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娟 陳小芳 陳軍劍 余路新
(廣東醫(yī)科大學醫(yī)學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523808)
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和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這兩門課程的實驗教學要用到一些正常、異常的血片和骨髓片[1],通過觀察血片、骨髓片了解各種血細胞數量、形態(tài)有無異常,從而協助診斷疾病、觀察療效及判斷病情變化。隨著血液分析儀的應用,促進了臨床檢驗工作效率的提高[2]。但是由于血液分析儀檢測工作原理和儀器操作方式的局限[3],一般僅能夠檢測出血液中細胞的體積、數目,以及白細胞占比,很難檢測出細胞結構異常,也很難檢測出有關的病理細胞,如異型淋巴細胞、有核紅細胞、幼稚粒細胞等[4],診斷陽性率還比較低[5],檢測結果會存在一定誤差,這就需要實驗室進行必要的形態(tài)學復檢[6]。而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是經典、有效的方法,是臨床檢驗診斷工作的基礎和核心[7],因此,檢驗專業(yè)學生學好細胞形態(tài)檢驗是非常重要的,是走上工作崗位的必備能力,而實驗課上用的血片、骨髓片的質量關系到學生實驗課的質量,以及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一個方面,也是評估教學效果重要的一環(huán),下面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血片和骨髓片的質量。
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和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實驗課主要看正常血象、正常粒細胞系統(tǒng)與紅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學、正常巨核細胞系統(tǒng)及其他細胞形態(tài)學、異常血細胞形態(tài)學、血液系統(tǒng)疾病檢驗等,這兩門實驗課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好形態(tài)學,正確書寫骨髓檢查報告單,需要大量高質量的血片、骨髓片做支撐才能保證實驗課的正常運行。
由于血片、骨髓片的特點,收集片比較困難[8],我們教學所需的血片、骨髓片是學校附院血液室提供,血液科醫(yī)生會篩選出符合實驗教學所需的片,及時通知實驗技術人員去取,這就需要實驗技術人員和血液科醫(yī)生保持密切的聯系,隨時關注留片情況,去取片時和血液室醫(yī)生的交流、學習對提高血片、骨髓片的質量非常必要。
從醫(yī)院血液科常常一次性拿幾十張標本,這些標本如果不能一次性染完,就要做好保管。通常會先把拿回來的血片、骨髓片用甲醇固定,把血片、骨髓片平放在染色架上,加幾滴甲醇把片膜完全覆蓋,等甲醇揮發(fā)干,按照病種分類裝入不同的片盒,待染。
對比了瑞士染色液和瑞士-吉姆薩染色液染出的片子發(fā)現,瑞士染色的主要優(yōu)點是染色方法簡單、省時、易于推廣,對血片染色效果還行,對骨髓片的染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瑞士-吉姆薩染色液結合了瑞士染色液和吉姆薩染色液的優(yōu)點,染色方便,胞核、胞質染色清晰[9,10],是實驗室用得比較多的染色液。
從醫(yī)院拿回來的標本經常使用簽字筆做記號,加染色后液記號容易被溶解,所以,染色前先用鉛筆在片膜上標記好病種,防止弄混。如果染色時間過長或者染液偏堿,可用甲醇脫色后重復染色,要注意甲醇脫色時間,脫色時間長會影響細胞的染色質量。染片時要用流水沖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沉渣過多,沉渣過多在鏡下會看到好多大、小顆粒沉渣覆蓋在細胞上,很影響對細胞漿、細胞核的觀察。
染片是一項瑣碎耗時的工作,要求實驗技術人員要細心、耐心,有些病種容易染色有些不容易上色,這就需要實驗技術人員要摸索染色條件,善于總結,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才能提供染色良好的片供教學使用。
學期末考試時每個學生2套考試片,這就需要近百套染色良好的考試片。考試片是實驗技術人員從顏色良好的片挑出來的,并排好號碼,每個號碼對應相應的病種,登記下來,并且多準備了備用考試片,以備考試時學生打碎片及時替換。每次考試前實驗技術人員都會在鏡下查看考試片,遇到褪色的片及時挑出來,以免影響學生考試。考試結束之后,實驗技術人員要把考試片按照順序整理,如果有學生打破考試片,要對相應的病種挑選染色良好的片補上,為下次考試做好準備。
鑒于實驗教學用血片、骨髓片得來不易,學生上實驗課時要告誡學生愛惜片,小心拿放,減少打破血片和骨髓片造成的損失。為此,實驗室制定了懲罰制度和專門的借片登記本。每次實驗課前,學生過來實驗準備室數好借的血片、骨髓片數,登記在本子上,做完實驗要如數歸還,如果有打破的、丟失的,就要進行相應的懲罰,讓學生重視歸還片,之前經常有學生做完實驗把片落在顯微鏡上或加在書本里,歸還片時一盒少好幾張,出了懲罰制度后,學生重視歸還片,降低了人為損傷。在學期末實驗課復習時,學生借的片會比較多,就讓每個學生負責一盒片,這樣每盒片對應一個人,就可以避免一個人借幾盒片把不同病種弄混、丟片的后果。
學生使用顯微鏡時,要首先在10倍鏡找好視野,再轉到油鏡細調,不要在油鏡粗調,以免壓壞片。
實驗教學用的血片、骨髓片保存過程中有褪色的情況,因此維護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學生看片要用到油鏡,經常有片膜上鏡油沒有擦干凈,遇到這種情況,實驗技術人員應把乙酸乙酯滴到擦鏡紙上,在片膜輕輕擦過,注意不要太大力劃破片膜,以免影響片的使用。遇到染色后儲存較久而褪色的片,由于圖片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細胞呈酸性改變,在復染時嗜堿性較強,染成藍色過多的結果,不適合觀察細胞結構,參照方法[11]進行復染取得不錯的效果。
血片、骨髓片作為血檢實驗教學中重要的標本,從收集、保管、染色、篩選、使用、維護每一步都很重要,實驗技術人要認真對待每一張片,保證實驗教學片的質量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學有所成,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