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 赫
蘇軾好與人交往,不分達(dá)官顯貴抑或庶民百姓,但他雖泛交但也慎交。他與文同的交游經(jīng)歷雖不如與黃庭堅(jiān)等文豪之交往般為人所熟知,但仍不失為文壇藝史上的佳話。二人的交往源于文、蘇兩家的不凡關(guān)系:蘇洵赴京任試校書郎,與文同在朝共事。后兩家喜締姻親,文同之子娶蘇轍之女為妻,蘇軾聞此喜訊,更有言:“從來交契如此,又復(fù)結(jié)為無窮之歡,美事美事?!蔽耐c蘇軾相見較晚卻一見如故,相知恨晚,云山遠(yuǎn)隔卻幸得信步閑吟,雖為忘年之交,卻頗不寂寞,真是一蓑煙雨任平生,詩酒還需趁年華。
“我官于歧,實(shí)始識君。廣口秀眉,忠信而文。志氣方剛,談詞如云”,蘇軾在《再祭文與可文》里寫下與文同的初次相遇。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時近八月,蘇洵在京試秘書省校書郎,蘇軾、蘇轍亦在京,而文同為秘閣校理,點(diǎn)校中秘書,直至冬日才離京返蜀。其間,蘇軾與文同并未謀面,倒是蘇轍先與文同有了往來。蘇轍在《祭文與可文》中說:“與君結(jié)交,自我先人。”次年,蘇軾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治平元年(1064年),文同在永泰故里為父守喪之后,在春草正綠、萬卉齊茁的五月服除歸朝。在奔赴漢州任副職途經(jīng)鳳翔后,才與蘇軾有了見面訂交的機(jī)會。兩人一見如故,珍惜這相知相得的機(jī)遇,終日談?wù)?。蘇軾贊嘆文同“志氣方剛,談詞如云”,文同也認(rèn)為自己與蘇軾一見同心。他在《寄題杭州通判胡學(xué)士官居詩四首·月巖齋》詩中寫道:“子平一見初動心”,還說:“子平謂我同所好”。蘇軾在《石室先生畫竹贊(并敘)》中對文同做了形象的描繪:
與可,文翁之后也。蜀人猶以石室名其家,而與可自謂笑笑先生。蓋可謂與道皆逝,不留于物者也。顧嘗好畫竹,客有贊之者曰:先生閑居,獨(dú)笑不語。問安所笑,笑我非爾。物之相物,我爾一也。先生又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發(fā)妙。竹亦得風(fēng),夭然而笑。
此次見面,蘇軾29歲,文同47歲,將近20年的年齡差距未曾阻斷兩人的興致相投、相聊甚歡,原各自以為獨(dú)抱高懷的心境竟有了分享之人,對彼此倍加善頌善譽(yù),向慕之情溢于言表。
蘇軾與文同一生僅有兩次見面,聚少離多,山阻水隔,但并未使他們稍疏問候。他們時通聲氣,書簡不斷,時相唱和。應(yīng)和間不見年齡的差距隔閡,反而多見友人間的不拘小節(jié)甚至狂放。二人都是獨(dú)具文心之人,唱和詩作,盡顯性情與才情,訴盡生命中的聲音。
據(jù)統(tǒng)計(jì),文同關(guān)于蘇軾的詩文今存19篇。蘇軾更是格外會用詩句存證情誼,他寫就的關(guān)于文同的詩文超過79篇。此外,除上錄詩文外,還有如下諸作寫作時間、地點(diǎn)不明,即蘇軾的《文與可琴銘》《文與可畫墨竹屏風(fēng)贊》《戒壇院文與可畫墨竹贊》《文與可枯木贊》《跋文與可論草書后》《跋文與可紆竹》《與可拾詩》。二人憑借詩賦這些可讀可賞之物傳情達(dá)意,其中之美妙,時至今日仍讓人拊掌稱贊。文同之詩平實(shí)暢達(dá),韻味緬邈,蘇軾時時希望收到他的近作,曾寫道:“老兄盛作尚恨見少,當(dāng)更蒙借示,使劣弟稍稍長進(jìn),此其為賜,又非頒惠墨竹之比也?!睂?shí)見二人不僅文心相通,而且對書畫這般移情之物,亦頗多往來。
朝與竹乎為游,暮與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文同愛竹,蘇軾亦愛竹,這是他們深厚友誼的基礎(chǔ)。二人不僅寫竹,而且繪竹。文同以竹為師,以竹為友?!镀綀@集》里輯錄下蘇軾對文同的評價(jià):“蘇文忠公謂亡友文與可有四絕: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世少知音,惟予一見識其妙處。又有詩云:‘詩人定何人,游戲得自在。詩鳴草圣余,兼人竹三昧?!彪m然蘇軾對文同的四絕做了一番排列,只將其畫排到四絕之末,但對他的墨竹,史上仍留下不少盛贊。如《石林詩話》認(rèn)為,文同“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宋史本傳》說他“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且“又善畫竹”;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評其:“以文學(xué)名,操韻高潔,畫筆尤妙”;《四庫全書總目·丹淵集提要》云:“同早以文章受知文彥博。其詩如‘美人卻扇坐,羞落庭下花’諸篇,亦盛為蘇軾所推。特以墨竹流傳,遂為畫掩,故世人不甚稱之。然馳驟于黃、陳、晁、張之間,未嘗不足頡頏上下也”;明代張丑《清河書畫舫》中說:“文湖州以畫竹名天下”;等等。文同的墨竹瘦勁清逸,竹葉創(chuàng)深墨為面、漆墨為背之法。相傳為其所作的《墨竹圖》,一枝修竹,幾叢新葉,一派“風(fēng)含翠第娟娟凈”之韻味,郭若虛也不禁稱贊“富瀟灑之姿,逼檀奕之秀”。
受文同影響,蘇軾對竹也是一片癡愛,曾有“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的名句。傳為其所作的《瀟湘竹石圖》構(gòu)圖奇特,匠心獨(dú)運(yùn),可謂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懷的文人畫典范。另有《枯木竹石圖》,石狀尖峻硬實(shí),石皴卻盤旋如渦,石后幾枝竹葉,扭曲盤結(jié),筆意枯淡,自成一格。米芾《畫史》中說:“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秉S庭堅(jiān)在《題子瞻枯木》中說:“折沖儒墨陣堂堂,書人顏揚(yáng)鴻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fēng)霜?!?/p>
《墨竹圖》北宋·文同絹本墨筆 131.6cm×105.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蘇軾有關(guān)文同的詩文中,幾乎都涉及竹。如蘇軾在《墨君堂記》中寫竹:“風(fēng)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痹谫濏炍耐?jié)操的同時,也以竹明己之志。蘇軾與文同締結(jié)的是超越文字與繪畫的深情厚誼,歸根結(jié)底為對彼此品行的認(rèn)可與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