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嬌,張?zhí)鹛?/p>
(1.紅河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院,2.紅河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云南蒙自 661199)
親屬稱謂詞是詞匯系統(tǒng)中語義功能精密、描述準確、內(nèi)涵豐富的一類詞。作為一種基本詞匯,以簡潔明了、相對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表現(xiàn)出深遠復雜、意蘊深刻的婚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組織結(jié)構(gòu)和親屬關系。親屬稱謂詞是標明一個民族血緣、婚姻關系的語言符號,其語音特點、構(gòu)詞方式、詞源能夠直接反映了本民族語言自身的特點,并間接映射出這個民族的家庭結(jié)構(gòu)、社會關系、文化特征。
孟德縣地處越南萊州省西北部邊境地區(qū),與云南金平縣接壤,邊境線長130.2千米,下轄1鎮(zhèn)13鄉(xiāng),其中,6個鄉(xiāng)與我國金平縣接壤,包括:秋魯(Thu)、卡朗(Ka、木噶(Mù)、大壩(Tá)、巴烏(Pa)、巴衛(wèi)石(Pa)。孟德縣是越南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木噶、新頭(Xín)、中寨(Trung)、秋魯、卡朗等5個鄉(xiāng)居民絕大多數(shù)都是哈尼族,使用哈尼語進行日常交流,受其他民族影響較小,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保留了哈尼語獨特的文化。
親屬稱謂詞是越南哈尼族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哈尼族交際中不可或缺的表達形式。通過對越南萊州省孟德縣哈尼族親屬稱謂詞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本文選取哈尼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44個親屬稱謂詞語作為研究對象(詳見表1),據(jù)此考察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詞的語音特點、構(gòu)詞方式,并對詞源進行粗淺探討。
表1 越南哈尼族主要親屬稱謂表
在表1中,以“己身”為中心,包含了上至(外)祖父母下至(外)孫子女共五代的血親稱謂,涵蓋了越南哈尼族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常用的親屬稱謂詞。從以上44個親屬稱謂詞中可以看出以下整體特點:第一,重視核心家庭。嚴格區(qū)分核心家庭與核心家庭外的親屬稱謂。在父母這一輩,父親稱謂“a31da33/a55pa33”區(qū)別于“伯父da55m?33”“姑父a31s?31”“姨父a31s?31”。母親稱謂“a31ma33/a55ma33”區(qū)別于“姨母ma55ma33”“姨m?55m?33”“舅母m?55m?33”。在子女這一輩,兒子稱謂“za31lhu33”區(qū)別于“侄子za31du33”“外甥”。核心家庭外的親屬稱謂具有概括性,姑父和姨父都可以稱為“a31s?31”,姨和舅母都稱為“m?55m?33”。第二,男女有別。性別之分是人類語言中分辨親屬的基本要求之一。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有明顯的男女性別差異,不論是同輩兄弟姐妹,還是祖輩、父輩、兒輩、孫輩之間,性別意識極為明顯。女性稱謂詞中常帶有“ma33”,男性稱謂語中常帶有“pa33/p?55/pha31”。第三,注重區(qū)別輩分。輩分是親屬稱謂中不可或缺的結(jié)構(gòu)原則,也是婚姻關系的協(xié)調(diào)因素,決定著親屬稱謂的面稱使用。在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用不同的詞語標記輩分?!皃?55”標記祖輩,“za31”標記兒輩,“”標記孫輩。第四,內(nèi)外有別。在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祖父/母”在前加“kh?55t?u31”,“外祖父/母”在前加“ni55t?u31”?!皩O子”稱作“”,“孫女”稱作“”,“外孫”則在前加“ni55”。
通過分析以上的語言結(jié)構(gòu),可歸納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結(jié)構(gòu)特點。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詞都是以元音作結(jié)尾的音節(jié),即開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由一個輔音+一個單元音及聲調(diào)構(gòu)成。絕大多數(shù)親屬稱謂詞由雙音節(jié)詞構(gòu)成,少部分由三音節(jié)詞和四音節(jié)詞構(gòu)成,以上44個親屬稱謂詞中,有34個為雙音節(jié)詞,2個為三音節(jié)詞和8個為四音節(jié)詞。
2.韻母特點。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詞中的韻母均為單元音韻母,無復合元音韻母。
3.調(diào)值特點。大部分親屬稱謂詞的調(diào)值組合相對固定,均為“31調(diào)”和“55調(diào)”。其中,帶有“a”詞頭的親屬稱謂詞,除“a55k?33(哥哥)”和“(姐姐)”為55調(diào)外,其他的均為31調(diào)。
4.借詞特點。受漢語西南官話的影響,吸收、借鑒了其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讀音,比如“a55k?33(哥哥)和“a55dzε31(姐姐)”就是漢語借詞。
親屬稱謂詞是哈尼語中的基本詞匯,具有穩(wěn)定性、常用性的特點,組合、派生有一定規(guī)律。分析越南哈尼族常用的44個親屬稱謂詞,主要構(gòu)詞方法有以下三種:一是附加式,即由詞根加附加成分構(gòu)成,“(詞綴)+詞根”或“詞根+(詞綴)”。使用最普遍的詞綴是“a31”和“a55”,表1 中出現(xiàn)的前綴“a31”或“a55”的親屬稱謂詞都屬于附加式。二是復合式,指至少由兩個不相同的詞根語素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新詞的方法,即由“詞根+詞根”的方式構(gòu)成。如在“母親a31ma33”前加上“kh?55t?u31”則變成“祖母”,加“ni55t?u31”則變成“外祖母”。三是重疊式,越南哈尼族使用重疊的親屬稱謂并不多,主要有3個。如“ma55ma33(伯母)”,“m?55m?33(舅母)”,“??55??33(舅父)”。
此外,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詞具有詞根標記特性。部分親屬稱謂詞詞根語素能夠標明被稱呼者的性別?!癿a33”在越南哈尼語中常用于指“女(與男性相對,表示女性)”或“母(與公相對,表示雌性)”。在女性親屬稱謂詞中,常使用“ma33”來標記女性,如“a31ma33(母親)”“ma55ma33(伯母/叔母/姨母)”“kh?31ma33(兒媳)”“(孫女)”。還有標明男性/雄性的語素“pa33/p?55/pha31”,包含這三個詞根語素的親屬稱謂詞大多表示男性親屬,如“kh?55t?u31a31p?55(祖父)”“ni55t?u31a31p?55(外祖父)”“a55pa33(父親)”“ju31pha31(岳父)”“(孫子)”等。
在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的“男性”稱為“pa33/p?55/pha31”,“女性”一律稱為“ma33”。動物類的“公性/雄性”稱為“”,如:“?u31ni55la31xi55(公黃牛),a31?u31la31xi55(公水牛),(公山羊),j?55pha31(公綿羊),(公豬),(公狗),xa33ph?55(公雞);動物類的“母性/雌性”一律稱為“ma33”,如:“?u31ni55?u31ma33(母黃牛)”,“m?31ma33(母馬)”,“(母山羊)”,“j?55ma33(母綿羊)”,“(母豬)”,“kh?31ma33(母狗)”,“xa33ma33(母雞)”。植物類的“雄性”稱為“ph?55”,“雌性”稱為“ma33”,如:“(雄花)”,“(雌花)”。此外,可以參照哈尼語的性別詞,如見表2:
表2 越南哈尼語性別詞
由此可見,哈尼族親屬稱謂“pa33/p?55/pha31/ma33”與動植物“兩性”詞“”同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的“pha31/ma33”和動植物“兩性”稱謂“pha31/ma33”是越南哈尼族對人類和物種性別在語言中的直接反映,是哈尼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兩性”的認知結(jié)果,反映了哈尼族的性別觀。
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的“a55k?33(哥哥)和“a55dzε31(姐姐)”為借詞,與漢語中的云南方言同音同義。越南哈尼族集中居住在越南北部山區(qū),越南哈尼族長期以來受漢族文化的影響,這為哈尼語中保留漢語借詞提供了歷史依據(jù)。楊六金等認為,“越南哈尼族的歷史傳說、族源、族稱、遷徙和父子連名譜系等內(nèi)容表明他們和中國哈尼族同源,并且是從中國云南南部和老撾西南部遷徙過去的。”[1]越南哈尼族研究專家朱垂蓮(Chu Thùy)認為,現(xiàn)今居住在萊州省和老街省的大部分哈尼族都是從云南省金平、綠春兩縣遷徙而至。[2]在越南學者羅玉(Lò)和裴國慶(BùiKhánh)的《萊州孟德哈尼族對森林、水源的開發(fā)和管理》一書中也提到:哈尼語詞匯中存在一部分漢語借詞。[3]綠春縣大寨哈尼話中的“哥哥”稱為“a55go33”,越南哈尼語為“a55k?33”,這是越南哈尼語語音系統(tǒng)演變中的濁輔音清化現(xiàn)象,符合藏緬語族語音演變規(guī)律。
哈尼語與拉祜語同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拉祜語中的“kh?55ma33”可以簡稱為“kh?55”。在越南哈尼語中“kh?31ma33(兒媳)”的中心語是“kh?31”,“ma33”經(jīng)常用于哈尼族和拉祜族的女性親屬稱謂。
另外,“a31ni55”是對“弟弟妹妹”的稱謂,但在現(xiàn)代親屬稱謂中,在“a31ni55”后加“za31mi31”成為對“妹妹”的稱謂,“za31mi31”在這里是“女人/女性”的意思。
親屬稱謂系統(tǒng)是人類社會家庭狀況的原始記錄,羅常培在《語言與文化》一書中指出,民族中的親屬稱謂可作為研究初民社會中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的佐證。[4]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與越南哈尼族婚姻、家庭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可以大致分析出越南哈尼族婚姻經(jīng)歷過血緣群婚、普那路亞婚、對偶婚三種婚姻形態(tài),當下越南哈尼族在國家“一夫一妻制”的要求下,早已進入對偶婚時代。
血緣群婚指同輩的親兄弟姐妹和從兄弟姐妹集體相互通婚的模式。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婚姻形態(tài)。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尚保留著這種婚姻形態(tài)的遺跡。在父母輩,伯母、叔母、姨母同稱為“ma55ma33”,姑父、姨父同稱“a31s?31”,舅母、姨同稱“m?55m?33”,沒有區(qū)分血親和姻親。血緣婚姻的根源是同胞兄妹互為夫妻,從洪水神話中的兄妹稱呼,當今兄妹稱謂與情哥、情妹在語音、語義上的關聯(lián)及哈尼族父子連名譜系中兩位男女祖妣關系,足以證明哈尼族存在過血緣婚姻。此外,“姐夫”與“姑父”“姨父”同稱“a31s?31”,這也反映了不同輩分的人互相婚配的現(xiàn)象,是血緣群婚制的結(jié)果。
血緣婚后來演變?yōu)槠漳锹穪喨夯?,也叫伙婚,伙婚是若干直系和旁系的姐妹集體地與彼此的丈夫相互通婚,或者若干兄弟集體地同彼此的妻子通婚。這種婚姻形態(tài)排除了親兄弟姐妹通婚,婚配對象變?yōu)楣没蚓思业淖优?,以血緣為紐帶的母系氏族開始建立起來。甲氏族的兄弟姐妹與乙氏族的兄弟姐妹互為夫妻。在母系氏族時代,兄弟們與這些異氏族婦女所生的子女便留在異氏族內(nèi),而留在本氏族內(nèi)的血親,只有各代女兒的子孫。因此,甲氏族的男性為其姐妹子女的舅父,甲氏族的女性為乙氏族女性子女的舅母、姑母。[5]再加上外甥與表姐妹又互相婚配,于是出現(xiàn)表姐妹的姨母為外甥的舅母,因此出現(xiàn)舅母、姨母同稱為“m?55m?33”。姨舅不分的親屬稱謂,表明古代哈尼族社會經(jīng)歷了普那路亞群婚家庭階段。
對偶婚由普那路亞家庭發(fā)展而來,是由伙婚向單偶婚過渡的一種婚姻形式。對偶婚使得子女親生父親的身份開始能夠被準確地識別,“a31da33/a55pa33(父親)”的出現(xiàn)標志著對偶婚的形成,并最終發(fā)展成為專偶婚。
親屬稱謂詞是越南哈尼語中的基本詞匯,前述44個主要親屬稱謂包含了上至祖輩下至孫輩共五代人,反映了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重視核心家庭、區(qū)分輩分、男女有別、內(nèi)外有別等特點。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詞均為開音節(jié),由2-4個音節(jié)構(gòu)成,其中雙音節(jié)詞占絕大多數(shù),調(diào)值較為固定,有漢語借詞現(xiàn)象。構(gòu)詞方式以附加式和復合式為主,具有詞根標記特性?!皟尚浴庇H屬稱謂源于哈尼先民對動植物“兩性”的認識,“父母、男女”的許多稱謂都與“公母”有淵源關系。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中個別詞語與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其他語言、漢語具有同源關系,有的稱謂直接源于云南漢語方言。通過對越南哈尼族親屬稱謂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古代哈尼族由血緣婚,經(jīng)過普那路亞婚和對偶婚,到一夫一妻婚和現(xiàn)代個體家庭發(fā)展演變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