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穎超 柳澤民
摘 要:人類因勞動而從動物界分化出來成為人,并隨著勞動的歷史發(fā)展而不斷變更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擺脫盲目力量的奴役而一步步走向更大程度的解放。近代以來,資本關系開啟了人類創(chuàng)造剩余的歷史新階段,社會財富的空前涌流為人類享有更大程度上的閑暇提供了可能。然而,這一閑暇的可能性并沒有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轉化為社會現(xiàn)實,一方面不斷延長的勞動時間和不斷增加的勞動強度,使勞動成為勞動者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由于剩余價值生產的需要,一部分勞動者被拋出勞動過程而成為“相對過剩人口”,閑暇變成了無法工作的“閑愁”,社會勞動時間的普遍縮短遭遇“腸梗阻”。迄今為止,人類仍未走出這一歷史悖論。
關鍵詞:閑暇;閑愁;社會勞動時間;腸梗阻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和勞動方式的變革,生產效率逐步提升,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意味著滿足人們基本需求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在逐漸縮短,勞動之余的閑暇成為可能。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更是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開啟了財富生產的新時代,然而生產效率提升為閑暇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空間,并沒有轉化為人們普遍享受閑暇的現(xiàn)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人們普遍享受閑暇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閑暇不僅成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迫切需求,而且也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標。然而人們普遍享受閑暇的現(xiàn)實需求仍然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過勞現(xiàn)象十分突出。2018年中國國民健康大數(shù)據(jù)報告中指出:70%的中國人存在過勞死風險,并且這種過度勞動還呈現(xiàn)擴散化與年輕化,近年來,不少社會精英在工作中因工作強度、壓力等原因倒在工作崗位上,因錄制節(jié)目心臟驟停的男演員、“華為25歲工程師胡新宇”“殲-15飛機研制總指揮羅陽”“36歲清華IT男”,這些青年才俊的黯然離世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損失;第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社會轉型、技術變革等原因遭遇失業(yè)困擾,生活缺乏基本保障,“閑暇”變“閑愁”;第三,閑暇異化現(xiàn)象突出。部分人特別是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不能正確地對待積累起來的物質財富,被享樂主義、炫耀型消費所綁架,深陷消費主義的欲壑,精神生活空虛,閑暇嚴重異化,表現(xiàn)為另一種“閑愁”。過勞現(xiàn)象的根源何在?社會勞動時間的普遍縮短之路如何被阻隔?如何走出消費主義的泥潭?這都是新時代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中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一、社會勞動時間普遍縮短的羅素之問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生產方式不斷變革、社會剩余不斷增加的過程,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社會總勞動時間逐步縮短。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取代了封建主和農奴,雇傭勞動制度取代了封建農奴制,社會化大生產取代了封建小生產。資本通過原始積累,一方面為社會化大生產準備了資本,另一方面通過奴隸貿易和剝奪自耕農與小手工業(yè)者的生產資料,為資本主義生產準備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逐漸取代封建生產方式,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方式。分工、協(xié)作、以及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不僅使社會財富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長,而且滿足人們生存所需要的社會總勞動時間也大大縮短,人人享有閑暇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然而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社會總勞動時間逐步縮短,并沒有轉化為每一個勞動者勞動時間相應縮短的現(xiàn)實。羅素在20世紀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靠科學組織的生產,可以只用現(xiàn)代世界一小部分的勞動能力使全體人民生活得相當舒適。如果戰(zhàn)爭結束時,將人解放出來以便參與戰(zhàn)斗和制造軍火的那些科學的生產組織能保存下來,把每天的工作時間減到4小時,一切都會好好的。可是,相反地,舊時的喧囂重又回潮,有工作的人還得長時間工作,沒工作的人只得失業(yè)挨餓。為什么呢?”[1]。其實早在18世紀,法國就有人計算過,在當時的生產效率下,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只要平均每天工作五個小時,就可以滿足社會所有人基本的物質需求,但是實際上處在變革時期的工人們并沒有過上享受閑暇的生活,反而因為企業(yè)主追逐絕對剩余勞動時間,讓勞動們每天的工作時間增加至12小時甚至是16小時,企業(yè)家還希望童工的工作時間都務必保持在每天十小時以上[2]。人們?yōu)榱四軌蚧钕氯?,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工作方式,好像只能把這樣非人折磨的過度勞動,看作是一種幸運。
森岡孝二在《過勞時代》一書中的數(shù)據(jù)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生產效率指數(shù)式上升,但工人的勞動時間并未減少,工作強度反而越來越大[3]。中國的調查數(shù)據(jù)也不容樂觀,維信科技研究顯示,2014年我國主流城市的白領過勞狀態(tài)接近六成。智聯(lián)招聘聯(lián)合微醫(yī)發(fā)布的《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顯示,81.8%的職場人認為工作壓力是導致不健康的主要因素[4]。在崗的雇傭勞動者們競爭壓力與日俱增,“996”都是在崗勞工的“福保”,只因為他們還能夠有工作機會,有加班透支身體的“正當理由”;另外一部分因為不符合資本的要求——生產足夠超過自己勞動力價值的剩余價值,被資本排除在外,失業(yè)令這一部分產業(yè)后備軍擁有著無事可做地“閑愁”,是真正讓人頭痛的緊箍咒。即便是那些擁有閑暇時間的人們,也陷入了一種標簽式的“休閑”模式,“打卡”網紅地、“拔草”爆紅同款,一種“休閑”千萬人效仿,消費仿佛成了休閑的唯一渠道,“不花錢,不休閑”,無節(jié)制的消費,無止境地攀比,此消彼長之下,站在“時尚”前沿的弄潮兒,贏得了一堆隨時要更換的俗物,還要繼續(xù)緊跟潮流,無休也無閑;心里羨慕只能過眼癮的“觀眾們”,為了有朝一日也能炫耀一番,一切向錢看,休閑像吊在眼前的誘人的蘋果,要人心甘情愿的俯首勞動。資本是否能夠坐享其成,盡情感受閑暇的樂趣,尋找人之為人的意義?答案也是否定的,資本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和外部競爭的強制下,也絲毫不得安歇,因為他們一旦停止逐利的腳步,就會被市場競爭的車輪無情地碾壓,時刻處于破產的夢魘之中??傊?,自近代以來,超越身體界限的過度勞動、被拋出勞動過程的“閑愁”、市場競爭的進步強制、消費主義的“偽休閑”,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勞動時間的普遍縮短遭遇“腸梗阻”,閑暇依然是人們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二、閑暇、“自由時間”與“勞動解放”
閑暇是重要的歷史范疇,與勞動生產力密切相關。西方關于閑暇這一概念的闡述,起源于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政治學》等著作中的觀點。亞里士多德的閑暇觀念分為三個層面:其一,閑暇的狀態(tài)就是幸福的狀態(tài),因為只有擁有閑暇,才有沉思的空間、理性思辨的空間,這是亞里士多德極力倡導和追求的完美生活狀態(tài),“所以,如果人可以獲得的自足、閑暇、無勞頓以及享福祉的人的其他特性都可在沉思之中找到,人的完善的幸?!腿丝梢韵淼靡簧裕驗樾腋V胁淮嬖诓煌晟频臇|西——就在于這種活動。”[5]其二,閑暇與休閑娛樂不同,前者是為了獲得至善且高尚的德行,后者是用于勞動生產力再生產的生理性休息,而且游戲給人帶來的快樂是成癮性的,令人墮落的?!靶腋Q不在游戲中。一生勤勤懇懇,含辛茹苦,說什么是為了游戲,豈不荒唐。……把嚴肅的工作和追求說成是為了游戲是愚蠢的,未免太幼稚了”,亞里士多德認為:“游戲是為了嚴肅地工作”,因為:“游戲似乎是種休息,由于人們不能持續(xù)不斷地工作,所以休息。休息并不是目的,它為了進一步的活動而出現(xiàn)?!腋I铍x不開勤勞,但卻不在游戲之中”。[6]其三,閑暇是人所有活動中的最高級狀態(tài),即便是勞動也只是人們追求和實現(xiàn)閑暇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我們多次說過,人的本性謀求的不僅是能夠勝任勞作,而且是能夠安然享有閑暇。這里我們需要再次強調,閑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假如兩者都是必需的,那么閑暇也比勞作更為可取,并且是后者的目的?!盵7]亞里士多德同時還認為休閑只面向城邦男性,參與政治更是有閑階級的貴族特權,而那些奴隸并沒有擁有休閑的能力,自然無法勝任城邦里的政治工作。亞氏的閑暇觀念對西方很多學者影響深遠,然而中國古時的閑暇觀念卻與之有著很大不同。一方面,中國閑暇觀念從古至今常與錢財權力劃清界限,不講究吃穿用度“一簞食,一瓢飲”自得其樂,自在自為,儒家思想同時也強調身為君子,最上等的德行楷模當做到“君子不器”,不被功名利祿束縛其身;另一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學大師朱熹認為“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 則又不過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8]這是一種“大樂于天地同和”的道德修養(yǎng),是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最高休閑境界。由此可見,不論是西方亞里士多德閑暇觀念中作為貴族獨有奢侈品的休閑,抑或是東方哲學觀點所倡導的休閑應至簡的思想,都體現(xiàn)出在勞動生產力普遍低下的歷史條件下,勞動時間占據(jù)了人們的大多數(shù)時間,社會剩余十分有限,閑暇成為少數(shù)統(tǒng)治階層的專利是歷史必然。私人占有生產剩余微薄有限的情況下,即便享有閑暇,更多時候這種閑暇也只能存在于思想之中,無法發(fā)展自身更多的實踐可能性,這也就意味著過去并不存在全體人民普遍享受閑暇的現(xiàn)實可能。
馬克思與亞里士多德的閑暇觀念因時代背景不同而大相徑庭,他的閑暇觀一是立足服務于廣大勞動人民,打破階級偏見,為勞動者指引方向;二是馬克思以人為最終目的,勞動人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展現(xiàn),閑暇與勞動仿若硬幣兩面,不可分割;三是閑暇前提是勞動解放,是瓦解異化,讓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能夠充分涌流。馬克思對閑暇的見解集中體現(xiàn)在其“自由時間”與“勞動解放”的論述之中。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社會化大生產取代封建小生產,勞動效率極大提升,社會財富充分涌流,為人們普遍享受閑暇提供了現(xiàn)實可能。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開始探索人類普遍解放之路。馬克思指出在直接的勞動過程之外,人們享有的“自由時間”包括“受教育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不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必要的)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發(fā)展智力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以及“休息時間”[9]。在馬克思看來休閑分成三個層次——生存、享受、發(fā)展:從最基本的生存角度來看,休閑意味著勞動力的再生產,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休憩時間;從享受的層面來看,休閑意味著解決了基本生存需求后,自由掌握的閑暇時間,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理論中,自由時間不僅僅代表著人們空有多余的時間,而且還代表著勞動人民同時擁有消費藝術、享受服務的物質層面能力,只是在精神層面追求休閑是不夠的,“感覺在自己的實踐中直接成為理論家”[10]馬克思致力于將感性轉化為現(xiàn)實,將被私有制異化的人類精神生活和創(chuàng)造力量解放;最后從發(fā)展的層面來看,閑暇意味著人們能徹底擺脫異化控制,能自由的發(fā)展、展示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不用再與自然為敵,也不必再與自己的意愿和選擇對立,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徹底實現(xiàn)勞動的解放。
然而人類社會要實現(xiàn)馬克思所說的“自由時間”可視化,必須首先實現(xiàn)“勞動解放”。正如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者高茲所概括的,“馬克思絕對沒有論述過個人真正的生活只能存在于勞動之外,馬克思的‘勞動解放論的核心不僅在于減少勞動時間、增加閑暇活動時間,而且更在于使勞動本身成為目的,成為消遣”[11]。勞動是體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并且區(qū)別于動物本能的實踐活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世界,是人類進行生產生活的基礎,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但是隨著勞動的發(fā)展,異化勞動現(xiàn)象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馬克思認為這是具備歷史合理性的,異化勞動階段是社會財富涌流的必須階段,然而現(xiàn)如今在物質資源異常豐富的時代,異化勞動卻已經成為勞動繼續(xù)發(fā)展的阻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勞動解放意在讓人們享受勞動,擁有自由自主的勞動權利,盡情迸發(fā)創(chuàng)造力,而非“談工作色變”,一直被勞動所奴役。馬克思對勞動解放的兩個條件做出簡潔精準的概括,一是勞動解放“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盵12]二是勞動解放意味著在理想轉化為現(xiàn)實的未來“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的發(fā)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tài)?!盵13]勞動解放是要讓全體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去爭取屬于自己的生產資料,把勞動和生產力把握在自己手里,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實現(xiàn)“勞動解放”,我們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時間”,閑暇才能從理想轉變?yōu)楝F(xiàn)實,但是資本邏輯已經完全將閑暇演變?yōu)槿说念惐举|的對立面,閑暇的異化是一切問題的開始。
三、資本邏輯:閑暇消失未解之謎
工業(yè)革命之前,人們勞動與閑暇的時間安排,是以自然時間為軸線調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業(yè)革命以后,工業(yè)性質的大生產方式迅速發(fā)展,勞動時間的延長在技術上成為可能。所以在資本發(fā)展初期,資本對勞動時長的要求越來越趨向肉體承受極限,勞工們在經歷地獄式的剝奪和壓迫后,奮起反抗,爭取合理的勞動時間,資本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避其鋒芒,做出了短暫的讓步,但是緊隨其后就再次對勞動者們的閑暇時間發(fā)起兇猛的掠奪,在其刁鉆攻勢之下,社會勞動時間一直難以真正實現(xiàn)普遍縮短,閑暇也只能寄存于大多數(shù)人的美好希冀之中。生產的脫域性驅引著資本從三個方面阻礙著社會閑暇的現(xiàn)實性轉化——勞動、閑暇以及消費。
(一)資本邏輯、進步強制與資本主義生產的脫域性
資本主義的邏輯是不計手段擺脫一切時空限制,去增殖自身、追求剩余價值,在利益面前,資本為了自身發(fā)展而形成的“進步強制”,同時也帶來了生產強制——過勞和需求強制——消費?!案用鞔_地說,資本的生產過剩無非是,為了發(fā)財而生產的東西過多了,或者說,不是預定用做收入加以消費,而是預定用來賺取貨幣(進行積累)的那部分產品太多了;這部分產品不是預定用來滿足它的所有者的私人需要,而是預定用來為它的所有者創(chuàng)造抽象的社會財富即貨幣,創(chuàng)造更大的支配他人勞動的權力——資本,或者說,擴大這個權力?!盵14]資本不知疲倦地發(fā)展下去的原因在于,即便社會財富的總量足夠支撐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了,但真正實現(xiàn)這一目標還需要大規(guī)模地、規(guī)范合理地分配,各行各業(yè)都要擁有休閑生活、自由時間,也必須在各個領域有條件的,有秩序地接受調控和限制,這一點對于資本恰恰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為資本主義生產只能在某些領域、在一定條件下無限制地自由發(fā)展,所以,如果資本主義生產必須在一切領域同時地、均勻地發(fā)展,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資本主義生產?!盵15]然而資本并不僅僅滿足于在有限領域和條件下發(fā)展,正如吉登斯在《現(xiàn)代化后果》中指出,“現(xiàn)代社會最具特色的脫域形式之一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擴張”[16]在他看來,“脫域”是指從彼此互動的地域性關聯(lián)中抽離出來的社會關系擺脫了不確定的時空限制。資本主義市場的擴張主要反映了資本追求擴張的秉性,其空間脫域性表現(xiàn)為“要力求摧毀交往即交換的一切地方限制,奪得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資本開疆拓土,以己之力促成了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其時間脫域性表現(xiàn)為“它又力求用時間去消滅空間”[17],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讓一切空間距離都縮短在屏幕與屏幕之間?,F(xiàn)代社會對效率與便捷的追求愈演愈烈,資本在不斷通過技術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同時,也讓人們陷入技術座架而不自知,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世界運行的規(guī)則,并且統(tǒng)治著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正像海德格爾對進步強制所描述的那樣“對不斷更新的需求的強制具有這樣一種性質,一切強制性地方生方新著的東西,同樣也直接地已經變老變舊,并被`又一個更加新的東西'擠掉并如此繼續(xù)下去?!盵18]社會的生產還是需求,都由資本進步強制的牽引和壓迫被動地向前行進著,不由人或社會自身內因驅動,而是服從于資本的外在強制帶來的“諸強制”,于是這種強制自然引起了社會關系整體的異化和人的物化,是勞動異化、休閑異化與消費異化的源頭。
(二)資本邏輯下資本對勞動的全面強制
資本邏輯下的所有“進步強制”都轉化為資本對勞動的強制。資本通過相對過剩人口這個“蓄水池”壓迫在崗工人,隨時面臨的失業(yè)壓力使在崗工人不得不為了工作付出更多勞動,在崗工人的過勞隨著資本對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追求越發(fā)極致,勞動對資本的從屬也從形式上的從屬轉變?yōu)閷嶋H上的從屬,同時讓失業(yè)人員的閑愁無方可解。資本還變本加厲地從精神上“和平演化”勞動者們,通過鼓勵人們放大自我欲望,宣揚享樂主義,利用消費主義,誘惑廣大勞動者們的靈魂,讓他們?yōu)榱俗非蠖虝憾鵁o意義的快樂,放棄思考改變的可能。在資本邏輯軟硬兼施之下,勞動者成為資本增值的工具和材料,淪為一種物,任憑資本操控[19],資本“把別人的奴隸勞動、把人的血汗看作自己的貪欲的虜獲物,所以他把人本身,因而也把自己本身看作可犧牲的無價值的存在物。在這里,對人的蔑視,表現(xiàn)為狂妄放肆,表現(xiàn)為對那可以勉強維持成百人生活的東西的任意糟蹋,又表現(xiàn)為一種卑鄙的幻覺,即仿佛他的無節(jié)制的揮霍浪費和放縱無度的非生產性消費決定著別人的勞動,從而決定著別人的生存;他把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xiàn),僅僅看作自己無度的要求、自己突發(fā)的怪想和任意的奇想的實現(xiàn)”[20]最終勞動者過上與動物無甚區(qū)別的非人生活,過勞和高度的社會壓力成為常態(tài)。
過度勞動侵占了人的閑暇,人們處于異化勞動之下難掩疲態(tài),過度閑暇剝奪了人的勞動權利,人們被閑暇的空泛逼迫著四處求職,勞動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做與不做卻都掌控在資本手中。一方面,相對過剩人口,即產業(yè)后備軍是資本原始積累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礎,產業(yè)后備軍的存在會讓在崗職工壓力更大,讓資本根本無須憂愁勞動力的汲取。他們向資本提供其需要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并且制造勞動力的供求市場,“相對過剩人口的不斷產生把勞動的供求規(guī)律,從而把工資限制在與資本增殖需要相適應的軌道以內;經濟關系的無聲地強制保證資本家對工人的統(tǒng)治?!盵21]資本迷戀這種掌控勞動力的感受,所以不可能自發(fā)改善失業(yè)問題,“產業(yè)后備軍在停滯和中等繁榮時期加壓力于現(xiàn)役勞動軍,在生產過剩和亢進時期又抑制現(xiàn)役勞動軍的要求?!盵22]失業(yè)人員的閑愁是資本不斷革新的必然結果,產業(yè)后備軍依附于資本積累——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及其周期性危機,而這種依附的結果是“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guī)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起來以后,歷史地起作用的特殊的人口規(guī)律”。[23]另一方面,因為技術革命到來,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機器代替勞動越來越普及,資本轉而開始追求相對剩余價值,也就保持并且加劇了相對過剩人口的數(shù)量,這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guī)律,“社會財富越大……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yè)后備軍也就越大……其貧困與所受的勞動折磨成反比的工人階層也就越大。最后,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yè)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盵24]失業(yè)壓力越大,在崗勞動就越害怕成為無業(yè)游民的一員,越發(fā)拼命為資本工作,“失業(yè)工人的壓力又迫使就業(yè)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的供給不依賴于工人的供給?!盵25]最終成為無產階級內部問題。資本對勞動的直接擠壓,以及相對過剩人口,也就是資本對勞動的間接壓迫,扼殺了閑暇實現(xiàn)的可能性。由于資本對財富和生產量無限的需求,閑暇、自由時間難以轉向現(xiàn)實性,無產階級內部形成一種相互擠壓,勞動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成為閑愁,一方面成為壓力以致過勞。
(三)資本的暴食癥及社會壓力的國際傳導
資本無休止的增殖,是以吞噬活勞動為前提的。為了在資本的增殖場中立足,過度勞動被迫成為廣大勞動者的選擇,整個社會像偏食又貪嘴的肥胖癥患者,難以將所得轉換為普遍勞工們的利益,社會勞動時間縮短發(fā)生了“腸梗阻”。隨著科技發(fā)展,無論是生存必需品的生產速度,還是勞動效率,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勞動之余的閑暇也理應有轉化為現(xiàn)實的基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科技在資本的操控使用之下站在了勞動者的對立面,“……這里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定的勞動方式從工人身上轉移到機器形式的資本上,工人自己的勞動能力就貶值了。由此產生了工人反對機器體系的斗爭……帶著粗暴情欲同工人對立的是資本對勞動的占有,是‘好像害了相思病似地吞噬活勞動的資本?!盵26]勞動方式對資本從形式上的從屬,轉變?yōu)閷嶋H從屬,“勞動表現(xiàn)為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相反地,表現(xiàn)為人以生產過程的監(jiān)督者和調節(jié)者的身份同生產過程本身發(fā)生關系……不再是工人把改變了形態(tài)的自然物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放在自己和對象之間;而是工人把由他改變?yōu)楣I(yè)過程的自然過程作為媒介放在自己和被他支配的無機自然界之間。工人不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當事者,而是站在生產過程的旁邊?!盵27]資本仿佛罹患了暴食癥,毫無節(jié)制的進食,風卷殘云般吞噬著眼前的一切利益,還絞盡腦汁的要壓榨出潛在的,未來的利益。只有不停地攝入“能量”才會讓他感受到短暫的口腹之欲的滿足,然而這種違背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暴飲暴食”的不良反應,在整個社會的不良消化、吸收反應中無處藏身,總體財富的增長,社會難以像以往一樣有序的消化以利用,在整個社會中以“腸梗阻”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普遍的勞動時間減少如夢、休閑生活質量提升似幻。社會勞動時間普遍縮短“腸梗阻”的病因可從三個方面離解分析,其一,全球資本競賽,全球化使得資本競爭進入白熱化,也使過勞成為全球競賽。“所謂全球化,是指以在多個國家進行生產和銷售的跨國公司為中心,進行全球規(guī)模的企業(yè)活動?!盵28]發(fā)達國家將零部件生產等低技術型、高消耗型制造業(yè)工廠紛紛轉移到資本洼地,十幾年前的中國也借此機會迅速成長,而發(fā)達國家本國的中產和無產階級的工作人員卻面臨著和發(fā)展中國家競爭的巨大壓力,發(fā)展中國家人力成本低,人數(shù)眾多,效率高,而發(fā)達國家人力成本高居不下,許多本國企業(yè)只能用裁員、增加工時來盡力趕上步伐。資本家只在意成本的降低,不會在意員工的生存質量,減少人員延長工時,是最便捷的節(jié)約成本的方式,員工只能承擔著全球化帶來的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15年發(fā)布了主題為“日益變化的工作性質”的就業(yè)與展望報告,指出勞資關系變化的發(fā)生以及全球經濟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崗位[29]。其二,資本靈活用工,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壓力,一方面讓資本為了削減成本開始另辟蹊徑,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準固定成本”的存在,讓企業(yè)會更傾向于調整工作小時數(shù)而非職工數(shù)量,員工數(shù)量調整成本、培訓成本、福利及保險,管理成本等相較于加班工資耗資巨大,在這種市場需求之下,自由職業(yè)者、臨時工等這樣不需要為之提供社會保障的工種逐漸活躍在市場之上;另一方面過勞對正式雇員的壓迫更甚,工作崗位的稀缺和越來越靈活的雇傭關系都在提醒他們不努力工作隨時有被自由工作者替代的危險,更靈活的雇傭關系,更便捷的人力使用,形成了勞動力市場除了“城鄉(xiāng)二元經濟”以外的“新二元經濟”——正式工與自由職業(yè)者,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擠出效應,過勞在這種看似“無限勞動力供給”的局面下成為“不二之選”。其三,監(jiān)視資本主義,大數(shù)據(jù)以及算法的不斷優(yōu)化,使得資本對用戶的監(jiān)視控制能力強度與隱匿性與日俱增,勞動者不是在被資本通過app過度剝削,就是在成為資本販賣商品的路上。勞動者們的閑暇時間,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基本被分割為這兩大部分,即移動辦公時間和作為信息商品的時間,前者是人們能夠清晰地體會、感受到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的界限模糊不清,軟件辦公、移動辦公,讓人無論在哪都和在工位上一樣,資本的鎖鏈無視時間和空間的桎梏,牢牢地牽引著它的奴仆;而后者則是大多數(shù)用戶無法意識到,卻時刻在發(fā)生的,在“低頭族”組成的長河里,想和陌生人有眼神交流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人們依賴數(shù)據(jù)的篩選更新,享受“猜你喜歡”,我們仿佛只有在網上才能遇到“知音”,在屏幕對面多的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這種“信息繭房”的形成,是依據(jù)算法推算出用戶習慣之后,將用戶的各種隱私習慣販賣給相對應的app或是機構,用戶無論在使用哪一種app,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關注的,所需要的,都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這種新的致富之路是資本網絡賴以生存的巨大來源之一,而他們并不在意“信息繭房”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破壞、對兩極化分裂的促進、對人創(chuàng)造力和多樣性思想的入侵和剝奪,他們在意的唯有利益。另一方面,大數(shù)據(jù)時代,許多曾經需要培訓和專業(yè)化的職業(yè)也被逐漸取代,就業(yè)形式更靈活多樣,外包業(yè)務更容易操作,C端就業(yè)成為新的潮流,這一切都為自由職業(yè)者的蓬勃生長提供了養(yǎng)分;信息技術同時也加速了業(yè)務運轉,加劇了時間競爭,惡性循環(huán)在這之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難以割斷。
(四)資本邏輯下的消費異化
閑暇的異化,是產生消費主義罪魁禍首,在消費時代,閑暇似乎和消費已經畫上等號,人們看似主動的消費選擇實際上多是一種被資本所刻意引導和利用的過程,人們的消費不是自我主導的消費,是為資本而消費?!坝捎诠と说呢澯幌奚约旱木窈腿怏w(過度勞動)才能滿足這種欲望,工人的過度勞動造就了資本的積累,資本的積累導致分工的擴大和工人需求量的大增。因為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盵30]資本為了追求無止境的利益,不擇手段,從馬克思時代是壓榨勞動人民的剩余勞動時間,但是資本很快發(fā)現(xiàn),僅僅這樣的舉動還不夠,利潤有限,必須創(chuàng)造新的能夠無限增長的利潤,于是他們開始促進人們的消費欲望,通過降低產品的使用年限、引導人們追求時尚和潮流、利用人們對于便利和一次性的追求等方法,扭曲大眾的價值觀和消費理念?,F(xiàn)如今人們的休閑和勞動都處于同樣的異化狀態(tài),而閑暇的異化雖然以更富于吸引力的方式存在,但這種繁榮背后實則是虛幻,自主背后仍然是被動,個人并非自己閑暇的主人、目的,而是服務于資本發(fā)展的工具、手段[31]?!懊也挥谐?,鮮克有終”消費主義在一開始的初衷可能是資本希望擴大經濟體量,不斷挖掘利益,畢竟循規(guī)蹈矩的消費利益是有限而且增長緩慢的。于是從縮短日用品使用年限開始,資本為了讓人們消費,想了一輪又一輪的方案,要新鮮感,要追求時尚,制造恐懼、販賣焦慮,便捷的一次性消費同樣于是資本高超的計謀之一,在人們的閑暇時光里,游戲的開發(fā)、商業(yè)電影的周邊、旅游度假的選擇,每一步都走在資本精心算計之中,各種APP不再是人們的使用工具,方便用戶不再是他們的目的,而致癮和操作用戶才是。資本將世界改造的面目全非,消費主義制造了演繹出來的“現(xiàn)實生活”,讓人們習慣于接受“現(xiàn)實”,這簡直就是現(xiàn)實版《楚門的世界》。是活在這樣簡單地物欲橫流的世界,還是經歷風暴走向真實、擺脫控制呢?在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里,對人價值的衡量似乎沒有了固定的標準,因為很多有價值的事物是不應該被量化的,金錢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硬通貨,一切都可以以此衡量,在揚棄了資本主義以后,我們匱乏的想象也許正是因為被資本主義感染已久了。這種消費的異化,源于資本趨利的本性,資本對利益的追求,驅動著他們操控大眾媒體制造出一批將利益奉為圭臬,為金錢鞍前馬后的“單向度人”[32]。這種“單向度人”將幸福與對物質利益的無限追求畫上等號,與逐利相關的是工作學習,與其無關的是“休閑”。這不僅僅是對休閑的異化,更加體現(xiàn)出對勞動的異化,或者說資本主義文化對勞動的異化,必然引發(fā)出對休閑的異化。馬克思早對此有所預感“勞動者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shù)量就越大,他就越貧窮?!盵33]精神上的越發(fā)貧瘠,讓人們即便在閑暇時也不得不被動接受資本主義的壓迫與剝奪,被其左右思想和靈魂。消費作為生存的過程和工具,不應該成為生活的目的,不僅勞動者們身處這種本末倒置的異化消費之中,資本的消費也是異化的,消費已經成為資本擴張的一種方式,他們利用消費,引導消費,提高勞動者消費的最低標準,讓其承受更大的生存壓力,并且自身也無止境盡的過度消費所掌控,似乎消費水平代表了人的本質,人的一切。發(fā)展是為了消費,而不是為了人類自身的進步和完善,不是為了人們的幸福生活,這樣物化人類的活動,令人心驚。
三、歷史悖論的現(xiàn)實出路
歷史遺留的勞動和閑暇之間的悖論,社會勞動時間縮短的“腸梗阻”,需要從國家、政府和社會三個層面著手治理解決,在多主體協(xié)同配合中尋找走出悖論,走向幸福的現(xiàn)實道路。馬克思說“時間是人類發(fā)展的空間。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處置的自由時間,一生中除睡眠飲食等純生理上必需的間斷以外,都是替資本家服務,那么.他就還不如一頭役畜。他不過是一架為別人生產財富的機器,身體垮了,心智也變得如野獸一般。現(xiàn)代工業(yè)的全部歷史還表明,如果不對資本加以限制,它就會不顧一一切和毫不留情地把整個工人階級投入這種極端退化的境地?!盵34]而要離解這樣的悖論,唯一的路徑就是徹底消滅雇傭勞動制度,因為資本是不知節(jié)制的,“生產的界限是資本家的利潤,決不是生產者的需要?!盵35]但是以目前的社會形勢來看,消除雇傭勞動制度的時機還未成熟。在仍然需要利用和發(fā)展資本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超越資本邏輯,對資本進行節(jié)制,把資本邏輯盡可能限制在不損害勞動幸福的范圍。
首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制度,并且在保證分配的公平性的同時,提高再分配力度,讓勞動力物有所值,讓勞動人民掌握更多剩余。一方面,公有制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制度,也是鞏固社會主義的金鑰匙,是廣大人民的福祉,只有自己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才有奮斗和勞動的動力,才是真正為自己而勞動,才實現(xiàn)真正的“以人為本”,應當積極發(fā)揮上層建筑的積極能動作用,理直氣壯地搞好國有企業(yè)、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設,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另一方面,馬克思認為收入分配是生產條件的所有權關系在經濟上的實現(xiàn)形式,他強調公平發(fā)展的權力以及分配的公平。社會總產品的再分配是實現(xiàn)享有勞動成果平等的基礎。在市場經濟運行下,更要保障勞動人民的利益,通過優(yōu)化稅收結構,加大再分配力度,公平合理的分好蛋糕;提高社會公共建設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投入,強制對國民收入實施轉移支付,盡量讓勞動人民擁有均等的、相對公平的發(fā)展機會,作在崗勞動人員的堅實后盾。
其次,政府要加強管控力度,要保持資本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要堅持“以人為本”。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吧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人民是發(fā)展的主體,是發(fā)展的目的,同時也是發(fā)展的尺度,人民的需要才是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在利用資本將城市改頭換面的同時,它也從未停止向我們展示它鋒銳的爪牙,心志堅定者引以為戒慎之又慎,心志不堅者在資本的荼蘼誘惑中淪為奴隸。應當時刻牢記勞動者的利益,切實為勞動人民解決問題,立法保障勞動者利益,盡快完善過勞相關法律,提高節(jié)假日加班補貼,保護和維持勞動者的積極性。建立政府和企業(yè)兩個層面的工資協(xié)議機制,不盲目追求業(yè)績,以過程和結果雙導向,減少在崗職工勞動壓力;完善就業(yè)市場和就業(yè)體系,增加就業(yè)支撐扶持,為解決結構性失業(yè)做兜底保障,消除失業(yè)人員的消極心理,為其制定切實對口的就業(yè)培訓計劃,并且提供培訓機會,引導就業(yè),減少結構性失業(yè)帶來的經濟損失。
最后,應從社會輿論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勞動與閑暇,建立勞動與閑暇統(tǒng)一的勞動觀,讓勞動力由外在壓迫轉變?yōu)槿藗兲嵘晕业膬仍谛枨螅盐談趧雍托蓍e的動態(tài)平衡。資本會造就人的異化,但資本不是人以外的東西,它反映的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資本要按照它自己的樣子把全世界改造的面目全非,它的“傳染性”比新冠病毒要強得多,用金錢來衡量一切逐漸成為社會標準,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無法擺脫資本的改造和困擾,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意識到這一切,被資本操控著的生活能否返璞歸真,擺脫資本控制的第一步就必須接近它的真相。正如馬克思所說“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36]要超越資本邏輯,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勞動閑暇觀,工作只是一種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不管什么技術都無法作為閑愁的解毒藥,只有宏觀的知識和意志力能讓我們觀察了解到我們在茫茫星空真實的地位。了解勞動與閑暇的真正價值,以正確的心態(tài)投入奮斗中,利用閑暇促進生命質量的提高,擺脫資本利欲熏心的羅網,不再為閑愁所困擾,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英]伯特蘭·羅素.悠閑頌[M].李金波,蔡曉,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3:6.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
[3] [日]森岡孝二.過勞時代[M].米彥軍,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30.
[4] 趙小強.消費主義背景下白領階層過度勞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9):114-115.
[5]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336.
[6] 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226.
[7]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顏一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69.
[8] 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5:161.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306.
[10]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6.
[11] 寧全榮.馬克思休閑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哲學動態(tài),2017,(6):26-31.
[1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1.
[1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2.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3.
[1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1.
[16] [英]吉登斯.現(xiàn)代性后果[M].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23。
[17]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
[18] [德]海德格爾.晚期海德格爾的三天討論班紀要[J].丁耘,譯.哲學譯叢,2001,(3).
[19] 宋健林.馬克思時間視域中的西方消費主義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19,(6):61-66.
[2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9.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3.
[22]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36.
[23]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27-728.
[24]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42.
[25]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37.
[2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2.
[2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3-218.
[28] [日]森岡孝二.過勞時代[M].米彥軍,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50.
[29] 章志萍.國際勞工組織發(fā)布最新報告:2015年世界就業(yè)與社會展望——日益變化的工作性質[N].社會科學報,2015-07-09.
[30]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4.
[31] 秦維紅,姚文杰.馬克思的“勞動-閑暇”思想對理解美好生活的啟示[J].教學與研究,2020,(3):81-89.
[32] 王景全.休閑:人與自然和諧之道[J].中州學刊,2007,(1):135-138.
[3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90.
[3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
[3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6.
[3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