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揚揚,白秋江
(1.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唐山 063001; 2.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yī)院藥劑科,江蘇 南京 210046)
X 連鎖低磷血癥(XLH)由 X 染色體內(nèi)肽酶(PHEX)基因失活突變引起,骨室中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上調(diào),從而導致低磷血癥的罕見遺傳性疾?。?],其患病率約為 1.7 ∶100 000(兒童)或 4.8 ∶100 000(成人及兒童)[2]。目前的研究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 PHEX 基因突變失活導致FGF23 上調(diào),從而導致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膜結(jié)合鈉-磷協(xié)同轉(zhuǎn)運體降解及1 α-羥基化和24-羥基化酶活性遭到抑制,最終導致腎磷鹽丟失、維生素 D 代謝異常及骨礦化異常的臨床綜合征[2]。XLH 的實驗室特征包括血清中磷水平低于年齡正常值、FGF23水平升高、磷分泌排泄增加及血清1,25-二羥維生素D水平低或不正常,臨床表現(xiàn)包括低磷血癥、佝僂病、下肢彎曲和生長障礙,其他并發(fā)癥包括炎癥、骨關(guān)節(jié)炎、假性骨折和牙膿腫。超過半數(shù)的XLH 患者存在嚴重的牙病,與牙本質(zhì)和牙骨質(zhì)異常礦化有關(guān)[3]。炎癥和骨關(guān)節(jié)炎可嚴重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并導致疼痛[4]。常規(guī)治療采用早期口服磷酸鹽合劑及足量的骨化三醇,雖能改善骨骼礦化,但不能解決FGF23 過多導致的腎磷酸鹽重吸收和活性維生素D 產(chǎn)生障礙的問題[5]。
Burosumab 是一種FGF23 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可與FGF23 結(jié)合,并抑制其生物活性及其下游信號通路,增加腎臟對磷的重吸收及血清維生素D 水平,最終改善骨骼礦化和相關(guān)骨病,其于2018 年2 月獲得了歐盟有條件的上市許可,用于1 歲以上兒童及骨骼生長期的青少年有骨病影像證據(jù)的XLH,且于2018 年4 月成為首個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上市批準[6]的治療1 歲以上兒童及成年患者XLH 的藥物?,F(xiàn)對其作用機制、臨床應(yīng)用、藥物代謝動力學及各期臨床試驗情況綜述如下。
FGF23 是磷酸鹽穩(wěn)態(tài)的關(guān)鍵調(diào)節(jié)因子[7],與協(xié)同受體Klotho 一起,調(diào)節(jié)腎近端小管的磷酸鹽的重吸收及1 α - 羥基化和 24 - 羥基化[8]。XLH 是由 FGF23 過剩引起,增加腎磷酸鹽排泄,引發(fā)低血清磷酸鹽狀態(tài),最終導致骨礦化受損和骨病。FGF23 降低1 α-羥化酶活性,從而降低血清1,25-二羥維生素D 水平,減弱胃腸道對磷酸鹽的吸收,降低血清磷酸鹽水平,損害骨礦化[9-10]。骨礦化不良導致肢體畸形、身材矮小、骨關(guān)節(jié)炎、骨折及其他不良后果。Burosumab 結(jié)合并抑制FGF23 的生物活性,阻斷FGF23 在靶組織中的生物效應(yīng),從而增加腎臟磷酸鹽的重吸收,減少磷酸的排泄,升高1,25-二羥維生素D 的血清濃度,增加磷酸鹽在胃腸道的吸收[11]。
治療前1 周,停止口服磷酸鹽和/或活性維生素D類似物(如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骨化二醇等)。治療前,空腹血清磷濃度應(yīng)低于該年齡的參考范圍(RRA)。每次注射的最大劑量為1.5 mL,需分次注射并選擇不同注射部位。4 周內(nèi)不可調(diào)整劑量。
XLH 成年(≥18 歲,下文同)患者:初始劑量為 1mg/kg,每 4 周 1 次,劑量 10 ~90 mg。前 3 個月每月及每次調(diào)整劑量后,測量用藥2 周后的血清磷濃度,如在RRA 內(nèi),則繼續(xù)維持原劑量;如高于參考范圍,則停1 次劑量,4周后再評估;如低于參考范圍,則可重新啟動治療,此時最大劑量為 40 mg /kg,每 4 周 1 次。
XLH 兒科(≥1 ~ < 18 歲,后文同)患兒:體質(zhì)量低于10 kg,推薦起始劑量為1 mg/kg,四舍五入至整數(shù),每2 周1 次;體質(zhì)量在10 kg 及以上,推薦初始劑量為0.8 mg /kg,四舍五入至 10 的整倍數(shù),每 2 周 1 次,劑量10 ~90 mg。前 3 個月每 4 周檢查 1 次血清磷濃度,高于參考范圍下限,低于5 mg / dL,維持原劑量。低于參考范圍下限,且體質(zhì)量低于 10 kg 的患兒,則增至1.5 ~ 2.0 mg / kg,每 2 周 1 次;體質(zhì)量不低于 10 kg的患兒,則增至2.0 mg /kg,每 2 周 1 次。血清磷濃度如高于 5 mg/dL,則需停藥 1 次,4 周后再評估。
皮下注射Burosumab 的藥動學模型呈線性相關(guān),XLH 患者基于初始血清磷水平調(diào)整Burosumab 劑量[12]。兒科患者的藥動學狀況,與成年人并無實質(zhì)差異。
以下藥動學狀況[11-14]按 70 kg 體質(zhì)量的 XLH 成年患者的推薦劑量計。Burosumab 吸收緩慢,血藥濃度平均達峰時間(tmax)為 8 ~ 11 d,生物利用度近 100% 。1 項對XLH 成年患者人群的研究顯示,接受16 個月,每月28 d 的Burosumab 的滴定劑量,前4 次劑量后血清磷的平均峰值升高,6 ~10 次劑量的血清磷峰值相當,之后有輕微降低。血清藥物濃度與血清中磷水平呈線性平行關(guān)系,且每次給藥后基本在同一時間達到峰值。表觀分布容積為8 L,約為XLH 成年患者的血漿容量,即血管外分布有限。藥物的清除與體質(zhì)量有關(guān),70 kg 體質(zhì)量的XLH 成年患者和30 kg 的XLH 患兒的表觀清除率分別為 0.290 L /d,0.136 L /d。半衰期約為 19 d。Burosumab的分解途徑尚不明確,可能通過分解代謝途徑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IMEL 等[15]早期進行的開放標簽劑量遞增(最大劑量 0.6 mg/kg)的Ⅰ/Ⅱ期臨床試驗中,受試者來自 6 個中心,腎小管對磷的最大吸收(TmP)/腎小球濾過率(GFR)< 2.0 mg/dL,GFR≥ 60 mL /min,血鈣 < 10.8 mg/dL,血清FGF23 >30 mg/mL;主要排除標準為妊娠期、重大手術(shù),近3 個月內(nèi)接種過疫苗,并要求受試者在接受篩查前10 d 未服用維生素D(或類似物)及鈣、磷酸鹽補充劑、氫氧化鋁等藥物。雖未設(shè)對照,但有78.57%的患者(22/28 例)參與了為期12 個月的延長試驗?;颊咭缽男愿撸饕笜搜辶诐舛壬?,次要指標如TmP/GFR、1,25-二羥維生素D 和骨骼標記物呈陽性反應(yīng)。試驗表明,Burosumab 治療可提高血清磷濃度,增加腎小球?qū)α椎闹匚?,并改善骨礦化。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Ⅲ期臨床試驗中,134 例受試者(≤65 歲),已確診為PHEX 基因突變的XLH 和或符合XLH 的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特征,且有血磷酸鹽濃度低于正常值下限(LLN,2.5 mg /dL),腎臟磷的 TmP /GFR <2.5 mg/dL,簡要疼痛量表(BPI)>4 如使用鎮(zhèn)痛藥物則在受試前21 d 達到穩(wěn)定并維持該劑量[16]。該試驗的排除標準為血清鈣≥10.8mg/dL(2.7mmol/L),血清甲狀旁腺素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5 倍,和(或)受試者前60 d 使用過抑制甲狀旁腺素的藥物,或在3 個月內(nèi)接受過創(chuàng)傷性的骨科整形手術(shù),和接受影響磷代謝的受試者(如口服磷酸鹽、活性維生素D 及類似物等),至少需藥物洗脫2 周才能參加試驗。XLH 成年患者每4 周分別給予皮下注射Burosumab 1 mg/kg 或安慰劑。試驗表明,在第24 周,Burosumab 組、安慰劑組骨折完全愈合率分別為42.65%和7.58%,血清磷恢復正常的比例分別為94.11%和7.58%。且Burosumab 組的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guān)節(jié)炎僵硬指數(shù)分量表(WOMAC)評分明顯更低。
另一項試驗對134 例患者進行后續(xù)研究,納入、排除標準基本同文獻[16],近期(≤6 個月)有創(chuàng)傷性骨折或骨科手術(shù)史,如口服磷酸鹽和活性維生素D 或類似物,藥物洗脫2 周后可參與試驗。24 周后開放標簽,所有患者接受 Burosumab 治療至 48 周,第 24 ~48 周Burosumab 組和安慰劑組血清磷保持RRA 的患者占比分別為83.82%和89.39%。第48 周,患者基線骨折或假性骨折完全愈合率分別為63.24%和34.85%。從基線到第48 周,Burosumab 治療組僵硬、疼痛、身體機能評分及6 min 步行總距離方面均有顯著且持續(xù)的臨床改善[17]。試驗表明,XLH 患者持續(xù)使用Burosumab 的耐受性良好,并可糾正降低血清磷濃度,促進骨折和假性骨折持續(xù)愈合,關(guān)鍵骨骼肌的損傷持續(xù)改善。
INSOGNA 等[18]進行的單臂國際Ⅲ期臨床試驗,主要納入標準為年齡18 ~65 歲,明確有PHEX 突變的XLH,血FGF23 水平>30 pg/mL,TmP/GFR<2.5 mg /dL,BPI≥4;排除標準為2 年內(nèi)接受過常規(guī)治療。結(jié)果13 例患者完成48 周治療,11 例患者經(jīng)髂骨活檢進行組織學分析。治療后,所有患者的骨軟化相關(guān)指標如骨樣體積/骨體積、骨樣厚度、骨樣表面/骨表面和礦化滯后時間均有改善。接下來24 周的開放標簽延長研究也顯示,Burosumab 對患者有持續(xù)益處。
CARPENTER 等[19]在 納 入 52 例 5 ~ 12 歲 (平 均8.5 歲)XLH 患兒的隨機開放標簽Ⅱ期臨床試驗中,納入標準為有骺板活動性佝僂病,股骨或脛骨的彎曲,或青春期被劃分為Tanner 階段2 或更低,患者及其家屬有明確的 PHEX 突變且血 FGF23 水平 > 30 pg / mL,已診斷為XLH,附加入選條件為空腹血磷濃度低于2.8 mg/d,根據(jù)美國和歐洲的數(shù)據(jù)站立身高在該性別和年齡基線的50%以下。排除標準為入選前14 d 使用活性維生素D 或類似物,篩選7 d 內(nèi)使用過噻嗪類利尿劑,篩檢3 個月內(nèi)使用過生長激素治療;超聲檢查有3 級以上的腎鈣化癥及由研究者確定的3 級以上的甲狀旁腺亢進的低鈣或高鈣血癥,或在篩選前2 個月使用過鈣劑。初始劑量為 0.1 mg / kg、每 2 周 1 次或0.2 mg /kg、每 4 周 1 次,滴定劑量最高到 2.0 mg /kg(第 40 周 平 均 劑 量 為 0.98 mg / kg、每 2 周 1 次 和1.50 mg /kg、每 4 周 1 次),以達到 3.5 ~5.0 mg /dL 的血清磷濃度。試驗表明,Burosumab 可增加腎小管磷酸鹽重吸收,升高血清磷濃度,提高線性生長及生理功能。同時,可減輕患兒的疼痛程度及佝僂病的嚴重程度。
2019 年對 13 例 1 ~ 4 歲(平均 2.9 歲)XLH 患兒的某開放標簽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中[20],患兒空腹血清磷濃度 < 0.97 mmol/L(3.0 mg /dL),血清肌酐在該年齡段正常范圍(8.8 ~ 35.4 μmol/L),有影像學證實的佝僂病,在患者及其直系親屬中已明確PHEX 基因突變。劑量為 0.8 mg /kg、每 2 周 1 次,如血清磷酸維持在低水平則增至 1.2 mg /kg、每 2 周 1 次。結(jié)果,第 40 周和第64 周,血清磷快速恢復正常,Thacher 佝僂病嚴重程度評分亦有所改善。
MARTIN RAMOS 等[21]的Ⅱ期臨床試驗中納入 5 例6 ~16 歲確 診 PHEX 突 變 患 兒 ,每 2 周 皮 下 注 射Burosumab 0.8 mg/kg,治療 1 年。結(jié)果表明,患兒 Burosumab 的耐受性良好,該制劑能改善生長狀態(tài),且無高磷血癥副反應(yīng)。
一項隨機、對照開放標簽在16 個臨床中心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22]中,納入標準為空腹血清磷濃度< 0.97 mmol/L(3.0 mg /dL),年齡 1 ~ 12 歲,患兒及其直系親屬中存在PHEX 基因突變,不大于3 歲的兒童,佝僂病嚴重評分至少為2 分(滿分為10 分),3 歲以下/以上患兒分別至少接受6,12 個月的常規(guī)治療;排除標準為Tanner 評級至少為4 級,身高高于國家標準中同性別和年齡正常值的50%,在過去的12 個月內(nèi)接受過生長激素治療,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19 pmol/L(180 pg/mL),超聲提示腎臟鈣化 4 級,低鈣或高鈣血癥和有骨科手術(shù)計劃的患兒。61 例患兒中有32 例(女18 例,男14 例)隨機分配繼續(xù)接受常規(guī)治療(口服磷酸鹽 + 活性維生素 D),29 例(女 16 例,男 13 例)接受Burosumab 0.8 ~ 1.2 mg /kg 治療,平均劑量為每 2 周0.9 mg /kg,持續(xù) 64 周。在主要治療終點(第 40,64 周),與常規(guī)治療組相比,Burosumab 組影像學總體印象評分顯著改善,佝僂病嚴重程度評分也有實質(zhì)性的臨床改善,血清磷和堿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標也很快回歸正常。Burosumab 治療組患兒的身高和6 min 步行距離也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
文獻[16]中納入的大多數(shù)為白種人 /高加索人(81% )和女性(65% )。Burosumab 組平均劑量為每 4 周皮下注射 0.95 mg/kg(0.3 ~1.2 mg/kg)。兩組治療 24 周時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見表1,維生素D 減少包括維生素D 缺乏或減少,以及血液中25-羥基膽鈣化醇減少,表2、表3 同;牙齒感染包括牙齒感染或膿腫;血磷升高包括血磷升高和高磷血癥。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例(%)]Tab.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表3 不同試驗中患兒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例(%)]Tab.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in different trials[case(%)]
24 周后,開放標簽所有患者都接受皮下注射Burosumab 治療的試驗[17]中,均未發(fā)現(xiàn)新的不良反應(yīng)。
文獻[16]中,Burosumab 組和安慰劑組中約6%的患者發(fā)生輕、中度過敏反應(yīng),無須中止治療。Burosumab組7%患者因高磷血癥[血清磷單次高于5.0 mg/dL 或2 次高于 4.5 mg /dL(正常值上限)]減小劑量。所有高磷血癥患者按推薦用法用量減少劑量的50% ,其中1 例因持續(xù)高磷血癥需減少第2 次劑量。Burosumab組和安慰劑組約12%患者出現(xiàn)注射部位紅斑、皮疹、淤傷、疼痛、瘙癢和血腫,程度較輕,多在注射后1 d 發(fā)生,持續(xù) 1 ~ 3 d 后,均未干預(yù),基本痊愈。Burosumab 組約12%患者不寧腿綜合征(RLS)加重或出現(xiàn)新的輕度或中度RLS,但未導致停藥。
IMEL 等[22]的隨機對照Ⅲ 期臨床試驗中,Burosumab組患者非嚴重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詳見表2。表中,咳嗽包括咳嗽和排痰性咳嗽;牙膿腫包括牙膿腫、牙齒感染和牙痛;皮疹包括瘙癢性、斑疹性、紅斑性、膿皰性及全身性皮疹,表3 同。
CARPENTER 等[19](試驗 1)和 WHYTE 等[20](試驗 2)試驗中患兒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見表3。表中,注射部位不良反應(yīng)包括注射部位紅斑、瘙癢、腫脹、疼痛、皮疹、淤青、變色、不適、血腫、出血、硬化、黃斑、蕁麻疹等;頭暈包括病理性頭暈和勞累性頭暈。
針對XLH 患者FGF23 過度表達的特點,Burosumab與FGF23 結(jié)合,并抑制其信號轉(zhuǎn)導,增加腎小管重吸收和胃腸道對磷酸鹽的吸收,從而提高血清磷濃度,改善骨礦化,減輕疼痛程度,改善佝僂病嚴重程度和XLH 相關(guān)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現(xiàn)有常規(guī)療法相比,Burosumab 可從根本上解決由于FGF23 過多導致的腎磷酸鹽重吸收和活性維生素D 產(chǎn)生障礙。多項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證實,Burosumab 療效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耐受性好,雖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較高,但均為輕度或中度,多不需要干預(yù),僅少數(shù)不良反應(yīng)可能需要調(diào)整劑量。Burosumab 若作為一線用藥取代常規(guī)療法,仍需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并對使用過該藥物的現(xiàn)有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監(jiān)測其潛在的長期危險因素和不良反應(yīng),并在更大范圍內(nèi)監(jiān)測其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