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張嘵燕
【摘要】 以《辭源》(第三版)中的百科詞語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研究其注釋中的注音、書證、釋義、參見、插圖各個部分,總結(jié)其各部分特點。將其分別與《辭源》(第二版)中百科詞語注釋進行對比分析??偨Y(jié)得出《辭源》(第三版)在辭書注釋上具備系統(tǒng)性、關(guān)聯(lián)性、科學性、嚴謹性及完備性等特點。
【關(guān)鍵詞】 《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注釋研究
【中圖分類號】H16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6-0126-03
《辭源》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一部大型的古籍研究工具書。滄海變遷,同樣的詞語,古今意義不盡相同,在翻閱、學習或研究古籍的時候,便需要借助《辭源》。本文將《辭源》(第三版)中百科詞語的注釋作為主要內(nèi)容,包括釋義、注音、插圖、參見、書證等,并借鑒了王力《古代漢語》,將《辭源》中百科詞語歸為:姓名、飲食、天文、禮俗、樂律、什物、地理、歷法、宮室、車馬、職官、科舉、宗法、衣飾十四大類。分類探究、統(tǒng)籌歸納,找出《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注釋特點,最后將《辭源》 (第三版)與《辭源》(第二版)進行比較,總結(jié)得出二者的異同。
一、《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注音特點
《辭源》(第三版)的注音模式是這樣的:在單字后面注漢語拼音、注音字母以表示讀音。讀音后注《廣韻》的反切,若出現(xiàn)了《廣韻》中沒有收錄的字,則采用《集韻》或者其他韻書的反切。在反切后面,注明聲調(diào),表出聲母。同時《辭源》(第三版)又增加了該字在上古韻部中的歸部。例如:
【歷法類】丙 bǐng ㄅㄧㄥˇ 兵永切,上,梗韻,幫。陽部。
【樂律類】亂luàn ㄌㄨㄢˋ 郎段切,去,換韻,來。元部。
從“丙”、“暮”這兩字在第二版與第三版的對照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辭源》第二版中,其僅在注音上住了該字為何韻,卻沒有注明其所屬韻部。
(第三版):丙 bǐng ㄅㄧㄥˇ 兵永切,上,梗韻,幫。陽部。
(第二版):丙 bǐng ㄅㄧㄥˇ 兵永切,上,梗韻,幫。
二、《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書證特點
在《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注釋中,書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關(guān)系著《辭源》中百科詞的最早或最有代表性意義的出處?!掇o源》中的百科詞,是中國本土收錄在典籍中的古代名物詞、人文文化詞,并非完全現(xiàn)代意義的分類百科。《辭源》收錄百科詞語,目的在于說明這些詞語,例如名物詞,在典籍中是如何講的、怎么用的,和現(xiàn)代知識有一個對應,而不是去傳播有關(guān)這一名物的現(xiàn)代知識本身。在對《辭源》(第三版)中的百科詞語的書證進行廣泛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辭源》(第三版)中的書證有以下特點:
(一)單一列出一本書作為書證。在《辭源》(第三版)中,單一列出一本書作為書證的現(xiàn)象是比較少的。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列出書名、篇目及出現(xiàn)該詞的原文。如下:
【宮室類】舍處:處, chù。住所。後漢書八二上段翳傳:“某日當有諸生二人,荷擔,問翳舍處者,幸爲告之?!?/p>
【車馬類】驢輦:驢拉的車。後漢書十六鄧禹傳附鄧訓:“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shù)千人?!?/p>
另一類則是在釋義后面列參閱書籍,不列出原文。例如:【禮俗類】催生:舊俗婦女産前一月,女家預製小兒衣物,送至婿家,叫作催生。宋時已有此俗。參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五育子、吳自牧夢粱錄二十育子。
【衣飾類】披膊:古時作戰(zhàn)所著之甲分爲三部分,上部用以保護頸項肩膊者,稱披膊。參閲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
(二)列出書證的同時加上該書證的注和疏。這類書證在《辭源》(第三版)中較為常見。由于時代更迭,不同詞語在不同時代的意思會發(fā)生變化。為了要準確地定義這個詞語在古文獻中的意義及用法,《辭源》(第三版)在列書證的同時也列入了該書證的注和疏。這樣便能夠方便讀者理解該詞匯。例如:
【什物類】斗甬:斗、甬都是量器。 禮月令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權(quán)槪。”注:“甬,今斛也?!笔瑁骸笆窢戸??!眳问洗呵镏俅鹤鳌岸吠啊?。清畢沅校注:“桶與甬通用?!?/p>
(三)多個書證、詩書并舉。此類書證在《辭源》(第三版)中非常常見。有的是多個書證證明同一個意義或用法的,也有多個書證證明不同用法的。在這里,以書作為書證通常會標明書名篇目及原文,甚至也有詳細到作者朝代,也有在此加入該書的注和疏的現(xiàn)象。而如若義詩詞作為書證也會標明詩詞的收錄典籍、詩人\詞人、篇名及詩詞原句。例如:【樂律類】五音:宮、商、角、徵、羽。也叫五聲。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五音紛兮繁會。”參見“五聲一”。
【什物類】槖:同“橐”。盛物的袋子。漢荀悅前漢紀四高祖紀:“賜(陸)賈槖中裝直千金餘。”也指用袋子裝。 呂氏春秋悔過:“過天子之城,宜槖甲束兵?!眳⒁姟伴摇?。
這里的“槖”便是用了兩個書證證明了“盛物的袋子”和“用袋子裝”兩種意義?!拔逡簟眲t是用兩個書證去證明該詞語的同一個意義。此類書證最能將該詞匯的意義、用法等講得細致、完整,顯現(xiàn)出《辭源》(第三版)在百科詞語注釋上的嚴謹性和完整性。
(四)書證和參閱書籍并舉。這類書證在《辭源》(第三版)中也十分常見。通常給出書名、作者、朝代等及原文出處。有的也加注該書的“注”和“疏”。以明了古代用法。同時 在有關(guān)詞目之末略舉參閱書目,列出一本或多本參閱書籍,以作參考,這樣便能給專業(yè)研究工作者提供參考資料。這類書證不僅能將百科詞語的用法、意義、在不同典籍中不同寫法講的細致,同時以參閱書籍作為支撐,使得百科詞語的注釋更加具備科學性。例如:
【職官類】上造:爵位名。秦制定爵位二十級,第二級爲上造。漢承秦制。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注:“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也。”參閲商君書境內(nèi)。
(五)《辭源》(第三版)與(第二版)在書證上有何不同。《辭源》(第三版)和《辭源》(第二版)在書證上大體是相同的,也會存在個別詞匯上的差異,例如:
【歷法類】:(第三版)月額: 南朝梁元帝(蕭繹)金樓子六自序:“余初至荊州卜雨,時孟秋之月,陽亢日久,月旦雖雨,俄而便晴。有人云:諺曰‘雨月額,千里赤’。蓋旱之徵也?!贬嵋蚍Q月旦之雨爲月額。宋朱勝非紺珠集一金樓子:“旦日雨謂之月額?!痹娺x袁士元書林外集喜雨三十韻:“天瓢乍滴終傾倒,月額初開漸復連。”
(第二版):月額:南朝梁元帝(蕭繹)金樓子六自序:“余初至荊州卜雨,時孟秋之月,陽亢日久,月旦雖雨,俄而便晴。有人云:諺曰‘雨月額,千里赤’。蓋旱之徵也?!?/p>
從“月額”一詞在第二版和第三版的書證中,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書證。通過大量的書證去支撐詞語原有意義。
三、《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釋義特點
辭書的作用在于解疑釋惑,滿足人們查考的需要,釋義是辭書編纂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研究辭書的注釋,需要對其釋義語言如何表述、釋義方式如何選取等問題進行深刻的挖掘與探討。而《辭源》(第三版)的釋義一般采用說明釋義法和描寫釋義法。
(一)說明釋義法?!拒囻R類】安輿:卽安車。老年人和婦女乘坐的車子。
【地理類】丁零:唐州名,屬月支都督府(在今新疆吐魯番市境)。
這類釋義法是《辭源》(第三版)常用的釋義法,首先直接用定義式說明被釋詞的性質(zhì),然后再輔以說明指出被釋詞的來源、功能、材料等,完善了詞語釋義。一步一步,一層一層遞進,深入說明,使得詞義完善,便于理解。
(二)描寫釋義法?!臼参镱悺坎磺笕耍浩魑锩?。用骨角木竹削作人指爪狀,裝把,遇脊背有癢,人手不及,用以搔癢。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二如意引音義指歸。北方叫癢癢撓。
不郎鼓:貨郎所拿的鼓,兩側(cè)以繩繫墜,搖動時“不郎”“不郎”作響,故名。
描寫釋義法多用于什物類的百科詞語注釋中,在下定義式說明被釋詞的性質(zhì)后,用比喻法、擬聲法、細節(jié)描寫法等表述出什物的特征、材料、用法等,盡量用語言使事物形象化。通過對事物內(nèi)涵中較為形象的語義成分進行簡單比況,給讀者可感易懂的認識,這也成為現(xiàn)代辭書釋義中較為常用的釋義方式。
(三)《辭源》(第三版)與(第二版)在釋義上有何不同。第三版相較于在百科詞語的釋義上相較于第二版增加了義項。在《辭源》第二版修訂之時,把“百科”當成現(xiàn)代“百科”來分類,把300多個詞條給了《辭?!?。因此,《辭源》第三版在編訂百科詞匯之時,又重新看量斟酌了一些詞語,看他們是否符合“百科詞語”的定義。在(第二版)中,有的詞語本沒有百科詞這一釋義,但第三版又將其重新收錄。例如:
【樂律類】乙:古樂譜中七種記音符號之一。歷代記錄互有出入,常見者作“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字。 全唐詩五一○張祜五弦:“徵調(diào)侵弦乙,商聲過指攏?!?/p>
【禮俗類】大期:死期。 舊題漢劉向列女傳八周郊婦人傳:“君子謂周郊婦人惡尹氏之助亂,知天道之不祐,示以大期,終如其言。”
這兩個詞語在《辭源》(第二版)中是沒有作為百科詞語這一釋義出現(xiàn)的。
四、《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插圖特點
插圖的功用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從詞匯的角度來說,詞典插圖可以解釋詞匯意義,擴大詞匯量;對于詞典本身來說,插圖可以起到美化詞典的作用;對于詞典的使用者,即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插圖能夠為學生學習、記憶詞匯提供幫助。尤其在具體形狀的事物面前,插圖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其功能是文字無法取代的。《辭源》(第三版)的插圖多為名詞性詞語配插圖,幾乎不涉及動詞、形容詞等其它詞性的詞語。
(一)1+1 模式圖。所謂“1+1”就是指一個詞對應一個插圖。如三腳蟾、三銖錢、三節(jié)棍、九連環(huán)等都是在對應的詞條旁加上一幅圖片。這樣可以很好地將插圖與詞條對應起來,使得該詞的釋義更為明晰。
(二)整體與局部。整體插圖是指插圖整體是直接指向被釋詞本身,《辭源》(第三版)中的插圖大部分屬于整體插圖,比如小桃紅,被釋詞是一種花,釋義詳細說明花的特征,然后旁邊配以插圖直接直觀定義這種花。局部插圖是指被釋詞本身屬于整個插圖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插圖所表示的一個事物的局部,比如“小冠:泛指形小冠帽。小冠配的插圖是一個人的半身圖,頭上戴著小冠,插圖不直接指向被釋詞,而是插圖的局部。正是由于這種會集體出現(xiàn)的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使得該模式插圖的輔助釋義功能更加明確,更容易識別其所指事物。
(三)《辭源》(第三版)與(第二版)在插圖上有何不同?!掇o源》第三版配有插圖的詞共計957條,第二版的插圖共計342幅,新版辭源增加了與百科詞語相關(guān)的插圖共計618幅,新增1.5倍。從插圖增加的數(shù)量上來看,《辭源》對插圖越來越重視,詞典的編撰者們看到了插圖的重要性,對語言釋義做了直觀補充。但是從整體來說,插圖所占的比重還是較小。
五、《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參見特點
《辭源》呈現(xiàn)出極強的系統(tǒng)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同物異名詞、同名異形詞、類義詞和一般同義詞等詞條收錄完整且詞目設置合理;其二,“參見”系統(tǒng)的構(gòu)建相當嚴密。
(一)顯性參見。顯性參見指在釋文末尾的“參見××”、“見××”“詳××”等?!皡⒁姟毕到y(tǒng)的設置體現(xiàn)了《辭源》釋義的系統(tǒng)性,使得同物異名詞、同名異形詞、類義詞和一般同義詞等詞條查找方便,更好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
1.參見××。【宮室類】七廟:歷代帝王爲進行宗法統(tǒng)治,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參見“昭穆”。
【歷法類】一元:古代紀年的單位。參見“三統(tǒng)曆”。
2.見××?!镜乩眍悺咳p:縣名。見“三絳”。下洲:地名。見“橘洲”。
3.詳××?!韭毠兕悺恐写蠓颍汗倜?。詳“大2夫”。
中領(lǐng)軍: 官名。詳“領(lǐng)軍”。
(二)隱性參見?!掇o源》有相當一部分不易檢索到的同物異名詞存在于隱性“參見”術(shù)語中,主要表現(xiàn)為“一名××、又名××、名××、也作××、又叫××、即××、亦稱××”等形式。
1.即××?!臼参铩拷灰校鹤?,卽交牀。 宋曾三異因話錄:“交倚謂之繩牀?!眳⒁姟敖灰巍薄?/p>
2.也叫××。【什物】交牀:有靠背的坐具。也叫交椅、縄牀……參見“胡牀”。
胡牀: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也叫交倚、交牀……參見“交倚”“交牀”。
3.也作××。此類隱性參見系統(tǒng)性不夠強,部分設置有參見,部分沒有參見,甚至失收。例如上文所例的交牀、交椅、胡牀、縄牀。從釋文看,這五個詞所指同物,部分設置參見,如“交倚:坐具,卽交牀……參見‘交椅’?!辈糠譀]有參見,如“交椅”。
(三)《辭源》(第三版)與(第二版)在參見上有何不同。1.詞目設置更加合理和詞條失收問題得到一定的解決?!掇o源》補充了部分在其他大型辭書己收錄的和在古代典籍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當收未收詞語,完善了辭書收詞的系統(tǒng)性。
2.“參見”系統(tǒng)更加完備?!掇o源》中“參見××”、“見××”“詳××”等術(shù)語運用得更加合理,完善了辭書詞目編纂的系統(tǒng)性。如:“一覕:見‘一瞥’。”《辭源》第二版中并沒有收錄這個詞語,第三版收錄這個詞,并且為其設置了參見。
(第三版)一瞥:一注目間,比喻極短促的時間……瞥,也作“覕”。莊子徐無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如一覕也?!贬屛模骸耙?,暫見貌?!爆F(xiàn)把所見之粗略情況叫一瞥。
(第二版)一瞥:一注目間,比喻極短促的時間……瞥,古字作“覕”。莊子徐無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如一覕也?!贬屛模骸耙?,暫見之貌?!爆F(xiàn)把所見之粗略情況叫一瞥。
綜上所述,《辭源》(第三版)百科詞語的注釋,無論在注音、釋義、書證上,還是在參見、插圖上,都體現(xiàn)著其強大的關(guān)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作為注釋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各個部分相互獨立又互相關(guān)聯(lián),互為補充。而相較于(第二版),(第三版)關(guān)于百科詞語的注釋,無疑是更加科學、更加嚴謹、更加完備的。同時,作為溝通古今文化的橋梁,《辭源》(第三版)也朝著更加普及更加大眾的方向發(fā)展。為當今學者閱讀、研究古文典籍提供了巨大便利。
參考文獻:
[1]周偉業(yè).百科性質(zhì)的詞典《辭源》和《辭?!穂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1999,(07):11.
[2]本刊編輯部,侯笑如,吳稼南,王寧.《辭源》出版100年及第三版修訂的現(xiàn)代意義——王寧教授訪談[J].中國出版史研究,2015,(02):7-14.
[3]劉善濤,王震.《王云五大辭典》的字詞釋義方式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3):49.
[4]李書源.單語外向型學習詞典插圖配置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3.
[5]張利寶.《辭源》名物詞編纂指瑕[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4.
[6]何久盈,王寧,董琨.辭源(第三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7]王力.古代漢語 [M].北京:中華書局,1999.
作者簡介:
王穎,女,漢族,云南大理人,南通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7 級本科畢業(yè)生,研究方向:古代漢語。
張嘵燕,女,漢族,廣西貴港人,南通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7 級本科畢業(yè)生,研究方向:古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