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長江路小學 殷其龍
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提及朗讀、朗誦、誦讀等概念,如何厘清這些概念之間的細微差別呢?這是語文教師需要正視的現(xiàn)實問題。不管是朗讀還是誦讀,都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直接關聯(lián),教師要注意區(qū)分朗讀和誦讀、朗誦的區(qū)別,從具體教學實踐中作出科學應對,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朗讀、誦讀、朗誦有不同內涵,語文教學中不能混為一談,特別是語文教師,需要建立清晰的概念認知,并加以針對性施教,以有效提升教學的適配性,為學生學科能力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朗讀、朗誦、誦讀有不同概念范疇,教師需要借助專業(yè)工具書展開解讀,要給學生傳遞更為清晰的信息,以便對學科學習形成重要支持。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朗讀的定義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對朗誦的定義是“大聲誦讀詩或者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達出來”;而誦讀中的“誦”字,《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念、背誦。但筆者認為,朗讀是“清晰響亮地念出來”,這似乎有些不妥,因為一個“念”字太過機械,應該突出“讀”字;關于朗誦的定義,文本內容眾多,不能只限于詩歌和散文,其他作品也是需要用感情表達的;關于誦讀,也不能限于念和背誦,需要有情感地投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朗讀、誦讀、朗誦三個概念的應用問題。如果不需要投入更多感情的文本,可以讓學生朗讀學習,也就是大聲清晰有條理地讀出來。如果是有感情表達的內容,就要運用誦讀和朗誦的方式展開學習和體驗,而朗誦還帶有表演意味,需要在公共場合對他人進行展示。教師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些概念,不僅能體現(xiàn)用詞的嚴謹性,還能為學生傳遞更清晰的信息,語文學習也需要關注概念解讀和運用。
朗讀與誦讀、朗誦有諸多聯(lián)系,也有更多的區(qū)別,教師在具體數(shù)學中要注意區(qū)分和解讀,以便為學科教學提供更多明確的數(shù)學方案。
教材文本內容豐富多樣,哪些內容適合朗讀,哪些內容適合誦讀和朗誦,教師需要作出整合處理,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操作的機會。學生對這些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教師對此需要有科學的應對,不僅要給學生作出詳細的介紹,還需要進行示范操作,讓學生明晰朗讀和誦讀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愤@篇課文時,教師先要求學生學習生字,然后是嘗試朗讀課文,等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后,教師對文本進行必要的解讀:課文中的花朵都有了人的情感,好像是我們的同學一樣,在快樂地讀書學習,在這花的學校里健康成長。這樣的畫面美不美呢?如何運用有感情的語氣來誦讀課文呢?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開始了課堂討論:誦讀課文內容時,要讀出歡樂的氣氛,還要表達出內心的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知和體驗,教師先為學生做示范誦讀,學生小聲跟讀,很快就找到了誦讀的感覺。教師在學生熟悉課文之后推出誦讀學習內容,這樣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時,對文本內容和作者情感不是很清楚,難以讀出感情來,教師適時作出引導和解讀,讓學生逐漸找到了感覺,確保誦讀訓練順利進行。誦讀還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運用,教師需要對學生誦讀情況作出必要的評價,這樣才能給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誦讀環(huán)節(jié)。
朗讀和誦讀、朗誦都需要方法支持,教師要分別作出示范引導,讓學生能夠順利建立不同的概念認知。朗讀和誦讀、朗誦的最大區(qū)別就在情感賦予,朗讀時,情緒特征不明顯,而誦讀和朗誦,則對情感有特定要求,如何才能準確表達這些情感,教師要在方法運用方面作出一些探索,讓學生自然進入誦讀環(huán)節(jié),并在反復體驗中形成認知。
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給學生設計了朗誦演繹任務: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里面有兩個人物,同桌兩個人合作,做好分角色誦讀的準備,展開對應訓練,準備參與班級朗誦演繹活動。學生聽說要舉行演繹活動,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熱情。在學生自主合作朗誦訓練時,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朗誦表現(xiàn)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注意分析人物性格特點,要對對話描寫內容進行重點研究,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和語調,要創(chuàng)設特定的場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展開具體訓練,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教師從語氣語調角度展開引導,給學生朗誦訓練帶來更多啟示。小學生喜歡演繹活動,但朗誦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從朗誦技巧方法角度展開引導,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確保朗誦活動的順利展開。朗誦帶有表演意味,教師從角色塑造角度展開指導,學生接受起來更為直接,助學效果顯著。
朗讀和誦讀都是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行為,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需要作出設計和組織,及時推出更多實踐活動,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朗讀比賽、誦讀比賽、角色誦讀、課堂演繹等,都屬于朗讀和誦讀的活動形式,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需要作出匹配性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互動中建立學習認知。
朗讀和誦讀、朗誦之間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當讀不出文本情感時,這樣的讀就是朗讀,一旦賦予了更多情緒在語氣中,朗讀就自然演變成誦讀。誦讀活動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誦讀基礎,這樣才能順利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誦讀比賽任務:這是一篇描寫大自然聲音的文本,里面有很多象聲詞,要注意生動形象地誦讀這些內容。先在學習小組內進行展示型誦讀,小組成員集體評價,評選出小組誦讀代表,準備和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誦讀比賽,看誰能夠拿到我們班級的“誦讀大王”稱號。學生聽說有比賽活動,自然有濃厚的參與興趣,紛紛行動起來,主動參與到誦讀訓練環(huán)節(jié)。教師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對學生誦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偏處理,學生誦讀訓練效果逐漸呈現(xiàn)出來。教師推出誦讀比賽活動,其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就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誦讀展示的機會,以提高學生誦讀能力。小組內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展示的機會,教師教學設計具有更強覆蓋性。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訴求展開教學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朗讀和誦讀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拓展設計維度,綜合考量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為學生布置更多實踐訓練任務,讓學生在生活化訓練中成長學科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運用,給語文學科教學提供更多便利條件,教師不妨給學生設計一些誦讀、朗讀的電子作業(yè),要求學生以視頻、音頻形式呈現(xiàn)朗讀和誦讀實況,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
《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散文,其中的描寫非常精彩,非常適合做誦讀訓練材料。教師在誦讀訓練設計時,給學生準備的任務是:這篇課文描寫非常出彩,展開課文閱讀搜索,找到類似的文本,與《海濱小城》這篇課文進行對比誦讀,要體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自行錄制成誦讀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我們要進行評選活動。學生對自行錄制視頻任務有特殊情感,都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教師繼續(xù)指導:在錄制視頻時,可以選擇一些背景音樂加入其中,以提升誦讀體驗水平,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邀請家長的協(xié)助。學生接受任務后,都會積極行動起來。教師通過家校網(wǎng)絡交互平臺,對家長進行通報,邀請家長加入,給學生誦讀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學生陸續(xù)上傳自己的誦讀視頻到網(wǎng)絡交互平臺,教師作出篩選和剪輯處理,并在課堂上做集中播放。教師設計一個電子作業(yè),成功調動了學生誦讀學習的主動性。小學生對網(wǎng)絡運用更為積極,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展開教學設計,其效果會更為突出。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朗讀、朗誦、誦讀學習,這是最為常見的學法運用。而很多人對此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將朗讀、誦讀、朗誦等概念混為一談,認為它們之間是相通的,這當然是不科學的認知。其實,朗讀、誦讀、朗誦雖然都有大聲讀文本的意思,但其運用帶有更多個性特點,教師要從技術層面展開解讀和應用,讓學生能夠順利建立起相關概念,并在具體學習實踐中形成學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