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內(nèi)大學校長研究發(fā)展的歷史分期
——以期刊文獻進行的考察

2021-12-07 03:31秦婭璐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2期
關鍵詞:大學校長領導力校長

秦婭璐

“大學的興旺與否,取決于其內(nèi)部由誰控制?!保?]在大學管理活動中,校長突出的主體地位促使校長研究成為高校管理研究領域的重要部分。在學術研究的演進中,研究是后生于現(xiàn)象的活動,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研究本身也成為一種現(xiàn)象。此時,對研究過程的梳理成為一種重要的工作。我國大學校長研究歷經(jīng)近百年的歷程,無論就時間跨度還是研究深度,都值得并且也需要做一次細致的梳理工作。

一、大學校長研究的興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的大學校長研究是同近代大學一起誕生的。晚清學堂的設立標志著我國教育體制走向了近代化。北洋公學、京師大學堂、南開大學等的創(chuàng)辦則代表著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出現(xiàn)在東方的古國。如欲興學,必有一校之長擘劃和引領。也就是說,有大學必然有校長。大學的產(chǎn)生推動大學校長出現(xiàn)在高校管理的舞臺,值此時,學者、評論員乃至校長自然而然地開始對校長表現(xiàn)、校長職能、怎么做好一個大學的校長、一個大學校長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yǎng)和校長在大學中可以擁有什么樣的權限等諸多問題進行評論、思考和探討。如是,產(chǎn)生了對大學校長的研究。回顧民國時期學者和記者的研究與評論,我們印證了我國大學校長研究興起于民國時期對大學校長評論的觀點。其中,用“評論”兩字是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相關研究基本都是在報刊上以評論的形式刊發(fā);二是起初的校長研究學術規(guī)范程度不高,評論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筆者檢索了南京師范大學多媒體資源中晚清至民國間的文獻,根據(jù)直接相關性,共檢索到7篇研究大學校長較為規(guī)范的文章。其中,有1925年《京報副刊》刊載的龔漱滄《大學校長問題》,文章論述了大學校長的任免權問題。作者本著教育獨立自主的理念,認為民國政府把大學校長任免權操之于教育總長之手實屬不智無理。進而,作者通過介紹各國大學校長的產(chǎn)生方式,指出各國雖然大學制度形式不同,但發(fā)揮的獨立自主精神實為一致[2]?!稌r代公論》上刊載的程其保先生的《論大學校長》一文,讓我們深信民國時期大學校長研究不但已經(jīng)產(chǎn)生,甚至可以說已經(jīng)具備了較高的水平?!墩摯髮W校長》詳實介紹了當時各國大學校長任免的一般情況和共同特點,并就民國時期大學校長的產(chǎn)生問題,談到了大學校長群體中存在的團派化問題、政治傾向化現(xiàn)象以及整個大學群體的困境。同時文章還提出,大學校長應該“至少有十年的任期、年齡在四十歲左右、具有較高的學科素養(yǎng)和不能擔任任何行政職務”的四條具體標準[3]。

另外,汝南的文章《大學校長不能帶有政治色彩嗎?》指出政治色彩不應該成為大學校長任免的標準;蕭錚《大學校長無用論——大學改制與整頓教育》從學風不良現(xiàn)象推論當時大學的無用并提出以教授治校對大學進行改制、整頓從而引申大學校長無用論,其意認為大學校長應是名譽性職位,大學教育權應歸屬教授;楊大齡的《如果我是大學校長,我應怎樣》,以假設的方式闡述了經(jīng)典的大學理念,指出大學應該造就有文化、獨立的人,他們應該具備對真善美的追求,應該能領導人群納入完美的生活[4]。蔣壽駿在《言論》上發(fā)表的《清華大學校長問題》,揭示自羅家倫去職后校務會議治理下清華接連出現(xiàn)學生自殺和言論過界問題,而指出“清華校長不可虛懸”,顯示了作者對校長負責制的認同。孫懷珍的《怎么才適于做大學校長》譯自克拉米恰克(O.C.Cramichacl)的文章,論證了“大學校長應具備健全的教育哲學頭腦、卓越的事業(yè)才干和嫻熟的社交手腕”。

基于大學校長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民國時期以報刊評論的形式初步探討了大學校長的任免權、大學校長應該具備何種素養(yǎng)等一些校長研究的基本問題。研究基本上是一種對大學校長的簡單關注,是大學校長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階段。限于大部分資料遺失,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復原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關于大學校長研究的具體情況。以時下所保有的文獻進行推測認定,我國的大學校長研究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開始興起。

二、大學校長研究的空窗

自1937年至1976年,接近40年的時光,由于戰(zhàn)爭和政治影響,并沒有留下能被我們檢索到的關于大學校長研究的文獻。對照無論何種版本的中國教育史,這都是長達40年的大學校長研究空窗期。1937年至1949年,我國先后經(jīng)歷“八年抗戰(zhàn)”和“三年解放戰(zhàn)爭”??箲?zhàn)時期,蔣介石堅持“戰(zhàn)時亦作平時看”的教育方針使中國教育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但除卻少數(shù)杰出院校(中央研究院、西南聯(lián)大等),國內(nèi)學術研究近乎凋敝,大學校長研究更是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方面的重建工作與全新的高等教育體系,促使其涌現(xiàn)了大批優(yōu)秀的大學校長,他們在高等教育的歷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但關于大學校長自身的研究卻尚未起步。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相對于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研究來說處于滯后及弱勢位置,很多領域及問題的研究尚未觸及。進入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之后,有效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本停止,大學校長研究亦不例外。

三、大學校長研究的恢復

1977年,教育領域進行了“撥亂反正”工作,國內(nèi)教育工作開始恢復正?;?]。1979年后,大學校長研究零星出現(xiàn),相關的期刊文獻逐漸增多。本研究將此階段的期刊文獻依據(jù)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質量和影響力為標準進行篩選。

總體來看,此時期的大學校長研究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承襲了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思路,主要關注校長素質、校長遴選和校長訪談等基礎問題,在研究思路上有所拓展,比較研究和邏輯分析的研究亦有所增添。

校長訪談是研究大學校長的第一手資料。校長訪談工作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長研究的厚度與高度。換句話說,在1979年以后的教育恢復工作中,校長訪談成為大學校長研究恢復的先頭兵。蘇步青的《大學校長論壇——多出人才快出成果的有效途徑》(1979)、覺非的《倉松贊——訪南開大學校長、蒙古族化學家楊石光》(1979)和楊瑞敏《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認為高等教育改革應該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1984)是此時期較早的大學校長研究,它們以論壇和訪談的形式展現(xiàn)校長的管理經(jīng)驗和精神風貌。

沿著“大學校長基本素質”的研究思路,周川的《我所認為的理想校長》(1985)、夏書章的《大學校長應該成為教育改革家》(1988)、周玲、曹東的《論大學校長的素質》(1997)、劉堯的《大學校長應該具備的素質——評作為大學校長的朱九思》(1998)等文章結合“高等教育性質”探討了大學校長的素質問題。聶海清的《試論大學校長的選拔》(1989)、莊禮庭的《有關大學校長的幾個問題》(1989)、陳聞晉等人的《試論中國大學校長的理性模式》(1995)、羅先友的《新時期大學校長的素質》(1996)和王祥林的《談工科大學校長的素質》(1998)則開始從大學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思考大學校長的素質問題。其中,《試論中國大學校長的理想模式》在實證梳理當時任職校長的具體情況和理論探討校長應具備的素質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了校長的三種類型:作為政治家的大學校長、作為管理者的大學校長和作為科學家的校長[6]。該文認為中國大學校長應該成為兼具上述幾種類型的教育家。

洪丕熙的《1975-1976年法國新當選校長的若干特征》(1981)、晆依凡的《中美大學校長之比較》(1989)、趙曙明的《美國大學校長》(1989)、王英杰的《大學校長與大學改革和發(fā)展——哈佛大學的經(jīng)驗》(1993)和《大學校長與辦學方向——麻省理工學院的經(jīng)驗》(1994)、許曉東的《大學校長任職條件和選拔程序的比較研究》(1995)、閆鳳橋的《對英美大學校長管理體制的比較》(1995)、朱境人的《美國私立大學校長的職業(yè)階梯》(1996)等文章拓展了校長研究中的比較思路,極大地增強了大學校長研究成果的豐富性。其中,《大學校長與大學改革和發(fā)展》全面而集中地敘述了艾略特(Eliot C)、勞威爾(Lowell L A)和康南特(Conant B J)在哈佛大學的改革,清晰地論證了大學校長與大學發(fā)展之間的密切關系[7]。

總之,在1979年至20世紀末這段時期,我國的大學校長研究沿著民國時期走過的路徑重新出發(fā)。研究成果從數(shù)量上來說呈現(xiàn)出“井噴”的狀況,雖然理論體系上未能獲得巨大的發(fā)展,但無論在涵蓋內(nèi)容的廣度上還是聚焦問題的深度上,又或是學術文獻的規(guī)范性上都已經(jīng)有了相對完整的樣態(tài)。至20世紀末,國內(nèi)大學校長的研究基本實現(xiàn)了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的重建。

四、大學校長研究的突破

進入21世紀,大學校長研究很大的拓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學校長素質”和“大學校長遴選”。前者沿著周川的“大學校長類型角色”思路使得關于大學校長的素質研究更為科學,后者在比較研究的方法上增添了更多的維度。與此同時,國內(nèi)學者們開發(fā)了一些關于大學校長研究的新專題。例如,眭依凡的“大學與大學校長關系研究”、以程斯輝為代表的“近代大學校長研究”、大學校長領導力以及一些非典型的大學校長研究等,都極大地豐富了研究內(nèi)容和增加了研究的深度。正因為學者們的努力,國內(nèi)的大學校長研究開始蓬勃發(fā)展。

校長素質研究是校長研究的邏輯起點,是校長研究領域最重要的部分。這是因為,在大學創(chuàng)立之初,誰來擔任大學校長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事。即,誰可以擔當如此重任?校長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貫穿于大學校長研究的始終。劉道玉的《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校長》(2004)、王洪才的《大學校長的理想類型》(2005)、孟浩的《大學校長:成為高等教育研究者》(2006)、鄒燁的《教育家式的大學校長成長——以張楚廷校長為例》(2013)、王英杰的《大學校長·倫理的領袖·道德的楷?!罚?013)皆探討了大學校長的“應然”類型。其中,劉道玉以自身實踐而作的《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校長》一文,飽含深沉期待地指出:“中國大學的建設,雖然不是深奧莫測的,但也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造就一批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大學校長,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大力進行教育改革。只要我們的大學校長能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經(jīng)過持久的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體現(xiàn)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保?]

國內(nèi)最早開始以角色理論研究大學校長的是學者周川。其在文章《大學校長角色的演變》(1995)和《大學校長角色初探》(1996)中首先引入“角色”概念以研究大學校長。經(jīng)過時間的醞釀,此研究思路在大學校長素質研究中蔚然成蔭。杜瑛的《試論大學校長寬容角色的現(xiàn)實意義——蔡元培領導北京大學的成功啟示》(2002)雖未引入角色理論,但結合大學校長的治校經(jīng)驗,具體而深入地探討了校長應具備“寬容角色”的特質;李樹的《現(xiàn)代大學校長身份的定位——職業(yè)管理者》(2005)、楊延東的《大學校長在高校戰(zhàn)略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轉換》(2007)、吳康寧的《角色困擾:影響大學校長領導力的重要原因》、張玥、王運來的《大學校長任職內(nèi)的角色發(fā)展》(2011)等文章分別以角色定位、角色轉換、角色困擾和角色發(fā)展等理論將校長素質研究進一步深化。國外的經(jīng)驗借鑒同樣不可或缺。郭麗的《日本國立大學校長的角色演變述論》(2007)和俞婷捷的《澳大利亞大學校長的角色定位和個人特征——基于八校聯(lián)盟的分析》(2014)等文章則是如此。

吳江、張秀閣、周保利等人的《面對WTO的選擇中國大學校長職業(yè)化》(2002)、章小梅的《關于中國大學校長職業(yè)化的思考》(2004)、劉道玉的《職業(yè)化校長的三種類型》(2005)、王洪才的《高水平大學校長生成機制研究導論》(2005)、牛維麟、李立國、詹宏毅的《大學校長職業(yè)化的探究與啟示》(2009)、姜朝暉的《美國大學校長的職業(yè)變遷——一種歷史的視角》(2010)、趙映川的《年薪制:大學校長職業(yè)化的薪酬制度重建》(2015)等文章從職業(yè)化的方向研究了大學校長的素質及其提升問題。例如,章小梅認為“中國大學校長職業(yè)化是社會變革、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要實現(xiàn)大學校長職業(yè)化,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構建提高校長職業(yè)素質的教育與培訓機制,建立開放性的職業(yè)化校長選聘機制,健全有利于職業(yè)化校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9]??傊?,理想類型、角色定位和職業(yè)化等問題構成了當下大學校長素質研究的主體。

大學校長素質研究奠基了大學校長遴選的標準。大學校長遴選研究的任務是探討大學校長的產(chǎn)生機制,即解決應該如何保障大學校長遴選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等問題。大學校長遴選研究在2000年以后積累了眾多的基礎性文獻。其中,黃俊杰的《從臺灣經(jīng)驗談大學校長遴選的幾個關鍵問題》(2002)、周群英等人的《大學校長遴選的比較研究》(2003)、劉道玉的《中國應當怎樣遴選大學校長》(2005)、王福友等人的《美國大學校長遴選新趨勢:過渡管理模式研究》(2007)、陳艷的《中國大學校長選撥任用制度改革研究綜述》(2011)、王飛的《論中國大學校長產(chǎn)生機制的改進》(2012)、錢佩忠等人的《我國大學校長任職標準和社會形象的歷史變遷》(2013)、宣勇等人的《大學校長遴選與高等教育治理的現(xiàn)代化》(2015)是典型代表。上述文章或高瞻遠矚地談論應當如何遴選大學校長;或從地區(qū)經(jīng)驗探討校長遴選的關鍵問題;或從問題出發(fā)論述國內(nèi)大學校長產(chǎn)生的內(nèi)部與外部途徑;或系統(tǒng)地比較不同國家的大學校長遴選;或聯(lián)系時代趨勢研究大學校長遴選,等等。研究成果的多元化涌現(xiàn)切實地映射出當前大學校長遴選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體深化的方向。

如果說大學校長于大學的重要作用表明大學校長研究的實踐價值,那么,大學校長與大學的關系研究則涉及大學校長研究的邏輯價值,即如何證明大學校長的“合法性”。眭依凡在世紀初(以2000年和2001年為主)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探討大學校長與大學關系的系列文章。其中,《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其治校的關系》(2000)、《關于大學校長極其作用的討論》(2000)、《大學校長與教育質量管理》(2001)、《改造大學:校長不能放棄的責任》(2003)和《論大學校長之文化治?!罚?012)涵蓋了大學校長之于大學使命、大學責任、教育質量、大學課程和大學教學等方面的內(nèi)容。換句話說,他基本上建構起了大學校長與大學關系研究的理論框架構。后來,胡國銘的《大學校長的人格魅力與大學發(fā)展》(2002)、雷小生的《論大學校長與大學的關系》(2006)和賀國慶的《大學校長與大學發(fā)展》(2013)分別以校長素質為基點從歷史的視角進一步論證了大學校長與大學發(fā)展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近代大學校長研究”是大學校長研究領域不可忽略的風景。它在研究方法上屬于歷史研究法,其目的是以史為鑒,找尋當前大學校長很多“實然性”問題的歷史邏輯。進入21世紀,近代大學校長研究并不局限于以大學校長教育思想為主的個體性人物研究,而是展開了對校長群體特征的概括、對校長內(nèi)在精神的描述以及近代校長所處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分析等等。其中,程斯輝的《中國近代著名大學校長辦學的八大特色》(2008)、王運來與王飛的《論民國大學校長的反介入精神》(2011)、肖衛(wèi)兵與周川的《中國近代國立大學校長的法律地位探析》(2012)、吳雯的《百年大計根在樹人》(2013)、王爭錄與任建華的《論“士”的精神與民國高校著名校長特質的關系》(2015)、李欣然的《大學校長教育與政治的雙重關懷及其困境》(2015)等文章較為典型。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歷史研究反而使學者們擺脫了些許束縛。因此,相關研究成果的維度之廣、挖掘力度之深亦不足為奇。

受益于“領導力研究”在領導型研究學者中的擁躉,大學校長領導力研究悄然興起?!俺R?guī)運轉可以檢測校長的一般品質,而困局則是校長領導力的測量天平?!保?0]周作宇在其文章《大學校長的領導困局》(2008)中這樣論述校長領導力,并深入探討校長領導大學面臨的私人和公人之間、業(yè)余性與職業(yè)性之間、多重角色之間、多種視鏡之間和理念人與行動者之間的多種內(nèi)在矛盾。馬龍海的《大學校長領導力實現(xiàn)方式研究》(2009)和《當代大學校長領導力實現(xiàn)的環(huán)境分析》(2009)分別論述了大學校長領導力的實現(xiàn)途徑與外在條件。陳武林與陳小娟的《大學校長的現(xiàn)代詮釋:系統(tǒng)型領導的內(nèi)涵、特征及其啟示》(2011)借鑒“系統(tǒng)型領導”理論對現(xiàn)代大學校長的領導力進行了解讀。由于大學校長領導力研究的支撐點——當代教育領導理論——的“叢林化”,當下的大學校長領導力研究基本處于起步階段,其核心概念與分析框架尚未完善。換言之,相關研究基本在校長領導力的外圍打轉。

大學校長研究領域的非典型研究,是指一些雖未被廣泛關注但卻被個別學者深入思考并體現(xiàn)一定研究水平的研究成果。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未來大學校長研究的方向。例如,張楚廷的《論大學校長》(2009)對校長與大學理論、校長的作用和校長的條件進行了闡述。其文章與王飛的《大學校長:概念、歷史、職業(yè)》(2012)皆可以視作一種對大學校長的元研究。俞家慶的《美國大學校長與管理人員培訓及其對我國高校干訓的啟示》(2003)、李慶豪的《我國公立大學法學地位的審視》(2005)、廖湘陽的《大學校長權力及其變化》(2007)、王魯捷與王佳的《試論大學校長評價》(2009)、眭依凡的《大學校長演講及其重要性》(2010)、劉堯的《一位大學校長的教育人生》(2011)、郭俊與馬萬華的《美國大學校長群體特征的實證研究》(2013)、馬句的《胡適任北京大學的往事》(2014)和盛況的《中國大學校長致辭話語系統(tǒng)的變遷》(2015)等相關文章或涉及大學校長培訓,或指向大學校長權力的理論探討,或嘗試大學校長評價論題,或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揭示大學校長作為一種群體的特征,或記述某位現(xiàn)校長的教育人生,或討論大學校長演講的重要性并通過話語轉變反映整個高等教育的變遷。猶如萬花筒般,非典型校長研究觸及、包羅了大學校長的多元角色與多樣化的活動。

綜上所述,我國大學校長研究在百年的歷程中已然經(jīng)歷了興起、空窗、恢復和發(fā)展四個階段,并依然在不斷前行。回顧歷史,不但幫助我們認識大學校長研究內(nèi)容、思路和方法的發(fā)展沿革,而且促使我們明晰大學校長研究未來的拓展方向和進步空間,更重要的是點醒我們領悟大學校長研究發(fā)展的厚重與艱難!

猜你喜歡
大學校長領導力校長
我國教師領導力研究綜述
企業(yè)創(chuàng)新變革中的領導力研究
校長的圣誕節(jié)這花是你的嗎?(一)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領導力21法則》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不來的理由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大學校長為何能當調(diào)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