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林沖雪夜上梁山,王倫卻不肯收留,推說他“不知心腹”,定要他殺一個人提了首級來方可,這叫作投名狀。
這一個首級,意味可多了:從此,林沖手上確實有了人命,回不去凡人世界了;從此,林沖也和山上的大伙一樣了,不再特別;從此,林沖必須服從江湖規(guī)矩,無法翻身了。
就像古來各國外交,多要交換質子、約為婚姻,既顯和睦,也算互挾人質。以此類推,想要交心,須將把柄送到對方手里,才能讓人放心。納個投名狀,才算真的融入團隊了。
聰明的人,懂得通過自污來繳納投名狀。就像林沖似的,殺個人,顯得自己也不干凈了,王倫才敢相信他。
許多長輩都愛拿這句話斥責我們:“就你不一樣!”如果你反問一句:“不一樣,有啥壞處嗎?”這就說來話長了。
農耕民族扎根于農村,因為務農必須將勞動力控制在土地上,所以在農耕社會,人口流動不算頻繁,于是大家更重視本鄉(xiāng)本土的熟人關系,不喜歡陌生,不喜歡出格。在我的上兩輩人眼里,從事商業(yè)約等于投機買賣;大家普遍推崇扎實肯干的人,鄙棄耍心思的。所以,我的長輩們喜歡安分守己,喜歡節(jié)儉實用,覺得大家都該一碗水端平。本鄉(xiāng)人更愿意結群,而對外來的、與本鄉(xiāng)人不一樣的人,會心生警惕。
“投名狀”與“自污”,都是從這種“知根知底,別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概念里延伸出來的,但這種心態(tài)顯然過于理想。眾所周知,人群形形色色,參差多態(tài)乃世界之本原。秉持求同存異這一原則,有助于我們活得不那么憋屈。
而互聯(lián)網時代的好處,本來應該是讓全世界的人可以彼此相望,求同存異,但越傳統(tǒng)的人群,越對與眾不同、有違傳統(tǒng)與平等的事顯出不友好。所以這個時代,大家交流時都會自嘲——而且未必是真心的。比如,單身的人會自稱“單身狗”,但內心未必真把自己當狗。只是這么做,賣萌自嘲,顯得“真性情”“接地氣”。所以,在這個時代,做出謙和的平民甚至弱者姿態(tài),夾雜大量自嘲和網絡黑話,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蛘哒f,就像林沖要提上山去的那個首級,是個投名狀。
蘇聯(lián)作家巴別爾寫過一個故事。一個隨軍記者在前線,遭遇士兵的冷嘲熱諷:你是有學問的人哪,跟我們可不是一路。于是記者就當著士兵的面,粗魯待人,口出臟話,士兵們滿意了,把記者引為知己:敢情,您跟我們也是一路的??!
這個時代,許多的裝糙與黑話,許多的自嘲與融入,許多故作豪邁的場面姿態(tài),歸根結底,都是投名狀。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