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銀銀 閆明智
(1.江蘇張家港市沙洲中學;2.江蘇無錫宜興市第二高級中學)
為促進中等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不同學科凝聚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而學科育人的重要途徑在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及教學方式。教師要實現這種轉變,依托的最有效的途徑主要有兩條:“教研”和“科研”。教研無科研則盲,科研無教研則空。沒有科研指導的教研,沒有科學的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支撐,教研就變成盲目的討論;同樣,沒有教研的實踐經驗與實踐基礎,科研活動也變成了空中樓閣,失去了實際的意義。因此,如何將教研和科研進行一體化整合,共同為教師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提升服務成了當前解決問題的關鍵。
許多中學教師將“教研”和“科研”混為一談,簡單地將“教研”和“科研”等同起來。一方面,一些教師認為“科研”就是在教育活動中貼上“研究”的標簽,如撰寫報告、申請課題,但實際上并沒有掌握任何科研的理論與方法,只是做著表面工作,其中還不乏夾雜著一些完成“任務”的“研究”。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科研”就是“撰寫論文”,將科研歸結于“理論層面”的研究,在實際科研過程中,往往都是照搬照抄文獻資料與書籍,東拼西湊出“研究成果”,脫離了“科研”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guī)律,背離了“教研”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質,使得科研成果自然變成了“無根之木”。這兩種“淺薄化”的認知,必然會導致科研與教研失去本質意義,也會影響達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長期以來,學校機構設置與人員分配將“教研”與“科研”人為地割裂開來,不同部門與人員管理著不同工作。如教導處與教科研室分割就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與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難以完成整合。久而久之,一線教師在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時,自然而然將兩者區(qū)分開來。更有甚者,“教研”與“科研”雙方各自為營,認識上不統(tǒng)一、任務上不合作、工作上不聯(lián)系,勢必會導致一線教師在“教研”與“科研”上費心費力,事倍功半。
在一線教學工作中,盲目進行教研與科研活動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造成了不小的阻礙。例如,許多“教研活動組織”與“科研方向選擇”往往是分離的、盲目的。部分教研活動具有明顯的形式主義傾向,教研活動存在著目標不明確、活動組織松散隨意、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真正的教研活動是要有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的,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只有兩者聚焦一點,形成“教研”“科研”合力,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
思維結構評價理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評價提供了理論支撐。學??蓪ⅰ敖炭蒲幸惑w化”問題聚焦在“思維結構”的研究與評價上。由于學生思維結構發(fā)展與個體認知發(fā)展具有協(xié)調同步性,都具有螺旋進階式的特征。因此,學生思維結構評價具有階段性、長期性和復雜性,這也要求對教學系統(tǒng)的不同要素進行全面改革。
推進思維結構評價教學綜合改革,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一方面,學校上下要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校級領導與一線教師要形成深化改革的高度共識;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要加強管理,落實責任。學校可成立包括校級領導在內的教學改革實驗領導小組,負責頂層設計與改革監(jiān)督;可以成立教學改革實驗工作小組,包括科研實驗組、教學改革組、環(huán)境建設組三個部分。這一切工作為的是找準“牛鼻子”、打好“組合拳”,集中一切力量消除科研、教研和學校機構之間割裂的現象,為教學的改革和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能。
為確保思維結構評價教學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推進,學校應建立以校長室為主導、教科研室統(tǒng)籌規(guī)劃、教導處組織負責、各學科改革委員會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工作機制,激發(fā)各學科組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各部門上下聯(lián)動的工作活力。校長室與教科研室制定思維結構評價教學改革實驗大綱,明確各部門改革任務與政策措施。各學科一線領軍教師制定學科改革實驗方案,最終確保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與實施。
學校組織架構與工作機制的一體化還不能完全促進教學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如果教學改革缺乏內生驅動力,“教研”與“科研”依然得不到真正的融合,教學改革依然如空中樓閣,華而不實。因此,教學改革需要明確、可實施的實驗項目驅動才能得以實現。學??煞蛛A段制定規(guī)劃,分一年、兩年、三年項目驅動,走好行動研究之路。如“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結構評價三年行動計劃”課題,指向學生未來三年教學改革重大攻關項目。本著“統(tǒng)籌規(guī)劃、階段實施、循序漸進、重在實效”的基本原則,制定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促成教學實驗研究一體化。
新課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新課改強調教師觀念的轉變。這一切的改變都賦予了學校和教師本土化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如何從根本上改變“教研”與“科研”脫離的現狀,學??梢詮慕萄腥胧?,如根據“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結構評價三年行動計劃”,以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和SOLO 分類理論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統(tǒng)領一線教師在科研中進行實驗探索,以教促研;通過階段性的思維結構評價反饋結果,引導下一階段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以研促教。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讓教研和科研水乳交融,兩股力量形成合力指向同一個目標,發(fā)揮各自最大的優(yōu)勢,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
教學實驗伊始,為確保所有教師都能夠明確教學實驗方案,以及課題進展與教師發(fā)展協(xié)同共進,學校要解讀實驗方案以及制定系統(tǒng)的配套培訓體系,如“培訓意義”“培訓內容”“培訓考核”等方面。通過培訓體系引路,讓教師知道“為何做”和“如何做”,在學中做、做中學,促使一線教師成為教學實驗改革的主力軍。
為確保實驗效果的達成,根據不同學科課時的不同,酌情安排每周的實驗課。在上實驗課的過程中,教科研室及教導處組織上課、聽課、反思、總結、研討等環(huán)節(jié)。雖然看似與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形式一樣,但是內容卻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實驗課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堂上關注學生思維結構的表現,如思維結構層次對應的教學目標設計是否合理、課堂問題鏈設計是否具有開放性和進階性、課堂實施是否體現課程標準要求等,利用指標完成診斷實驗課堂效果,避免聽課盲目性。其次,利用學生課堂思維結構展示,逐步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摒棄傳統(tǒng)“一言堂”,促使學生在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中思維自主進階,而不是被教師強硬灌輸。最后,在研討部分,不僅要關注教師,讓實驗教師反思教學,更要了解課堂上獲得學生的真實感受,學生是否在實驗課中得到啟發(fā)。通過實驗課的全程跟蹤,細致了解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為下次實驗或者下一階段的實驗提供經驗指導。至此,學校教研與科研同心協(xié)力,教研科研的一體化之路初見端倪。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最迫切的需求,同樣也是促使教研和科研一體化發(fā)展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學校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找準定位、把握方向,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教師也能在教學中真正體會到,用“教研”和“科研”兩條腿走路,教師發(fā)展之路會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