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安
如今許多老年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度年如日,卻又度日如年。仿佛才退休,怎么一晃就七老八十了!可是每天從日出到日落,盡管想方設(shè)法找各種事情做消磨時間:健身、玩手機、看書、追電視劇……時間就是扭扭捏捏地不肯朝前走,急死人了!我倒有個“藥方”,大家不妨一試——買汏燒(上海方言,指買菜、洗菜、燒飯的意思)。
這話聽起來好像不怎么“爺們兒”,其實不然。古人不是說“民以食為天”嗎?再說,古往今來,多少大作家、大學(xué)者不都是美食家甚至廚藝大師?比如蘇東坡、李笠翁、袁枚、梁實秋、汪曾祺……人家尚樂于下廚,況我等蕓蕓眾生乎!
我退休前也不屑于廚灶之事,總覺得男人應(yīng)以事業(yè)為重。退休前三年因工作調(diào)整過起了悠閑日子,老伴卻在單位忙得不可開交,我才勉強承擔起了買菜燒飯的重任。捫心自問,當時那只能算是把生的做熟而已,談不上“廚藝”二字。退休后從外地回到上海,女兒女婿與我們住在一起,后來外孫又出生了,我肩負著一家人的吃飯和健康重任,是無論如何不能敷衍的,于是便一頭扎進了買汏燒里。
千萬別小看了這幾尺灶臺,那真是個五彩紛呈、創(chuàng)意無限的大世界。五湖四海的珍饈美饌——金華的火腿南京的鴨,荔浦的芋頭嘉興的菱,千島湖的鳙魚陽澄湖的蟹……光火腿就有宣威的、金華的、如皋的,選哪種,怎么加工,學(xué)問深著呢!四季更替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個疏忽,就可能錯過了食材的最佳食用期。比如上海人每年必吃的鮮筍,就有黃泥筍、毛竹筍、大葉筍、蜜竹筍、暗筍等,什么筍什么時候吃,怎么燒來吃,名堂多著呢!
食材選得好只是基礎(chǔ),《隨園食單》中,對烹飪過程提出了作料、洗涮、調(diào)劑、搭配、火候等近二十項須知,如“作料須知”:“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又如“火候須知”:“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瞧瞧,苛刻到家了!所以,用“食海無涯”來形容烹飪之難之深之博,絕不為過吧?
為了不斷提升家庭餐桌的水平,我煞費苦心。松江地區(qū)的幾個菜市場,我每幾天就要跑個遍。哪個店里的肉優(yōu)質(zhì),哪個攤位的野鯽魚可靠,哪個農(nóng)貿(mào)市場上的蔬菜新鮮又便宜,我心知肚明;螺螄、蜆肉什么時候最肥,哪個季節(jié)適宜吃鴨子或是羊肉,新蠶豆在哪幾天上市,我一清二楚。我先是買了些家庭烹飪方面的書籍作為參考,后來干脆把袁枚的《隨園食單》、李笠翁的《閑情偶記·飲饌部》、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還有汪曾祺等人飲食文化方面的各種書都請進了寒舍,而且這些書都成了我百看不厭的床頭書。當然也有臨時抱佛腳的,比如在市場上突然發(fā)現(xiàn)或是親友送來了諸如海參、莼菜、新鮮天麻之類的稀罕食材,便連忙求教于百度,居然也能做出像模像樣的菜肴來。
我既是半路出家,又無名師指點,對烹飪也就懂個皮毛而已。所幸多年來,我始終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廚藝終于漸漸得到了家人的認可,還多次受到來我家做客的親友們的稱贊。尤其是我外孫,說他就愛吃“大大做的飯菜”。不過,有了榮耀,麻煩也接踵而至——外孫今年剛滿11周歲,體重60公斤!我分析這是基因問題,可女兒說我給他吃得太好才是主因。
買汏燒很忙,卻讓我打發(fā)掉了許多無聊的時光;買汏燒很累,卻讓我樂此不疲,忘記了許多煩惱;買汏燒很苦,但讓人吃得放心、吃得稱心還省錢;買汏燒很難,那里面的學(xué)問博大精深,但因此讓我充滿了成就感。
我想起蘇東坡的兩句詩:“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边@是東坡先生被貶黃州時鉆研廚藝,也因此創(chuàng)造出了流傳至今的東坡系列美食的真實生活寫照,帶點自嘲,卻豁達樂天。老拙很喜歡這兩句詩,做了一點改動:“只緣暮年難消遣,自笑老來為口忙”,也算是聊以自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