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人類的終極價值追求是謀求人的自由、和平與幸福。池田大作認為:“培育人性的教育是通往和平的基礎?!保?](P201)池田大作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和平等方面的思考與對話,這些思考與對話內(nèi)含了許多青年教育倫理思想,為青年指明了謀求幸福的道路。池田大作提出,永遠站得住腳的真正的幸福條件有兩條,一是永遠主動積極地抓住人生問題不放的生命本身的態(tài)度,二是具有英明遠見——睿智[2](P31)。他教育青年不僅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應通過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遠見卓識與睿智,才能奠定人生幸福的基石。池田大作豐富的青年教育倫理思想,為青年人生幸福點亮了明燈。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3](P18)。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繁榮昌盛與和平共享都離不開青年的責任擔當、奮斗努力與堅定前行。池田大作說:“青年的形象應該是純潔、熱情、有正確批判能力的。青年期的別名是:為將來人格之形成苦戰(zhàn)奮斗的時期?!保?](P127-128)青年代表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青年需要擔當起國家與民族未來的責任和使命,立志為國家和民族美好未來而奮斗,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世界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印尼的瓦希德在與池田大作探討和平的哲學與寬容的智慧時也說:“良好的教育才是社會的支柱和世界的希望?!保?](P150)顯然,人應該在青年時期就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明確人生前進的正確道路,擔當起國家與民族以及人類社會的責任,才能使其人生融入社會的需要之中,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青年也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如一,才可能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實現(xiàn)遠大目標。
理想是人生的前進方向,確立理想才能明確責任的重擔。作為一個青年,應該確定自己準備擔當什么責任,也就是明確自己的理想目標。一個人失去了正確的理想,就會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而徘徊、惆悵,虛擲青春年華,留給人生的將是遺憾與悔恨。池田大作說:“從青年的本質(zhì)來說,年輕人應抱有美好的理想,沒有理想就失去了青年的意義?!保?](P34)“青年人的特點在于純真的熱情及任其燃燒的宏大志向。青年人的生活意義在于獻身于自己的志向。毫無保留地發(fā)揮自己的才干。”[2](P66)青年應該朝氣蓬勃,如清晨的太陽散發(fā)純真的熱情,如獨立的雄鷹展翅高飛,唯有理想信念才能煥發(fā)青春的光芒,也唯有理想信念才能勇往直前?!叭擞辛四繕?,則會不斷地努力去進行自我建設。青春的挑戰(zhàn),就是‘建設自己’,實際上就是‘鍛煉精神’‘鍛煉頭腦’‘鍛煉身體’的挑戰(zhàn)。”[5](P25)理想是指路明燈,是照亮心中的那道白月光,是給予人生力量的信念,是排除萬難而不氣餒的勇敢,是人生命的希望。青年不應只把眼光局限在當下的個人生活,而應心懷詩與遠方,放飛自我,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努力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靶貞堰h大理想,盡最大的努力去跑、去挑戰(zhàn),這就是青春?!保?](P23)即使有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人也應該有真正的理想充盈人生,池田大作就認為:“雖然有理想也許不能實現(xiàn)的時候,即使如此,也要懷著理想生活下去。這才是真正的青春,是不斷成長的人生的明證?!保?](P30)
最近有一個新名詞“躺平”成了許多年輕人口中的熱詞,這是因為他們中有些人在理想的十字路口迷茫,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實際上,對于這個問題,池田大作早就說過:“不要過碌碌無為的平庸生活。作為一個人,要看他能在社會上活躍到什么程度,能為更多的人做出多大的貢獻,能留下什么有意義的東西。也就是說,應該要度過一個充實的、令自己滿意的人生?!保?](P23)可是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些人被重重物質(zhì)的欲望蒙蔽了心智,追名逐利一生卻找不到人生的歸途。他們陷入物欲的漩渦而無法自拔,無時無刻不處在焦慮中,比如:家長在教育中找不到培養(yǎng)孩子的方向感,老師在教育中找不到傳授知識的成就感,青少年學生在教育中找不到學習的快樂。其實,這是因為他們迷失了教育的倫理價值和人生學習的目的,缺失了真正的奮斗精神而沉醉于急功近利的個人得失之中。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的奮斗精神及生命的充實感,找到奮斗的真實方向。池田大作指出:“幸福并非在遙遠的不可知處,它就在你心中。但不是安然坐等,而是朝著遙遠的目標奮力挑戰(zhàn),克服重重障礙,它就會寓于你躍動著的生命之中。”[2](P30-31)廣大青年應朝氣蓬勃,激發(fā)活力,培養(yǎng)奮斗精神,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勇于開拓,永不言敗。青年需要懂得,百花常開勤澆灌,生命的力與美都是在堅定的理想目標中奮斗體現(xiàn)的。青春不留白,生命不懈怠,人生永奮斗,才能幸福常駐。
每個人都一定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懊恳蛔煌纳?,自有其不同的使命。所有的人,都有其非他莫屬的使命。沒有使命的人是不會誕生于世的?!保?](P9)使命,就是自覺自愿的擔當,就是理想付諸行動的“初心”,就是深感偉大的壯志,就是不畏艱難砥礪前行的動力。池田大作說:“所謂‘使命’,絕不是由他人給予的,也不是事先由誰來決定的,而是自己決定的。要由自己來決定的,它不是單純的‘義務’,和別人委托的‘工作’是兩回事。”[6](P20-21)也就是說,使命源自理想激發(fā)出來的奮斗精神與責任感。池田大作還一針見血地指出:“每個人的人生幸福問題,當然不能與整個時代的變化截然分開。換言之,把目的只放在滿足個人欲望上,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之后,就又產(chǎn)生一種新的不幸的格式。”[2](P30)青年應該努力學習,肩負起國家、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與幸福的使命。池田大作也認為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起能承擔時代重任的人才,他指出,“能不能培養(yǎng)出承擔下一個時代重任的人才,把他們送到社會、世界上去,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時代命運的‘成敗’”[7](P41)。因此,青年應努力學習,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擔當起時代的使命,胸懷世界,守正創(chuàng)新,努力為人類社會、國家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做一個有益于人民、有益于人類的人。人在不斷攀登人生的階梯中體驗的境界不一樣,使命感就會不一樣,只有勇攀頂峰,放眼望遠,才能認識自己曠遠而遼闊的使命,“一旦登上了頂峰,就會有更廣闊的人生展現(xiàn)在眼前。慢慢地,自己所應擔負的獨特使命就會逐漸得悟”[5](P10)。人只有明確并自覺肩負使命才能變得堅強勇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在殊死的對敵斗爭中仍從容不迫,而有的人稍遇困難就一蹶不振甚至輕擲生命,究其根本就在于有沒有使命感。池田大作說:“能夠始終牢記自己‘肩負有使命’的人是堅強的。無論有什么樣的煩惱,他們都不會認輸。因為他們往往會把所有的煩惱都轉化為希望的能量?!保?](P10)可見,使命并不只是壓在我們肩上的重擔,它還是動力,是能轉化為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支持我們頑強奮斗和希望不息的不竭之力。
人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建立相互理解與尊重的友情。親情、友情、愛情,共同為人生保駕護航,也共同塑造人成為真正的社會人。池田大作說:“向這寶貴的‘生’和‘生命’,贈給希望的指針、贈給勇氣的力量的源泉,不外是人跟人對話中的鼓勵的話語。”[7](PⅡ)這也道出了中華文化一句經(jīng)典“一語暖三春”的意義,充滿友愛的話語抵過萬金的重禮,猶如“雪中送炭”的溫暖,給人以安慰和鼓勵、勇敢與力量。人若沒有友情,就像身處孤寂的黑洞,生趣了無。因而,孔子感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保ā墩撜Z·學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通過信息的傳遞,人與人之間的地理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世界成了“地球村”。然而,人與人的直面交流越來越少,人機合作、人機游戲大戰(zhàn)等的智能時代形成的是“快餐式”生活、冷漠化的人心。年輕的宅男宅女依賴電子化的生活,對人際倫理與友情缺乏探究與體驗,孤獨的個體在孤獨的斗室孕育出孤獨的人生。但社會生活始終是網(wǎng)絡化生活,人與人之間需要友情相互溫暖,尤其是青年人需要相互友愛來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倫理性的人格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池田大作說:“撇開友情,無法談青春,因為友情是點綴青春的最美麗的花朵。”[2](P14)人的青春時期是逐漸離開父母的襁褓而直面社會、獨立成人的時期,疏離父母親人的愛就必然需要尋求朋友的友愛,擁有友情的人才能從互幫互助中獲得幸福人生。其實人奮斗的信心與勇氣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朋友之情的激勵,“富有溫暖人情味的關系會給人以多么大的希望、信心和勇氣”[2](P3)。青春時代的友情比愛情更讓人回味無窮,也給人更多的溫暖與留戀。友情,不僅陪伴一個人成長而使其不再孤獨,更是豐富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使其在生活中獲得意義,學會善良與愛?!霸谝粚σ坏男撵`的接觸和啟發(fā)中,會產(chǎn)生牢固而深刻的聯(lián)結人與人 的紐帶?!保?](P4)善良與愛,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不僅是一種行為方式,還是一種能力與素質(zhì)?!皩⒖床灰姷男呐c心聯(lián)結在一起的,就是友情?!保?](P44)許多年輕人本性是善良的,是希望對他人表達愛并被愛,但囿于善良和愛的表達能力有限而被人誤會為冷漠,甚至還被誤解為叛逆,實際上,許多青年只是用了不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善良、親近和愛而已。因此,青年需要增強人際對話,豐富人際合作經(jīng)驗,滋養(yǎng)仁愛心靈,理解人際倫理關系,學會人際尊重與友愛,培育自己愛的能力,在合規(guī)律與合道德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池田大作指出:“徹底探究自己置身的環(huán)境,不僅可發(fā)現(xiàn)自己與外界的關系,也是認識每一個人都是尊貴的存在——生命‘普世價值’的過程。”[9](P45)人在人際交往中,才會懂得人都是平等而尊貴的,才會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才會懂得“推己及人”、平等待人、友善他人。
人生需要友情,但友情的獲得是有條件的?!坝亚闆Q定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5](P37)一個人要獲得生活資料可能只要勤奮勞動就可以了,但友情的獲得則需要付出誠信與仁善。池田大作說:“信賴感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條件。尤其對于青年,也許可以說,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保?](P3)只有仁善與誠信的人,才會給人一種安全感和信賴感。交朋友要有交朋友的原則,“所謂朋友,都應該是沒有利害、不耍卑鄙手腕、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真誠結交的關系”[2](P15)。青年人渴望友情和朋友,但首先需要檢視自己是否值得他人視自己為朋友,其中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做人有信用,永遠給予他人信賴感。曾子曾說:交朋友要“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對朋友誠實守信,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友情的基礎。誠信,不僅關涉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也關涉社會的信用安全與公序良俗。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市場競爭與商品交易均需要以誠信為基礎,才能夯實公平正義的市場行為與商業(yè)道德秩序。誠信,就是重諾言、不欺騙,“信則人任焉”(《論語·陽貨》)。池田大作認為,人“只有拋掉虛偽.以誠相見的人際關系,才是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2](P6)。失去誠信或將永遠失去人心而使人生孤獨暗淡,唯有以誠相見的人生才是輕松、明媚、友愛、快樂、幸福的。友情的獲得不僅需要恪守誠信,還需要有愛的奉獻精神,池田大作指出:“友情,應該是當對方痛苦的時候,自己也能與之共同分擔并給予鼓勵。而當自己苦惱的時候,對方也能為己分憂并給予鼓勵。這樣一種有如清澈的流水般的感情,才是理想的友情?!保?](P53)這也就是說,朋友之間不能只是同甘,還應該能共苦,困難之中的相互扶持才見真情,也才能顯現(xiàn)真正的理想的友情。
對于如何教育青年明辨是非、正確交友及交友正確,池田大作一生悉心探索并形成了重要的教育倫理思想。他指出,朋友之間應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芭笥咽遣粸檠b潢門面或欲望支配的野心所能玷污的、純潔無瑕的、最像人的樣子的關系?;钪娜藨械南嗷ダ斫?,是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人際關系的不可缺少的基礎?!保?](P16)“在人間社會里,最根本的是‘心’。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也不是榮譽,而是心的世界?!保?](P7)朋友之間沒有真心就會時刻透著虛偽和虛假,就會從“哥倆好”的虛與委蛇而變成“哥倆損”的結局。“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保ā墩撜Z·季氏》)正直的、誠信的、見聞廣博的朋友就是益友,而逢迎諂媚、表面柔順而內(nèi)心奸詐和花言巧語的朋友就是損友。益友都會對朋友真心交出自己的情感、知識與能力,而損友往往虛情假意、背后算計、表里不一。真相終歸無法被假象所掩蓋,“只考慮利害得失的‘算計的人生’,最后也要算計自身。算計是有限的,但自然是無限的”[7](P37)。池田大作指明了算計是無法與自然的本質(zhì)規(guī)律相抗衡的。交友過程,是以真心換真心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是增長智慧的過程,也是人格完善的過程。“青春時代的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戀愛的序曲。自己以人格相許,也期望得到對方整個人格的信賴。這是明白了人的尊嚴之后的寶貴一步?!保?](P15)通過交友,青年也將明白一些社會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以及社會交往和做人的道理。池田大作指出:“通過友情的交流,青年才懂得世上不允許任性”[2](P17),朋友之間“重要的不是同情、憐憫對方,而是‘體諒’和‘理解’”[8](P2)。唯有相互尊重與理解,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產(chǎn)生認知與情感的共鳴,奠定友誼的基石。因此,青年要學會近益友、遠損友,“與好人交往,會染上好心;與壞人交往,會染上壞心。不論多么善的好人,一旦入了惡的世界,兩三成會變成惡人”[7](P6)。群體共情形成群體意識,善意與惡意在群體中同樣具有傳播性和傳染性。故此,青年需要學習樹立正確的友愛觀,學會擇友和交友。益友相交,首先是自己必須成為他人的益友,做一個有益于朋友的人,以崇高的人格和廣博的知識感染身邊的朋友。池田大作也說:“要想‘結交益友’,首先必須‘自己要成為別人的益友’,好人往往總是會聚集在好人的周圍。”[5](P49)故此,青年應該堅定信念,使自己成為值得他人信賴的良友才能聚集起具有共同信念和理想目標的朋友,共譜人生奮進的篇章。
責任就是擔當,就是對義務的履行??档抡f:“(人的)德性乃是人的意志,在履行義務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道德力量,其強弱只能由其克服(人自身由于各種偏好而造成的)障礙的大小來衡量?!保?0](P370)也就是說,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和義務,并不是由個人意愿或理想目標決定,而是取決于個人的知識技能與倫理品格。因此,青年要肩負起人類責任,必須畢生求知并修養(yǎng)德性,伏驥奮進。池田大作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真正的人,是培育謙虛而偉大的生命之路?!保?](P2)池田大作提出的人本教育思想對立德樹人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池田大作指出:“教育,是幸福的道路;教育,是和平的道路;教育,是正義的道路;教育,是勝利的道路?!保?](P3)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啟發(fā)人的本性,引領人的理想,促進人本價值實現(xiàn)的成人過程。這為教師指明了教育的價值,也為青少年指明了學習的理想目標。在池田大作看來,“教育必須在人的內(nèi)心中培養(yǎng)‘不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不幸之上’的那種自律,進而培養(yǎng)‘在構筑他人幸福的過程中追求自己的幸?!哪康挠^、使命感和責任感”[4](P152)。世界博大精深,人生永遠是一個學習過程,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怎么樣學習是由人的理想指引的,人生理想是人生的動力之源,立德樹人應該成為每一個人學習的目標。因此,池田大作把人生理想教育作為人本教育的立足點。一個人“有征服高山的意愿,但沒有登山的技能,就只能是一種空想。與此同時,想要克服人生的種種障礙,首先得知道怎樣做才能最確實、最妥善地達到目的”[2](P32)。可見,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智慧、知識技能與道德人格的完美結合,其中智慧是基石,知識技能和道德人格也是智慧的顯現(xiàn)?!八^智慧,在某種意義上,與人的生活方式是表里一體的,與寬容、慈悲等內(nèi)在品格的外溢是分不開的?!保?](P152)人需要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并以禮儀約束自己,才能踐行倫理的生活,也才能懂得克服人生種種障礙的道理,過有意義的智慧生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且,“青年期好奇心強,向學心切,所以求知的精神極其旺盛。可以說,它加速著人的形成”[2](P19-20)。人的青年時期為增長智慧與知識技能提供了條件,也為成人成才打下了基礎。因此,青年應該為著自己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學習,不負韶華,使自己成為充滿智慧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人,生之為人,首先在于其生物性;而人真正成為人,則是其社會性和道德性完善使然。孫彩平說:“道德是涉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的,所以,把人的道德性看作人對自然、社會(群體)、他人及自我的一種責任感,也就是愛?!保?1](P37)愛和責任感,這是人之為人的根本,也即人道。“人道,即教育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是教育道德性最核心的倫理概念。教育的理性與公正都是為了教育的人道,也可以說是教育道德性的兩翼”[11](P139)。池田大作把教育稱為人本教育,就是要使人回歸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道德性。人需要自始至終為人道、守人道,在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中傳遞愛的精神,以自己最大的熱情與能力肩負起社會給予的責任,以博大的襟懷熱愛和包容社會中的事物,提升道德境界,踐行道德義務,為人類謀求和平與幸福。因此,青年還應重視學習,增長履行人道的本領,池田大作說:“人類的未來的確掌握在青年手中。毫不夸張地說,重大的責任擔在青年的雙肩。畢生保持求知欲,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它將成為你足以拯救人類的一大貢獻?!保?](P43)教育是教育者的責任,學習是學習者的責任,學習應成為青年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不學習難以成人成才,也就無法擔負其為人類謀和平、謀公正、謀幸福、謀解放、謀勝利的責任。唯有通過學習,青年才能增長智慧,通達人道,懂得“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離婁下》)的道理,并培養(yǎng)自己愛的素養(yǎng)與承擔責任的能力。
池田大作認為:人最根本的權利就是追求人生幸福的權利,生命的“尊嚴”與“平等”是最根本的標準[9](P207)?!安欢米约旱淖鹳F,就不會懂得他人的尊貴……讓孩子意識和覺悟到這些,可以說是教育的根本的使命?!保?](P16)青年要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書寫美好的人生劇本,重視他人和自我的生命尊嚴與平等權利是需要知識與智慧的,更需要人的道德意識與道德情操,教育的任務是要教會孩子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知識和智慧?!爸R能夠誘發(fā)智慧,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在人的一生里,獲得幸福,成為勝利者的根本力量在于面對千差萬別的環(huán)境、條件和現(xiàn)狀,都能妥善加以處理,具有開拓前進的才干和智慧?!保?](P95)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改造自我并改造世界,知識才演化為個人的智慧。人只有在學習中才能成長,在思考中才能悟道,在踐行中才能修養(yǎng)。而且,“實現(xiàn)優(yōu)秀的人性教育,在需要知識、理論、道德的同時,還需要旨在提高人的精神的藝術和詩心”[1](P239)。這是說,智慧只是為人生幸福奠定理性的基石,人生的幸福還需要情懷,其實,幸福本身就是一種感性的體悟,藝術和詩心熏陶的精神素養(yǎng)同樣重要。此外,幸福不是外在華麗包裝,而是一種真實體驗,池田大作說:“人按照本來面目生活是最快樂的。歪曲或掩飾,就勢必勉強。哪怕你身居高官顯位,享盡榮華富貴,只要有虛飾,就絕對體味不到真正的幸福?!保?](P6)總之,人的幸福就是堅守人道而生活??鬃右舱f:“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青年只有通過學習做一個仁德、智慧、正直、謙虛、勇敢、剛毅、節(jié)制、誠信、善良的人,才不會隨波逐流、狂妄自大,才能造就幸福的人生。
教育就是要為人在心中點亮那盞催人奮進的理想之燈。池田大作指出:“‘真正的理想’中有幸福,有正義,為他人,有和平,在‘幸?!x’‘為他人’‘和平’——這條延長線上建立起來的、描繪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理想’?!保?](P31)講到和平,我們往往想到暴力、戰(zhàn)爭等,而池田大作說:“所謂‘和平’,并不只是‘沒有戰(zhàn)爭’的狀態(tài)。所謂‘和平’,是指‘每個人都朝氣蓬勃,神采奕奕’,‘人權得到重視’的社會?!保?](P25)也就是說,和平不僅是人的環(huán)境平安、人生平坦、人際平等,還有人的內(nèi)心平靜、充滿激情和熱情以及為理想奮斗的精神。誠然,不管是和平外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還是內(nèi)心精神的升華,都是需要人開悟和修養(yǎng)的。池田大作認為:“和平始于教育。培育人性的教育是通往和平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保?](P201-202)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確信“只有愛和非暴力,才是為自由而戰(zhàn)的現(xiàn)實且道德的唯一武器”[1](P98)。他認為從反對者心中引出“善良”之心,走向覺悟的斗爭才能創(chuàng)造世界和平。池田大作高度認同地指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前言說:‘戰(zhàn)爭既發(fā)動于人心,故和平之堡壘須建筑于人心?!鸩┦康亩窢?,也是為了克服盤踞在人類生命中的憎惡與傲慢。雖然需要腳踏實地,但是其根本只有從在每一個人心中建筑‘和平的堡壘’出發(fā)而別無其他選擇?!保?](P204)確實,人類需要和平才能和諧發(fā)展,戰(zhàn)爭和暴力只會帶來破壞和傷害。和平教育的真正意義就是要克服人內(nèi)心的惡的心魔及自私、傲慢、偏見、暴力、霸權等的心結,激發(fā)人善的良知及公平、正義、平等、友愛、仁慈、和諧等非暴力信念。只有通過和平教育,教導人們學會選擇另一種非暴力的生存方式,才能奠定世界和平的思想基礎。
池田大作憂慮暴力、戰(zhàn)爭等對世界和平的破壞。他指出:“我們要本著責任和慈愛,為下一代準備‘生存之道’。為此我們需要人性革命。只有人性革命才能發(fā)掘出我們內(nèi)在的潛能,令我們自覺到自身的存在價值和采取正確的行動?!保?2](P40)池田大作所講的人性革命與馬丁·路德·金提出的“價值觀革命”意思基本一致。他論述道:“關于這個‘價值觀的變革’,金博士簡明扼要地向人們闡述道:‘我們必須迅速進行從物質(zhì)優(yōu)先社會向以人為本社會的自我變革?!粋€‘物’優(yōu)先于‘人’的社會,其結果會成為‘不把人當人’的冷酷社會。故而,正是這種從‘物質(zhì)優(yōu)先’向‘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轉換,才是確確實實地邁向和平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這與我們所推進的和平、文化、教育運動的理念同出一轍。”[1](P185)總之,人性革命就是要對覆蓋現(xiàn)代社會的“忽視人性”與“輕視生命尊嚴”這一病理挑戰(zhàn),是變革價值觀的一場戰(zhàn)斗。在青年中開展和平教育,弘揚人性的善德,革除自私、偏見與傲慢等暴力觀念與思想,世界才能和諧共生。這不僅是人類的生存法則,更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正如池田大作所言:“對人類竭盡忠誠,為和平做出貢獻的年輕的世界公民——以更大的力度培養(yǎng)和支持向‘內(nèi)在的變革’進行挑戰(zhàn)、為實現(xiàn)神圣使命而奮斗的青年們的聯(lián)合,這應該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保?](P195)
青年時期是放飛理想、探索奇異世界的階段,對青年進行和平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對于這一點,池田大作指出:“‘傾聽’——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語,這是人際關系的第一步和根本所在?!畠A聽’看似簡單,實則是最為困難、需要耐心與勇氣的行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傾聽’必須從內(nèi)心深處對對方懷有‘信任之心’、懷有關懷對方的‘尊重之心’?!保?](P202)美國的文森特·哈丁在與池田大作的對話中也十分肯定地提出:“和平教育就是‘傾聽’?!保?](P199)誠然,人生長在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的環(huán)境里,也就能夠學會給予他人的存在以深切的肯定,人性的慈善之花才能得以綻放,這也是和平教育的真諦。事實上,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沒有得到傾聽的機會,更容易產(chǎn)生叛逆、對抗、沖突、暴力等心理傾向,不懂得對話與溝通,他們的心聲缺乏傾聽的紓解,就會形成憤怒和心靈經(jīng)受創(chuàng)傷的情緒,長期積壓就會逐漸用暴力來說話,霸道地維護尊嚴。因此,讓青少年感受到被尊重、誠心誠意地在傾聽他的心聲,也就是讓他感受到“被愛”“被重視”,這是愛好和平的教育者必須做出的努力。傾聽,是人際對話中的智慧,是高尚道德人格的體現(xiàn),也是對他人內(nèi)心誠敬的表現(xiàn),還是人與人“心橋”搭建的途徑。池田大作也說:“青年的生命,因接觸高潔人格與深厚睿智而獲得了最高的滋養(yǎng)。所以日常與青少年接觸的教育者的不斷成長和真誠鼓勵,是極為重要的。”[4](P160)對青年開展和平教育,需要摒棄高高在上的傲慢說教、灌輸,更要杜絕強權與暴力,只有平和、平等地傾聽對話,才能以心育心、心靈共振,培育其和平的思維、和平的價值觀與和平的品格。
池田大作始終關心青年的成長成才與人生幸福,以其豐富的和平文化和人本教育思想體系,給予青年人生指點。
青年是立志致遠的時期。每一個人在他(她)初長成進入青年的時期都充滿豪情壯志,雖朝氣蓬勃但也少了一點理性,多了一些莽撞。唯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開出鮮艷奪目的花蕾,獲得真正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故此,青年人應該學會誠實地生活。池田大作就認為:“人心若誠,則性格必然向善?!保?](P108)也就是說,人應該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人應該誠實守信,這是一個人處世的基本要求,任何歪曲或虛飾,不僅無法立足于社會,也無法獲得心靈的真正寧靜并體會到真正的幸福。青年唯有從實際出發(fā),從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發(fā),腳踏實地,奮斗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魅力的美好青春與幸福生活。
“教養(yǎng)”,是指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禮貌、規(guī)矩、態(tài)度、習慣等。有人說,教養(yǎng)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教養(yǎng)是永遠保持對底層的尊重,是對真善美的甄別與傳承??傊?,教養(yǎng)與文化和學歷不能完全等同,也與智慧有一定差別。教養(yǎng)是一個人的知、情、意的融合貫通,是“知、情、意三者完全具備的表現(xiàn)”[2](P98),它展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素質(zhì)與風度,是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池田大作認為“真正的‘教養(yǎng)’應當是:為社會為人民竭盡全力工作,作為它的結果,在自然界與生命之間滲透出高尚的情操來?!保?](P98)青年怎樣才能有教養(yǎng)地生活呢?池田大作指出,“青年,應當在各自的嚴峻環(huán)境中,多學多勞動,學好本領……只有在嚴酷的生活中才能磨煉自己,提高人格,豐富見聞”[2](P99)。青年要學會善良,不僅要從書本知識中、從他人那里多學習,而且需要到實際的勞動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多歷練體驗,正所謂“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青年唯有全面修養(yǎng)自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為人民利益的人,這才是青年有教養(yǎng)的生活樣式,也應該是新時代青年的理想追求與努力方向。
池田大作認為青年要把困難的環(huán)境當作歷練自己的“道場”。他指出:“現(xiàn)在的一切環(huán)境、遭遇都是改造自己的場所,認識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丟開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期待于遙遠的未來。在工作和生活中苦戰(zhàn)奮斗的人也很多,但現(xiàn)實這一場所才是培養(yǎng)人、改造人的‘道場’?!保?](P21)國家對青年賦予使命,民族對青年賦予責任,人民對青年賦予希望。學習雖然艱辛,但唯有學習,才能成人成才。教育者的教育只是美好愿望,學習者的刻苦學習才能達成理想。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頑強拼搏,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譜寫新時代青春的壯麗華篇,在完成時代使命的征程中書寫無悔的青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