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一次次推進,對于歷史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點,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愛國情懷。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利用課堂對話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提升學生對話水平,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實現教師對于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掌控。
一、引入問題,引導學生對話
對話是師生或者是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表達個人觀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歷史教學中有很多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需要學生參與對話、參與表達。但是,在課堂互動中,有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討論中,因為他們對很多歷史問題并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入一些于學生而言較為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參與對話,讓學生深入思考,實現課堂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時,教師就應該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然后引出這個政治制度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引入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進行古今對比,從而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分析學生回答,提升對話水平
在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只言片語的回答中獲得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情況。學生參與到課堂對話以后,不管對知識點的認知是否正確,都要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這一事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條論述,如: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第二……第三……以此模式進行論述。
三、剖析對話內涵,體現對話價值
雖然主觀性問題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歷史問題的分析也是百變不離其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分析學生表達的觀點是否能夠凝練主流思想,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時,學生需要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發(fā)生原因、失敗的原因,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等。對于評價類問題,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論述,但是還是要能夠總結出最為切中要點的內容,如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等。如果學生在評價時沒有涉及這一要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重視事件的主體,發(fā)現運動失敗的根源問題。
四、及時給予肯定,維持學生自信
學生的學習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鼓勵。尤其是對于一些平時羞于表達的學生來說,對他們的肯定能夠支持他們不斷地參與接下來的對話,營造活躍的歷史課堂氛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表現自己,分享觀點。同時,教師也需要觀察何種學生更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而并非只是關注課堂上表現較好的學生。
例如,在教學《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概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能僅局限于讓班級幾個活躍分子去回答,可以找班級中一些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如知識點概述不全等。課堂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很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肯定,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對話環(huán)節(jié)。對話是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在對話的不同環(huán)節(jié)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觀察學生的優(yōu)勢與劣勢,從而實現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觀察,教師才能夠發(fā)現問題,改進問題?;谡n堂觀察的歷史課堂教學一定可以創(chuàng)設更加高效的歷史學習課堂。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課堂觀察改進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9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