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琴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棲霞幼兒園 江蘇 南京 210033)
1.1 教師與家長交流時地位不平等。平等是教師和家長交流的基礎,尊重是交流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才能開展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但是目前家長和教師交流時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現(xiàn)象,一種是家長的地位很高,覺得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加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而教師在幼兒園只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就行。而教師過于強調(diào)幼兒園的服務任務,讓家長認為教師就是服務于幼兒和家長的,應該多關注自己孩子的吃飯、睡覺、入廁等說情況,每天像保姆一樣照顧好孩子,家長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很忙,自己已經(jīng)交了費用,孩子上幼兒園了,就是老師的事情,他只要孩子健康就行,對老師很放心,缺少對老師辛苦付出的尊重和感恩;另一種是教師處于高地位,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會用孩子的弱項和其他孩子的強項進行比較,讓家長覺得教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有偏見,教師把自己把一些專業(yè)知識當做令牌一樣號令家長,讓家長心生不滿。
1.2 家園共育工作局限于表面化的現(xiàn)象。家園共育是家庭和幼兒園教育共同配合,相輔相成的,是一種有來有往的雙向互動活動,因此需要家庭特別是父母的積極參與和配合,然而就目前家長的參與情況看來,家長處于一種表面化的形式,如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簡單詢問幼兒在幼兒園吃飯、睡覺、與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生沖突的情況,而深層次的家長參與的家園共育較少,如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食譜的推薦、與教師共同進行班級課程審議等這些活動還非常少。
1.3 家園共育工作中家庭和幼兒園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家園共育是家庭和幼兒園教育共同配合,相輔相成的,那么就應該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這樣的配合才能進入良好的循環(huán)。有些幼兒園老師對家園共育的內(nèi)涵還沒有完全了解,對于幼兒園在家園共育中的地位以及教師在家園共育中應該擔任的角色沒有清楚的認知,只是簡單的打印一些從網(wǎng)上找的關于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放在班級教室的家長園地里,認為這樣就是完成了家園共育的工作。沒有深入挖掘家長的特長,了解家長對課程的建議。
2.1 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強化家園合作意識。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驅(qū)動之下,幼兒園服務平臺為年輕父母、幼兒園,老師,幼教專家搭建起便捷的交流橋梁。家園共育與移動互聯(lián)的融合,開啟了解決家園問題的新篇章。通過家長關注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及班級微信群的傳播,將更有效地傳播幼兒園的辦學特色和成果。幼兒園和家庭可以更好的利用這些優(yōu)勢進行交流和溝通。教師作為具有專業(yè)幼教知識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占主導地位,發(fā)起家園共育工作,主動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的前期策劃、活動中的各方面協(xié)調(diào)。
我們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身份,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家長。所以當我們站在老師的立場,要求家長進行配合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想一想家長的處境和想法。作為老師也應站在家長的立場考慮:現(xiàn)在多數(shù)家長是職場人員,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經(jīng)需要花費家長們許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家長還經(jīng)常加班加點。個別家長由于一些原因和孩子長期分居兩地,孩子主要交給長輩照顧。當我們每個月甚至于每周都需要家長做一些或大或小的配合教育時。有些家長會厭煩,有些家長會無奈,有些家長會茫然……
2.2 提高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的意識。家園共育工作不能單靠幼兒園和老師主動聯(lián)系家長,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工作,也需要家長主動積極的參與。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和老師的事情,他們過分重視幼兒知識的學習,如有的大班孩子在培訓機構報名學習漢語拼音、數(shù)學加減法,認為這和小學成績有很大關系。還有的家庭包辦代替很多,如大班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弱,如如廁后不會用紙擦,有家長特意關照班級老師幫忙擦一下。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幼兒園和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幼兒園和老師也要主動與家長合作,從而促進家長的參與。
2.3 提高家庭和幼兒園雙方的合作能力。只有合作的意識只是前提,還要有合作的能力,因為合作是一種社會交往能力,合作中可能會產(chǎn)生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就會使合作破裂,甚至對幼兒園、教師和家庭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這就要在合作前雙方通過溝通,表明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圍繞著“為了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這個核心,共同討論制定家園共育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責任,調(diào)和矛盾沖突。
2.4 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建立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家園共育的目的是為了幼兒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家園共育的形式不僅僅是幼兒一副繪畫作品、接送時教師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情況等這么簡單,家園共育的合作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
這里重點說一下家訪,幼兒園開展的家訪活動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對家長的一些合理建議,通過交流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家長和幼兒園的積極性,充分了解孩子在家、在園的情況,進行信息互通,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性格愛好、身體狀況、情緒情況等問題。特別是在小班開學前老師在家與孩子交流,建立老師與幼兒初步的好感,減少陌生感。
因此幼兒園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家長和社區(qū)可利用的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如家長助教、家長開放日、家長課堂、家長委員會、家長膳食委員會、家長參與課程審議,親子閱讀故事分享、親子運動會、親子旅游等多種形式。
家庭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協(xié)調(diào),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重要工作。幼兒階段是幼兒一生中奠基階段,現(xiàn)在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每一位家長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在將來有更好的發(fā)展,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非常舍得花費財力和精力,但是更需要父母和幼兒園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相互配合,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