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朗杰
(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xiāng)第二小學,西藏 昌都 854100)
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互結合的背景下,形成了微課這種教育產物。短小精煉是微課教學的一項優(yōu)勢,突出教學重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微課的廣泛應用為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推動力。因此,小學藏語文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認識到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并能夠結合切實的學情,運用微課提高藏語文教學方式的豐富程度。
從相關調查顯示的結果來看,大多數藏族小學生并沒有形成濃厚的藏語文學習興趣。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看,藏語文課程較為枯燥且乏味,難以對學生形成吸引力。這就使得學生并不會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更加無法投入到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對于藏族小學生而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從藏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不僅應該在學校獲取藏語文知識,還應該通過家庭教育來鞏固和深入學習藏語文[1]。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認識到藏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忽視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意義,將藏語文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使得這個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并不能發(fā)揮其教育作用。
相比于我國其他地區(qū),藏族地區(qū)在經濟、交通和文化等方面較為落后,這就使得藏族小學的教學資源和設備相對匱乏。而且,小學藏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有待革新,將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切實應用于藏語文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小學藏語文的教學效果。
微課屬于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教學工具,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將圖像、聲音、動畫等元素對于學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從小學藏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帶入藏語文知識的世界當中,從而感受到這門課程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并得到豐富的學習體驗。微課教學的普及對于小學藏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對于微課進行設計、剪輯以及后期制作[2]。在微課中將藏語文的課程特點充分凸顯出來。例如,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色彩元素突出藏語文字的風格,將微課中插入藏族歌曲作為背景音樂,以圖畫或者動畫的形式呈現藏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在藏族地區(qū)的小學中,藏語文屬于一門基礎課程,其中包含了藏族的民族文化以及精神,尤其在小學藏語文教學中,藏族文化的元素較為豐富,并且凸顯地方特色,使得藏語文課程更加契合藏族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因此,藏語文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夯實學生綜合文化基礎的重要性,借助微課使學生能夠對于藏族文化以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與深刻的理解。從詩詞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介紹漢語詩詞與藏區(qū)詩詞的區(qū)別,分析其藝術特點與思想內涵,使學生能夠從更加全面的角度感受文化魅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力。
近幾年,微課已經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具在藏族地區(qū)的學校中得以普及,手機、計算機都成為了藏族地區(qū)人民溝通與交流的主要工具。這為教師利用微課實施藏語文授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比如,教師可以建立群組,將作業(yè)設計于微課當中,并上傳于群組當中,供學生下載觀看和完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藏語文知識的程度,還能夠為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深入交流搭建平臺。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群組中向教師匯報觀看微課的成果或者自己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討論。長此以往,將微課作為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的載體能夠切實提升藏語文教學效率。
結論:綜上所述,微課教學的提出為小學藏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調動學生的藏語文學習興趣;運用微課夯實學生藏語文基礎;以微課為工具對藏語文作業(yè)予以創(chuàng)新設計。通過本文對小學藏語文微課的設計與應用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優(yōu)化小學藏語文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