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
“語文”一詞從字面上看,體現(xiàn)的是語言和文字、文章、文學以及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些交織成我們的生活。投身其間,在獲得語文饋贈的同時,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語文的修煉。
會寫字——一筆好字。語文的修煉從寫字開始。漢字,形體方正、結構勻稱,充滿想象力,同時蘊涵豐富的文化信息。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更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語文教師應把“寫字”視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必修課加以重視,指導學生扎實地從每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筆畫筆順學起,每天堅持練字,習得一手好字。
會說話——一口純正的普通話。首先,“會說話”是指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語言環(huán)境與強化訓練相結合。從訓練上說,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標準的拼音發(fā)音,并引導學生利用一些播音軟件和普通話學習素材進行口語練習。其次,“會說話”指說話得體,善于表情達意,愿意與人交流溝通。隨著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會說話”還表現(xiàn)在深情誦讀、脫稿演講、即興辯論等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方面。因此,教師應多利用語文活動課或綜合實踐課加以訓練,提升學生“會說話”的能力。
會閱讀——一本好書在手。閱讀,對語文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培養(yǎng)學生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首先語文教師自己應該是讀書的引領者,其次要引導學生多讀具有“真、善、美”特點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學會真實地看待和思考現(xiàn)實生活,聽到“人類良知發(fā)出的聲音”,獲得審美的愉悅、心靈的巨大滿足和長久感動。
會寫作——一手好文章。寫作既是一種文字表達的技能和手段,又是一種內心情感的傾訴和流露,還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彰顯和體現(xiàn)。語文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愛上寫作并形成習慣。對于初中生而言,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實感,而最有說服力的“真實”就是生活本身。因此,教師不應用各種寫作套路來教學生,而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并能持之以恒。教師應該是學生寫作的積極鼓勵者、熱情贊美者、巧妙點撥者,不斷對學生進行思考能力和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見微知著,進而生發(fā)議論、感悟哲理、畫龍點睛……
會思考——一個好頭腦。語文學習有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語文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不用過多復習也能考出好成績。有時甚至缺了一段時間的課,也可以自學補上。這是因為這類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語文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的思維訓練是有方法的。一是學會“感受和體驗”?!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些現(xiàn)象用于形容語文學習非常形象貼切。語感的形成、文筆的特色乃至文風的塑造都是從最初的感受和體驗開始的,這個過程和思維訓練同步。二是學會“理解和分析”。有了較好的閱讀體驗,再學習閱讀理解文章的一些方法手段,就能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三是學會“總結和歸納”。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點(考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完善知識體系。在這方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教學生畫“語文知識樹”的方法就非常高效。四是學會“質疑和思考”。學貴有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并積極思考:怎樣培養(yǎng)和保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自己的作文為什么寫不出新意?為什么做了大量的試卷和習題,語文成績卻沒有得到提高?此外,還可以結合單元的整體設計及文章的文體特點,讓學生思考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價值及其帶來的啟迪。
較之方法和技能,語文學習的更高境界是“文以載道”,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因此,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浸潤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方面的塑造,使學生充盈正能量,擁有一顆上進心、一腔好情懷……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