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堯
閱讀能力囊括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應該獲得的一些技巧,在安排閱讀過程中,老師還需要有側重點地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合語文課堂所傳授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更好重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靈活掌握運用語言,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水平,從而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只有全面提升語言核心素養(yǎng),方可以符合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閱讀積極性調動起來
對于小學生來講,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他們的注意力依舊很難整節(jié)課都集中起來,所以老師可以在課程進行到一定時間后安排一些有趣的有關閱讀的活動,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閱讀習慣時,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會讓小學生們更快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一些集體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一起學習閱讀,而不是讓閱讀變成僅僅只是一個人的活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集體性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誦完后,學生們會對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集體討論,交流意見,然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問題的見解,給予肯定的態(tài)度。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們的自信心大大增加,不會懼怕表達自己。
例如,語文老師在教學課文內(nèi)容時,可以設置一些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當老師在上到《烏鴉喝水》這一篇課文時,可以借助書本里的道具,一瓶水,和一把小石子,讓學生們思考問題“小烏鴉想喝水但是水不夠滿,小烏鴉喝不到想讓同學們幫幫他,在不傾斜瓶子和只能用小石子的情況下怎么樣才能讓小烏鴉喝到水呢?”在設置疑問之后,能夠有效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讓學生們自由討論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帶著對問題的疑惑一起將課文朗誦一遍,尋找正確的答案,得到烏鴉到底怎樣才喝到水。這樣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
在上述例子中,可以得到借助于關于文章內(nèi)容的一些道具,可以讓學生們加深對文章的印象,當然也可以放一些與文章相應的圖片與音樂,這樣通過對學生們的感官刺激,會加深學生對于閱讀興趣,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閱讀這一原本枯燥乏味的印象改變。
二、運行新型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一些新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xiàn),無論是新型的閱讀方式還是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老師針對學生當下所面臨的閱讀問題應該不斷地調整尋找更加契合學生閱讀的手段,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內(nèi)容知識的收集和積累,讓學生通過新的閱讀方式能夠學習到新的內(nèi)容。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習作練習“我的植物朋友”當中,這一練習不同于之前的寫作手段,更加偏向于一種說明文,主要需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加入自己通過觀察以及資料搜查以后對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一個解釋說明,而不是之前單純的記敘還有抒情。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資料的查詢閱讀,然后通過多媒體一些視頻的講解讓學生更加清楚植物的一些特性,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到平時課本上稀有的知識,從而運用到寫作當中更加真實可信。利用多媒體改變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讓學生采用另一種方法學到更多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
閱讀的方式有很多,通過不同的方式可以從不同角度促進學生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適時的改變閱讀模式有利于改變學生對于傳統(tǒng)閱讀課堂的單一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更多閱讀內(nèi)容,進行獲得更多知識提高學生的積累。
三、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傳授良好的閱讀方法
隨著時代的變化,新型的教育手段應該被廣泛利用到教學課堂當中,課堂和課外利用網(wǎng)絡手段廣泛的查閱多種方面的資料,加強對于網(wǎng)絡的利用程度同時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對老師對學生都有更多知識的涉及,對文章的背景也會有更多的了解,多方位讓學生解課文內(nèi)容對文章的主要思想也能夠更快速地獲取。針對不同的學生來講他們所按興趣的內(nèi)容一定是有差別的,針對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可以安排不同的閱讀手段,在課文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的查找和擴展,還可以邀請對這個部分同樣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查找資料,然后再課堂上進行分享。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篇文章的學習進程當中,對于校學生來講對鄧小平的認識度還不夠深刻,老師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有關鄧小平事跡簡潔的視頻給學生看,然后再向學生們展示這篇文章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背景和主題,以及這篇文章想要向同學們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內(nèi)容,更加直觀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利用多媒體教學讓老師節(jié)省了課堂引入的時間,也讓學生更加愿意用這樣一種方式進行學習。
網(wǎng)絡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學習平臺,對網(wǎng)絡的利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讓學生更能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許多種針對學生閱讀的軟件應運而生,利用網(wǎng)絡的先進性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單一閱讀課堂的枯燥性。在進行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的學習當中,有些同學對于諸葛亮的智慧有非常大的敬佩之情,有些同學對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描繪非常感興趣……學生的關注點多種多樣,因此老師可以單獨拿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查找,對于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一個擴展。依賴于網(wǎng)絡和書本的資料,盡可能多的延伸興趣點。資料查找這一過程結束以后老師可以邀請同學來分享自己查找到了哪些內(nèi)容,自己又是如何找到這些資料的,這些找到的資料與我們的課文有哪些聯(lián)系,通過互動的一種方式讓學生更投身在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資料閱讀的過程當中。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老師分享自己查找有關課文課外資料的一些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多方位更高效的獲取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東西,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
如果讓學生對于課文當中的每一個重要點都感興趣是不可能的,因此,反觀這樣的一張可能性,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點著重查找資料多方位閱讀,與同學分享并且傾聽同學一些非常好的閱讀方法不斷改進,找到一種最優(yōu)的閱讀方式。
四、有效啟發(fā)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對于一些重難點的詞句分析理解還是需要老師的一個引導和幫助。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面,不僅僅局限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更多則應關注到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思維方式。在傳統(tǒng)的文本細讀模式下,盡管能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相應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但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多部文學作品的比較以及理解存在著的一定的難度,難以掌握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所在,特別是也無法提升學生在文學作品的歸納及總結方面的能力。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能有效幫助學生在更高的層次上來進行分析文學作品,全面保障自身的閱讀思維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所認識的字詞還比較少,詞匯量達不到自主閱讀的水平,更不用說理解文章主要意思了,因此,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理解文章重要詞句的意思。在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這一課的學習中,老師需要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在課堂開始就一起朗讀一遍然后再進行接下來的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這篇文章出來文章中的字詞句段某些重難點部分的學習以外,還有一個升華的中心思想內(nèi)容:這一根扁擔不是普普通通的扁擔,它所承擔的不僅是糧食,還有一輩人的堅韌、同甘共苦的精神,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不畏困難努力和人民共同戰(zhàn)斗的覺醒和意志。僅僅憑借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是很難理解到這一個層次,但是在老師進行這一個全文主旨點撥過程中是可以逐漸讓學生自己交流理解的,老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安排幾個段落,讓學生自己討論從這幾個段落當中讀出來什么情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設置有討論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來推動學生積極的思考。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還可以進行一些獎勵,幫助學生形成一種閱讀自信心。
通過老師的帶領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到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已經(jīng)當中去,而讓學生自己交流討論文章中心主旨又可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二者相互搭配更快的簡要把握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閱讀更多的內(nèi)容,這樣提高了閱讀效率,增加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自然能全面保障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的提升,能保障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思維能力以邏輯思維水平,以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切實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五、加大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把控能力
每個同學的感興趣部分肯定有一定的偏差,針對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有針對性地給不同類別的學生安排更多的閱讀書目任務,在完成老師布置完成閱讀內(nèi)容和任務之后,老師邀請學生來進行自己閱讀書籍的分享,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把控能力。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習作練習“續(xù)寫故事”這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有非常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來能夠更加靈活的富有想象力的編寫一個片段或者一個一個完整的故事。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所需要擁有的能力是盡可能美化修飾自己的文章,完成度更高地將文章寫優(yōu)美的同時更加合情合理,所以,老師更應該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并且在閱讀之后進行一系列的閱讀報告分享。在學生進行文章閱讀之后,在課堂由老師開講之前,應該讓學生先來進行分享,學生可以自己主動,也可以使老師挑選幾位同學來分享自己喜歡的段落以及文章主要內(nèi)容,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結構,對文章有一個更好的結構性掌握。而進行文章主要描寫內(nèi)容分享的過程也是拓展學生的課外興趣閱讀,在他們了解其他與文章相關的過程中一定也會進行一些資料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同樣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讓他們感覺閱讀和了解新知識一樣的有趣。然后老師的部分知識將學生們所分享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概括性的講述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只有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才能夠讓學生更理解故事內(nèi)容,順利地完成故事的續(xù)寫,該分享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一種掌握和把控能力。
整本書的閱讀對于學生來說一定是很困難的,所以為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老師在擴大閱讀目錄范圍時應該選取其中某些重要點,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閱讀,在閱讀之后進行分享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反思,通過說的方式提高學生寫的能力。
總之,在全面開展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運用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符合新課改的時代背景要求,為學生今后的全面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