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學校體育的重點工作,其中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以下簡稱“長跑”)是所測項目中重要指標,也是反映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從2015年順德區(qū)將“長跑”項目列為初中升中體育考試必選項目。然而近幾年初中學生的耐力素質呈持續(xù)下降趨勢。本文從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分析學生耐力素質下降的原因,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科學提高初中學生的耐力素質提出一些有效策略和建議,促進學生耐力素質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學生 ?耐力素質 ?策略
前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稱《國標》)是從2002年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下發(fā)了的并在全國試行并逐步完善。其中“長跑”占標準總分的20%,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的重要指標。中長跑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順德區(qū)初中畢業(yè)生升學體育考試的必選項目,它對學提高學生耐力水平、培養(yǎng)學生吃苦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有著十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中長跑項目是初中學生最不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在訓練中不認真、不盡力,怕苦畏難情況較為普遍。如何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耐力素質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影響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原因分析
1.1學生對耐力素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2020年順德區(qū)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中列出了一組數(shù)據(jù):順德區(qū)初中八年級學生喜歡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82%,而喜歡體育課的人數(shù)卻只有71%。怕苦畏難,不想跑、不愿跑,對長跑訓練有抵觸心理在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耐力素質是反映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指標,初中學生正處在身體快速生長發(fā)育的時期,需要多參加身體鍛煉,尤其是耐力素質鍛煉。耐力練習有助于改善學生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品質。學生對耐力素質訓練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
1.2耐力素質訓練內容單一、枯燥乏味,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xiàn)
耐力素質練習就是長時間重復跑的動作訓練,是對體能、意志品質的挑戰(zhàn)。在教學中,許多老師簡單的采取固定跑的距離或固定時間的方式開展,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學生對單調枯燥的耐力訓練有抵觸情緒,幾乎是談“跑”色變,“怕跑”、“不愿跑”現(xiàn)象普遍存在。毛振明在《體育教學論》中指出: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但現(xiàn)實中體育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體育老師“怎樣要求”,學生就“怎樣去做”。體育課就是按要求完成體育老師布置的訓練任務,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xiàn)。
1.3體能訓練中未能區(qū)別對待學生個體差異
由于遺傳或者后天營養(yǎng)、鍛煉等原因,初中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耐力素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耐力訓練中,老師為了便于教學管理,一般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這就導致一些身體素質較弱的同學即使很努力也無法完成老師的訓練任務,而一些體能素質較好的同學則可以比較輕松完成。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身體條件的差異進行區(qū)別對待,無法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鍛煉氛圍,學生體驗不到進步與成功的樂趣,對一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更是一種打擊,造成他們沒有自信心,影響了學生的鍛煉積極性。
1.4耐力素質評價方式單一、不科學
許多體育老師進行階段性或者期末耐力素質考核時,都是按照學生完成測試所用時間來評價學生的耐力測試成績。這種評價只注重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身心、合作、社會適應等方面。評價方式單一,不科學,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和努力程度,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1.5校園體育長跑類活動組織不足
對于初中階段來說,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重視文化成績,輕視體育活動的問題依然存在。所以學校體育活動組織不足,尤其是長跑類活動更少,甚至有些學校擔心學生在長跑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安全問題,不舉行這類的活動。加速宣傳和監(jiān)督工作不到位,沒有形成良好的校園長跑活動氛圍。
二、提升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有效策略
2.1轉變學生對耐力素質練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首先讓初中生明白耐力素質對人體的重要性,耐力素質是人體各器官機能和的基礎,是反映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指標。耐力素質好,則體質強,反之則弱。其次,告訴學生耐力跑項目(女生800m,男生1000m)是中考體育的必測內容,耐力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中考體育耐力跑成績。再者,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明白要練好耐力,必須能吃苦、不畏困難,每次練習都必須認真對待并盡力完成任務。最后,引導學生給自己定下適當?shù)哪土δ繕耍e極參加每次的體能訓練。
2.2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個體差異
由于初中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體育與健康課程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到最后教學的評價,都要充分考慮學生身體條件的差異,要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區(qū)別對待,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與發(fā)展,體驗進步與成功的樂趣,提高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體育教學中還應該多關注那些體能弱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選擇有彈性的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積極參與耐力素質訓練。
2.3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耐力素質訓練相對比較枯燥乏味,如何改進體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是體能教學的重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體育課的內容感興趣的時候,對老師講解和安排練習時都比較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也高,能夠取得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學生不感興趣的話就會心不在焉,聽講和練習不認真,敷衍了事。耐力跑教學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大多數(shù)有抵觸心理,在安排這類的教學內容時可設計一些“游戲”、“任務”、“比賽”等,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提高耐力練習效果。
2.4建立體能綜合評價機制
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其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分數(shù),更主要的是促進學生積極的學。因此,對學生的體育成績評價應該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各個方面的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括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并及時改進。在學期末再對學生一個學期來各方面的表現(xiàn)作一個綜合性評價。這樣才能準確合理地評價一個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既能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又能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2.5注重校園長跑類體育活動氛圍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積極開展校園長跑活動,營造良好活動氛圍。在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基礎上,可以定期舉行以班級為單位的校園長跑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途徑,宣傳“生命在于運動”、“我運動、我健康"等健康理念,營造出人人熱愛長跑活動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學生耐力素質。
3.結束語:
提高初中學生的耐力素質是一項系統(tǒng)的、科學的工作,需要通過合理訓練方法和手段。不能單一的、枯燥乏味的訓練,盡量避免學生的抵觸情緒和恐懼心理。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訓練,訓練方法要靈活多樣。在訓練中還要不斷探索和總結適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的耐力素質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對中長跑產(chǎn)生興趣。另外,體育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全面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耐力成績,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生體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2015佛山中考體育考試方案[OL].http://www.zhongkao.com/e/20160604/57527bd01a151.shtml
[2]孫海泉,劉潤珍.淺析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和意義[J]百科論壇,2014(2).
[3]陸繼慧.提高初中生耐力素質的方法研究[J].學校體育學,2020(10).
作者簡介:
張紅昌(1982-),男,漢族,河南商丘,體育一級,研究生,體育教育,佛山市順德區(qū)建安初級中學,廣東省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