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孤傲超凡 書畫相彰
——四僧書法藝術初探

2021-12-08 05:10:10BaiGuang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八大山人石濤書風

白 光/Bai Guang

一、八大山人書法創(chuàng)作特征及分期

八大山人的繪畫在中國美術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尤其清末民國后,八大山人的畫風引得眾多花鳥畫大家紛紛效仿,齊白石就曾作詩說:“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钡L期以來,八大山人的書法往往為其畫名所掩,與繪畫相比顯得并不為世人所重。

關于八大山人的書法,歷來不少贊美褒獎之詞。邵長蘅有評論說:“山人工書法,行楷學大令、魯公,能自成家?!雹偈瘽u八大山人書法說:“須臾大醉草千紙,書法畫法前人前?!雹诤谓B基贊八大山人是“愈簡愈遠,愈淡愈真。天空壑古,雪個精神”③。不管是邵長蘅所說的“能自成家”,還是石濤所謂的“前人前”,又抑或是何紹基的“雪個精神”,都說明八大山人的書法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并沒有拘泥于前人的成法,而是一種有源可循的獨立創(chuàng)造。也因此八大山人的書法從表面上來看是有失正統(tǒng)書法的一般特征,甚至是離奇古怪的,但實際上八大山人的書法具有極強的個人創(chuàng)造力與藝術感染力,更為重要的是,八大山人的書法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而是有深厚的學古功底。楊賓評八大山人書法:“其書有鐘、王之氣?!雹荜惗t認為:“山人詩畫,大有唐宋人氣魄。至于書法,則脫胎骨于魏晉矣?!雹荻诎舜笊饺怂鳌稙槲骼夏晡虝袝让妗飞险f:“士大夫多譏東坡用筆不合古法,蓋不知古法從何處出耳?!雹迯闹锌梢钥闯?,在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八大山人實際上是頗有個人見地的。他力主上溯古法,并且從他個人“脫胎于魏晉”的書風來看,八大山人本人的書法是學習魏晉書風的,而從他的存世作品來看,當今學界也比較認同八大山人晚年的書法確實存在晉人氣息,他將魏晉清峻含斂的氣質(zhì)融入了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當中,形成渾厚古雅的個人書法風格。八大山人六十八歲時作山水冊頁一套,其中有兩則題跋透露出他個人關于書法與繪畫關系的論述,其一云:“昔吳道元學書之于張顛、賀老,不成,退,畫法益工,可知畫法兼之書法?!雹咂涠骸爱嫹ǘ痹芬?,更臨北海書一段于后,以示書法兼之畫法?!雹鄰陌舜笊饺说臅嬜髌穪砜?,其書法和繪畫的用筆有頗多一致之處,而他本人亦認為書法和繪畫既各自獨立而又相互兼通,八大山人關于書畫兼通的理論與中國繪畫美學中的“書畫同法”一脈相承。因此,可以總結(jié)出,書法帶有鮮明的個人獨創(chuàng)面目,崇尚古法并脫胎于魏晉書風,以及書畫兼通的美學思想,成為八大山人書法風格的主要特征。

八大山人的個性書風,經(jīng)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以年齡劃分,五十五歲以前屬于書法實踐的前期,此一階段以臨古為主,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追求個性化的擬古風格;五十五歲到六十五歲是八大山人書法的中期階段,此階段的書風開始出現(xiàn)了變化的傾向,并最終在六十五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個性書風;六十五歲以后,八大山人的書法正式進入成熟階段,尤其七十歲后,個性書風進一步成熟,最終呈現(xiàn)出返璞歸真的面目。

二、八大山人前、中、后期書風演變過程

據(jù)陳鼎記錄,八大山人“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⑨。可見他在少年時期即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藝術素養(yǎng),并且詩、書、畫、篆刻兼擅,也反映了少年朱耷較為全面的藝術天賦。現(xiàn)存最早的八大山人有紀年書跡是他三十四歲所作《傳綮寫生冊》中的自題,在八大山人少年時期無作品流傳下來的前提下,此套冊頁成為研究八大山人早年書法特征的重要參考。此冊出現(xiàn)的書跡包括三開書法以及八處題識,其中有一段章草,一段隸書,三段楷書,兩段行草書,以及四段帶有個性特征的書體。

第一開《雙西瓜圖》的章草題識有明顯的學習索靖的痕跡,自題曰:

和盤拓出大西瓜,眼里無端已著沙。寄語土人休浪笑,撥開荒草事丘麻。

詩中的“和盤拓出”可釋為“和盤托出”,即毫無保留地全部講出來;“眼里無端已著沙”引用了“眼里著沙”的禪典,《偈頌一百六十首》中云: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孟八郎漢,便恁魔去。機不到,語不副。眼里著得百千萬億須彌山,耳里著得無量無邊香水海。機副語語投機,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⑩

而“撥開荒草”即撥草,此句亦佛家表述,《五燈會元·云巖晟禪法嗣·洞山良價禪師》云:

此去醴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

全詩前一句講做人必須光明磊落以無愧天地,后一句則抒發(fā)心中的家國憂郁之情,不能通徹了事,心無所往。此段章草筆畫延展處帶有明顯的隸書筆意,筆畫方折尖挺,而轉(zhuǎn)折、連接處則用筆圓渾,帶有明顯的草書意味,這也正是索靖章草的顯著特征。第十二開《玲瓏石》上題:

擊碎須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神鬼?

此開冊頁,八大山人借怪石想表達出不加區(qū)分的混沌一片,不經(jīng)雕琢,如自如現(xiàn)。隸書用筆平正方折,撇捺波磔較為明顯,少圓筆而多尖筆,其風骨凌利處與《受禪表》有異曲同工之處。第二開《題芋》又名《蹲鴟》,《史記·貨殖列傳》中認為“蹲鴟,芋也”,因為芋頭的形狀就好像蹲伏的鴟一樣,故有此稱。此開題識曰:

洪崖老夫煨榾柮,撥盡寒灰手加額。是誰敲破雪中門,愿舉蹲鴟以奉客。

禪家多以芋頭為主食,遂有“芋頭禪”之說,借以強調(diào)平常心即為道的思想。全詩以楷書寫出,帶有明顯的歐體意味,結(jié)字挺峻頎長,體勢險峻欹側(cè),帶有明確的內(nèi)弧結(jié)構(gòu)傾向,用筆平直方峻,鋒芒外露。對照全套冊頁的題詩內(nèi)容來看,此時八大山人內(nèi)心的苦悶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相當明顯了,但書法仍處于可以向某一古人某一書風靠攏的階段。

八大山人早期的書法實踐,除博采眾長之外,特別把董其昌作為主要的師學對象,這對他今后的書法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八大山人四十六歲書《行書詩軸》云:

青山白社夢歸時,可但前身是畫師。記得西陵煙雨后,最堪圖取大蘇詩。

此軸無論用筆、結(jié)字、章法布局,走的都是董其昌立軸書法的路子,結(jié)字較為瘦長,用筆疏松,行軸心線并沒有太過劇烈的擺動,布局上行距大于字距,營造出疏松的整體氣息,與疏松的用筆相呼應。而與董其昌不同的是,八大山人此幅書作有意識地減少了順勢提按的運筆動作,筆鋒觸紙的力度與角度有所加強,因此線條的質(zhì)量就比董其昌更加厚重。八大山人的繪畫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因此書法也沿襲了董其昌書風似乎也無可厚非,而董其昌在明代書法史上也確實有集古人大成的成就,這些條件成為八大山人書從董其昌的原因。但八大山人學董其昌,并非大部分清初書家那樣死板不變,而是在學習董其昌結(jié)體、章法的基礎上,將董其昌書法中“淡”的意味轉(zhuǎn)化為“厚”,正是這樣的變化,才為八大山人后來成熟的個性書風埋下了伏筆。五十三歲時他在《梅花圖冊》中題:

泉壑窅無人,水碓舂空山,米熟碓不知,溪流日潺潺。

此詩在面貌上與董其昌更加接近,甚至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可以說在五十五歲以前,八大山人的書法是臨習董其昌書法風格的階段,可以稱作“有形的影響” ?,五十五歲之后是八大山人實踐董其昌書法理論的階段,也是他探索個人書風的過程,可稱作“無形的影響” ?。

八大山人書法的中期是他的變法階段,和大部分書家的變法一樣,八大山人個性書風的形成同樣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其中作于五十九歲的《個山雜畫冊》是他個性書風初步確立的標志性作品。在這套署名“個山”的冊頁中,八大山人首先使用了“八大山人”印章,并且九開題詩的冊頁均系楷、行、章草、狂草相結(jié)合的寫法,盡管在結(jié)字、用筆等方面尚有失協(xié)調(diào),但此套冊頁卻是八大山人首先將幾種書體結(jié)合在一起書寫。六十三歲八大山人作《為鏡秋詩書冊》,與前作相比氣息更為流暢,書風也更加趨于穩(wěn)定,盡管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借鑒了董其昌“虛和”的審美思想,但在面貌上卻與董其昌大相徑庭,順勢中鋒用筆的加入,打破了固化的個性方切側(cè)勢用筆,使得用筆的效果更加豐富多樣,這就使得八大山人的草書雖然融入了董其昌的體勢,但卻打破了既定空間之間的聯(lián)系,學董而能獨出面目,這不能不說是八大山人書法的高明之處。八大山人晚期書風更加含斂,將原來劍拔弩張的氣勢收斂起來,用筆也融入了篆書的中鋒筆法,使得八大山人晚期的書法線條更加立體而飽滿,七十二歲所作《河上花圖卷》堪稱八大山人的代表作,題識書法用筆立體而圓渾,顯然是融入了篆書用筆的結(jié)果,在章法上也一反先前連貫性的形制,而是通過單字間的大小變化,相互配合出錯落而和諧的美感來。

三、石濤書法的幾種變體特征

石濤以畫名為世人所重,但實際上詩、書、畫兼擅,他的書法各體皆能,又因為彼時正是碑學漸興的時期,石濤的書法受到時代風尚的影響,呈現(xiàn)出蒼?;穆?、精雄老丑的古拙書風。

大體而言,石濤的書法多出現(xiàn)在他的繪畫題跋之中,因此書法與他的繪畫具有很強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性,不僅書法的筆墨與他的繪畫一樣豐富,反之繪畫對他的題跋書法也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在石濤存世的書法作品中,最能體現(xiàn)他書風顯著特征的當屬摻雜草書字體的行書。《李白詩三首卷》是石濤北上燕京時期的作品,此時他已不安作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是想躋身于上流社會。他對于顯赫地位的熱切幻想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書法之中,此件行書作品以晉人為根基,用筆渾厚,圓筆、尖筆并用,結(jié)體方扁與頎長兼具,章法縱橫恣肆,行軸心線劇烈擺動,每三至四字形成一個小的獨立單元,使得單字之間的呼應關系更加緊密,頗具晚明王鐸的行草書意味。而石濤晚年寓居揚州時所作的《致退翁尺牘》則是他晚年書風的典型體現(xiàn)。此作字距與行距均較為緊密,章法似亂石鋪街,縱橫恣肆,光怪陸離,用筆上以圓筆為主,中鋒側(cè)鋒的對比極其明顯,巧拙相參,在起筆與收筆處有明顯的“疙瘩頭”狀的頓筆,如“念”“世”等字,這種寫法顯然是石濤受倪瓚用筆影響的結(jié)果。在石濤旅居安徽宣城期間,與當?shù)禺嫾襾硗趺埽麄兿嗷デ写杓妓?,以詩文相唱酬,而彼時安徽畫家取法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倪瓚。石濤或許是受到了這種風氣的影響,因為石濤確實也有學倪瓚一路小楷作品傳世,如五十六歲所作《訪陳定九詩楷書帖》仿倪瓚的筆意就極為明顯,不僅結(jié)體與倪瓚方扁的結(jié)體較為接近,用筆也與倪瓚有頗多近似之處。而將倪瓚楷書中較為明顯的“疙瘩頭”融入了自己的行草書創(chuàng)作當中,應屬于石濤在古人成法之上的個性創(chuàng)造,從中亦可見他不為古人所困囿的創(chuàng)新精神。

除最能抒發(fā)個人情性的行草書外,石濤最受人稱道的當屬他的隸書或是具有隸書意味的行楷書。此類作品在單獨的書作中比較少見,大部分還是存在于石濤繪畫作品的題跋當中,他將隸書的特征進一步夸張,與其雄渾丑拙的繪畫風格相得益彰,但需要注意的是,石濤這一類書法有時也寫得較為隨意,未免失之于野。

四、石濤書法與繪畫及美學思想的關系

石濤深諳“書畫同法”的美學理論,曾有“畫法關通書法律,蒼蒼莽莽率天真”? 的題畫詩。其作《山水花卉圖冊》第二開,畫兩株竹筍,點綴幾撇竹葉,畫面右側(cè)行楷書題七絕一首:

出頭原可上青天,奇節(jié)靈棍反不然。珍重一身渾是玉,白云堆里萬峰邊。

題詩則占了畫面幾乎一半的位置,且字多作露鋒,其筆畫之铦利與竹筍、竹葉的收筆處一般無二,題識用筆多作中鋒,與畫面內(nèi)容相得益彰。而第十開作叢菊一簇,用筆用墨均較為枯燥,與之相配合的是石濤的題識也采取了枯筆干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統(tǒng)一了畫面整體風格,石濤的好友李 曾評道:

所作畫皆用作字法,布置或從行草,或從篆隸,疏密各有其體。?

石濤的繪畫,尤其是小開本冊頁,是最能體現(xiàn)其線條質(zhì)量的作品,而這樣的線條質(zhì)量又與石濤的書法修養(yǎng)息息相關。

在石濤的筆下,書法往往呈現(xiàn)出不拘泥于一種體式的寫法,時而用隸書,時而用行草書,看似散漫的寫法大多數(shù)時候?qū)嶋H上是與畫面息息相關的。石濤主張“筆墨當隨時代”,這成為影響至今的一條畫論。但他更具有哲學思考意味的主張卻是“一畫之法,乃自我立”,從二分到統(tǒng)一的過程中,一切畫法都統(tǒng)一到了“我”這一美學載體上來,而石濤的書法也同樣具有這種哲思。他出身王室卻沒有享受貴族待遇,他想在新朝出世成名,卻反不被重用,最終“五十年來大夢春”。在石濤矛盾、復雜的一生中,他一直在尋找藝術上的一種平衡,而“一畫論”正是他的哲學思考完全成熟后所進行的最佳闡釋。

五、漸江、髡殘書法和繪畫的獨立與統(tǒng)一

與八大山人和石濤相比,漸江、髡殘二人的單獨書法作品更加少見,談論此二人書法時,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從題畫書法來進行分析。

漸江的山水致虛守靜,雖出自倪瓚,但卻變倪瓚之簡淡為冷逸,畫面多直線,營造出奇崛寧靜的美感。漸江“行書入魯公之室,楷法倪瓚……題畫書行于世” ? 。漸江題畫從倪瓚多用楷書,間或以小篆記之。漸江作書用筆蒼勁遒逸,《黃山漸江師外傳》中說:

云谷僧常為其祖寄公請書塔銘,師踞石運思,筆致遒逸,得晉魏風味,傳之士林,以為海岳書《龍井方圓庵記》今再見也。?

漸江題識的用筆和他作畫的用筆較為一致,線條精致嚴謹而蒼勁有力,在結(jié)字上漸江有意識地將字形拉長,字勢端莊而穩(wěn)健,用墨則將濃淡枯潤隱含于線條之中,干凈利落而清晰靈動,即所謂“于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乃真本耳” ? 。

髡殘二十七歲時自剃為僧,明朝滅亡后很可能還參加過抗清斗爭, ? 其畫“粗服亂頭”“緬緲幽深”,在學“元四家”王蒙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造,與湖北畫家程正揆合稱“二溪”,與石濤合稱“二石”。髡殘性格暴躁,或許與他長年受風濕病、胃病以及疥癬的困擾有關, ? 髡殘這種性格必然影響了他書畫創(chuàng)作的面貌特征,與漸江筆下超然冷逸的“靜”態(tài)相比,髡殘筆下流露出的是變化無常的“動”態(tài)。髡殘在題程正揆山水畫時,透露出他關于“書畫同法”問題的觀點:

書家之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銀鉤蠆尾同是一筆,與畫家皴法同一關鈕。?

唯一遺憾的是,目前并沒有發(fā)現(xiàn)關于髡殘書風來源的記錄,但從這段題識的書風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明顯的髡殘學顏真卿的痕跡。顏真卿的行草書雖出于“二王”,但卻極具個人風格特征,顏字用筆遒勁肅穆,帶有金石篆籀意味,結(jié)字也并無既定規(guī)律,而是大小、疏密相間,用墨亦是枯潤濃淡變化無窮。前文提到髡殘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強烈的遺民情懷,使他更容易把握住顏字的精髓。與顏字相比,髡殘的行草書風更加雄渾,一方面是由于工具的原因,髡殘的山水畫喜用短鋒禿筆,其作書的工具必然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髡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吳鎮(zhèn)的影響。髡殘山水畫學過吳鎮(zhèn),因此能將王蒙的細密秀潤一變蒼雄厚重,而髡殘善于將書法用筆融入山水創(chuàng)作當中,那么在書法方面他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吳鎮(zhèn)的影響。邵松年評髡殘畫曰:

石溪山水如草法,筆筆空靈,筆筆沉實,雖極恣肆而無不在規(guī)矩之中,誠大家也。?

髡殘雖然山水學王蒙,但實際只是學了王蒙構(gòu)圖的繁密樸茂而已,其精神內(nèi)核卻是將書法的筆意融入畫面,以焦墨禿筆作時斷時續(xù)的短線條代替了王蒙細密連綿的長線條,正如程正揆評:“草木風雷,自先變動,光怪百出,奇哉!”髡殘的書法到晚年愈見老辣雄渾,上海博物館藏髡殘作《山水冊》十開,其中第三、四、六開的題識用筆帶有明顯的波磔停頓,用墨方面濃淡枯潤對比十分明顯,枯筆亦出現(xiàn)大量的飛白效果,與冊頁的畫風較為一致,均屬于拙樸老辣的一路。在最末一開冊頁上,髡殘題寫了他著名的畫論:

畫者,吾之天游也,志不能寂,五岳無濟勝之具,索之殘煤短楮之間,聊以卒歲云耳。曾有偈云:“十年兵火十年病,消盡平生種種心,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猶向畫中尋?!?

此段題跋不僅內(nèi)涵深刻,且書法蒼勁老辣,更兼是髡殘老年所作,書法與書寫內(nèi)容所傳達出的自由無羈之意,已臻于化境。

六、結(jié)論

清初四僧的繪畫在當時獨樹一幟,他們的書法往往為畫名所掩。在研究他們的書法時,需要注意將繪畫與書法的審美觀點聯(lián)系看待。四僧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繪畫與書法是相對統(tǒng)一的,并不刻意營造出對比變化,而這樣的風格共性與他們遺民的出身、苦悶的思想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隨著研究者對四僧藝術的關注日益增多,他們的書法也當與繪畫一樣,在書法史上得到應有的地位與尊重。

注釋:

①邵長蘅《八大山人傳》,轉(zhuǎn)引自《八大山人全集》,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

②石濤《題八大山人作〈大滌草堂圖〉》,轉(zhuǎn)引自《石濤全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③轉(zhuǎn)引自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④楊賓《大瓢偶筆·論國朝人書》,轉(zhuǎn)引自《書法研究》,2007年第6期。

⑤陳鼎《虞初新志·八大山人傳》,清乾隆庚辰重刊本。

⑥轉(zhuǎn)引自《八大山人書法全集》,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⑦轉(zhuǎn)引自齊淵《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上)》,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⑧同上。

⑨同⑤。

⑩轉(zhuǎn)引自左晨《興來即揮毫,游戲三昧前——淺析八大山人〈傳綮寫生冊〉》,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普濟著,蘇淵雷注《五燈會元》,中華書局,1984年版。

?轉(zhuǎn)引自王亦旻《影響八大山人晚年書法風格的幾個因素》,見于《東方藝術》2008年第8期。

?同上。

?轉(zhuǎn)引自耿言妮《石濤書法研究》,山東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

?李 《大滌子傳》,見于《虬峰文集》卷十六,清康熙庚辰刊。

?靳治荊修,吳苑等纂《歙縣志》,清康熙刻本。

?轉(zhuǎn)引自王世清,汪聰《漸江資料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楊翰《歸石軒畫談》,轉(zhuǎn)引自王世清、汪聰《漸江資料集》。

?轉(zhuǎn)引自呂曉《髡殘抗清問題考辨》,見于《藝術探索》,2006年第1期。

?轉(zhuǎn)引自呂曉《清代髡殘學畫歷程與筆性分析》,見于《榮寶齋》,2011年第9期。

?作品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邵松年《古緣薈錄》卷六,清光緒三十年刻本。

?作品見于上海博物館。

猜你喜歡
八大山人石濤書風
建構(gòu)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識譜系
——評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美育學刊(2023年5期)2023-10-16 04:53:40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圖》
收藏與投資(2023年9期)2023-10-05 09:44:46
八大山人作品欣賞
石濤山水畫藝術探微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8
論石濤之畫法與禪法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2:06
民國時期的北京書風·馬敘倫
藝術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4:55
書風詩韻
弗利爾美術館解謎八大山人
中國收藏(2015年8期)2015-08-25 23:10:36
書風詩韻
《蒼松秋色》
石泉县| 固原市| 浦城县| 常山县| 汝南县| 延吉市| 奇台县| 确山县| 隆子县| 新昌县| 兴宁市| 陵水| 青州市| 西藏| 晋城| 崇礼县| 平湖市| 武宣县| 崇州市| 东兰县| 南阳市| 鹰潭市| 杭州市| 靖边县| 平乐县| 静乐县| 永仁县| 铅山县| 花莲市| 老河口市| 河曲县| 信丰县| 察隅县| 五台县| 紫金县| 灵台县| 松桃| 库车县| 海兴县| 新巴尔虎左旗|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