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兵,莊華峰
(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江東顧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江東地區(qū)著名的本地士族[注]《世說新語·德行》注引《文士傳》:“(顧)榮,字顏先,吳郡人。其先越王勾踐之支庶,封與顧邑,子孫遂氏焉,世為吳著姓?!保瑢Ξ敃r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都產生過較大影響。然而相對瑯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喬遷大族而言,學界對顧氏這樣的土著士族關注較少[注]參見孫明君《兩晉士族文學研究綜述》,《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第6期第122~128頁;盧朝《近十五年魏晉南北朝士族研究綜述》,《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第6期第6~11頁。,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沒有涉及其交游問題[注]目前,對顧氏的研究中,涉及家風、家學方面的有:王永平《略論六朝時期吳郡顧氏的家風與家學》,《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第21~25頁;景遐東、曾羽霞《漢唐時期江南顧氏家學家風發(fā)展與演變》,《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第102~109頁。個案研究中關于顧雍的有:王永平、姚曉菲《顧雍論——從一個側面看江東大族與孫吳君權之關系》,《江海學刊》2005年第5期第152~160頁。關于顧野王的研究有:陸帥《顧野王〈輿地志〉的著錄、征引與內容——以唐宋文獻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年第1期第83~90頁;李慧賢、李慧玲《試論顧野王〈玉篇〉的編纂思想與貢獻》,《編輯之友》2013年第5期第110~112頁;楊軍、儲泰松《從〈釋文〉引“顧野王”或“顧”論〈篆隸萬象名義〉與原本〈玉篇〉之關系》,《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九、十合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6~287頁;“吳地學者顧野王及其遺址修復問題的探究”課題組《顧野王及其墓址修復問題探究》,《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第12~14頁;朱葆華《顧野王年譜》,《古籍研究》2003年第3期第122~131頁;等等。?;诖?,筆者擬對江東顧氏交游活動的內容、特點、影響等進行初步討論。
1.知識傳承
作為傳統(tǒng)的江東士族,顧氏家學深厚,“世有鄉(xiāng)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1]445。這些頗具文學功底的顧氏子弟,在日常的交游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播著知識和文化。例如,顧歡在母親去世后,“廬于墓次,遂隱不仕。于剡天臺山開館聚徒,受業(yè)者常近百人”[2]1874。顧歡除了是一名學問淵博的學者,還是道家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天壇山開館授徒是一種主觀色彩濃厚的大規(guī)模文化傳播行為,這種文化傳播的規(guī)模很大,“受業(yè)者常近百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相當可觀的。他在自己居住的村子里向村民講授老子和孔子的學問,實際上是一種不自覺的文化傳播行為。這些村民并非顧歡的弟子,他們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師承關系,卻接受或部分接受了顧歡的思想和文化。又如,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虞世南和他的哥哥虞世基曾經在顧野王門下學習,“經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櫛”[3]2565;唐代官員陸南金的祖父陸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左氏傳,兼通史記、漢書”[3]4932。顧野王作為當時享有盛名的學術大家,身邊應當跟隨著一定數量的學子,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現(xiàn)有史跡可尋的只有虞世南、虞世基和陸士季三人,其學習內容主要是《左傳》,還有《史記》和《漢書》。由此可見,顧野王的教學以歷史為主,實用性很強,而其本人最擅長的訓詁學在教學中卻少有涉及。
顧氏子弟的交游對象有許多是學問淵博之士,甚至是名重一時的大儒。在與他們的交往中,顧氏子弟或是正式拜師,或是跟從學習,孜孜不倦地學習文化藝術知識。早在東漢時期,豫章程曾在長安學習《嚴氏春秋》十幾年,后返鄉(xiāng)教徒,長居門下的弟子多達數百人,其中就有會稽的顧奉[4]2581。顧奉正式拜入程曾門下學習儒家傳統(tǒng)經典,為江東顧氏成為一個儒學傳家的士族打下了基礎[注]《世說新語·賞譽》指出,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睂瓥|顧氏“厚”的贊譽恰是對其儒學世家門風的一個非常準確的評價。。漢末,著名大儒蔡邕曾“避怨于吳”,顧雍便跟隨其學習書法和琴藝。[5]1225蔡邕本人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精通音律、書法,擅篆書和隸書,尤對隸書造詣頗深,獨創(chuàng)的“飛白體”對后世影響很大。顧雍跟隨當時最杰出的文藝人才學習音樂和書法,對其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和家族家學家風的養(yǎng)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顧歡年少時,家境貧寒,“鄉(xiāng)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yè),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jié)讀書,或然糠自照”[2]1874。長大后,他跟隨吳興東遷邵玄學習,邵玄學問淵博,“能傳五經文句”。二十多歲后,顧歡又跟隨豫章雷次宗學習“玄儒諸義”。[2]1874雷次宗是劉宋時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早年在廬山跟隨僧人釋慧遠學習,對儒家經典有較多涉獵,“尤明《三禮》、《毛詩》”,他學識淵博,多次被請到京城開館授徒,首開中國教育史上分科教學的先河。[6]2292-2294顧歡與有著儒、玄、佛等不同信仰和理念的名家交游,為其日后成為一名學問淵博、諸家并包的學者奠定了基礎。
2.文藝交流
江東顧氏子弟中有不少文化底蘊深厚的學者,他們的交游對象有很多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較高,因此往來中常會涉及文藝方面的交流。
顧邵早年博覽群書,好樂人倫,“自州郡庶幾及四方人士,往來相見,或言議而去,或結厚而別,風聲流聞,遠近稱之”[5]1229。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些從州郡以及四方來的人,和博學的顧邵“或言議而去”,他們討論、交流的內容必定包括文學和藝術的成分。
桓溫治江陵,把城池建造得非常壯麗,他在大會賓客時說“若能目此城者,有賞”,在座的顧愷之[注]孟繁冶先生指出:“無錫顧愷之一族,雖在吳郡之外,但他們與吳郡顧氏有血緣、地緣關系。”參見孟繁冶《魏晉南朝時期江東顧氏考論》,《史學月刊》1997年第3期第78~83頁。便形容道“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桓溫極為贊賞[7]140。這樣的交往盡管有上下級間考校的因素,但其文學交流的色彩也是很濃的。《世說新語·排調》記載: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被冈唬骸鞍撞祭p棺豎旒旐?!币笤唬骸巴遏~深淵放飛鳥?!贝螐妥魑UZ?;冈唬骸懊^淅米劍頭炊?!币笤唬骸鞍贇q老翁攀枯枝?!鳖櫾唬骸熬限A轤臥嬰兒?!币笥幸粎④娫谧疲骸懊と蓑T瞎馬,夜半臨深池?!币笤唬骸斑瓦捅迫?!”仲堪眇目故也。[7]820
顧、桓、殷三人的閑談,既是朋友間的戲謔,也是一種文學訓練,有利于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顧愷之繪畫水平很高,謝安稱之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8]2405。顧愷之為朋友畫像,他們之間也有藝術交流。給裴叔則畫像時,顧愷之在他臉上多畫了三根胡子,“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串嬚邔ぶ?,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7]707。他想給殷仲堪畫像,殷曰:“我形惡,不煩耳?!鳖櫾唬骸懊鞲秊檠蹱?。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云之蔽日?!盵7]708他給謝幼輿畫像,把人放在巖石里,他解釋說“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俗右酥们疔种小盵7]709。顧愷之繪畫方面的理論和修養(yǎng)是在交游中逐漸形成的。他的朋友對其藝術水平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桓溫就常說“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8]2406。
謝萬寫了《八賢論》拿給顧夷看,顧曰:“我亦作,知卿當無所名?!盵7]264這是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對謝萬文章的不認可,也表達了自己對文學的看法。
永明元年(483),顧歡征為太學博士,隱而不就,會稽孔珪曾經攀山蹬巖前來拜訪,共同探討《四本論》的問題。顧歡指出:“所以四本并通,莫能相塞。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四本無正,失中故也?!惫首鳌度摗芬哉?。后來,尚書劉澄、臨川王常侍朱廣之等人都來和顧歡討論學術,往來辯論。[2]1875他們之間的交游促進了當時思想和學術的發(fā)展。
顧協(xié)“博極群書,于文字及禽獸草木尤稱精詳”[9]446,與河東裴子野、沛國劉顯、南陽劉之遴、陳郡殷蕓、陳留阮孝緒、京兆韋棱,“皆博極群書,深相賞好”[9]443,“連職禁中,遞相師友,時人莫不慕之”[9]570。他還曾和劉杳等人一起入華林參與編撰《遍略》[9]716,和通直散騎侍郎、中書舍人虞荔“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見知,當時號為清白”[1]256。
在和博學之士的交游中,文學藝術的交流當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顧野王在宣城王幕府擔任賓客時,與瑯琊王褒是同僚,顧野王“好丹青,善圖寫”,宣城王在府中起齋,讓顧野王畫前代先賢像,王褒題寫書贊,“時人稱為二絕”。[1]399王褒出身著名僑姓大族瑯琊王氏,“褒識量淹通,志懷沈靜,美威儀,善談笑,博覽史傳,七歲能屬文”[10]2791,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這樣的文藝交流在江東顧氏的發(fā)展過程中十分常見。
1.賞識提拔
在顧氏家族的日常交游中,有些交游對象是當時位高權重的實力派人物。顧氏子弟人才輩出,這些大人物往往會在一些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他們的才華和能力,從而加以賞識,予以提拔。這也是江東顧氏交游文化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東漢時,張霸于永元中擔任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4]1241。孟繁冶先生在梳理江東顧氏譜系時指出,顧奉即顧雍一支的祖先。[11]因此,在江東顧氏早期的發(fā)展歷程中,交游文化就含有被上級賞識的因素。
顧雍被吳主孫權賞識和信任為歷代史家稱道。孫權任會稽太守時,不到郡中理事,以顧雍為副手管理政務,為了表示對顧雍的重視,當顧雍把母親接來時,孫權親往祝賀,并在庭院里拜見顧母,顧雍“為人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權嘗嘆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溜嬔鐨g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權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湟姂勅绱恕盵5]1225。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十九年后去世,“權素服臨吊,謚曰肅侯”。永安元年(258),孫權之子休下詔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tǒng)廢絕。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候,以明著舊勛?!盵5]1228一樁樁史實無處不顯示出孫權對顧雍能力的認可和對其人品的信任。
顧和在擔任揚州刺史王導的從事時,有一次,月初一當朝,“未入,停車門外。周豈頁遇之,和方擇虱,夷然不動。豈頁既過,顧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M頁入,謂王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瘜б嘁詾槿弧盵8]2163。周豈頁從顧和不慕權貴、淡然恬靜的處事態(tài)度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給予其很高的評價,王導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顧和成名前,有一次去拜訪王導,王導有些累就打起了瞌睡,顧和對同座的人說:“昔每聞元公道公協(xié)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蓖鯇押筚澴u顧和“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俊”[7]90。
顧野王在宣城王幕府當賓客時,“王甚愛其才”,不僅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場所,還提供與名家交流的平臺。[1]399侯景之亂平定后,太尉王僧辯十分贊賞顧野王在鄉(xiāng)起兵援京的壯舉,“深嘉之,使監(jiān)海鹽縣”[1]399。
顧越“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有口辯,說《毛氏詩》,傍通異義,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賞之”[1]445。他義理精通,尤其擅長持論,為“梁南平王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博士”[1]445。這又是一個由于自身才華出眾而在交游中被別人贊賞和提拔的例子。
江東顧氏在交游中不僅有被別人賞識的事例,也有慧眼識才、提拔和賞識別人的事例。顧邵為豫章太守時,對出身低微卻有才華的人大加重用。錢塘丁谞役伍出身,陽羨張秉是一介平民,烏程吳粲、云陽殷禮等人身份低微,顧邵對待這些人才卻格外用心。《三國志》記載:
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秉遭大喪,親為制服結绖。邵當之豫章,發(fā)在近路,值秉疾病,時送者百數。邵辭賓客曰:“張仲節(jié)有疾,苦不能來別,恨不見之,暫還與訣,諸君少時相待?!逼淞粜南率?,惟善所在,皆此類也。[5]1229
在他的關懷下,這些出身較低的官員發(fā)展得都很好,其中丁谞官至典軍中郎,張秉任云陽太守,殷禮任零陵太守,吳粲為太子少傅。
蘇峻謀反時,“賊黨方銳,義軍沮退”,大家都勸顧眾率軍過浙江,對此顧眾并不同意。臨平人范明對顧眾說:“此地險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盵8]2017顧眾十分欣賞范明的戰(zhàn)略眼光,便任命他為參軍,讓他獨領一軍。
這種賞識不局限于對下屬的提拔,還包括對一些社會低層次人群的安撫。在一次宴飲時,顧榮發(fā)現(xiàn)“執(zhí)炙者貌狀不凡,有欲炙之色”,于是就把自己的那份烤肉給了執(zhí)炙者,同坐的人都譏笑顧榮,他卻說:“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來發(fā)生戰(zhàn)亂,顧榮過江避難,每遇危急時總會有一個人護在他身邊,原來就是當初接受其烤肉的那個執(zhí)炙者。[7]25顧邵任豫章太守時,下車祭祀了東漢名士徐孺子,并且優(yōu)待其后人,在當地營造出尊重賢士的風氣,于是“舉善以教,風化大行”[5]1229。
2.勸諫開導
江東顧氏的交游對象有些是自己的上級,他們的交往就會發(fā)生一些開導和勸諫的行為。
“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榮跪對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愿陛下勿以遷都為念。’”[7]86司馬睿剛到江東,原來的江東士族勢力很大,所以常有寄人國土之感。顧榮作為江東士族的代表,在當地很有名望,司馬睿對他說這些話有很明顯的政治意圖。顧榮用商代先王的例子勸司馬睿,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江東士族的態(tài)度。面對江東士族并未完全歸附的情況,顧榮建議司馬睿盡用南土之士。他指出:
陸士光貞正清貴,金玉其質;甘季思忠款盡誠,膽干殊快;殷慶元質略有明規(guī),文武可施用;榮族兄公讓明亮守節(jié),困不易操;會稽楊彥明、謝行言皆服膺儒教,足為公望;賀生沈潛,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雖少,實事極佳。凡此諸人,皆南金也。[8]1814
司馬睿十分滿意,“書奏,皆納之”。元帝因寵妃有疾,以祈禱廢政務。顧榮上書進諫:
今強賊臨境,流言滿國,人心萬端,去就紛紜。愿沖虛納下,廣延俊彥,思畫今日之要,塞鬼道淫祀,弘九合之勤,雪天下之恥,則群生有賴,開泰有期矣。[8]1813-1814
他希望皇帝能夠把精力放在政務上。廣陵相陳敏謀反,顧榮勸說陳敏“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得到陳敏的贊同,“敏納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8]1813由此為之后對陳敏的反戈一擊、平定叛亂保存了力量。
顧顯曾向周豈頁勸酒,周豈頁不喝,顧顯就移動酒杯到柱子旁邊,對柱子說:“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豈頁聽了這話很高興,兩人就此結成意氣相投的好朋友。[7]304
王導任揚州刺史時,派八個部從事到各郡任職,顧和也在其中。回來的時候大家一起去拜見王導,部從事都報奏各郡長官的優(yōu)劣,唯有顧和沒有說話。王導問其原因,顧和回答:“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盵7]558這種想法很得王導贊嘆,其他從事自愧不如。這是顧和對王導執(zhí)政理念和方式的建議,并且得到王導的認可。王敦謀反,他任光祿勛的哥哥王含棄職投奔姑孰。王導為這事上朝謝罪,他的屬官都來打聽消息,匆忙間不知如何措辭。顧和提筆寫下“王光祿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建議王導給大家一個答復,以安眾心。[7]95
3.品評討論
顧氏子弟在交游過程中往往會和朋友談及對當時一些知名人物或局勢的評價?!妒勒f新語·品藻》記載:
龐士元至吳,吳人并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駕馬有逸足之用,顧子所謂駕??梢载撝刂逻h?!被騿枺骸叭缢?,陸為勝邪?”曰:“駕馬雖精速,能致一人耳;駕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叭雍寐暶迫昴戏诱??!盵7]488
龐統(tǒng)作為劉備集團的代表到吳地公干,因其出身世家并以識人而知名于世,江東子弟均愿與之交好。他對陸績、顧邵、全琮三個當時在江東享有盛名的世家子弟進行點評,指出各自的特點。人物點評是當時士大夫之間清談的主要內容,也是士人之間聯(lián)絡感情和分享情報以及對社會見解的重要方式。還有一次,顧邵和龐統(tǒng)進行夜談,他問龐統(tǒng):“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龐統(tǒng)說:“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盵7]489龐統(tǒng)指出他們各有所長,對此顧邵也表示贊同。
一個法號為“濟”的尼姑在世家中交游廣泛,有人讓她品評謝道韞和顧氏的區(qū)別。她道:“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盵7]688濟尼與兩家均有往來,只有對謝道韞和顧氏都有較深的了解才能做出如此精彩的評論。這說明當時女性,尤其是貴族女性間的交游也是相當頻繁和深入的。
顧氏子弟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常常會談及對時事和政局的看法。吳亡后,顧榮和陸機、陸云兄弟一起到洛陽,被人譽為“三俊”。顧榮常在酒后和好朋友張翰說:“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盵8]1811張翰對他說:“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鳖櫂s握著他的手,愴然道:“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睆埡惨姷角镲L起,就想念故鄉(xiāng)的菰菜、莼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8]2384可見,他們作為亡國的名士來到征服國家的都城,難免有寄人籬下、思念故鄉(xiāng)之感,這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當時朝局的悲觀態(tài)度。
1.交游范圍廣泛
縱觀江東顧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交游可見,其交往對象范圍十分廣泛。其中,有顧氏子弟的上級領導,如和顧野王交往的宣城王和王僧辯,顧榮勸慰的司馬睿,和顧悅交談年齡問題的晉簡文帝[7]116,欣賞顧和的王導和周豈頁,敬重顧雍、顧譚父子的孫權、孫登父子,顧眾居中調解的何充和武陵王等;有顧氏子弟的同僚,如和顧野王書畫相和的王褒,在東宮和顧野王同以才學著稱的濟陽江總、吳國陸瓊、北地傅纟宰、吳興姚察等人[1]400,和顧譚并為“太子四友”的張休、諸葛恪、陳表,和顧眾合力抗敵的王舒、虞潭、張悊、蔡謨等;有他們的學生或下級,如顧野王的學生虞世南、虞世基和陸士季,顧歡的百余學徒,顧邵在豫章太守任上提拔的人才等。需要指出的是,顧家的媳婦顧張氏和濟尼之間的交往,既體現(xiàn)了顧氏家族中女性社交的存在,也表明家族的交游是不回避宗教信仰的。此外,顧氏交游的廣泛性還體現(xiàn)在其交往對象既有大量的世家大族子弟,也有很多身份低微之人,如顧榮和執(zhí)炙者的交往,顧邵提拔出身低微的人才,顧歡向村民傳授《老子》等。
2.文化特色鮮明
江東顧氏是一個儒學傳家的著姓,盡管其交游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但族中家學深厚、家風醇厚、文人眾多決定其家族的交游活動無不顯示出濃厚的文化色彩。名儒蔡邕、邵玄、雷次宗等人在交游中向顧氏子弟傳播文化,顧氏子弟又把文化的種子傳給虞世基、虞世南等下一輩學人,推動了時代文化的繁榮。顧氏子弟和王褒、謝萬、桓玄、殷仲堪、孔珪、劉澄、朱廣之等交流學術文藝,即使是在政治活動中也顯示出濃濃的文化氣息,如顧榮開導司馬睿時用到商代的軼事,顧和勸諫王導時提到捕魚寓言,顧悅答簡文帝“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7]116時使用的蒲柳和松柏之喻,無不彰顯出一個傳統(tǒng)的文化世家的底蘊。
3.家風導向突出
顧氏儒學傳家,向來以忠厚聞名于世[注]江東顧氏雖枝繁葉茂,房支眾多,但大多在吳郡聚族而居;因而其家風的傳承是穩(wěn)定的,其影響也是巨大的。,其家風影響了家族成員的行為方式,包括交游的方式,顧氏子弟在待人接物中常常表現(xiàn)出厚道的一面。顧野王在兄弟去世后,悉心照顧侄子,這是儒家一貫提倡的家族倫理的集中體現(xiàn)。顧榮在司馬睿心灰意冷時及時勸慰,在司馬睿因為寵妃有疾疏懶朝政時及時勸諫,在自己身居要職后推薦江南其他世家子弟入朝為官,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名臣屬的忠厚。顧和隨王導派出的部從事一起到地方公干回來,當別人都在評論地方官員得失的時候,他卻以捕魚為喻勸王導不要對下屬太過苛刻。顧顯勸酒被拒后,并未出現(xiàn)強烈過激的反應,而是用委婉的方式進行勸解。顧眾在執(zhí)政長官和權勢皇族發(fā)生矛盾時積極居中調解,及時化解矛盾,穩(wěn)定政局。這些都是顧氏子弟受其家風影響在交游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的忠厚行為。
1.促進家族成員流動
江東顧氏代有才出,他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顯露了才華,被上位者或權勢人物賞識,從而推動自身的發(fā)展,加快他們在社會上的流動。
顧野王在宣城王幕府做賓客時,宣城王讓當時享有盛名且出身名門的學者王褒為他題寫書贊,從而提升他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1]399顧野王參與平定侯景之亂,其忠誠勇敢深得太尉王僧辯贊賞。
周豈頁發(fā)現(xiàn)顧和的才華后向王導大力推薦,且不吝贊美之詞,以“令仆”指顧和。在東漢許邵起“月旦評”后,名士的點評對后輩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周豈頁的賞識不僅為顧和以后的仕途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也提升了他的知名度。[7]352賞識顧和的還有王導。憑借王導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他對顧和的高度評價,顧和“由是遂知名”。周豈頁、王導的推薦,加之自身的努力,顧和的仕途發(fā)展順利。永和七年(351),他因病辭職時“拜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故”[8]2165。如此高位不僅是他本人仕途成功的標志,也極大地增進了江東顧氏的影響和實力。
孫霸表用顧奉[4]1241,開啟了江東顧氏的發(fā)展之路,是顧氏子弟在社會上積極流動的開始。孫權對顧雍的信任,讓其“領尚書令,封陽遂鄉(xiāng)侯”[5]1225,司馬睿對顧榮的賞識,“以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所謀畫,皆以諮焉”[8]1813,以及顧和仕途的成功,掀起了顧氏發(fā)展的幾個高潮。
此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作為對政局有較大影響力的江東顧氏被局勢波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顧氏成員的交游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他們的生命安全,影響其流動的速度和頻率。例如,顧榮在宴飲時,把肉分給執(zhí)炙者,這次不經意的交往卻對顧榮乃至顧氏家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凹皞悢?,榮被執(zhí),將誅,而執(zhí)炙者為督率,遂救之,得免?!盵8]1811執(zhí)炙者挽救了顧榮的生命,使之安然渡江[注]《晉書》顧榮本傳中無“過江”之語,《世說新語·德行》篇中卻提及“后遭亂渡江”語。,從而為顧氏保留了一個對其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的子弟,為顧氏在東晉的進一步發(fā)展保留了有生力量。
2.提升家族成員修養(yǎng)
江東顧氏成員的交游對象有很多都是名動一時的博學之士,在和他們的交往中,顧氏子弟自身的文學和藝術修養(yǎng)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顧野王和王褒同為宣城王幕府賓客時的交流和合作,會稽孔珪、尚書劉澄、臨川王常侍朱廣之和顧歡之間的學術辯論,殷仲堪、裴叔則和顧愷之三人關于“了語”和“危語”的文學游戲,以及顧夷對謝萬《八賢論》的評價,這些交游活動或多或少地對提升顧氏子弟的文藝修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江東顧氏對自己家族子弟的培養(yǎng)也是不遺余力的,顧氏子弟常常被一些知名學者收為弟子,如顧雍跟隨蔡邕學習書法和琴藝[5]1225,顧歡跟隨邵玄學習五經文句、跟隨雷次宗學習玄儒諸義[2]1874。他們跟隨這些大儒系統(tǒng)地學習文藝知識,提升自己的學術修養(yǎng),從而促進家族家風家學的逐漸成型。
3.影響政治斗爭進程
江東顧氏作為著名的本地大族,在前期發(fā)展中曾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其交游的對象多為政治人物,甚至是權勢人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會涉及政治斗爭。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顧譚、顧承牽涉孫權繼承人的爭奪戰(zhàn)。孫權立孫登為太子后,為東宮儲備輔佐人才,“妙選師友,以南郡太守諸葛瑾之子恪、綏遠將軍張昭之子休、大理吳郡顧雍之子譚、偏將軍廬江陳武之子表皆為中庶子,入講詩書,出從騎射,謂之四友。登接待僚屬,略用布衣之禮”[12]。孫登和顧譚、諸葛恪、張休、陳表之間“侍講詩書,出從騎射”,“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保持著類似平民間的朋友之誼,除了所謂的“太子四友”,謝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知名士族子弟都聚集在孫登周圍,一時間人才濟濟,“于是東宮號為多士”。[5]1363當時魯王孫霸很得孫權喜歡,與太子分庭抗禮,顧譚等太子近人與魯王勢力之間發(fā)生激烈的交鋒。顧譚上書陳說利害,用西漢的例子分析寵信孫霸的風險,“由是霸與譚有隙”[5]1231。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顧譚、顧承、姚信,并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5]1354,后來兄弟二人俱亡于流徙地。這一爭奪戰(zhàn)直接影響了孫權后期政治的發(fā)展。
顧氏子弟對平定叛亂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例如,陳敏謀反后,顧榮在陳敏的陣營內秘密聯(lián)系心存晉室的江東士族,“周玘與榮及甘卓、紀瞻潛謀起兵攻敏。榮廢橋斂舟于南岸,敏率萬余人出,不獲濟,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事平,還吳”[8]1812-1813。顧榮以自己和江東士族的交游為紐帶組織力量,一舉瓦解了陳敏的叛亂。又如,蘇峻謀反后,顧眾返回吳地,“潛圖義舉”,蘇峻部下蔡謨?yōu)閰菄鴥仁?,將軍張悊為蘇峻在吳地收兵,顧眾派人游說二人,使他們站在東晉政權的陣營中,“吳中人士同時響應”,稽內史王舒、吳興內史虞潭等發(fā)檄文,以顧眾為五郡大都督,共抗蘇峻。[8]2016-2017再如,侯景之亂爆發(fā),正值顧野王丁父憂在家,于是他在家鄉(xiāng)招募鄉(xiāng)黨數百人,隨義軍支援京師,后來又和將領劉歸義合軍據守東陽抵抗敵軍。[1]399
此外,還有在國家部族間的斗爭中巧妙運用政治策略維護本國利益的事例。劉宋元嘉七年(430),太祖派人經略河南,大敗而歸,兵器盔甲丟棄殆盡,武庫為之一空。一次宴會,劉宋太祖問顧琛:“庫中仗猶有幾許?”這時有剛歸化的荒外人在座,談論這個話題既會暴露軍事機密,也容易影響國家威信,實際上是很不合適的。太祖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追悔失言”,而顧琛回答“有十萬人仗”,“及琛詭對,上甚喜”。[6]2076顧琛用巧妙的回答避開了敏感的問題,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4.選拔培養(yǎng)杰出人才
江東顧氏儒學傳家,像顧野王這樣博學多才的人杰為數不少,他們在日常的交游中培養(yǎng)了許多人才。例如,跟隨顧野王學習的虞世南成了書法家、文學家和政治家,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所涉的每一個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顧氏子弟有一些在地方上擔任行政長官,在交往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人才,并且予以大力提拔。例如,顧邵任豫章太守時,提拔了出身低微的丁谞、張秉、吳粲、殷禮,他們都展露了卓越的政治才華,“谞至典軍中郎,秉云陽太守,禮零陵太守,粲太子少傅”[5]1229。又如,顧眾在平定蘇峻叛亂的前線提拔了戰(zhàn)略眼光卓著的范明,并讓他獨領一軍。[8]2017顧氏提拔的這些人才很快走上合適的崗位,發(fā)揮自己的才華,為社會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江東顧氏是六朝時期南方非常重要的一個本土士族,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家族門風敦厚、人才輩出,顧氏子弟以其廣泛的交游領域和獨特的交游方式成為享譽一時的名士,為家族傳承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