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志 孫成亮 趙志斌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蘇連云港 222002
丙泊酚和咪達唑侖是全身麻醉誘導最常使用的藥物,丙泊酚起效迅速,半衰期較短,蘇醒迅速,但是丙泊酚有注射痛,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1];咪達唑侖起效緩慢,麻醉作用時間長,麻醉蘇醒時間長[2]。瑞馬唑侖是一種新型苯二氮類藥物,是水溶性超短效的鎮(zhèn)靜藥,起效迅速、維持和蘇醒時間短、在體內(nèi)不易蓄積、無注射痛、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小[3]。研究顯示,瑞馬唑侖可以安全地用于內(nèi)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和無痛胃腸鏡檢查術[1,3-4]。本研究擬探討不同劑量瑞馬唑侖用于全身麻醉誘導的臨床效果。
選取2021年1月至3月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擇期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 組(25 例)、B 組(25 例)、C 組(25 例)和D 組(25 例)。四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2]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 ①擇期全身麻醉行氣管插管的患者,ASA 分級Ⅰ~Ⅱ級;②患者年齡20~60 歲,體重指數(shù)20~25 kg/m2;③患者了解本臨床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術前有異常麻醉史,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②術前有精神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③術前有呼吸系統(tǒng)及其他系統(tǒng)疾病。
表1 四組患者一般情況的比較(±s)
表1 四組患者一般情況的比較(±s)
組別 性別(男/女)年齡(歲)體重指數(shù)(kg/m2)ASA(Ⅰ/Ⅱ級)A 組(n=25)B 組(n=25)C 組(n=25)D 組(n=25)χ2/F 值P 值13/12 14/11 14/11 14/11 0.121 0.989 40.25±9.67 39.25±8.52 40.29±7.10 39.13±9.97 0.124 0.946 23.58±1.76 23.12±1.68 23.16±2.22 23.61±2.21 0.441 0.724 14/11 11/14 13/12 14/11 0.962 0.811
患者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監(jiān)測心電圖、心率(heart rate,HR)、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脈搏氧飽和度、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pectral index,BIS)和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A 組:全麻誘導靜脈注射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號:21051013)2 mg/kg,30 s 內(nèi)完成給藥,BIS 值≤60 時,再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號:11A01051)0.4 μg/kg和順式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
批號:210519AU)0.2 mg/kg,等藥物完全起效后進行氣管插管。B、C 和D 組全麻誘導分別靜脈注射0.2、0.3 和0.4 mg/kg 的瑞馬唑侖(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230AK),30 s 內(nèi)完成給藥,BIS值≤60 時,再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 和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等藥物完全起效后進行氣管插管。麻醉誘導開始后如果BIS 值長期>60,需要追加給藥,A 組按照丙泊酚0.5 mg/(kg·次) 進行追加,B、C 和D組按照瑞馬唑侖0.05 mg/(kg·次)進行追加,直到BIS值≤60,兩次追加給藥間隔時間>1 min。
①觀察并記錄四組患者入手術室時(T0)、給藥后BIS≤60 時(T1)、氣管插管時(T2)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HR;②給藥起效時間和追加給藥次數(shù),起效時間是指從丙泊酚或瑞馬唑侖開始給藥直到BIS 值≤60 的時間,追加給藥的次數(shù)是指不能滿足麻醉誘導追加給藥次數(shù)的總和; ③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低氧血癥、心動過緩和注射痛的發(fā)生率,低血壓是指血壓降低幅度超過麻醉前的20%或收縮壓降低達到80 mmHg(1 mmHg=0.133 kPa),低氧血癥是指血氧飽和度<90%[2];④術后1 d 對患者進行術中知曉的評估,術中知曉是指患者在術后能回憶起術中所發(fā)生的事,并能告知有無疼痛情況[2]。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整體比較采用χ2檢驗,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 方法校正,檢驗水準α=原α 水平/比較次數(shù),即0.05/4=0.008。
T0、T1和T2時四組MAP、HR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時四組的MAP 和HR 均低于同組T0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生命體征的比較(±s)
表2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生命體征的比較(±s)
與同組T0 時間點比較,a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 MAP(mmHg)T0 T1 T2 HR(次/min)T0 T1 T2 A 組(n=25)B 組(n=25)C 組(n=25)D 組(n=25)F 值P 值101.67±10.34 101.25±12.63 101.54±12.87 102.75±10.84 0.078 0.971 89.75±7.89a 91.21±10.34a 92.63±10.19a 92.21±11.29a 0.409 0.747 103.67±11.90 103.54±10.55 102.88±12.70 101.96±11.44 0.112 0.952 79.67±11.31 79.88±11.33 79.67±11.59 79.92±12.65 0.003 0.999 71.17±12.56a 72.71±10.74a 71.50±10.66a 71.50±9.44a 0.248 0.863 81.58±10.02 82.25±11.67 80.96±11.63 82.04±10.27 0.068 0.977
B、C 和D 組的藥物起效時間長于A 組,B 組的起效時間長于C 和D 組,C 組的起效時間長于D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 組追加給藥次數(shù)多于A、C 和D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表3)。
表3 四組患者起效時間和追加給藥次數(shù)的比較(±s)
表3 四組患者起效時間和追加給藥次數(shù)的比較(±s)
與A 組比較,aP<0.05;與B 組比較,bP<0.05;與C 組比較,cP<0.05;與D 組比較,dP<0.008
組別 起效時間(s) 追加給藥次數(shù)(次)A 組(n=25)B 組(n=25)C 組(n=25)D 組(n=25)F/χ2 值P 值35.46±2.96 72.32±4.18a 56.72±4.03ab 48.36±4.79abc 135.400<0.0001 0d 8 0d 0d 26.090<0.0001
A 組發(fā)生低血壓4 例、低氧血癥3 例、心動過緩3例、注射痛7 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8.0%;B 組和C 組未發(fā)生不良反應;D 組發(fā)生低氧血癥3 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2.0%。四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D 三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四組患者均未見術中知曉的發(fā)生。
BIS 是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用于監(jiān)測麻醉鎮(zhèn)靜深度的指標,是通過對腦電活動的變化實時的準確的監(jiān)測麻醉深度的方法[5]。預試驗結(jié)果表明,丙泊酚2 mg/kg 給藥后,患者的改良警覺/鎮(zhèn)靜評分為2 分時(即患者對輕微的推動和振動有反應)的BIS 值是在60 左右,所以本研究使用BIS 值≤60 作為滿意的麻醉深度,作為藥物起效的觀察時間點,以此探討不同劑量瑞馬唑侖用于全身麻醉誘導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只是小樣本的研究,有待進一步進行大樣本的研究。瑞馬唑侖的藥代動力學呈線性,并且其清除與體重無關,而且其時-量相關半衰期不受輸注時間的影響[16],為麻醉維持提供理論依據(jù),而在一項對食蟹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丙泊酚及咪達唑侖相比,瑞馬唑侖與瑞芬太尼的藥物協(xié)同作用更高[8],提示瑞馬唑侖可能比丙泊酚更適合麻醉維持,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丙泊酚相比較,瑞馬唑侖對呼吸及循環(huán)的影響小,且沒有注射痛,理論上是可以用于老年以及兒童患者麻醉的麻醉誘導[17-18],但這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瑞馬唑侖可以有效的安全的應用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麻醉誘導,并且其合適的劑量為0.3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