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珊
(蘭州工業(yè)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蘭州 730050)
1885年前后的美國,也就是書中主人公哈克所處的年代,社會生活矛盾愈演愈烈,上流社會腐朽,教會虛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蓄奴制和種族歧視現(xiàn)象在南部各州存在,作者借書中主人公的故事,通過表達對主人公冒險精神的贊揚,抨擊了不公的社會現(xiàn)象并表達出堅決反對這種現(xiàn)象的戰(zhàn)斗決心。本文結(jié)合主人公哈克與黑奴吉姆的人物形象及外界環(huán)境的描寫,對兩人堅固的友誼到最終自我蛻變變成英雄進行探究。
哈克是一個向往自由、敢于冒險的人,喜歡做他認(rèn)為“正確”的事,被所謂“文明”社會稱為“不入流”的家伙。他和黑奴吉姆相識之后,推心置腹,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困難,潛移默化之中,哈克思想與道德在無形地成長變化。哈克身上的英雄情懷戰(zhàn)勝了黑暗勢力,他酷愛自由,有著孩童純潔的心靈,追求自由平等,向往民主和諧的生活,他敢想就敢做,憑著果斷與勇敢最終實現(xiàn)了人生理想與價值。
當(dāng)時美國由于經(jīng)濟落后,人們的思想封建,生產(chǎn)力太低,奴隸買賣現(xiàn)象極為普遍,而種族歧視是黑奴買賣帶來的直接惡果。吉姆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深受種族歧視思想迫害的黑奴,哈克是窮人家的孩子,從小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吉姆給予哈克像朋友又像父親般真誠而又溫暖的關(guān)懷,哈克一點一點被感動,最后有了一顆辨別“真”與“惡”的心。他們都渴望自由,想要逃離這個沒有“溫度”的地方。一路上困難很多,但他們的友誼卻越來越堅固,他們渴望追求自由平等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哈克所處的時代人們深受當(dāng)時社會愚昧無知的封建思想影響,有很深的種族觀念,認(rèn)為白人是很有“文化素養(yǎng)”的,他們就是高人一等,而黑人即使再有背景,再有文化也是低人一等。哈克沒有母親,父親是唯一的親人。他的父親是典型的種族主義者,覺得雖然自己很貧窮,一無所有,嗜酒如命,但也比黑人高人一等。哈克沒有接受過教育,也默認(rèn)這種觀念。
哈克從來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他常常遭受父親的暴力。哈克與酒鬼父親的生活很困苦,所以他無法感受到與白人平等的待遇,渴望逃離這樣的生活,他憧憬自由平等的生活。在剛開始他也嘲笑過吉姆,他覺得黑人就應(yīng)該為白人服務(wù),就應(yīng)該有所謂的“奴性”。但是他自己的遭遇使得他覺得自己不應(yīng)該一直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應(yīng)該找到屬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敢于向自己所向往的方向去追逐。吉姆的善良感化了他,哈克覺得他們之間有很相似的地方。他的“雙重”性格由此被激發(fā),他的叛逆與當(dāng)時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他的果斷與敢于冒險的精神成就了他的人生價值。
“爸就這樣一個勁兒罵下去,簡直沒有當(dāng)心他那兩條東歪西倒的老腿在往哪兒走,結(jié)果他一下子撞在盛咸肉的木桶上,摔了個倒筋斗,把兩根迎面骨都蹭破了皮?!边@是哈克眼中的父親??梢钥闯龉说母赣H生活得一團糟,他的品行兇惡,行為粗俗,哈克總是感到惶恐和不安。他感受不到親人帶給他的溫暖,每天所面對的就是他那愛抽煙酗酒的父親,甚至還會威脅到哈克的生命。
哈克天真無邪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向往,眼中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的,是充滿生機的,身邊的一切都是那么可愛與美好。他內(nèi)心里最響亮的聲音告訴他:大自然最和諧最靜謐自由、和諧、與世無爭,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樂園。哈克壓抑著心情,每天都過著膽戰(zhàn)心驚的生活,唯一支撐著他的美好愿望是逃離世俗的眼光、逃離庸俗的思想、逃離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去擁有另一種燦爛生活,即自由、平等、和諧。內(nèi)心的孤獨和無助是人們無法體會的,他想?yún)群埃菂s怕被人聽到這樣的心聲,只好將這樣的心愿埋藏。
在沒有遇到黑人吉姆之前,他也討厭黑人,覺得他們膚色不同,理應(yīng)受到白人的唾棄與辱罵,所以哈克一直也看不起吉姆,有時也會為難他。在與吉姆相處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盡管他們是不同膚色的人,但是他們一樣遭受著不平等的境遇,吉姆是因為命運不公而被販賣的黑人,哈克是自己很貧窮且沒有受到過正規(guī)的教育。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吉姆很懂他并且給予他幫助和力量。吉姆年齡比較大,很多時候就像朋友一樣幫助他、鼓勵他,這種溫暖而又安全的感覺讓哈克感受到了父愛般的堅定與力量。
在這個所謂的“文明社會”,人們穿著“道德”的法袍到處仗勢欺人,嘲笑和擠壓窮人和黑人,以此衡量高貴與低賤。很多黑人被販賣為奴隸,他們自己的人身權(quán)益和自尊受到踐踏,根本沒有自主權(quán)和自由權(quán)。貧困的白人本也受著不平等的待遇,但也會為難跟自己處境一樣的黑人,這種可笑的行為使得每個人變得冷酷無情。
吉姆的出現(xiàn)使得哈克更加明確自己的內(nèi)心,他明白自己渴望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生活,所以無論要承受怎樣的代價他都要和吉姆離開這個地方。
哈克眼中的世界充滿著虛假與薄涼。在這個沒有人情味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只有單純的交易與買賣的關(guān)系,而吉姆似乎就是他孤身行走在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給他指明方向,給予他溫暖,教他學(xué)會勇敢。哈克和吉姆雖然有著不一樣的膚色,但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他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受到命運之神的眷戀,會收到等候已久的幸福。
在冒險的旅途中盡管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是生活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克服困難,越挫越勇。哈克確實做到了。一路上,他傷心過,掙扎過,也想過要放棄,最終不畏艱難逆流而上,不甘被現(xiàn)實所壓垮,邁出了勇敢的一步主動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哈克以非世俗的孩童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揭示了這個世界丑陋、虛假、腐敗的一面。文章通過聆聽哈克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幫助讀者看到真實的世界,可以看出作者馬克·吐溫對哈克主動追求自由生活,敢于冒險,勇于反抗精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