直接吐到班級的垃圾桶里。
3.啃手,把筆放在嘴里;摳嘴,啥都用舌頭舔。
4.把口水到處抹。
5.把用嘴咬過的筆放到別人的桌布上;舔完手用尺刮,再抹在桌布上。
6.說話時噴口水。
7.和別人打招呼時用抹過口水的手碰,離別人特別近。
8.不經(jīng)允許,隨便翻看別人的東西。
9.上課隨便接話,還嬉皮笑臉,有時不聽課還折紙。
10.寫作業(yè)、考試時經(jīng)??磩e人的作業(yè)和卷紙,不讓看也使勁兒看。
11.說臟話。
12.告訴他哪兒不對還不聽,總是說:“我啥也沒干,是你們不講理!”
其實,這個孩子所有問題的根源有兩點:第一,從小外婆溺愛,凡事都親力親為,直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在學校圍墻外看孩子。第二,孩子屬于抽動癥、多動癥等諸多病癥綜合的邊緣,他的家長在治療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力氣,通過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一直在積極治療。一開始孩子爸爸不愿意面對事實,逃避、責備,后來在孩子媽媽不斷的勸說下才同意治療。作為家長,他們不愿意讓其他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這種情況屬于病癥,教師關(guān)注、幫助孩子也是大費周折。我一方面和家長不斷溝通最佳的家庭教育方案,一方面在學校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我提醒孩子家長,因為孩子心理發(fā)育不完善,家長要特別注意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和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并積極吸取教訓,總結(jié)經(jīng)驗,讓他從日常生活的表現(xiàn)到心理素質(zhì)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這個孩子幾乎每天都在批評中度過,因為他所做的事情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即使教師不想說,可是同學們總是告狀。當批評、責罵、挨打成為家常便飯時,被贊揚就愈顯彌足珍貴。我經(jīng)常會與孩子媽媽溝通孩子的進步和不足,家校合作效果顯著。有這樣一段聊天記錄:
咱當媽的可不能自輕自賤,你好好看看你兒子今天語文卷上的那篇文章《別看輕自己》,領(lǐng)會文章中心思想啊!
這小孩兒已經(jīng)進步很多了,能盡量與別人友善溝通,雖然也會因為地方小和后面同學擠來擠去(實際地方都不大),還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告訴后來的同學剛才老師讓做什么了)。
學習上能主動聽講,提醒一下能動手記筆記,就是總是提筆忘字。做作業(yè)總想快點兒,把明天的作業(yè)一起寫完才好呢!所以只圖快快快,卻不能靜下心注重質(zhì)量,如書寫質(zhì)量和做題的準確率,只有把這兩件事做好了,再去加快速度,成績才會穩(wěn)步提高!
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無論是大人和孩子,都希望有提升。
曾經(jīng)看到一部電視劇的片段:一位年輕的媽媽氣勢洶洶、愁云滿面地帶著八九歲的兒子進入心理專家的診室,一進屋就把兜子里的東西倒在醫(yī)生的桌子上,原來是找診斷記錄本。孩子媽媽不停地大聲說著孩子的不是,只見孩子不停地咬著手指,媽媽不斷地用手指戳著孩子的頭……醫(yī)生用慈愛的眼光看著怯懦的孩子,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讓孩子媽媽去換診斷本,自己和孩子聊天,助理也陪著聊,打開了孩子的心結(jié)——“咬手指不是病,只是一個很小的壞習慣,改了就好了?!贬t(yī)生說,“很多時候孩子生病家長是最好的醫(yī)生,所以需要媽媽的配合?!庇谑窃谠\斷本上寫下:“媽媽每天的擁抱跟微笑”。媽媽一看立馬急了,口不擇言,亂說一通,醫(yī)生助理請媽媽離開診室,說明醫(yī)生這個治療方案的可行性。由此可以看出媽媽很焦慮,處理問題不妥當。診室里醫(yī)生又和孩子聊了一會兒,告訴孩子怎樣和媽媽表態(tài)——“擁抱和承認錯誤”。等媽媽再進診室時,男孩子終于鼓起勇氣給了媽媽一個擁抱并且承認了錯誤,媽媽感動地撫摩著孩子的頭。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傾聽,需要父母的肯定,而這種肯定不一定用語言,微笑、撫摩、擁抱都是最好的良藥,因為那就是愛。
由于外在因素的干擾,孩子常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情況,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自然不理想。父母不停地說教、命令,讓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有時孩子在強制下雖然學習了,但是心不在焉。解決問題的辦法,除了積極給孩子治療之外,家里的每一個人都要步調(diào)一致,調(diào)整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找出原因并積極改進。
與人相處,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優(yōu)秀的自己,學會關(guān)心別人。
做優(yōu)秀的自己并不容易,沒有誰能十全十美,那么就要盡力去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為人誠實,善良,守信用,有禮貌,做事努力,凡事不斤斤計較……總之你希望別人成為什么樣,你自己首先要做到。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你能夠伸出友愛之手,主動、熱情、誠心誠意,不能只是嘴上說而不行動,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多為別人想,別人才會處處想著你,朋友多了路好走。關(guān)心別人首先要從關(guān)心自己身邊的親人做起,比如主動幫父母倒上一杯水,問一聲辛苦,積極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有好吃的,記得先給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分享;別人有困難,自己能幫忙就幫忙……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應(yīng)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這也是使孩子受益終生的良好品質(zhì)。
不要把孩子看成病人,要把他看成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全方面培養(yǎng)他的整體素質(zhì)。要運用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引導孩子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經(jīng)常帶孩子到熟悉或是陌生的人群中,為孩子刻意營造環(huán)境,引導他如何與人交往。也許這些一開始做起來會很吃力,但是為人父母千萬不要氣餒,堅持到最后,當他終于輕松地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辦得很漂亮時,就成功了。
教育無小事,面對這樣特殊群體的孩子,為師者更要多一分關(guān)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他能夠健康地成長,逐漸克服自身的不足,盡快融入集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