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晟 王永東 馬強
摘 ? ?要:后疫情時代,雙線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成為研究重點;針對應用型高校船舶類課程的特點,首先構建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雙線交融”教學模式,提出“135”閉環(huán)式“雙線交融”教學建設思路;其次探討了船舶類課程“雙線交融”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模式選擇、教學資源建設以及教學活動組織,最后完善了船舶類課程“雙線交融”教學管理機制,通過研究與實踐,可為全國應用型高校雙線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指導依據(jù)和參考。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應用型高校;船舶類課程;雙線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2-0079-02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fā),為了阻止疫情的蔓延,我國采取了最為積極有效的措施[1];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政府、高校、社會三方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運行[2]。山東省教育廳印發(fā)的《關于做好開學前有關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wǎng)絡平臺,采用線上教學指導、線上直播授課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3]。因此,線上教學方式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2020年下半年全國高校學生全部復學,可以說新冠疫情的出現(xiàn)將教育分為“前疫情時代”和“后疫情時代”[4]。那么,對教學而言,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是否完全被疫情后的線下教學所取代呢?作者認為,這不應該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融合問題。教師和學生要進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交融共生”,即“雙線交融”的教學時代[5]。目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即雙線教學一直存在彼此分離和割裂的問題,而“雙線交融” 教學不是簡單的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混合,而是教學的一種新體系,“交融”更加體現(xiàn)的是教學的融合和貫通,將兩種教學形式達成一種彼此互通的狀態(tài),從而解決雙線教學中存在的屏障問題?!半p線交融”模式會給教學帶來新改變,包括課程內(nèi)容、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轉變。所有的轉變都是圍繞如何“交融”這一核心問題,所思考和解決的重點就是要在“相互聯(lián)通”“彼此呼應”中,構建基于“雙線交融”教學新體系,形成教學新方法,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無縫銜接及知識的有效傳遞。
一、船舶類課程“雙線交融”教學思路
堅持整體規(guī)劃、擇優(yōu)選擇、結構優(yōu)化,轉型升級、多級聯(lián)動,共建共享、整合資源的建設要求,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共建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并根據(jù)線上教學建設的總體要求,依據(jù)船舶類課程的教學特點,提出“135”閉環(huán)式“雙線交融”教學建設思路。(圖1)“1”是指以知識內(nèi)容通過雙線教學的有效傳遞為目的;“3”是指教學方式,包括直播+線下、平臺+實踐和多種形式組合;“5”是指建設模塊,包括雙線教學設計、雙線教學資源、雙線課堂管理、雙線課程活動以及雙線課程評價,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在疫情后也能夠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狀態(tài),從而讓雙線之間的傳統(tǒng)屏障松懈瓦解,形成“雙線交融”教學新的授課思路。
二、船舶類課程“雙線交融”教學策略
針對疫情過后及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開設現(xiàn)狀,基于實踐成果的累積,對船舶類課程進行“雙線交融”授課模式的探討,包括教學模式選擇策略、教學資源建設策略以及教學活動組織策略等。
(一)教學模式選擇策略
根據(jù)船舶類課程的目標、內(nèi)容、條件等多因素選擇教學模式,以疫情后的線上直播、線上教學平臺與線下教學組合的形式,借鑒抖音、快手等直播形式的特點,通過實施個性化教學模式及“通識性+專業(yè)性”的在線教學方式,融合線下交流、討論、實踐、實驗的形式,保障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堅持與教師共同完成課程的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多種方式組合”的“雙線交融”的授課模式。如在“船體結構”課程中采用線上開放課程與線下互動授課結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資源建設策略
充分挖掘整合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線上學習資源,包括視頻、課件、文本、音頻、工具、素材資源等。根據(jù)課程的特點和類型,對傳統(tǒng)課程知識內(nèi)容進行改革,對傳授內(nèi)容進行精選與加工,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關聯(lián),達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效果,結合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建設通識化、專業(yè)化、學術化相互融合的教學資源內(nèi)容。如“船舶材料與焊接”課程共完成Flash視頻建設150個、題庫20套、線上測試題500余道、課程思維導圖40余個等,建立了完善的“雙線交融”教學的資料庫。
(三)教學活動組織策略
“雙線交融”教學活動需要將線上、線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構建新的教學設計。依據(jù)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展開課程分析,結合建立起的資源,以學生為互動主體、以教師為輔助的分組別的“雙線交融”教學團隊,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體系,形成以分析研究—設計研究—評價研究的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如在線下組建實驗團隊,在線上討論交流;在線上進行資源分享,在線下答疑解惑等多種活動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如圖2所示。
三、船舶類課程“雙線交融”教學管理機制
針對應用型高校船舶類課程的特點,根據(jù)船舶類課程內(nèi)容的承接形式,結合PDCA(戴明環(huán))循環(huán)模式,形成雙線教學管理機制,包括課程規(guī)劃與建設管理、課程線上平臺維護管理、課程資源建設管理、課程服務改進管理等幾個方面,如圖3所示。以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應用作為“落腳點”,課程團隊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對課程教學全面負責,團隊骨干教師承擔分項管理,碩士研究生及優(yōu)秀學生作為助教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發(fā)揮管理團隊的優(yōu)勢,將線上開放課程與線下課程在管理上相互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該管理模式主要是將線上與線下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發(fā)揮教學團隊的優(yōu)勢,各司其職,將“雙線交融”教學模式切實應用到教學中,提升教學效果。
在后疫情時代,應用線上與線下相互交融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國家一流課程標準要求下,未來的課程都應該按照“兩階一度”去建設;“雙線交融”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將線上教學的多樣性與線下教學的靈活性相融合,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際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能力的目標。通過雙線教學在船舶類課程中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程“輪機工程材料”被評為山東省一流線下課程,“船體結構”被評為山東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應用型高校“雙線交融”教學改革仍處于探索階段,研究人員應繼續(xù)潛心研究,為線上、線下“雙線交融”模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上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EB/OL].(2015-04-13)[ 2021-03-0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2]王俊虎.疫情防控時期高校本科線上教學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3):21.
[3]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開學前有關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26)[2021-03-04].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0/2/26/art_11990_8845247.html.
[4]譚維智.在“后疫情時代”如何進行知識教學變革?[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0,30(5):5.
[5]李政濤.基礎教育的后疫情時代,是 “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J].中國教育學刊,2020(5):5.
編輯∕丁俊玲
作者簡介:孟君晟(1982—),男,黑龍江雞西人,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港口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焊接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GBB317116);山東交通學院教學研究改革項目“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管理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金屬工藝學’為例”(2019YB65);山東交通學院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立項“應用型高校‘雙線交融’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2029);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課題“‘海洋強國’建設背景下船舶系列課程OBE產(chǎn)出導向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TYB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