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例橋小腦角腦膜瘤術后患者應用Frenkel訓練法及早期吞咽康復訓練的護理

2021-12-05 00:29林淑瑩
天津護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胃管小腦家屬

林淑瑩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橋小腦角腦膜瘤(CPAM)[1]是指起源于腦橋小腦角腦膜的腫瘤,占小腦角區(qū)腫瘤的6%~15%。橋小腦角區(qū)(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2]是位于小腦、橋腦和顳骨巖部之間的不規(guī)則間隙,由于位置特殊,腫瘤發(fā)病隱匿,癥狀常出現較晚,發(fā)現時腫瘤體積往往已較大。該部位的腫瘤形成,會造成小腦、橋腦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害。小腦是維持平衡、肌力調節(jié)及協調肌肉隨意運動的重要中樞,其損傷會影響機體的平衡功能以及肢體運動協調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同時CPA也是后組顱神經在硬膜下走行的區(qū)域。橋小腦角區(qū)腫瘤切除術易損傷或牽拉后組顱神經,使患者術后易發(fā)生飲水嗆咳、吞咽障礙、聲音嘶啞等癥狀[3]。有研究指出,橋小腦角區(qū)腫瘤切除術后患者吞咽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84%[4],對患者術后的心理、營養(yǎng)以及身體功能的康復造成重大的影響。2020年4月我院收治1例左側橋小腦角腦膜瘤患者,術后出現左側肢體不協調、平衡障礙以及吞咽功能障礙,早期應用Frenkel訓練法及吞咽康復訓練,運動功能恢復,生活完全自理,并實施間歇性管飼出院?,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病例簡介

患者女性,50歲,務農,因“間斷性頭痛8月余,加重1月”于2020年4月8日入院,1月前曾于外院行顱腦CT平掃+增強提示:左側橋小腦角區(qū)類圓形稍高密度影,考慮腦膜瘤可能,為求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入院診斷:左側橋小腦角區(qū)占位;高血壓3級。入院時左耳全聾,無面癱,無運動障礙,無吞咽障礙。于入院第14天全麻下行左側乙狀竇后入路橋小腦區(qū)腫瘤切除術,腫瘤大小4 cm×3.6 cm×3.2 cm,術中見腫瘤與面聽神經、后組顱神經、腦干粘連,腫瘤全切。術后患者出現①左側肢體共濟失調:左上肢指指試驗(+),指鼻試驗(+),左下肢跟膝脛試驗(+);②吞咽困難:洼田飲水試驗Ⅴ級,飲水頻繁嗆咳,喉上抬欠充分,進食有梗塞感、異物感,咽反射減弱,右側較左側敏感,同時伴有聲音嘶啞、咳嗽無力??祻驮u定后診斷為共濟失調、吞咽障礙、環(huán)咽肌失遲緩。住院期間經過早期康復護理,恢復良好,生活完全自理,實施間歇性管飼出院。

2 康復護理

2.1 Frenkel訓練[5]Frenkel訓練法是一種反復訓練使中樞神經系統再學習的訓練技術,主要訓練原則為:系統有序地進行訓練,先簡單后復雜,先粗后細,先快后慢,先睜眼后閉眼。最初從臥位訓練開始,再到坐位、站位、步行訓練。Frenkel訓練法通過視、聽、觸的代償強化反饋機制,反復學習和訓練基本動作使之熟練,逐漸過渡到練習復雜動作。

2.1.1 仰臥位訓練 術后第1天,患者以平臥位、半坐位為主,平臥位時采用雙手拍掌-分離-拍掌-分離的方式鼓勵患者主動運動,雙下肢主動做關節(jié)活動訓練,雙腳單獨交替做髖膝關節(jié)屈曲、伸展、內收、外展運動。每次運動10分鐘,一天可多次練習。鼓勵家屬參與,半坐位時患者用左手與家屬右手擊掌,或家屬持物在不同角度誘導患者用左手取物的方式,訓練左上肢的協調能力,每次10分鐘。

2.1.2 坐位訓練 術后第3天扶患者從床上坐起,采用三級平衡評估法。Ⅰ級平衡是指在在靜態(tài)不借助外力的條件下,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Ⅱ級平衡是指在支撐面不變條件下,患者的身體某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時可以保持平衡;Ⅲ級平衡是指患者在有外力作用或外來干擾的條件下,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該患者無法達到Ⅰ級平衡,需用健側手扶住床欄或家屬站在患側扶住患者,進行坐位平衡訓練,達到Ⅰ級平衡后,鼓勵患者雙上肢做外展、內收擊掌、屈伸運動,坐位平衡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選擇合適高度的椅子,地面采用十字標記,讓患者左腳按照十字標記的前、后、左、右順序進行滑動。該患者在護士及家屬鼓勵下均能完成上述動作,并能根據自己耐受能力逐漸延長訓練時間,逐漸訓練至Ⅲ級平衡。

2.1.3 站立行走訓練 術后第5天,患者坐位達到Ⅲ級平衡,在康復護士指導下,練習從椅子上起身和坐下?;颊哒玖⒉环€(wěn),練習靠墻站立,護士與家屬分別站于患者左右側,患者雙上肢外展,舉過頭頂雙手擊掌,雙手外展,向前擊掌??祻妥o士與患者面對面站立,握住患者雙手,家屬站于患者左側,鼓勵患者原地踏步練習,向前和向后邁步,訓練步態(tài)的協調和穩(wěn)定性。護士與家屬站于患者兩側,攙扶患者在病房走廊進行步行訓練,每一步都踏在地板上的直線上,同時進行轉彎、橫走、前進、后退、原地轉圈等練習。

2.1.4 上肢精細活動訓練 臥位、坐位或站立位,都可訓練,用左手做指鼻、指指訓練,就地取材選擇物件,從大到小,做撿物訓練,直至上肢運動協調能力恢復。

該患者在護士及家屬鼓勵下均能完成上述動作,并能根據自己耐受能力逐漸延長訓練時間。

2.2 吞咽康復訓練

2.2.1 早期留置胃管 術后第1天醫(yī)囑改為半流質飲食,護士行洼田飲水試驗,評估結果為Ⅴ級,予留置鼻胃管。術后患者攝入熱卡的目標量為25~30 kcal/(kg·d)、攝入蛋白質的目標量是1.5~2.0 kcal/(kg·d),根據患者標準體質量=(身高-70)×60%,計算出每日熱量及蛋白需求,遵醫(yī)囑每天給予營養(yǎng)科調配的高蛋白鼻飼勻漿液6袋(每袋300 mL),鼻飼泵勻速泵入。協助口腔護理,每天2次,待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恢復后,鼓勵患者自己漱口與刷牙,每天4次。

2.2.2 心理護理 患者術后因吞咽障礙留置胃管,情緒低落,醫(yī)護人員及時就病情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患者,因腫瘤與神經粘連緊密,術中因剝離腫瘤對神經造成的牽拉和損傷是不可避免的,神經的恢復是可逆的,但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留置胃管只是暫時供給營養(yǎng)的途徑,待患者術后運動功能康復后,會盡早拔除。指導患者每日配合好醫(yī)生、護士、治療師的治療措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經過醫(yī)護反復的溝通,家屬的陪伴與心理支持,患者能配合做好術后康復訓練。

2.2.3 神經肌肉低頻電刺激 請康復科醫(yī)生會診,應用吞咽障礙電刺激治療儀,對咽喉部肌肉進行電刺激,加強吞咽相關肌群運動的協調性,每天1次,每次30分鐘,每周5次。

2.2.4 門德爾松訓練技術[6]該技術可以增加喉上抬的幅度和時長,增加環(huán)咽肌開放的時間與寬度,改善整體吞咽的協調性。康復護士先自己做吞咽動作,讓患者觀察吞咽時喉結上抬的動作,然后康復護士再次做吞咽動作時握住患者的食指,置于康復護士甲狀軟骨上方,讓其感覺吞咽時喉上抬。最后讓患者自己做吞咽動作,康復護士用拇指或者食指置于患者甲狀軟骨下方,輕輕捏住喉部并輔助上推患者喉部,囑患者屏住呼吸盡可能使喉部上抬停留幾秒鐘。由此引導患者吞咽時有意識的上抬喉部,并鼓勵患者自主進行門德爾松吞咽技術訓練。該患者能配合護士完成上述動作,并每日進行自主訓練。

2.2.5 Shaker訓練法[7]也稱為頭抬伸訓練,目的是加強舌骨上肌、甲狀舌骨肌收縮,促進喉上抬和上食管括約肌松弛開放,從而改善患者吞咽后食物的殘留和減少誤吸的發(fā)生。操作方法是患者仰臥于床上,盡可能抬高頭部使眼睛看向自己的腳尖,并且盡可能維持姿勢一定時間,注意肩部不能抬離床面。運動功能恢復后,可采用站位訓練,靠墻站立,做最大限度的抬頭,低頭,左側頭,右側頭,頸部旋轉等動作,放松及牽拉頸部肌群。每次的運動時間可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自行調整。這一方法有助于訓練上食管括約肌開放的肌力,改善患者吞咽后食物的殘留和誤吸。

2.2.6 間歇性管飼 術后3周,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100分,生活完全自理,經治療師評估,仍需管飼進食,對患者進行詳細健康教育后,予拔除胃管,實施間歇性管飼。其特點為間歇性[8],更符合人體進食的生理規(guī)律,保持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結構,同時,每1次吞管的過程,都是對相關吞咽肌群進行1次有效的強化吞咽訓練,有利于改善吞咽相關肌群的運動功能,從而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9]。實施過程:患者取坐位,使用20號一次性導尿管,用飲用水濕潤管道,囑患者張口,將導尿管從左側口咽部插入,同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插入深度約25~35 cm,導管末端放入水中,深呼吸3次,無氣泡溢出,向導尿管氣囊注水3~5 mL,輕拉導尿管,使氣囊卡在環(huán)咽肌下方,先注水20 mL后,再注入溫度適宜的流質食物,每次注食量300~500 mL,注食完成后注入適量的水。每次注食結束拔除導管,保持坐位或半坐位30分鐘或以上。用后的導尿管用水沖洗干凈,自然晾干以便下次使用。根據患者的情況每天插管4~6次,兩餐之間可視情況補水200~300 mL。

2.3 出院指導及隨訪 在院期間,教會患者及家屬實施間歇性管飼技術,指導患者購買電動攪拌機,自行制作糊狀食物,按照營養(yǎng)金字塔選擇適量的日常居家食物種類,加入適量調味料蒸煮熟后,加入適量的溫水或湯制作糊狀食物,每天3~4次間歇性管飼進食。出院后到當地醫(yī)院繼續(xù)進行吞咽康復治療,定期評定,每日監(jiān)測體溫,每周監(jiān)測體質量,以防止出現吸入性肺炎及營養(yǎng)不良。通過微信與患者保持緊密聯系,患者出院后隨訪至術后1年,患者因經濟原因一直居家康復,出院后半年,采用側方吞咽、點頭吞咽等代償吞咽方式,可經口進食半流、布丁樣食物,已停止管飼?;颊唧w質量指數在正常范圍,營養(yǎng)狀態(tài)良好。

3 小結

Frenkel訓練法可以改善橋小腦角腫瘤切除術后引起的共濟失調,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該病例經乙狀竇后入路進行手術,手術時間長,小腦腫脹明顯,故切除外側部分小腦組織。術后出現共濟失調及平衡功能障礙,影響了患者術后的早期下床活動,不利于術后快速康復。Frenkel訓練法有助于改善因小腦損傷引起的共濟失調,同時促進患者術后下床活動[10]。本例患者由康復??谱o士應用Frenkel訓練法訓練3周后,ADL評分從45分提升到100分,生活完全自理,康復效果滿意。

橋小腦角腫瘤術后及早進行吞咽功能床旁篩查與評估,出現吞咽障礙,早期留置胃管供給足量營養(yǎng),并申請多學科會診,早期采用吞咽康復治療儀、門德爾松訓練技術、Shaker訓練法等吞咽康復技術配合治療。早期吞咽康復訓練,可以降低術后誤吸、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1],本例患者在留置胃管及吞咽康復3周后,經康復評定后仍需依靠管飼進食,而長期留置鼻胃管對患者存在較多的不良影響[12],胃管膠布粘貼于面部,增加了患者的病恥感[13],降低其生活質量及重返社會的信心。間歇性管飼技術,有利于增加患者重返社會的信心、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但間歇性管飼技術常在吞咽康復期、康復科實施較多,在神經內外科等臨床急性單元實施較少,隨著醫(yī)護患對快速康復的認知不斷深入,患者對康復的需求日益增加,護理人員應提高早期康復護理的認識,熟悉并掌握早期康復護理技術操作,加速患者的康復。

猜你喜歡
胃管小腦家屬
小腦對吞咽神經調控機制的研究進展
二次試水法在難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應用
1例新生兒小腦半球出血并破入腦室手術案例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yī)護人員家屬
雙胞胎在這兒呢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嗎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臨床應用
哈哈哈哈,請跟著我大聲念出來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討
朝韓紅十字會商討離散家屬團聚
嘉黎县| 井陉县| 阳江市| 凯里市| 香格里拉县| 行唐县| 松滋市| 静乐县| 澄迈县| 荃湾区| 潼关县| 隆昌县| 定日县| 突泉县| 陈巴尔虎旗| 上犹县| 分宜县| 娄底市| 阿克陶县| 津南区| 英吉沙县| 长岭县| 福建省| 山东省| 建宁县| 寿阳县| 文化| 富顺县| 汤原县| 涞源县| 兴业县| 读书| 秭归县| 读书| 神池县| 高雄市| 响水县| 青州市| 北海市| 安岳县|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