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鳳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遂城鎮(zhèn)謝坊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曾說:“每個兒童都應該有一個盡可能好的人生開端;每個兒童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每個兒童都應有機會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成長為一名有益于社會的人?!?/p>
所謂隔代教養(yǎng)指的是學前教育的主體為祖輩(或大部分由祖輩)來承擔,父母與孩子接觸時間少,甚至完全放棄孩子的撫養(yǎng)與教育。
在國內(nèi),0—3 歲兒童家庭撫養(yǎng)中祖輩家長占據(jù)重要地位?!缎侣勚芸?004 年報道,一項關于“隔代教育”的全國范圍調(diào)查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上海市對0—3 歲兒童撫養(yǎng)方式的調(diào)查顯示,與祖輩家長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家庭共占73%,有祖輩家長參與兒童撫養(yǎng)的共占84.6%。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形成,祖輩承擔對孫輩的家庭教育正成為很多家庭的教育特色。
1.祖輩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孫輩身上,一方面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促進家庭關系和諧、發(fā)展良好的祖孫關系并建立祖孫間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成為孫子女與其父母的溝通橋梁。
2.祖輩家長有撫養(yǎng)孩子的實際經(jīng)驗,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出現(xiàn)的問題,處理起來比父母容易。
3.祖輩家長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這些正是促進兒童社會性發(fā)展規(guī)律和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的寶貴財富。
4.大家庭人際關系過于復雜,而核心家庭人際關系又過于簡單,使孩子在家庭社會中無法領會到全部復雜的人際關系,而由祖父母和雙親共同組成的家庭教育力量能兼顧大、小家庭之長,去兩者之短,能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5.老人有較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他們對孫輩的要求不像父輩那么高,可以緩解孩子的壓力,使他們在寬松、和諧環(huán)境中成長。
1.由于一些祖輩家長的素質(zhì)不高,他們對現(xiàn)代社會人才標準和要求缺乏了解,憑陳舊思想觀念與過時套路來教養(yǎng)孫輩,易導致孫輩與時代脫節(jié),影響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2.有的祖輩家長認為孫子(女)年齡小,毛病小,什么也做不了。祖輩們就會越俎代庖,這就會削弱了孩子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孩子們自理能力差。
由于祖輩的溺愛與落后的教養(yǎng)觀念,導致了孫輩思維能力的局限,從而忽視了孩子在社會中的地位。
3.有些祖輩出于補償心理一味滿足孫輩的要求,這種過度遷就助長了兒童任性的性格特點;許多祖輩擔心對孫輩管嚴會使家庭失和,因而對孫輩采取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
4.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大量存在。隨著大量務工人員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問題大量存在,是隔代教養(yǎng)成了必然,尤其是在農(nóng)村。農(nóng)村教育本來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育資源匱乏等。
讓幼兒學會獨立,這比一味幫助兒童解決所有問題更有利于兒童適應社會。加強對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多讓幼兒與其他人接觸交往,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良好習慣,不是通過說教完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完成的。祖輩們的行為要做孩子的表率,要慎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童的祖輩應與父輩多交流,討論育兒心得,揚長避短,相得益彰,尋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在教育目標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趨同,統(tǒng)一決策,不能一個要求這樣做,而另一個要求兒童那樣做,引起家庭沖突。
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周末讓孩子與其父母一起去公園,讓父母與孩子在一起多做親子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到與父母的那種親密和幸福。
祖輩家長生理機能衰退,但可以與父輩一同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節(jié)假日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旅游,不能因為圖省事或者擔心孩子的安全,就縮小了孩子的活動范圍。
1.強化責任,父母充當育兒主角。蒙臺梭利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是從0—6 歲這階段”所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關鍵是年輕的父母要擔起自己的責任,樹立學前教育應該管、必須管的理念,深刻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全發(fā)展離不開父母的慈愛,這樣的依戀關系能讓孩子變得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和自尊,對今后孩子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
2.統(tǒng)一認識,架起溝通橋梁。年輕的父母要多和祖輩溝通,交流教育經(jīng)驗,要引導祖輩不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從而對孫輩實施正確的教育行為。在家庭教育中,雙方一定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即使在教育方法上有沖突也應當私下調(diào)解。
3.改進方法,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父母的言行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父母對老人要關懷,要照顧,要尊重,要教會孩子愛別人,孩子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其今后成材的根基。其次,父母不要當著祖輩打罵孩子。要學會尊重幼兒,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再者,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把在社會上、工作中的不順心和困惑帶回家中。
4.構筑平臺,建立學習的長效機制。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這個道理每個父母都知道,可是面臨多重角色的抉擇時,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是最先被舍棄的,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家庭結構如何改變,我們在面臨不能避免的隔代教養(yǎng)時,父母非責任不能因此而豁免、在隔代教養(yǎng)家庭之中如何取得較佳的平衡點,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問題,也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相互支持和配合,擁有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網(wǎng)絡,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