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蓉
摘要: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從小學數(shù)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作用出發(fā),詳細闡述了小學數(shù)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相關策略,包括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教學分層、實踐分層以及分層評價這幾方面,為有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分層異步教學需求的相關教職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分層異步;數(shù)學教學;小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分層異步教學法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基本原則,在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特點后,科學合理的將學生劃分為幾類,并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達成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分層異步教學是當前時代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基于此可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效教學,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shù)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作用
小學數(shù)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分層教學法是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實施的,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師生感情,有利于后續(xù)班級活動的開展,同時異步教學法能夠讓老師針對每一名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進步,提高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其繼續(xù)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為后續(xù)的數(shù)學教學提供支持。
二.小學數(shù)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策略
1.學生及教學目標分層
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首先要做的是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劃分,劃分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觀察學生各方面情況,包括個性、行為習慣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劃分。具體可將學習能力較差,進步空間較大的學生劃分到第一層次;將學習能力一般,有一些不良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引導監(jiān)督其加以改正的學生劃分到第二層次;學習能力較強,有自主學習意識,并已經(jīng)領悟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發(fā)展空間較大,將這一類型的學生劃分為第三層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劃分時,要堅持尊重每名學生的原則,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再基于這些差異,實行分層異步教學。劃分完學生后,可依據(jù)各類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就第一層次學生來說,可將掌握課本基礎知識作為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在教學逐步教會學生正確審題的思路及解題方法;針對第二層次學生,可將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知識點串聯(lián)方面,旨在讓此部分學生建立起知識點模塊,形成知識體系;對于第三層次學生來說,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點延伸及思維拓展,重點培養(yǎng)其數(shù)學素養(yǎng)。
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的分層包括分層提問以及針對性指導。分層提問要求教師根據(jù)每一層次學生具備的學習能力設置不同的提問方式,以完成教學目標。以“分數(shù)乘除法”這一知識點為例,針對第一層次學生,可分別設置分數(shù)乘法及除法問題,在學生完全掌握后再將乘除法結合到一起進行提問;由于第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為知識點串聯(lián),因此針對第二層次學生所設置的問題可以是帶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步驟,以及面對分數(shù)乘除法時,如何計算能夠更省時間;第三層次學生基礎知識較好,可以向外擴展延伸,如什么樣的分數(shù)在化成小數(shù)后更方便計算等[1]。針對性指導是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專門指導,或為完成教學目標所做的知識引導,對不同層次學生所開展的針對性指導的方式有所不同。對第一層次學生開展針對性指導時要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含義為主,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如在講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相關知識點時,可指導學生折疊小方塊,以此直觀的觀察三者之間的大小差距;第二層次學生以引導為主,幫助其領悟正確的解題思維,指導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解題步驟;第三層次學生以啟發(fā)為主,可為學生提供一種思維模式,引導其就后續(xù)步驟進行自主思考[2]。
3.實踐分層
實踐方面的分層教育分別包括課前預習、課堂練習以及課后復習三方面。課前預習方面的分層異步教學體現(xiàn)在學案的側重點方面,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其學案側重點要放在知識點理解上,主要講述知識點推導過程,附加一些基礎練習題;其余兩部分學生的學案側重點放在練習題上,要與所學知識點相結合,注重解題思維的引導。課堂練習方面的分層異步教學要求三個層次學生在習題類型的設置上有所不同,其中基礎類型題量逐步縮減,綜合題量逐步提升,習題難度逐漸提升,以此鼓勵第一層次學生建立信心。課后復習方面,第一層次學生由于課前預習及課堂練習側重知識點理解及基礎練習,因此作業(yè)設置重點要放在綜合練習上,可以設置從易到難的習題若干,以這部分學生的解題效率為依據(jù)合理的設置題目的多少以控制作業(yè)時長;第二層次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設置重點在于知識點的梳理,以此幫助學生就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第三層次學生可在第二層次課后作業(yè)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帶有趣味性的超綱題,以此激起學生的挑戰(zhàn)心理,引發(fā)深入學習的興趣。
4.分層評價
不同層次學生在評價方面的基準就不同,若用第一層次學生的標準要求第三層次學生,會讓潛能生得不到發(fā)展,埋沒潛力,而若用第三層次學生的評價基準去要求第一層次的學生,則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更加影響其學習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基準可依據(jù)教學目標來設置,因此第一層次學生的評價基準為能夠理解課本知識點并能獨立完成相關習題;第二層次學生的評價基準為能夠總結課上所講知識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點自主建立知識模塊;第三層次學生評價基準為能夠完全掌握教材知識點并解答相關綜合題,將所學知識補充到知識體系中并通過思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層次學生以鼓勵為主,第二層次學生以引導為主,第三層次學生以拓展為主。當學生完成甚至超質量完成教學目標時,教師在對其進行評價時要給予一定獎勵,并及時對學生劃分的層次進行調整。
結束語:綜上所述,分層異步教學法可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將學生劃分層次并分層設定教學目標,有利于后續(xù)異步教學的開展;課堂及實踐分層,可讓教師就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幫助其在不同層次中獲得進步;評價分層可通過不同的評價基準達成鼓勵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樊麗佳.小學數(shù)學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20,(07):101.
2.張曉萍.淺議小學數(shù)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山西青年,2016,(02):231
3.李小燕.小學數(shù)學分層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