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鄂梅,女,湖北宜都人。著有長篇小說《像天一樣高》《白話霧落》《真相》《西門坡》《1958·陳情書》《貼地飛行》《衣物語》,中篇小說集《摘豆記》《一辣解千愁》《紅顏》《老鷹》《兩棵花椒樹》《家庭故事》《基因的秘密》,兒童文學作品《傾斜的天空》《我是天才》,中短篇小說曾入選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收獲排行榜,曾獲《人民文學》《中篇小說選刊》《上海文學》《北京文學》《長江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湖北省屈原文學獎,汪曾棋文學獎,有作品被譯成英、俄、德、日、韓等文字。
女性對美有一種發(fā)乎天性的追求,帶有自然天生的純粹性。在姚鄂梅的小說《衣物語》中,直觀表現出衣服即是女性對審美追求的外化體現,這種審美的追求是內外相通的過程。外化于衣,內化于心,每一次的外化改變都讓女性欣賞到新的自己,而女性的探求精神與對生活的勇敢挑戰(zhàn)也在衣服風格的轉變中凸現出來。姚鄂梅的小說《衣物語》便是以衣服為載體,傳遞出女性深層的審美天性,以天性為基底向讀者展現女性的成長,又在成長的過程中完成對自我生活的救贖。同時,由于小說《衣物語》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以女性為主要描寫對象,使得整篇小說透過浪漫主義的感性視角,向讀者揭露現實主義的生活理性,小說通過對不同女性角色的闡釋,完成了某種對于女性命運的回溯,也讓“出走的女人”這一形象同時兼具了生活與藝術的魅力。
一.女性多維度反抗下的現狀詮釋
小說《衣物語》中的女性來自不同的生活、甚至社會領域,成長歷程不同造就性格上的迥異,但在互補的影響下兩者之間產生相互吸引的魅力。晏秋的安靜和春曦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在表面動靜的沖突下是對原始天性的釋放和天然欲望的排解,兩者在彼此身上都看見了更為理想的自己,她們試圖通過“出走”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獨特的價值,“天真”得義無反顧,也“倔強”地昂首向前。在小說《衣物語》中,女性的天真帶有孩童般的調皮任性,但在看似幼稚沖動的外殼之下,是女性強大的內心支撐,倔強的生命力是女性沖破阻礙的主要依靠,而自我內心的強大,也是小說《衣物語》所賦予女性成長的意義。
原生家庭中母親角色對于個體塑成的影響,在小說《衣物語》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晏秋的母親是典型的強勢代表,同時又具備市井小人物的特質,母親角色的重要性及母親形象的市井性于晏秋而言,猶如在必然的依賴性和幼小的自尊心之間相互拉扯,于是讓晏秋對于母親產生“又愛又恨”的復雜情感。母親的強勢介入讓晏秋的人生被強行安排,但出于對現實的考量,晏秋無法駁斥母親的介入,母親的安排也許是正確的,但無疑也讓晏秋的人生直接被人為地喪失許多可能性,晏秋此前的人生沒有所謂的試探與嘗試,更多的是被母親在背后推著向前,而正因為母親在背后的力量,以及看似正確的筆直方向,讓晏秋對于母親的控制無力反抗,這種無力既是出自于母親強勢選擇的目的雖直接粗暴,但有利又有效,另一方面也在于晏秋對于母親的親緣依賴,這種依賴性來自父權在家庭地位中的缺失,這一因素不僅塑造出晏秋逆來順受的乖順性格,也是母親具有旺盛控制欲以及強勢的原因。當所有看似缺陷的性格在現實生活中尋得源頭,母親的強勢得以詮釋,而晏秋的乖順也情有可原。小說《衣物語》中利用溯源的方式,層層揭開人物性格的深層內涵,在這種反差之下,讓讀者理解人物的情緒形成一個過程變化,讓閱讀體驗更加富有層次感,同時對人物的領悟更加具有豐富性。
相較于晏秋母親的強勢,威廉母親的軟弱也就此形成對比。在小說《衣物語》中,威廉母親親自坦白自己的悲觀消極,以及甚于夸張的隱忍能力,她強大的容忍能力卻只作用于支撐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長時間的勉強結合,這種勉強的結合從一開始就是往錯誤的方向邁進,對于家庭成員而言,不過是雪上加霜的互相折磨。而她之所以將自己的容忍投向一個錯誤的方向,無疑也是受到她悲觀消極的影響,對于婚姻的消極態(tài)度讓她對愛情不抱有欲望,而威廉沉默寡言甚于有點冷淡的性格,也與母親的悲觀消極有關,同時,也是在這樣一個勉強支撐的錯誤家庭下成長的必然結果。壓抑是威廉原生家庭的基底,暴力是其殘酷的動蕩,而一味的容忍是無力的輸出,威廉之所以在之后極力將父母抹除出自己的人生,一方面是對父親沖動殘暴的憤怒,另一方面也是對母親自以為是的容忍的痛恨,父親的暴力所擊潰的是威廉對于家庭的幻想,而母親的軟弱則造就威廉逃避的性格、和對婚姻的絕望,這些精神領域的層層潰敗讓威廉始終在自我逃亡的路上,“服刑”成了他對人生的理解。小說《衣物語》中描繪出這樣一段堪稱廢墟的家庭關系,再通過對威廉沉默與逃避性格的深化,探討原生家庭的婚姻觀念對人生的影響,引發(fā)對當今家庭關系及婚戀觀念的反思。
年輕的生命總是富有旺盛的精力與多彩的想象,晏秋與春曦的相處,如同旺盛生命沖擊單調桎梏的青春宣言。晏秋和春曦的人生都是被安排的人生,她們對自我人生的選擇權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而滿溢的青春萌動無不給予她們突破的力量,在單調乏味的安穩(wěn)生活中進行一次次的自由冒險。正是在青春力量的不謀而合上,這對看似一靜一動的女孩碰撞在一起時,激發(fā)出自己單調外殼下燃燒的生命欲望,也逐漸在相處和燃燒中發(fā)現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小說《衣物語》中,兩個女孩的反抗是循序漸進的,甚至不完全是自發(fā)的,這也讓更多的細節(jié)充盈進女性成長的過程,而不完全自發(fā)性也體現出在生活現實面前沒有所謂的絕對安排,生活的擠壓或許不只是逼迫,也是一種強勁的推動。
“出走”可以看作是生活擠壓下的逃離,也是一種重新生活的勇氣,前者體現為女性柔軟敏感的內在,后者則展現出永不放棄的剛強,而柔性與剛性這對反差在小說《衣物語》中,更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自我犧牲式的善良,更加凸顯出女性的強大與溫柔。這種強大超脫一切的物質力量,而在于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勇氣,同時在女性溫柔的安撫下呈現出一種凜然而潤澤的光輝,這種斗爭意識如同刺猬一般,堅硬鋒利的外殼之下依然能施以柔軟溫和的擁抱。
母性的責任感在小說《衣物語》中的每一個女性角色身上都有所體現,即使軟弱如威廉的母親,也會切身為兒子著想,極盡自己心思之細膩考慮到兒子的方方面面。在小說《衣物語》中的女性角色,不論是否成為母親,作為母親的選擇是否正確,都掩蓋不了她們身上的母性光輝,這是一種天性自帶的責任感,也是女人的鎧甲與軟肋。
在小說中,春曦作為未婚人士,尚未成為母親,但卻對孩子展現出一種親近的姿態(tài),在晏秋拿桔子的安危為引騙春曦出現時,一直斷絕聯系的春曦如約出現在晏秋的眼前,這一情節(jié)不失為是春曦作為女性對孩子天然的母性體現。而晏秋作為小說中的已婚人士和新手母親,對家庭及孩子方面有丈夫威廉作為參照物,對比之下更加展現出母性的責任感。晏秋再婚后桔子在繼父曹開心的“學霸模式”下稍顯乏力與早熟的乖順,晏秋并不阻止曹開心的嚴厲,她從母性理性的思量下認同對桔子知識塑造的必要性,如同早年母親對自己人生的介入,雖然讓自己頗有微詞,但母親也無不是出于對自己未來的考慮,因此在晏秋成為母親,尤其是成為單親母親后,自己突然被放置在母親曾經的位置上,也就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對于母性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兩代女性之間實現了母性的交流。小說《衣物語》通過晏秋婚姻中的兩性對比,以及不同時間維度上的母性交流,歌頌女性的強大內心,展現出母性的光輝偉大。
二.物質意象引入女性精神抗爭
正如小說《衣物語》的書名所示,衣服在小說中無疑是人物在生活擠壓下的精神寄托,布匹構成的解壓之道,是她們對乏味生活的無聲抗議,也是她們單調人生的疏解方法。
逃離原生家庭的精神束縛,抹除原生影響的心理痕跡,是她們首要的抗爭,穿衣風格的轉變不僅是審美的進步,也展現出女性的成長。春曦的“開屏”在耀武揚威的花枝招展下是她對掌控自己人生的肆意揮霍,她從大學時的寬松、粗糙、暗淡變成與晏秋初見面時的鵝黃和粉藍,這種轉變意味著她正漸漸脫離原生家庭的束縛,在更私人的空間環(huán)境中得以更舒適地放飛自我,大膽說出自己所想。而晏秋的試探不僅是在穿衣審美上的嘗試,更在于對母親依賴性的試探。促進這種試探心理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晏秋與春曦的友誼,春曦的出現讓晏秋的關系網中增添了一個新的身份——朋友,而隨著關系網的不斷擴充,從朋友春曦,到丈夫威廉,再到兒子桔子,晏秋的社會身份也隨之多樣起來,母親不再是她的唯一關系,她的人生從此豐富,也從此不再容易被他人安排。豐富的人生意味著多樣的道路,不同的道路都代表著一個選擇,一個主動權,晏秋的試探其實是一個掌握人生主動權的過程,從依賴母親,到依賴春曦,再到依賴威廉,直到她自己需要成為桔子的依靠時,晏秋漸漸充實自己的強大內心,在獨立的道路上小心前行。
為適應生活而做出的風格改變,是在生活擠壓下對生活的妥協,亦是對自己人生的又一種嘗試。晏秋帶木耳邊的粉色衛(wèi)衣,本是為取悅孩子以便更好工作而穿的,但最終卻成為晏秋丟掉工作的原因之一,穿粉色衛(wèi)衣的取悅性目的本身就是晏秋取悅生活的體現,生活的困難到來時,普通人所能做的只有適應生活。小說《衣物語》通過木耳邊粉色衛(wèi)衣給晏秋帶來的反差結果,展現出生活給予普通人的重擊,揭露出現實的殘酷性。而晏秋在海城再次見到春曦時,春曦一身黑裝以及腰間那根提神的黑皮帶給晏秋帶來了驚異的視覺感受,這與春曦此前的裝扮風格很是不同。春曦為了在大城市更專注地工作生存而選擇不必費心思的黑色,這亦是適應生活的表現,妥協于生存的困難,但又不失為是一種新的嘗試,春曦的黑色雖是妥協的產物,但亦是為春曦開辟了一種新的穿搭風格,正如生活里的每一次改變,都意味著新的開始,而新的未知性,也更能激發(fā)人內心深處的冒險欲望。適應社會是為了爭取主權,這與女性主義的觀念相得益彰,隨著女性內心的不斷成長、強大,現實的挫敗打擊不是人生泯滅的前奏,而是重新選擇的機會。
小說《衣物語》通過“外化風格,內化心境”的主題表達,體現出女性在風格轉變下內心的強大進化。春曦在小說中經歷從寬松、粗糙、暗淡的隨意不屑,到鵝黃上衣加粉藍褲子的青春多彩,再到黑皮帶的簡單干練,最后到“兩只小眼睛”的無畏灑脫,每一種穿衣風格都代表著春曦的一個人生時段,以及每一個階段的自我心境。小說《衣物語》在穿衣風格上呈現出人物的心路歷程,以具象化的載體展示出抽象化的成長,讓女性的個體成長歷程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推動讀者對于女性個體成長的理解。
晏秋的試探在海城再次與春曦的試衣中得到了再一次的綻放。在生存的困境與撫養(yǎng)的責任下,晏秋的穿衣風格越來越失去自我而為她所負責的一切服務,這一點體現在適應生活的妥協上,但與春曦在海城服裝店的再一次“狂歡”,別開生面的風格讓晏秋再次看到了新的自己,也發(fā)現了生活新的可能性。時間似乎回溯到宜林時期,少女仍舊是明艷青春的少女,所有的美好時光似乎還留在手中,這是一種閃回式的顧盼,時間再也無法回頭,而這一刻的“狂歡”,更突出現實的碎裂,對過去美好的惋惜更加凸顯現實生活的殘酷,但生活的殘酷性也讓女性在困境中的強大成長更顯珍貴。
三.性別尺度下的剖析與延展
小說《衣物語》將女性放置于困境之中,困境意味著危險,而危險更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促使人的成長,當女人處于困境之中,危機意識促使其必須做出行動,性別賦予女性的獨特智慧也在抗爭困境的過程中得以體現。姚鄂梅自身作為女性創(chuàng)作者,在其女性視角下對于困境的解決之道,在小說《衣物語》中體現為現實擠壓的生活困境下,女性通過重新選擇來打破困境,代價是一切歸零,而收獲是快速成長。
粗枝大葉如春曦,也并非什么都能膽大妄為,她必須衡量現實的尺度,當自己常有抱怨的“牢籠”進行“有償裁員”時,她也不得不認真思考是否真的要離開。由此可見,哪怕只是單調乏味的普通生活,也不乏有生活的擠壓,以及對人生的復雜思量。小說《衣物語》通過對春曦選擇的兩難與其性格的反差對比,體現出生活擠壓無處不在,無人不受的現實,這是一種籠罩在社會法則之上的巨大壓力,當生活提出難題時,普通人所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一種無力改變的挫敗感,所以她們選擇了出走,出走是妥協,亦是出路,是對生活壓力的紓解,也是對生活意義的重新找尋。
在小說《衣物語》中,女性的出走意味著吹響獨立的號角。晏秋作為乖順的女兒,很少離開對母親的依賴,但在丈夫“去世”、工作事故、被迫辭職等一連串的生活困境逼近下,晏秋不得不選擇出走。出走意味著新的出路,新的生活,以及新的困境和新的挑戰(zhàn),而這些都需要晏秋獨自去面對,習慣了依賴的晏秋在出走的時刻也成為了桔子的依靠。在這一過程中,晏秋經歷了不斷的失去,也在失去中不斷成長、強大,失去的現實逼迫她獨立起來,她必須以自己的力量支撐起她和桔子的新生活。小說《衣物語》給人物設置重重困境,一步步將人物引向成長的轉變,重重困境猶如對人心的層層剖析,愈是絕望至極,愈是奮起反擊。姚鄂梅作為女性創(chuàng)作者,其筆下女性個體的成長充滿孤獨與殘酷,但正因其悲劇性,才更顯其獨立意義。
生活的困境伴隨人生的成長,而成長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事實上,晏秋的出走還是有相當程度的依賴成分,她依賴的是春曦的選擇,春曦在晏秋心中的地位如同其人生繼母親之后的又一個方向指引。晏秋的人生始終缺少認定的方向,尤其缺乏自我內心的指引,她的人生需要依靠他人前行,這自然有受母親介入的成分因素,但晏秋自身也缺乏對自己人生的自主性,不論是宜林還是海城,晏秋所做出的改變和斗爭,都離不開春曦的影響。晏秋相較于春曦更能代表女性身上的感性依賴,她對于精神的寄托有著強烈的欲求,而她很難意識到可以將精神寄托在自我身上,這是晏秋一直到小說結尾處還有待成長的地方。
正如小說《衣物語》結局中春曦的再次出走,意味著新的困境出現,困境對人物的心境產生了新的影響,而人物的人生也隨著影響而進行選擇,再次發(fā)生改變,體現了人生的無常,以及困境的持續(xù)。結尾處晏秋的反問,再次體現出對生活的無力與迷茫,現實的壓抑感瞬間再次涌入,在藝術表現力上深刻還原了生活的現實面貌,讓讀者在女性情感的氤氳中被瞬間拉回現實,戲劇的強烈沖擊性在結尾處仍舊凸顯出來,這一巨大的反差給予讀者以心靈的強烈震撼。同時,小說《衣物語》在結尾處以反問和留白的形式,讓故事結構上未完的既視感流露出遺憾的傷感,引發(fā)讀者對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存處境進行深刻反思,留下想象的空間來探討“困境中的女人”該何去何從,具有意猶未盡的意味,充滿未知的魅力,又因落筆于此,猶如哽咽在喉無法抒發(fā),調動讀者情緒的再度升華,在留白的空間中對人物的內心進行更加深入的延展。
《衣物語》對于女性的尊重在于不對故事中女性的出走和選擇做出對錯的評判,這即是對女性人生多元可能的一種表現,也正是女性題材小說的可貴之處。對女性人生可能性的描繪不僅體現在故事情節(jié)里,更通過小說結尾的留白延續(xù)到了現實生活的思考之中。新的無力和迷茫并不意味著對女性生存的諷刺,而是首先將女性放置在人的角度上思考,實現平等的凝視,再從性別的角度出發(fā),展現女性的成長。小說《衣物語》始終不脫離現實來表現女性生存的社會處境,以達到更加真實的現實主義效果,同時增添故事的合理性,以真實引發(fā)讀者共鳴,又由于女性視角的感性切入,在現實主義上更添一層屬于女性的獨特感受,在兼顧現實合理的基礎上,又加強了女性題材中對女性感受的理解。這種闡釋并不曾削弱女性的生活能量,反而在日常生活的框架之中,有序地脫離情緒與感受,完成了屬于女性所特有的困境奔跑,在重新選擇中賦予女性以果斷放下的勇氣,和獨立面對的成長。
馮祉艾,女,湖南長沙人,出生于1995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現供職于湖南省文聯文藝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心。作品散見于《文藝評論》《百家評論》《名作欣賞》《東吳學術》《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藝術廣角》《中國文藝評論》《名作欣賞》《揚子江文學評論》《長江文藝評論》《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