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張贊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食品藥品檢驗所,廣西 南寧 530021)
玉葉金花(MussaendaPubescensAit.f.),茜草科玉葉金花屬藤狀小灌木,壯藥名稱為勾北豪,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湖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地區(qū)。干燥根和莖為玉葉金花的主要藥用部位,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多重功效,常用于中暑發(fā)熱、咽喉腫痛、感冒、咳嗽、泄瀉、痢疾、腎炎水腫、濕熱小便不利、瘡瘍膿腫、毒蛇咬傷等[1]。為了加強中藥質量標準與中藥功效的相關性,劉昌孝院士[2]提出了“質量標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以期從中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中藥的質量,建立中藥有效性-物質基礎-質量控制成分的相關性體系。本文整理了國內外玉葉金花相關的研究報道,總結概況了玉葉金花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并對玉葉金花的Q-marker進行預測分析,為其合理開發(fā)及質量評價提供科學參考。
三萜皂苷是玉葉金花植物中特征性的成分之一,種類很多,目前研究顯示分離出的三萜皂苷類約有20多個,包括四環(huán)三萜和五環(huán)三萜型皂苷,其骨架結構可分為環(huán)菠蘿蜜烷型、羊毛脂甾烷型、烏蘇烷型和齊墩果烷型,主要的糖基為葡萄糖(glc)、鼠李糖(xyl)和木糖(rha)等。玉葉金花中三萜皂苷化合物成分和結構見表1,結構骨架見圖1。
玉葉金花植物的另一特征性成分為單萜類化合物,包括不含雙鍵的單萜類和含雙鍵的環(huán)烯醚萜類(表2)。玉葉金花中單萜類化合物成分和結構見表2,結構骨架見圖2。
表2 玉葉金花中單萜成分
圖2 玉葉金花中單萜類結構骨架
除上述三萜類和單萜類,玉葉金花植物中還分離得到一些含有特殊結構的有機酸類和甾體化合物,包括咖啡酸、阿魏酸、月桂酸、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C、綠原酸甲酯、隱綠原酸甲酯、異綠原酸A甲酯、異綠原酸B甲酯、異綠原酸C甲酯、豆甾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乙基降麥角甾烷醇等[14-18]。
玉葉金花中揮發(fā)油的提取可選擇水蒸氣蒸餾法和固相微萃取技術,并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GC-MS)技術分析其化學組成,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檸檬烯、2-甲基丁醇、芳樟醇、(E)己烯酸2-丁基酯、(E,E)-2-己烯酸2-己烯酯、α-紫羅酮、β-紫羅酮、N-甲基吡咯、葉綠醇等[19-20]。
在急性炎癥模型中,玉葉金花水提物可明顯減輕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模型中耳腫程度,以及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趾腫脹模型中足腫程度,其水提物中正丁醇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也具有抑制急性炎癥的作用[21-23]。有研究發(fā)現(xiàn)玉葉金花提取物可明顯減少大鼠棉球肉芽腫模型中炎癥肉芽腫的形成,表現(xiàn)出抑制慢性炎癥性增生的活性[22]。除了上述經典的抗炎模型,其他研究也證明了玉葉金花的抗炎活性。CHOWDURY等[24]發(fā)現(xiàn)玉葉金花葉子甲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對離體人紅細胞膜穩(wěn)定率與陽性對照藥物雙氯芬酸鈉相似,并對蛋白變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現(xiàn)出抗關節(jié)炎活性。SUNI等[25]用卵蛋白模型研究玉葉金花不同提取物的體外抗炎活性,研究發(fā)現(xiàn)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最高的蛋白變性抑制率,抗炎效果良好。
玉葉金花具有鎮(zhèn)痛活性,可以減輕多種疼痛病癥包括頭痛、咽喉腫痛等。潘利明等[26]通過醋酸致小鼠扭體實驗及熱板法實驗來評價玉葉金花苷酸甲酯(MU)的鎮(zhèn)痛作用,結果顯示熱板試驗中MU能明顯延長熱刺激引發(fā)的小鼠痛反應時間;醋酸致小鼠扭體試驗中MU各劑量組扭體次數(shù)均顯著降低,與陽性對照組阿司匹林對比其高劑量組的鎮(zhèn)痛率更強。
玉葉金花對多種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人類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人類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等[27-28]。玉葉解毒顆粒在狗腎細胞(MDCK)、人肺腺癌細胞(A549)、人紅白細胞白血病細胞(HEL)具有抑制流感病毒A型FM1、鼻病毒、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毒作用[29]。作為玉葉金花顆粒組方的主藥,玉葉金花能夠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A/FM1/47(H1N1)在雞胚內的增殖,且能降低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對肺臟病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減少肺組織中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減輕肺泡壁充血及肺泡內上皮細胞脫落;其作用機制可通過下調TLR7介導的MyD88依賴的信號轉導通路的活化抑制NF-κB的活性,從而減輕下游炎癥因子TNF-α、IL-6、IL-1β的過度釋放,從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30]。
多項研究表明玉葉金花與鉤吻配伍,具有“減毒存效”的作用。楊帆等[31]研究顯示鉤吻單獨給藥組和鉤吻加玉葉金花聯(lián)合給藥組對小鼠移植性S180實體型均具有抑制作用,且聯(lián)合給藥組的LD50為單獨給藥組的3.43倍,即玉葉金花的加入降低了鉤吻的毒性。配伍玉葉金花保留了鉤吻的鎮(zhèn)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小鼠的死亡時間,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且玉葉金花配比越高,死亡率越低[32]。大鼠組織病理結果顯示鉤吻組大鼠心、肝、脾、肺、腎均出現(xiàn)較嚴重的炎性病變,而配伍玉葉金花后病理表現(xiàn)均明顯減輕,結構趨于正常空白對照組[33]。兩者配伍減毒機制一方面鉤吻作為P-糖蛋白(P-gp)轉運蛋白的誘導劑,同時也可能作為多藥耐藥相關蛋白2(MRP2)轉運蛋白的誘導劑,通過對蛋白轉運的誘導作用促進生物堿外排增加,從而使毒性降低[34];另一方面能夠對抗鉤吻單獨用藥引起的CYP2E1和CYP1A2的表達下調,提高谷胱甘肽轉移酶(GST)的活性和GSTm1的表達,即玉葉金花能通過提高I相代謝酶CYP450的表達和增強Ⅱ相代謝酶GST的活性發(fā)揮解毒作用[35]。
采用紙片擴散法觀察抑菌圈直徑,并采用連續(xù)稀釋法測定最低抑菌質量濃度(MIC)來評價玉葉金花水提物及玉葉金花提取液的含藥血清的抑菌作用,結果顯示玉葉金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球菌、鏈球菌、痢疾桿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直徑顯著高于對照組[21-22]。玉葉金花的甲醇提取物正丁醇、四氯化碳和氯仿萃部位抗菌活性高,具有顯著的抗銅綠假單胞菌活性,并能減弱細菌的毒力[36]。玉葉金花抑菌效果與最大允許使用量的化學防腐劑苯甲酸鈉的抑菌效果相似,能明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草芽胞桿菌、枯白假絲酵母和總狀毛霉,可進一步研究開發(fā)為廣譜、抑菌力強的天然防腐劑[37]。
曾憲彪等[38]體內體外試驗結果顯示玉葉金花能對抗擬膽堿藥溴化乙酰膽堿和毛果蕓香堿的作用。離體實驗中玉葉金花提取物組中溴化乙酰膽堿所致的腸平滑肌收縮力降低,溴化乙酰膽堿終質量濃度與肌收縮力之間的量-效反應曲線右移;在體實驗中玉葉金花提取物組中毛果蕓香堿致M膽堿能神經興奮模型小鼠小腸碳末推進百分量顯著降低,且瞳孔明顯擴大,唾液腺分泌量明顯減少。
ISLAM等[39]選擇腹水癌(EAC)細胞小鼠腹腔接種,觀察玉葉金花甲醇提取物抗腫瘤活性,結果顯示其醇提物的劑量為60 mg/kg時其抗腫瘤活性最高,細胞生長抑制率為81.4%;玉葉金花處理過的EAC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顯現(xiàn)出細胞核斷裂,細胞膜空泡化及凋亡小體,提示其提取物能夠誘導EAC細胞凋亡,其誘導凋亡的過程通過caspase-3介導。
SUMI等[25]收集血液樣品采用體外血塊溶解的方法,評價玉葉金花根部提取物的溶栓活性,其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的血塊溶解率分別為44.37%、48.85%和47.1%,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升高。CHOWDURY等[24]采用同樣的方法評價玉葉金花葉子甲醇提取物的溶栓活性,提取物的血塊溶解率為49.09%,接近于陽性對照組鏈激酶的血塊溶解率(62.59%),遠高于陰性對照組蒸餾水的血塊溶解率(4.92%)。
研究報道了玉葉金花葉子的提取物在對乙酰氨基酚和乙醇誘導的肝損傷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兩個模型中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顯著對抗損傷引起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膽紅素的指標的升高,并升高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標,表現(xiàn)出保肝作用[40-41]。
2016年劉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Q-marker的全新概念。Q-marker指中藥材和中藥方劑等固有過程形成的、與中藥功能屬性密切相關的物質,主要通過中藥材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兩個方面的標示性物質對中藥材和中藥方劑進行質量評價和控制,以建立中藥有效性-物質基礎-質量控制成分的相關性體系[42]?;赒-marker的概念和基本條件,為了更好地評價玉葉金花的藥材質量,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對玉葉金花的Q-marker進行預測分析。
中藥具有化學成分復雜的特點,一種中藥可能含有多種化學物質,而不同中藥材也可能含有相同的物質。因此,可以通過對親緣特征和特有成分的分析,尋找具有特異性的化學成分,以針對性和指向性地選擇Q-marker。玉葉金花屬(Mussaenda Linn)隸屬茜草科(Rubiaceae),全世界約有130多種,主要分布于非洲、熱帶亞洲和太平洋諸島,我國的玉葉金花屬植物約有31種,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東部以及西藏等地區(qū)[43],其中我國特有植物有包括異形玉葉金花、無柄玉葉金花等15種。
玉葉金花的化學成分較多,一般認為三萜類、單萜類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且多數(shù)都屬于該植物所特有,因而作為Q-marker的篩選具有重要意義。形態(tài)各異的萜類化合物是由多種前體物質再經過異構、環(huán)化、結合等方式生成。其生物合成途徑有2種:第一種以兩分子乙酰輔酶A為原料的甲羥戊酸(MVA)途徑;第二種途徑以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為原料的丙酮酸(MEP)途徑,兩種途徑均通過系列酶催化生成異戊烯基焦磷酸(IPP)和二甲丙烯焦磷酸(DMAPP),再生成各種單萜、倍半萜和三萜[44]。玉葉金花中分離出來三萜皂苷類約20多個,單萜類有約10個,這些成分與玉葉金花的生物特有性密切相關,為玉葉金花Q-marker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礎。
除了三萜和單萜類化合物,有機酸類也是玉葉金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林雀躍等[45]建立玉葉金花及其近緣植物特征圖譜并進行對比,選擇高分辨質譜對響應值較大的9個色譜峰,即山梔苷甲酯、8-O-乙酰山梔苷甲酯、玉葉金花苷酸甲酯、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3,4-O-二咖啡?;鼘幩?、3,5-O-二咖啡?;鼘幩峒?,5-O-二咖啡?;鼘幩?,這9個峰是玉葉金花的特有峰,能與粗毛玉葉金花、大葉白紙扇、楠藤、裂果金花有效區(qū)分。這些有機酸及酯類也可作為玉葉金花Q-marker的預測指標成分。
性味歸經是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根據(jù)實際療效反復驗證歸納總結出來的,認識中藥的性質和滋味對于認識各類藥物的共性和個性及指導用藥具有指導意義,也可作為Q-marker預測的依據(jù)之一。性味包括四氣五味,四氣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五味是指藥物具有酸、苦、辛、甘、咸五種不同的味道。玉葉金花味甘,微苦,性涼,歸肺、大腸經[46]。根據(jù)中藥的性味歸經理論,“甘、苦”的物質基礎必須具備甘味和苦味的功能屬性及味覺特征。對甘味藥和苦味藥的藥性理論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甘味藥的化學成分主要為糖類、蛋白質、氨基酸、生物堿、苷類,苦味藥的化學成分主要為生物堿、皂苷、黃酮等成分[47-49]。藥性方面表明苷類成分可能為其甘味和苦味的物質基礎,玉葉金花中含有豐富的皂苷成分,包括四環(huán)三萜型皂苷、五環(huán)三萜型皂苷和單萜型皂苷,且含量較高,因此,可將皂苷作為玉葉金花的Q-marker篩選的參考依據(jù)。
中藥藥效是對其療效的概括總結,是有效性的核心內容,對Q-marker的預測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傳統(tǒng)壯藥,玉葉金花大多是通過口耳相傳或師承祖?zhèn)鞯确绞絺鞒?,少見文字記載,因此對其使用歷史難以追溯。目前關于玉葉金花記載的資料有《常用中草藥手冊》《泉州本草》《福建中草藥》《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廣西本草選編》等,其中報道了玉葉金花具有通龍路、調水道、氣道和清熱毒、除濕毒之功效[50]?!冻S脡阉幧帉W質量標準研究》和《壯藥選編(上冊)》中記載了玉葉金花可用于“貧痧、中暑、胴因鹿西、笨浮、貨煙媽、埃病、隆白呆”?,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玉葉金花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解毒、鎮(zhèn)痛等藥理作用,與玉葉金花的傳統(tǒng)功效相一致。潘利明等[26,51]從體外及體內驗證了MU的抗炎作用。王遙[52]研究表明玉葉金花中分離的成分咖啡酸甲醋、mussaendosides R、mussaendosides Q、mussaendosides G、mussaendosides U均能下調LPS誘導的巨噬細胞THP-1中TNF-α、IL-12、IL-8、IL-23、IL-22和IL-1β等炎癥因子的mRNA表達水平,具有體外抗炎活性。張謙華[16]研究發(fā)現(xiàn)玉葉金花中分離得到的有機酸類如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C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其中異綠原酸B的抗炎活性最高。玉葉金花中分離得到的咖啡酸甲酯、mussaendosides R、mussaendosides Q對可降低病毒對MDCK細胞的損傷,發(fā)揮抗流感病毒作用;同時分離得到的咖啡酸甲酯,mussaendosides G和mussaendosides Q可調節(jié)鼠肺適應株A/FM1/47(H1N1)中HA基因水平的表達,從而防止病毒吸附于細胞上,抑制了流感病毒的進一步復制[52]。張贊等[53]采用灰度關聯(lián)分析法分析不同批次玉葉金花指紋特征峰與其抗炎、鎮(zhèn)痛作用之間的譜效相關性,其中對抗炎作用貢獻較大的為異綠原酸A和新綠原酸,對鎮(zhèn)痛作用貢獻較大的為山梔苷甲酯和8-O-乙酰山梔苷甲酯。這些藥理作用均與玉葉金花的傳統(tǒng)功效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玉葉金花甲酯、咖啡酸甲酯、mussaendosides R、mussaendosides Q和mussaendosides G和mussaendosides Q、異綠原酸A、新綠原酸山梔苷甲酯和8-O-乙酰山梔苷甲酯這些三萜類、有機酸和有機酸酯類是玉葉金花傳統(tǒng)功效的主要物質基礎,可作為玉葉金花的Q-marker選擇對象。
研究表明,玉葉金花還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潘絨等[20]研究表明玉葉金花揮發(fā)油可能是抗氧化的主要藥效物質,對各種自由基如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與其含量呈正相關。NAN等[54]研究發(fā)現(xiàn)玉葉金花中分離得到的鐵冬青酸能誘導人乳腺癌細胞MCF-7的凋亡,western blot和熒光激活細胞分選術顯示其誘導凋亡的機制為激活p53通路。綜上所述,玉葉金花中揮發(fā)油類具有抗氧化活性;有機酸類能夠誘導凋亡,可能是其抗腫瘤的主要物質基礎,均可考慮作為玉葉金花的Q-marker。
化學成分可測性是建立質量評價的必要條件,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定的含量和體內暴露量,二是具有定量測定發(fā)方法,三是含量測定方法專屬性符合要求。現(xiàn)有技術手段常用薄層色譜進行定性鑒別和氣相、液相或聯(lián)用色譜進行定量分析,以便進一步確定Q-marker,為建立質量評價方法奠定基礎。潘利明等[55]建立指紋圖譜對比了10批不同產地的玉葉金花藥材圖譜的差異性,發(fā)現(xiàn)11個峰為不同產地圖譜的共有峰,可作為玉葉金花藥材的特征峰,其中確定的色譜峰有MU。于虹敏等[56]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玉葉金花藥材中總三萜類成分總含量,該方法線性關系良好。研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HPLC)建立玉葉金花藥材中MU、mussaendosidesG、山梔苷甲酯、8-O-乙酰山梔苷甲酯、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等物質含量測定方法,此類方法操作簡單,結果可靠,回收率高,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較好[57-58]。張謙華等[59]通過一測多評法測定計算綠原酸、異綠原酸A、異綠原酸B、異綠原酸C 4種有機酸的含量,具較好的可行性和較高的經濟性。綜合分析,三萜皂苷類、有機酸和有機酸酯類與藥效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可采用色譜法進行定量分析,可作為玉葉金花的Q-marker的主要選擇。
我國玉葉金花資源十分豐富,且具有多種利用價值,包括觀賞、藥用和生態(tài)等。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玉葉金花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解毒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目前玉葉金花作為主藥的中成藥已廣泛應用于生活中,主要用于治療感冒、中暑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等。作為廣西傳統(tǒng)壯藥,民間常用其莖葉熬制涼茶,同時也作為多種中成藥的君藥,如玉葉解毒顆粒、玉葉解毒糖漿、玉葉清火片、玉葉清火膠囊等,其質量標準亦不相同。本研究通過玉葉金花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總結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中藥Q-marker的概念和基本要求,根據(jù)玉葉金花的化學成分、藥效、藥性、成分可測性相關證據(jù),對玉葉金花Q-marker的篩選和確定進行了文獻分析和論證,為玉葉金花質量標志物的確定提供了可參考的思路和方法,以促進壯藥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