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63)
郡守(sheriff)是中世紀英格蘭長期存在且作用于地方社會管理的官員,最早可以追溯至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大約在埃德加統(tǒng)治時期,英格蘭郡制逐漸穩(wěn)固,而后隨著郡長(ealdorman)的衰落以及伯爵(earl)逐漸退出郡的統(tǒng)治,郡守在郡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以致漸漸擁有了國王在地方社會的代理人身份??な匾宦氃谥惺兰o英格蘭的發(fā)展基本呈現(xiàn)三個階段:諾曼征服前的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諾曼征服后的英格蘭-諾曼系郡守以及13世紀以后的地域鄉(xiāng)紳系郡守。三個階段的郡守具備不同的時代特征,但均對英格蘭的地方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西方史學界對英格蘭郡守的研究起步比較早,較為重要的研究成果集中于莫里斯(Morris)的著作《中世紀英國郡守:至1300年》[1],其中談及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郡守的身份和職能特性。莫里斯認為,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大多是地產(chǎn)所有者,并在地方社會具有較為強大權力和較高地位,這是區(qū)別于諾曼征服以后的郡守最大的不同。目前國內史學界關于英格蘭郡守的研究比較有限,其中談論較多的是諾曼征服以后的郡守。除此之外,僅有少數(shù)論文在分析郡守發(fā)端時涉及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早期郡守。[2-3]基于目前的研究狀況,筆者主要采用編年史文獻、部分法律文獻等對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做一粗淺探究,試圖厘清這一時期郡守的產(chǎn)生、職能表現(xiàn)和政治關系等,從而分析討論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英格蘭郡守的身份特征以及對英格蘭地方社會的影響。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地方郡守是在英格蘭郡區(qū)制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郡守產(chǎn)生于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傳統(tǒng)的地方治理模式,這一時期地方治理主要是郡(shire)、百戶區(qū)(hundred)和村(vill/village)三級。郡的起源十分復雜,也無統(tǒng)一的模式??ご蠹s起源于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郡的名稱是shire,諾曼征服以后,威廉一世將shire改為county。馬克·布洛赫認為郡的形成與百戶區(qū)相關,“基層組織是伴隨著自由人組成的百戶區(qū)法庭,在百戶區(qū)之上是由不同數(shù)量百戶區(qū)組成的郡”[4]93。布洛赫在《封建社會》中的論述揭開了地方治理的第二級,即百戶區(qū)。百戶區(qū)是郡之下的基層社會組織。這種以個人為基礎的生活組織的建立,以及它在10世紀和11世紀逐漸轉變?yōu)橐粋€地域共同體,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對英國歷史的貢獻。[5]11百戶區(qū)一般由數(shù)個不等的村莊組成,下轄約100戶自由民,百戶區(qū)之下還有十戶區(qū)(tithing)。為了更好地維護法律和秩序,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每一個12歲及以上的男性都被要求參加一個承諾相互負責的十戶區(qū)。然而,作為中世紀更為基層的社會組織,村才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最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在郡、百戶區(qū)、村的層級形態(tài)中,與之相對應的公共集會場所分別是郡法庭、百戶區(qū)法庭以及村民大會??让癖娨揽窟@些集會場所行使自身的民眾權利,同時郡法庭、百戶區(qū)法庭和村民大會也成為培育地方治理的搖籃。總的來說,由郡、百戶區(qū)和村組成的三級地方行政單位,構成英格蘭早期郡守產(chǎn)生的社會基礎,而后在郡區(qū)制基礎之上,才逐漸衍生出負責地方社會治理的郡守一職。
郡守最初產(chǎn)生于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目前學術界認為郡守起源方式大概有三種:第一種認為郡守起源于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長職位;第二種認為郡守起源于郡內早期地方官員——郡執(zhí)行吏(scir-gerefa);第三種觀點同樣認為郡守起源于王國的早期地方官員,但不是郡執(zhí)行吏,而是“國王的里夫”(king’s reeve)。無論哪種起源方式,早期郡守的誕生都是各種地方官員不斷磨合共生的結果。其原因在于郡守產(chǎn)生之前,管理地方事務的官員種類繁雜且多樣,在地方事務管理過程中也未能形成體系。
根據(jù)文獻推斷,郡守一職起源于長者愛德華統(tǒng)治時期至埃德加國王去世之間的半個世紀里。在這段時間,英格蘭南部由堡(borough)地區(qū)的行政管理讓位給法律制定中的郡和百戶區(qū)。這說明地方郡制在不斷發(fā)展。另外,埃塞爾斯坦時期郡中執(zhí)行官員(gerefa)的發(fā)展也標志著從堡地區(qū)的里夫到郡守的實際轉變。[1]20總之,可以確定的是大約在10世紀時,郡守開始出現(xiàn)。(1)一種記載是10世紀早期,即埃塞爾斯坦時期(924—940年),始置郡守;另一種記載是在艾特爾雷德統(tǒng)治時期(978—1016年),國王在各個郡的低級地方官逐漸被稱為“郡守”。到了埃德加統(tǒng)治時期,郡制穩(wěn)固確立。“從埃德加開始,地方政府就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一方面,由于克努特將大片的領土權力交給極少數(shù)人,伯爵領地鞏固起來。一個基礎本不穩(wěn)固的國王現(xiàn)在不得不面對強大的臣屬的威脅。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一種在地方上推行國王政策的意義極為重大的新官員?!盵6]111這里提到的“新官員”即郡守。
此外,郡守的興起還源于郡長難以有效治理地方郡政。由于郡長難以親自履行其郡內職務,因此在郡中就需要副手。由于郡長所擁有的權力包括司法權力和軍事權力,但僅僅擁有這些并不足以使里夫向郡守轉化。丹麥戰(zhàn)爭結束后的英格蘭南部,位于威塞克斯的很大程度上以軍事為特征的堡漸漸消失,堡內的財政和司法權力便集中在郡守手中。與此同時,由于郡長時常不在郡內,因此增加了郡守的履職效能。[1]21從這個層面看,早期郡守的興起目的更多是為了地方政府的集中化管理。這一時期的郡守一般由國王親自任命,賢人會議無權左右郡守的任命,郡守大多由直接依附于國王的軍事貴族塞恩階層構成,這有別于先前的郡長。至諾曼征服前夕,郡守已經(jīng)基本取代了郡長,成為郡法庭會議的主持者和召集人,其作為國王在地方上的代理人角色,漸漸成為國王統(tǒng)治地方的工具。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地方郡守的職能是其最重要的身份特性。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的職能與早期郡長的職能雖十分相似,卻也不盡相同。[7]2這一時期,郡守的職能大致包括行政職能、司法職能、財政職能、軍事職能以及公共服務職能五個方面。
第一,行政職能。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的行政職能主要涉及郡守在郡政治理方面的履職行為。前文提到,在丹麥戰(zhàn)爭結束后,郡守逐漸掌握了堡內的財政和司法權力,取代了過去堡內里夫的職權。同時為了減輕負擔,郡守又將一部分職能轉移給了百戶區(qū),這也解釋了后來郡守可以對百戶區(qū)進行某種管理和控制的事實。[1]20郡守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任期一般會持續(xù)很多年。[8]491由于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更多是接替了郡長的管理職責,因此其治郡范圍并不固定。在懺悔者愛德華統(tǒng)治時期,郡守有時統(tǒng)治兩個郡的區(qū)域。例如,戈德里克(Godric)就曾同時擔任伯克郡和白金漢郡兩個郡的郡守。[1]23-24可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地方郡守在郡政治理方面確實掌握了重要實權,其中行政職能尤為凸顯。
第二,司法職能。司法職能同樣是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十分重要的職能之一??な厮痉氊熢从谠缙诳染S持治安的行為。事實上,郡內維持治安官員的變化體現(xiàn)了郡守司法職責的增強。在埃塞爾斯坦時代,維持郡內和平的是里夫[9]167,克努特時代維持治安的責任落在了百戶區(qū)法庭身上,到了12世紀監(jiān)督治安的人員才轉變?yōu)榭な亍6?1世紀時郡守的司法權力已漸漸衍生,這一時期郡守的司法權力源于郡長或伯爵。因此,11世紀與10世紀的郡守身份角色幾乎是一致的,均代表其上級行使司法職能??な氐乃痉毮艹梭w現(xiàn)在郡法庭,在百戶區(qū)也發(fā)揮了一定的司法作用。懺悔者愛德華統(tǒng)治時期,郡守曾主持召開過百戶區(qū)法庭會議。[1]26另外,在赫里福德郡附近的沃姆洛(Wormelow)百戶區(qū),郡守每年召開3次百戶區(qū)法庭會議已成為慣例,且這種由郡守主持的百戶區(qū)法庭會議與后來的郡守巡回(tourn)極為相似。需要注意的是,郡守在百戶區(qū)的司法權限往往延伸至許多市鎮(zhèn)。這從側面體現(xiàn)了郡守司法權力的廣泛度、覆蓋度以及郡守司法權限的包容度。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區(qū)都受制于郡守的司法管轄,教堂以及主教人員一般會依仗其宗教身份獲得司法豁免。例如,伍斯特(Worcester)的教堂和其他一些教堂就曾獲得這種司法豁免,最多的時候有數(shù)百座教堂都不受郡守的司法管轄。教堂中神職人員的司法管理主要由主教來負責。主教對神職人員行使管轄權時,被稱為“基督的郡執(zhí)行吏”(Christ’s scirgerefa)[10]439。這說明在宗教領域,主教往往代替郡守行使必要的司法管轄權。
第三,財政職能。地方郡守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同時承擔了王國的部分財政職責。郡守是國王的財政官員[11]127,在得到國王的指令后,征收國王要求的稅款,并為國王提供財政服務[11]209。作為國王的財政代理人,郡守擁有已知最早的“國王的執(zhí)行官”(king’s gerefa)(2)這里的執(zhí)行官開始以一種國王領地代理人的身份出現(xiàn)。所擁有的權力,諸如王室租金、稅款、服務和沒收等管理事項,郡守的職位在郡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么郡守的收入又從何而來呢?郡守的收入主要來自其司法收入,或與其司法職能相關的收入。按照慣例,郡守可以每年從領地以外的地產(chǎn)中收取約幾便士的莊園費。也就是說,莊園費和司法罰金構成郡守的主要收入來源。[12]170另外,國王和郡守有時也會對收益進行一定比例的劃分。例如,國王和郡守曾就索爾茲伯里的收益按照二比一的比例進行分配,這表明郡守在此地獲得了原先伯爵“第三便士”的特權。[1]32總的來說,郡守的財政職能限于與國王有關的財政稅收的征收,并為王室提供一些財政服務,同時郡守可利用其財政官員的身份享有某些經(jīng)濟特權和額外收入。
第四,軍事職能。在經(jīng)常作戰(zhàn)的年代,軍事領袖是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的又一身份。諾曼征服前,郡守的軍事職能通常僅限于郡內事務。在英格蘭西部邊境的各郡,郡守曾指揮郡內民眾對抗威爾士人的入侵,如同早些時候郡長領導郡民擊退丹麥人一樣。[1]27然而在軍事作戰(zhàn)前,需要有國王下達的官方的作戰(zhàn)征召令。1066年之前,軍事遠征通常被視為國王下達的征召,但在什羅普郡和赫里福德郡,征召令卻是由郡守下達的。這反映了在某些郡中郡守的軍事職能有所增強,代替國王實施軍事征召也是其在郡內軍事地位的體現(xiàn)。在戰(zhàn)爭時期,郡守雖然總體負責郡內的安全和穩(wěn)定,但有時也難保其在郡中的軍事主導地位。征服者威廉就曾與倫敦和米德爾賽克斯的郡守埃斯加(Esegar)達成協(xié)議,內容是埃斯加郡守同意移交保衛(wèi)城市的責任。[13]224此外,郡守領導下的郡內軍事作戰(zhàn)行動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更多是一種軍事義務的體現(xiàn)。正如肯布爾(Kemble)所言,郡守是郡內民兵組織和軍事團體的天生領袖,而依據(jù)《末日審判書》記載,郡守在索爾茲伯里和赫里福德郡征召軍事作戰(zhàn)的人數(shù)雖然不像其他城鎮(zhèn)的國王官員征召的人數(shù)一樣固定,但顯然是郡守實際需要的征召數(shù)量,且被征召的人員是指定的,如果郡民逃避征召的義務,就要被處以40先令的高額罰金。[1]27-28這說明軍事義務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郡內民眾的基本義務。這一時期,郡更多是一個軍事團體構成的行政組織,其中郡守擔任了征召民眾、領導作戰(zhàn)、保護安定的軍事職能。
第五,公共服務職能??な氐墓卜章毮苁侵笧榭ど鐣峁┍匾墓卜眨诎桓耵?撒克遜時期尤指為王室提供的服務以及郡守維持“王之和平”的公共秩序。首先,郡守為王室提供的服務之一即服務國王打獵。懺悔者愛德華在索爾茲伯里附近打獵時,那些備有馬匹的上等市民組成國王的衛(wèi)隊;只要國王在,郡守就會派36個人跟蹤國王的獵物——鹿,當國王離開時,郡守又會派24名騎兵護送國王到斯塔福德郡的第一個莊園中去。[1]33事實上,郡守服務王室打獵的義務是自古代王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在某些地方甚至演變成了每年一次的義務。有時候不只郡守,莊園也會聯(lián)合提供此種服務,但也有通過支付給郡守一筆金錢以減免此項服務的情況。例如,有些地方通過每年提供一匹馬或支付4便士進而擺脫這種為國王服務的義務,類似的還有劍橋市民通過每年三次向郡守提供可供耕種的犁以減少相同的服務義務。這說明為國王提供公共服務的義務并不僅限于郡守,還包括郡內其他民眾。另外,提供公共服務的義務也并不是強制的,郡守或郡民可以通過向王室支付金錢或上交動產(chǎn)的形式部分或全部豁免其公共服務義務。其次,郡守還有為郡內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每年八月,郡守都會在赫里福德郡召集部分郡民,這些被召集的郡民三天負責收割,一天負責收集干草。最后,郡守有維持“王之和平”的公共服務的職責?!巴踔推健钡暮x是指維護王國內的和平與安定,防止暴力。[14]10“王之和平”是在懺悔者愛德華統(tǒng)治時期通過國王的令狀形式來實現(xiàn)的。[1]28“王之和平”賦予了郡內民眾的和平自由觀念,如若有人威脅這種和平信念,則要遭到懲罰,而最常見的懲罰即處以高額的罰金??な厥恰巴踔推健彼枷氲闹匾嫒?,這意味著郡守代表國王宣告維持公共秩序的決心,如若有人予以破壞,則要向國王交付高額罰金。
簡言之,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職能較為多樣。這一時期的郡守既是地方郡務的具體負責人,又是郡法庭的仲裁者;既是國王的財政官員,又是維持治安、領導地方民眾作戰(zhàn)的軍事首領。此外,郡守還為王室和郡內民眾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務。更為重要的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憑借多樣化的職能和國王的青睞取得了部分地方經(jīng)濟特權,使得一些郡守借機在郡內實施弊政,危害地方政治生態(tài)。然而,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最突出的身份標識仍舊是地產(chǎn)所有人,這也是與后來的英格蘭-諾曼系郡守最大的區(qū)別。
早期郡守的形成和發(fā)展植根于地方郡制,又發(fā)展出廣泛的職能。作為地方管理者,郡守的政治關系集中體現(xiàn)了地方社會的權力結構以及地方與中央的互動關系。具體而言,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郡守的政治關系分為縱向和橫向。縱向上,郡守與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有密切聯(lián)系;橫向上,郡守與地方社會的其他官員存在關聯(lián)。因此這里涉及兩個層面、四組關系。兩個層面是指郡守和中央的層面、郡守和地方的層面;四組關系是指郡守與國王的關系、郡守與“國王的里夫”的關系、郡守與郡長的關系以及郡守與伯爵的關系。
第一,郡守與國王??偟恼f來,國王對郡守持有一定程度的掌控,郡守是國王在地方上的執(zhí)行官,國王對郡守的控制就像法律對“國王的里夫”的控制一樣強。[1]37然而,盎格魯-撒克遜政府的二元論并不是簡單對立的二元論。在有記載的郡守活動的歷史中,郡守并不完全是支持中央或王室的權力而反對地方伯爵的,郡守在地方事務中雖然大部分時間直接代表國王,但也可能是地方上伯爵的代理人。[1]38這就使得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之爭在郡守身上產(chǎn)生一個矛盾體,即郡守既是國王的代理人且對國王負責,在地方上又得服從伯爵的指揮。和平時期郡守能較好平衡二者的權益之爭,一旦國王與伯爵之間矛盾沖突加劇,郡守就會立刻成為國王和地方大貴族拉攏搶奪的對象。當然,郡守在國王和伯爵的夾縫中也并不完全處于劣勢,郡守利用其經(jīng)濟特權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雙重身份為己謀取利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郡守弊政的滋生就是證明。
第二,郡守與“國王的里夫”?!皣醯睦锓颉北灰暈樵缙诳な禺a(chǎn)生的來源之一,原因在于當“國王的里夫”開始管理一郡而不是其他領地的時候,此時“國王的里夫”與郡守已沒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1]18這是就二者的管理范疇來說的,也解釋了法律中為什么從來沒有區(qū)分郡執(zhí)行吏和任何其他執(zhí)行官,因為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管理國王地方事務的執(zhí)行官并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國王的里夫”始終是地方社會的實際管理者。據(jù)記載,“國王的里夫”最早在埃塞爾斯坦時期就已成為郡的管理者,不僅負責民眾集會的主持和召開,還負責監(jiān)察聯(lián)保制的工作[12]63-64。后來國王為了抑制里夫對地方事務的控制,郡守逐漸興起,并最終取代了原先“國王的里夫”在郡內的權勢。[5]125-126
第三,郡守與郡長??らL是總體負責一郡郡政的地方官員,其職責囊括了郡內行政、司法、財政、軍事等各個方面。有證據(jù)表明,在艾特爾雷德統(tǒng)治時期,郡守的身份是郡長的代表,代替郡長在郡法庭的位置。的確,當郡長數(shù)量迅速減少,同時一名郡長管理多個郡的情況相繼增加時,郡守代替郡長的趨勢不可避免。埃德加時代的立法者可能就是為了處理此種現(xiàn)實情況,才要求郡長和主教參加郡內一年兩次的郡法庭會議[15]436,后來的《克努特法典》也一再重申了這一要求[11]183。但要注意的是,到克努特時,統(tǒng)治英格蘭所有郡的已不再是原先的郡長,而變成了數(shù)量為6~7個的伯爵。這反映了隨著郡長權力的衰落與伯爵權勢的增強,治郡的具體責任與權力轉移到了郡守身上,郡守承接了郡長的治郡權,并在實際的郡政管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郡守與伯爵。盎格魯-撒克遜晚期,郡守與伯爵的政治關系類似于盎格魯-撒克遜前期郡守與郡長的關系。這是指在盎格魯-撒克遜晚期,當伯爵的權勢日益超過郡長時,伯爵因其強大權勢與廣闊轄區(qū)的統(tǒng)治需要,同樣不能親自處理所有郡務。在郡長權力被伯爵取代后的一段時期內,郡守既是國王的代表,又是伯爵的代表,因此身份具有雙重性。根據(jù)對戈德溫伯爵領地的考證得知,伯爵并未時常出席郡法庭,即使在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以郡守命名的令狀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令狀大多是寫給郡守和主教的,并沒有提及伯爵。事實上,在伯爵缺席郡法庭的情況下,郡守經(jīng)常主持郡法庭會議。例如在什羅普郡,郡守在行使郡的某些權力方面已經(jīng)超過了伯爵,主持郡法庭的人員也很可能只有郡守一人。這反映了盎格魯-撒克遜晚期郡守取代伯爵在郡法庭上權力擴張的事實??な赝ǔJ艿讲舻墓芸?,從這一點來講,郡守是伯爵的官員。事實上,郡守與伯爵的利益不是二元對立的,他們共同的利益目標決定了其合作的平穩(wěn)態(tài)勢。伯爵的利益目標是將轄區(qū)的統(tǒng)治權和收益據(jù)為己有,郡守則更多負責具體的郡政管理,這一點可以在伯爵從郡法庭的退出以及郡守的進駐中得到體現(xiàn)。直到伯爵逐漸退出郡的統(tǒng)治的時候,郡守的權力和地位才得到進一步加強,并真正成為一郡的統(tǒng)治者。
通過分析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地方郡守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在身份和擁有的權力方面都強于后來的英格蘭-諾曼系郡守,這是由國王對郡守的態(tài)度以及國王與地方大貴族的實力對比所決定的。這一時期郡守的身份特性表現(xiàn)為其身份呈現(xiàn)貴族化且職能廣泛,尤其是郡守的政治關系,彰顯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地方社會治理的層級化與多向化特征。層級化是指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地方社會實行郡、百戶區(qū)和村的三級治理;多向化是指這一時期的郡守不僅向國王效忠,還受制于郡長、伯爵等地方大貴族。郡守職位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英格蘭發(fā)現(xiàn)的少數(shù)呈現(xiàn)出集中化(centralizing)的官職之一。[1]39通過郡守,國王不僅可以間接進行大部分郡的行政管理,也能夠更好地控制郡和百戶區(qū)的公共集會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不僅是郡長的官員、伯爵的官員、國王的官員,更是整個國家的重要行政官員。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還體現(xiàn)了地方和中央之間密切合作的萌芽,無論對于普通法的產(chǎn)生還是地方自治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盎格魯-撒克遜系郡守在郡法庭的政治活動奠定了英格蘭封建社會的地方司法基礎,從村民大會到百戶區(qū)法庭,再到郡法庭,根基深厚的地方習慣法傳統(tǒng)以及層級分明的司法和行政體系對于普通法的產(chǎn)生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郡守在地方治理模式上呈現(xiàn)出“地方大于中央”的權力結構,這一點與諾曼征服后英格蘭-諾曼系郡守有很大的差別。諾曼征服后的郡守基本由國王掌控,向國王宣誓效忠,是真正的國王在地方上的代理人。而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郡守承接了這一時期的地方大貴族治理傳統(tǒng),郡政治理的地方性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對英格蘭地方自治的發(fā)展影響深遠,這或許是將英格蘭地方自治的源頭追溯至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根據(j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