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陽 張鑫蕊 宋祺鵬
本文主要研究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群體不同足底部位的敏感度差異。通過對濟南市某社區(qū)118名老年人進行實驗,用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單絲檢測法對不同性別老年群體足底部位的敏感度進行測試,并使用SPSS 20軟件對得到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老年男性與老年女性在右腳大腳趾與第一跖骨的壓力感受閾值(p<0.05)都具有顯著差異;老年女性右腳的大腳趾與足弓,足跟的感受閾值(P<0.01)具有非常顯著差異性,第一跖骨與足弓的感受閾值(p<0.05)具有顯著性,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與足跟的感受閾值(p<0.01)具有非常顯著差異;老年男性只有右腳的第一跖骨和足跟的感受閾值(p<0.05)具有顯著性,其他部位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在診斷足底敏感度時,我們建議應對不同性別的老年人分別檢測,對于同側足底,應進行不同部位的檢測而不是只用大拇指代替足底的敏感性。
1 引言
跌倒是老年人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研究發(fā)現(xiàn),60歲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曾發(fā)生跌倒,而其中近半數(shù)的人有跌倒過多次的經歷。對于老年人而言,跌倒往往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經常會導致身體創(chuàng)傷、功能障礙、自信心下降、社會參與度降低等后果,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肌肉無力步態(tài),平衡問題,視覺及認知功能障礙與功能衰退等。
前人關于跌倒已經有了大量研究。不同的研究人員對跌倒的成因分類不同,但大家普遍認為個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都是跌倒的原因。其中個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等。有研究表明,6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28-35%的人于一年之內曾在家中摔倒,而老年女性跌倒的發(fā)生率比老年男性高一倍。在類型上,老年男性經常出現(xiàn)滑倒現(xiàn)象,老年女性則多表現(xiàn)為絆倒。在時間上,老年男性的跌倒大多發(fā)生在冬季,而老年女性的跌倒則在夏季居多。
已有的研究表明,與控制姿勢相關的出了本體感覺,還有足底皮膚觸覺。我國對于老年人的研究不如發(fā)達國家那樣系統(tǒng)化,還需要不斷地完善與進步。在醫(yī)院的臨床診斷中,要確定老年人足底的敏感性的大小,通常采用尼龍單絲對大腳趾的敏感性代替足底敏感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測試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不同群體的各足底區(qū)域敏感性的大小,找出不同性別之間敏感度的差異及規(guī)律,為老年人跌倒的預防、干預以及在臨床醫(yī)學的診斷上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實驗選取濟南市某社區(qū)118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社區(qū)的研討會或當?shù)貓蠹埖难芯總鲉握心?,對有意參與研究的老年人進行電話聯(lián)系,并填寫自身身體狀況問卷,受試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為自愿參與測試。
2.2 研究方法
利用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單絲檢測法,測定結果包含正常(規(guī)格1.65-2.83)、輕觸覺減退(規(guī)格3.22-3.61)、保護性感覺減退(規(guī)格4.31-4.56)、保護性感覺喪失(規(guī)格4.56-6.65)、感覺完全喪失(規(guī)格6.65無感覺)共五種類型。測試時,受試者會被隨機測試右側足底的五個不同的部位,力量由小到大,直到受試者表示自己能夠感覺到并能準確的說出具體位置,則該值為該部位的最小力值,即該分區(qū)足底壓力的感受閾值。測試步驟如下:受試者脫去鞋襪,采取仰臥位于測試床上,測試者雙眼緊閉,使其不能看到測試部位。正式測試之前,先選用5.07規(guī)格的單絲,隨機在受試者的手部進行試驗,使受試者了解單絲接觸皮膚時的感覺狀況。進行正式檢測時,檢測者會分別用不同力量、不同規(guī)格的單絲在足底五個不同部位(如圖1),如大腳趾(BT),第一跖骨(M1),第五跖骨(M5),足弓(Arch),足跟(Heel),進行按壓。每種單絲會進行兩次測試,先將單絲垂直于足底進行施壓,直至單絲彎曲至C型,暫停一秒后再拿走。單絲的選用首先為細單絲,若進行2次受試者毫無感覺就換更粗一點的,以此類推。受試者感覺到壓力就回答“有”,沒有感覺到時就說“沒有”,當有感覺時,受試者需能準確地說出壓力位置,讓受試者感覺到的最小的力值即為該部位的足底壓力感覺閾值。
2.3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P<0.05說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說明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描述方法采用均數(shù)和標準差(±SD),結果用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非參數(shù)檢驗來對不同性別老年人及不同部位之間的敏感度差異進行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大腳趾和第一跖骨部位,男性與女性的壓力感受閾值(p<0.05)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對于第五跖骨,足弓和足跟的部位,男性與女性之間差異不具有顯著性。
從表3中可以看出老年女性右腳的大腳趾與足弓,足跟的壓力感受閾值具有非常顯著差異性,第一跖骨與足弓的壓力感受閾值具有顯著性,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與足跟的壓力感受閾值具有非常顯著差異。
從表4可以看出,老年男性的不同足底區(qū)域的壓力感受閾值只在右腳的第一跖骨和足跟表現(xiàn)出顯著性,其他部位兩兩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
老年人走路時,大腳趾的跖骨頭的負荷是橫向四個跖骨頭的兩倍,且在維持人體平衡的方面,大腳趾起著很大的作用,而老年人大腳趾的壓力遠遠高于年輕人,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與老年人經常使用大腳趾來增加感覺有關。有研究表明,位于足部最外側是第五趾骨,并且此處足底壓力的峰值在足底的各部位中屬于最小值。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足弓肌肉及韌帶會變得松弛,若長時間維持一個較大的負荷,容易使得足弓的高度下降,這會引起許多關于足部的疾病。相關研究顯示,老年人經常以外八字的步態(tài)行走,這會導致老年人足跟的壓強增大,外在表現(xiàn)為鞋跟部位容易磨損變形。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足底敏感性在大腳趾和第一跖骨部位存在差異性,推測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跖趾關節(jié)關節(jié)里段的寬度會變大,老年男性表現(xiàn)為變寬了5.33mm,老年女性表現(xiàn)為變寬了4.77mm,這對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是有影響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運動功能會逐漸衰退,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也會變弱,所以老年人為了加強行走時對于平衡的掌握,他們走路的姿勢會逐漸變成“外八字”形態(tài),即通過增大足底的支撐面積來保持穩(wěn)定。有研究表明,老年男性在進行正常走時,最大受力的部位在腳前掌的第二跖骨,而老年女性在進行正常走時,最大受力部位為足跟。這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在足底敏感性方面差異的原因。
4 結論與建議
本次的結果表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在足底不同區(qū)域的敏感度存在明顯差異,這對我們平時采用大腳趾的敏感性代替整體足底敏感性的可靠程度提出了質疑。在臨床診斷中,我們建議對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足底敏感度應分開測量,且在同側腳中,不同部位的腳底敏感度也有差異,故建議采取不同部位的多次測量結果綜合判斷,而非僅用單只大拇指的敏感度測試來代替整體的腳底敏感度。
通訊作者:宋祺鵬
(作者單位:山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