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曄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他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1版。此后,全國各高校陸續(xù)開啟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新局面。
育人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各門課程都要協(xié)調(diào)配合,形成合力。高等學校的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育人職責。課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chǎn)生影響。[3]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第51頁。課程思政實質(zhì)是一種課程觀,不是增開一門新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實現(xiàn)立德樹人。[4]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第1期,第33頁。由此可見,課程思政并不是把其他課上成思政課,也不是機械地在專業(yè)課教學中進行幾分鐘的思政教育,而是要深度挖掘每門課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nèi)容相結合,在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法學教育也承擔著法治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雙重任務:一方面要不斷深化法治教育,使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堅持強化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5]楊蔚、鳳躍:《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邏輯學知識運用》,《貴州警察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第113頁。刑事訴訟法作為大部分高職院校法學專業(yè)的課程之一,需要根據(jù)課程思政的要求,將專業(yè)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在向?qū)W生傳授刑事訴訟法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刑事訴訟法課程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專業(yè)知識的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從而使本課程與思政課形成協(xié)同效應,增強育人合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國的法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指導思想。高職院校的法學專業(yè)課程需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努力傳播當代中國的法學理念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政治上要高度認同馬克思主義,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培養(yǎng)學生成為能夠肩負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79年7月,我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誕生,先后歷經(jīng)了三次重大修改。2018年最新的《刑事訴訟法》展現(xiàn)了我國刑事程序法治的重大發(fā)展和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刑事訴訟法課程中如程序正義、人權保障、司法職權配置、刑事訴訟程序改革等內(nèi)容都體現(xiàn)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訴訟法學理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刑事訴訟是國家權力運作方式法治化的重要表現(xiàn)。2018年修改刑事訴訟法是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的決策部署,有利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也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司法權運行機制,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促進司法公正。[6]《監(jiān)察法和修改刑事訴訟法是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8年11月7日,第1版。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國刑事司法制度逐步完善,朝著法治化、民主化、信息化、精細化的方向發(fā)展。刑事訴訟具有“公正、秩序和效益”等獨立價值,通過懲罰犯罪、實現(xiàn)社會正義、維護社會秩序。刑事訴訟在懲罰犯罪的同時注重保障人權,禁止濫用國家的司法權力,將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職院校的法學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法兼修、具有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的法律人才。刑事訴訟法課程要培育學生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治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法治信仰,崇尚和維護法治,對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法律、信賴法律、遵守和捍衛(wèi)法律。學生要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積極作法律宣傳者、踐行者,學會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和依法治國做出貢獻。
法學專業(yè)學生,不但應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職業(yè)道德。法律人承擔著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責任;守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使命;參與國家建設,推動政治發(fā)展的社會責任。[7]劉雁妮:《略談對法律人的社會責任的認識》,《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年第7期,第17頁。法律工作者要忠于法律,遵守法律程序,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
高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階段,刑事訴訟法課程內(nèi)容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邏輯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強化程序意識、人權保障和自由平等的觀念,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堅持依靠群眾和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則,要明確法治應是“良法之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和“公平正義”。
一般而言,在撰寫某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時,會將課程目標分為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zhì)目標三大類。在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后,課程教學目標中應增加思政目標,這樣能夠更加明確課程的思政育人方向。以筆者所講授的刑事訴訟法為例,思政教育融入后,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調(diào)整如下:
了解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和制度;掌握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熟悉各項訴訟程序的基本流程;學會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并利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能夠利用所學刑事訴訟知識具體處理管轄、回避、辯護、證據(jù)中的實際問題;能夠利用所學刑事訴訟知識正確適用刑事強制措施、附帶民事訴訟;能夠利用所學刑事訴訟知識分析刑事案件立案、偵查、起訴階段的法律問題;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刑事案件進行審判模擬;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刑事審判程序中的實務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法律思維模式;樹立學生較強的職業(yè)、社會需求意識;鍛煉學生良好的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形成從事刑事訴訟法律事務的良好法律素養(yǎng);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實務中一些法律問題的能力。
政治立場方面: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思想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廣見博聞明辨是非的世界觀、護法守法奉獻社會的人生觀,盡責尚德真誠友善的價值觀;學科價值認同方面: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相統(tǒng)一,堅持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并重。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培養(yǎng)開拓進取、忠誠事業(yè)、崇尚法治的精神,培養(yǎng)案件研判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
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要積極發(fā)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元素,將思政教育內(nèi)容與教學知識點相結合,恰當選取教學案例,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刑事訴訟法課程主要講授刑事訴訟理論和刑事訴訟程序,結合前述思政目標,可以從授課內(nèi)容中挖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律職業(yè)道德等相契合的知識點和案例,潛移默化地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我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刑事訴訟法為實現(xiàn)社會和諧穩(wěn)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做出制度安排。例如,2018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增加了刑事缺席審判制度,能夠及時解決糾紛,維護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不僅提高刑事訴訟的效率,也提高了刑事訴訟法的質(zhì)量和水平,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舉措之一。
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從歷次刑事訴訟法修改的內(nèi)容看來,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越來越重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統(tǒng)一。例如,2014年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圍繞保障人權修法舊法內(nèi)容,細化對監(jiān)視居住、逮捕等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保障公民不受任何非法逮捕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權利。這是建立在廣泛的人民性的基礎之上做出的修改,體現(xiàn)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與社會發(fā)展客觀必然性的有機統(tǒng)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體現(xiàn)。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明顯的制度優(yōu)勢、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 年7月1日,第1版。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加大了對貪污腐敗等犯罪的打擊力度,解決了刑事訴訟體制結構中長期存在的人民檢察院關于職務犯罪案件的自立、自偵、自訴的基本問題,為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建立中國特色的監(jiān)察制度作出了貢獻,同時堅定了中國特色反腐敗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國刑事訴訟的整體價值取向。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有諸多知識點可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可以通過典型的刑事案件,讓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內(nèi)化于心。例如,刑事訴訟基本原則一章中依靠群眾原則知識點,可以利用“陳羽凡吸毒案”,滲透“文明、和諧”的價值取向。近年來,明星吸毒層出不窮,對青少年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在講解本案時可以引導學生遠離毒品,不要盲目崇拜偶像,不要學習違法犯罪行為,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真善美的道德觀?!稗q護”一章中自行辯護知識點,可以讓同學們觀看薄熙來自行辯護的視頻片段,引出自行辯護的優(yōu)缺點。對本案進行延伸,滲透“敬業(yè)、誠信”的知識點,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萬萬不能經(jīng)不住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把握不住自己前進的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白C據(jù)”一章中證明標準和非法證據(jù)排除知識點,可以利用“呼格案”,講解認定犯罪必須達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程度,必須排除合理懷疑,從而引導學生要弘揚法治精神,法律人要具備理性、嚴謹法律思維能力,法律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
法律專業(yè)的學生應具備追求真理、維護公平正義的精神,具備并恪守法律職業(yè)道德。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要讓學生們牢記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遵守訴訟程序,堅持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并重,維護刑事訴訟的公正性。例如,在辯護人權利、義務和責任知識點中,可結合“張扣扣案”辯護人的辯護詞,引導學生應具備理性精神,提高法律素養(yǎng),正確對待“法”與“情”的關系,明確法律辯護應基于事實和法律,而不是在道德上渲染氣氛,試圖獲得同情。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學生對完整庭審活動的演繹,使大家切實感受刑事訴訟的審判程序,體會法律的威嚴,了解程序公正的重要意義。程序公正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他提出反省思維的五個基本階段,并根據(jù)五個基本階段提出了五個教學基本步驟,后來學者總結其為“五步教學法”。[9]石麗軍、林瑞華:《論杜威“五步教學法”在成人教學中的運用》,《中國成人教育》 2014年第15期,第139頁。具體包括:情境、問題、假設、推論、驗證的五步。五步教學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學習者,能夠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刑事訴訟法”課堂教學可以利用“五步教學法”,將課程知識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雙重效果。下文以“刑事訴訟法”中“刑事證明”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具體探討“五步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情況。
“五步教學法”的第一個階段是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能夠?qū)⒁延械闹R和技能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時,學生的求知欲望會相對濃厚,更可能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在課堂中占據(jù)主體地位。刑事訴訟法教學可以利用真實案例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例如,在“刑事證明”一節(jié)課中,可以通過“張某貪污、受賄案”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介紹案件事實將同學們帶入到案例情境之中。案件被告人張某,2014年擔任山東省濟寧市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黨組書記、局長,2017年3月退休。因涉嫌貪污、受賄,2019年5月10日,張某被濟寧市監(jiān)察委員會采取留置措施,2019年8月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9日被逮捕。在介紹案情之后,教師再次強調(diào)監(jiān)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jiān)察機關,是行使國家監(jiān)察職能的專責機關。自2016年起,國家開展監(jiān)察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2018年2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監(jiān)察委員會全部組建完成。監(jiān)察體制創(chuàng)立到完善的過程能夠引導學生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自信,理解這是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恰當?shù)闹贫劝才拧?/p>
“五步教學法”的第二個階段是幫助學生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使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愿望與要求。[10]譚琳:《赫爾巴特四步教學法與杜威五步教學法之比較》,《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年第21期,第5頁。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需考慮將要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內(nèi)容及難度,只有適宜的問題才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并啟發(fā)學生思考。結合“張某貪污、受賄案”的基本情況,學生分組討論本案中需要證明的事項可能包括哪些。學生提出可能需要證明的事項包括:張某的身份、精神狀態(tài)、貪污時間、貪污金額、貪污款項購買山水畫的交易記錄、受賄時間、受賄金額、受賄款項的交易憑證、自首、坦白和立功情況、認罪認罰情況等。教師根據(jù)討論的情況,引導學生補充可能遺漏的待證事實,包括訴訟時效、管轄、回避、證據(jù)收集程序的合法性等問題。在確定證明事實后,引導學生將證明對象根據(jù)內(nèi)容進行種類劃分,并提出在刑事訴訟的不同階段的證明標準問題。通過師生討論,確定本節(jié)課的思考問題是:證明對象包括哪些內(nèi)容,刑事訴訟不同階段的證明標準是什么。
“五步教學法”的第三個階段是讓學生占有足夠的資料,并幫助學生運用掌握的資料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11]同上文。這個階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成為真正的學習者。教師主要承擔教練角色,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解決,真正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教師提供“張某貪污、受賄案”的立案材料、逮捕令副本、公訴書副本、判決書副本、各階段的證據(jù)清單和證據(jù)材料副本等資料供學生參考。教師提出問題,如“案件中的證據(jù)可以證明怎樣的事實?” “是否所有事實都需要證據(jù)證明?”“哪些事實必須需要用證據(jù)證明?”“這些事實有何特點?” “立案階段的證明標準高低如何?”“逮捕犯罪嫌疑人需要達到何種證明標準?”“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作出有罪判決的的證明標準如何?”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和現(xiàn)有資料,對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究和思考,總結對“證明對象的內(nèi)容,刑事訴訟不同階段的證明標準”的初步判斷。
教學的第四個階段是幫助學生推斷假設的合理性,形成科學的合理化知識。他認為學生提出的假設不一定正確、合理,因此需要引導他們尋找邏輯證明,只有經(jīng)過證明并納入了已知的知識序列,這樣的知識才是科學的、合理的。[12]
教師在學生假設的基礎上,結合教材證明相關知識內(nèi)容,幫助學生梳理證明對象的內(nèi)容,包括實體事實、程序事實和免征事實。將“張某貪污、受賄案”的證據(jù)與證明的事實相關聯(lián),確定某項證據(jù)想要證明的事實以及是否達到證明標準。立案、逮捕、偵查終結、提起公訴和作出有罪判決的證明標準不同。隨著刑事訴訟過程的深入,證明標準也越來越高。最終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的證明標準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如果案件存在疑點,如犯罪事實不清或證據(jù)之間存在矛盾等情況,必須遵從疑罪從無的原則來處理。教師結合知識內(nèi)容再次重申刑事訴訟必須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法律人必須具備法治信仰和理性精神,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做出貢獻。
教學的第五個階段是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其他類似的情境,根據(jù)驗證成敗得出結論。這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遷移的過程,只有能夠?qū)⒓僭O和推論進行實際應用,才能豐富技能認知,學習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研究“張某貪污、受賄案”,學生了解了證明對象和證明標準內(nèi)容,學生可以繼續(xù)研討其他案例,在其他案例中應用所學知識,強化理解和記憶??捎糜诒竟?jié)課的經(jīng)典案例包括“陳滿案” “呼格案”“杜培武案”等。學生經(jīng)過多次的實踐應用,扎實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強化對案件的分析能力,明確法律人應具備嚴謹?shù)倪壿嬎季S,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綜上,刑事訴訟法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教師需確立思政教學目標,深度挖掘思政教育資源,找準本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在教學內(nèi)容上,需以科學、適當?shù)姆椒▽λ颊?nèi)容進行取舍,并不是所有課程內(nèi)容都可以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找準契合點才能自然而然地潤物于無聲。在教學方法上,對適宜的章節(jié)可以利用杜威“五步教學法”將課程內(nèi)容與思政內(nèi)容融合,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進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思政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將“四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職業(yè)道德等內(nèi)容恰當?shù)厝谌胝n程知識,引領刑事訴訟法教學進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