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清
今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顯示,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苯禐椤耙孜!?。
大熊貓的“降級”之旅,也昭示著我國自然生態(tài)保護工作的進階之路。
近50年前,為了解這僅存于我國的神秘生靈,國內首次啟動針對大熊貓的野外調查研究,此后大熊貓才逐步被世界真正認識并得到保護。隨著大熊貓命運被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悄然發(fā)生轉變,他就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tài)生物學研究奠基人胡錦矗。
1929年出生于四川開江的胡錦矗是幸運的,在戰(zhàn)爭頻仍、生活困苦之時,思想先進的父親鼓勵他背著書包進學堂。但少年胡錦矗坐不住板凳,翹課、留級成了家常便飯。
父親經人建議,把胡錦矗送到開江中學。時任開江中學校長的是畢業(yè)于四川大學的曾孟九。曾校長規(guī)定學生要每日出操,胡錦矗認為此舉無用,便置之不顧。一次,正值寒冬,他看見曾校長躍入刺骨的水中游泳,大感驚訝;后來,他又偶然得知東方未白之時,曾孟九就已在操場練起太極拳,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日后曾孟九再晨練時,身邊便多了胡錦矗的身影。
曾孟九認為“唯有知識武裝頭腦,運動強健體魄,民族才有希望”。這深深影響著胡錦矗,也支撐著他后來沿著四川盆地西緣翻山越嶺,把于山林中發(fā)現(xiàn)的寶貴研究成果傳向世界。
20世紀50年代初,胡錦矗進入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生物系學習,師從著名生物學家施白南。施白南倡導“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用親身野外考察的案例,給學生講解知識,引得胡錦矗對所學專業(yè)興趣盎然。1955年,胡錦??既氡本煼洞髮W動物研究生班,系統(tǒng)學習脊椎動物理論。
1957年,從北師大畢業(yè)的胡錦矗拖著一口裝滿動物標本的箱子回到四川。當時,南充師范??茖W校(西華師范大學前身)生物系剛成立,急需專業(yè)人才,胡錦矗便在這扎下根來,隨后十多年的潛心深研,讓他成了四川省內知名的野生動物學家。一直埋頭苦干的他,沒想到國家會對他委以重任。
1972年,遠赴華盛頓的大熊貓玲玲和興興為“破冰”階段的中美友誼注入新內涵,也在全球掀起“熊貓熱潮”。這使國家領導層意識到,作為唯一擁有大熊貓的國家,我們對其數(shù)量、分布情況等尚不了解。很快,國家決定對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展開全國性調查。
1974年,45歲的胡錦矗在人生中場迎來了新挑戰(zhàn)。他受命帶領一支約30人的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調查隊,進入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展開全國首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
“研究大熊貓是國家下達的任務,不管再艱難,再困苦,也要完成這份‘大任’。”接下這份“大任”后,胡錦矗的人生道路與大熊貓緊密相連。
野生大熊貓棲息于高山叢林之中,通常離群獨居,又被稱為“森林隱士”。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數(shù)百萬年,人類對它們的系統(tǒng)認識僅始于幾十年前??梢哉f,胡錦矗是全球系統(tǒng)研究大熊貓第一人。
當時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穿行其中常需手腳并用。大熊貓反應機敏,往往人還沒有靠近,它就一溜煙跑掉了。
為在不驚擾大熊貓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胡錦矗團隊時常潛行于竹林深處。降雪后,他們鉆進竹林“隧道”,積雪從衣領灌進來,棉服被凍成冰甲……一次,胡錦矗獨自追蹤大熊貓,突遇暴風雪,他連續(xù)走了10多個小時,命懸一線之時,他舉起步槍朝天射擊。等遠處的同事循聲趕來,找到的是一個凍僵的“雪人”。
在艱苦的野外環(huán)境中,即使有團隊扶持,也可能遇上危險。曾經,調查隊在汶川草坡原始森林中迷了路?!安荒茏岅爢T犧牲在這里!”胡錦矗四處尋覓,找到含水的泥炭蘚,整整五天,用從泥炭蘚里擠出的泥水“煮充滿土腥味的米飯”,團隊終于走出了絕境。
野生大熊貓獨特的生活習性,讓研究團隊吃盡了苦頭,怎樣更高效地了解大熊貓呢?總結經驗后,胡錦矗提出把大熊貓糞便作為野外追蹤第一素材。不同大熊貓的糞便中,殘留的竹節(jié)長短、粗細、咀嚼程度各不同,通過比較研究,可大致推斷出大熊貓的年齡、種群數(shù)量、活動范圍等信息。這就是沿用至今的研究野生大熊貓的“胡氏方法”。
基于這一方法,調查隊經過約四年的艱苦野外調查,最終寫成一份20多萬字的《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因為這份報告和胡錦矗的奔走努力,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從原來的2萬公頃擴至20萬公頃,寶興蜂桶寨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相繼建立,大熊貓生存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胡錦矗也被稱為“熊貓教父”。
曾有人問胡錦矗,為什么這樣的重任會落在他頭上?他笑答:“因為我本就長期跑山野調查,大家都叫我‘山里人’?!?/p>
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后,國家決定加強大熊貓生態(tài)學研究。1978年,胡錦矗牽頭在四川臥龍建立了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態(tài)觀測站“五一棚”。最初,這里其實就是幾個簡陋的窩棚,取名“五一棚”,是因為從棚區(qū)走到最近的水源地要經過51級臺階。
“‘五一棚’立定后,我們開辟7條觀察線,其中有5條深入大熊貓活動區(qū)域,2條是往山下走。每天都要走一條線。”胡錦矗團隊白天外出考察,晚上就在棚子里圍著爐火整理資料、研究方案。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的序幕就在一片山野中徐徐拉開。
1980年,中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達成在臥龍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協(xié)議,世界知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帶著團隊進駐“五一棚”。多年后,夏勒回憶起當時中國的大熊貓研究人員,依然感到心酸:“他們腳上只穿單薄的球鞋,我在心里記下,要設法替他們爭取到靴子?!?/p>
被問起是否覺得辛苦?胡錦矗答道:“我們和熊貓同喝一江水,保護熊貓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即便再艱苦,也是一種快樂和滿足?!?987年,胡錦矗被國家科委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以“五一棚”為起點,中國的大熊貓保護事業(yè)走上正軌、走向國際,中國也走出一大批在國際上廣受認可的大熊貓保護專家。
胡錦矗常說這輩子有兩件事最讓他驕傲,一個是45歲時與大熊貓相遇,另一個是勤心育桃李。他不僅把愛給了大熊貓,也給了他的學生們。
“五一棚”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胡錦?;氐綄W校,繼續(xù)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成為胡錦矗的學生是一件快樂但并不容易的事兒。標本、書籍、第一手資料……他毫無保留,生怕學生學不透,對著百余張教學幻燈片,逐一講解。胡錦矗的課堂讓學生們又累又緊張,因為他一上課,就連續(xù)三四個小時不休息。有一次,他上著課,鼻子突然止不住地流血,大家都勸他去醫(yī)院,但他抓起衛(wèi)生紙塞住鼻孔,又繼續(xù)上課。
帶學生野外考察時,他在云南頭道坪的一個山窩里清理小腿上的螞蟥??粗r血淋漓的腿,學生很擔心。但他開起了玩笑:“我血壓高,螞蟥吸點血,正好可以幫助降血壓呢!”
野外考察實踐異常艱苦,胡錦矗心疼學生,每次考察回來,他都自掏腰包帶著一幫學生浩浩蕩蕩“下館子”。逢年過節(jié),也總把全體學生叫到家里聚餐。這個慣例,他堅持了幾十年。
胡錦矗常說:“培養(yǎng)學生是我最大的收獲,學生的成功,就是老師最大的幸福?!睅资觊g,他培養(yǎng)出上百名動物學科技工作者,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保護生物學家魏輔文,為青藏鐵路設計藏羚羊通道的楊奇森,我國海洋獸類研究權威專家楊光,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最年輕的熊貓專家張澤鈞等。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胡錦矗教授的瀕危動物研究團隊“自然保護貢獻獎”最高榮譽稱號。
如今,92歲高齡的胡錦矗依然在為研究和保護大熊貓忙碌著。今年的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期間,他在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保護大熊貓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把它做好是報效祖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