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珠
摘? ? 要:社會服務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深入實踐中“體驗、體悟、體認”,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我是大地美容師”實踐活動為載體,探究如何在社會服務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梳理了在服務前行中“評估服務需求,端正責任動機”,在服務正行中“深化服務行動,內(nèi)化責任情感”,在服務結行中“反思服務經(jīng)歷,提升責任意識”的活動策略。這些服務活動策略的有機運用,將助推學生在不斷深化實踐體驗中豐富責任情感,提高責任意識。
關鍵詞:社會服務;綜合實踐活動;責任意識
社會責任意識是公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責任擔當”的基本要點之一,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社會服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會活動,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實踐證明,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是在親身實踐過程中慢慢形成的,參與社會服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評估服務需求,端正責任動機
需求評估是一種輔助決策的手段,通過對需求評估或問題界定,以決定需要通過哪些有計劃的行動或項目來解決這些問題。
明確目的,牢記責任初衷。明確的目的更容易激起人的潛能,讓人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一件事,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令困難和挫折的影響力變小。為了準確地對服務需求進行評估,教師和學生作為服務活動的主體,都需要明確服務的目的,以端正自己的責任動機。
隨著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典型的社會問題,保護環(huán)境已成為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擔當。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意識,筆者將“大地美容”公益服務活動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服務前指導課上,為學生詳細宣講了“大地美容”的活動背景、活動意義。隨后,學生在學唱《一個干凈的地球》歌曲中豐富了對“大地美容”活動的認知,明白了“大地美容”活動不只是把垃圾撿起,美化環(huán)境,重要的是在凈化心靈,并以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成為“大地美容師”。
制訂計劃,明晰責任方向。任何服務都離不開“三定原則”,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形式。制訂服務計劃的過程就是明晰責任方向的過程,在這個思考過程中,學生明晰了接下來的服務活動中需要通過哪些服務項目、服務途徑來達成服務目的。因此,綜合實踐教師有必要了解一份詳盡的服務計劃需要包含哪些要素(見下表):
“我是大地美容師”活動有別于“保護環(huán)境”的活動,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提升更多人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意識。為更有效地達成服務目的,制訂一份詳盡的服務計劃就特別關鍵。服務前,筆者與學生一起重點梳理達成活動目標的流程:(1)唱:齊唱《一個干凈的地球》;(2)拍:拍一張有創(chuàng)意的團隊照片;(3)行:實地踐行;(4)宣:宣傳美化環(huán)境的重要性,凈化心靈。為使這張團隊照片更有創(chuàng)意,提升服務后的宣傳效果,各小組長還組織學生在服務計劃上設計團隊造型,同時明確踐行范圍(活動地點)、踐行時間、使用工具、注意事項等。學生在制訂服務計劃中明確了服務的方向,也明確了自己身為“大地美容師”的責任。
二、深化服務行動,內(nèi)化責任情感
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過程伴隨著認識、行為和情感三者的融合,其基礎就是實踐。我們應關注學科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經(jīng)歷典型的學科實踐過程,增強程序和模型意識,形成相應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和責任擔當意識。
初次服務,豐富責任情感。在前期服務需求調(diào)查中,學生發(fā)現(xiàn)學校是“大地美容師”最需要服務的對象,因此,第一次“我是大地美容師”公益服務活動便在校園里展開了。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學生經(jīng)歷了 完整的“我是校園美容師”服務活動,體驗為校園美容的愉悅感受。在實踐過程中,知道“大地美容師”是一種行為藝術,通過小組合作擺拍呈現(xiàn)團隊創(chuàng)意。通過親歷完整的“我是校園美容師”活動,萌發(fā)為學校服務的主人翁意識。
在成果展示階段,筆者組織各小組積極進行宣傳推廣,有的選擇朋友圈宣傳,有的選擇海報宣傳,有的選擇公眾號宣傳,有的選擇展板宣傳……學生化身為“大地美容宣導師”,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宣傳技能,提升宣傳效果,并以自己積極的宣導行為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同學,帶動每一位校園小主人投入到“我是校園美容師”活動中,豐富了自己的責任情感。
再次服務,內(nèi)化責任情感。社會服務是綜合實踐的一種主要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滿足被服務者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fā)展,促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實踐能力,成為履職盡責、敢于擔當?shù)娜恕?/p>
東石古寨是鎮(zhèn)上一個著名的景點,但在前期服務需求調(diào)查中,學生發(fā)現(xiàn),由于近代古寨的對外開放,許多游客把煙頭、零食袋都扔在了美麗的古寨中。古寨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為了使古寨變得更加干凈,“大地美容宣導師”決定走出校園,登上這座千年古寨,來一次深度的“大地美容”。為了讓“美容”更加有效,實現(xiàn)“深度撿拾”,出發(fā)前,各小組推薦了美容區(qū)域,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分工。
在前一次活動中,學生選擇的宣傳方式多種多樣,但也因為多樣,學生就有所比較,并以“宣傳范圍廣、宣傳力度大、宣傳效果佳、宣傳速度快”為標準,不約而同選擇“朋友圈”作為此次活動的宣傳方式。確定宣傳方式之后,各組擬定成果展示活動方案,有的編輯文字,有的選擇圖片,有的進行校對,有的轉發(fā)推廣。合理的分工與有效的合作,讓活動宣傳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保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意識也內(nèi)化為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責任情感。
三、反思服務經(jīng)歷,提升責任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與表達,同伴交流與對話。
“我是大地美容師”活動總結階段,筆者引導學生分享活動經(jīng)驗,說說做得最好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引導學生暢談服務心得,說說通過活動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反思服務活動,說說如果再次展開服務,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引導學生寫下活動體驗,豐富責任情感,提升責任意識。
在反思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到了:“為大地美容是一種行為藝術,我們要通過這種行為藝術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活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痹掝}一出,解決辦法接踵而至,其中最受認可的便是開展“親子美容師”活動。于是,筆者利用暑假以“我是大地美容師”為主題,引導每一個學生牽手一位家長,參與到“大地美容”活動中來。伴著《一個干凈的地球》那優(yōu)美的旋律,“社區(qū)美容師”來到自己居住的社區(qū),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公園美容師”來到公園,用“積善夾”夾起花叢中的垃圾,夾起草叢里的落葉;“海洋美容師”來到海邊,為保護海洋環(huán)境,宣傳海洋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會服務是一個體驗過程,是一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實踐過程。作為實踐教師,可以嘗試活用在服務前行中“評估服務需求,端正責任動機”,在服務正行中“深化服務行動,內(nèi)化責任情感”,在服務結行中“反思服務經(jīng)歷,提升責任意識”的活動策略,努力使學生的社會服務活動體驗帶來學習認知、行為態(tài)度、責任情感三者的變化。這三者變化的意義遠遠超乎服務活動本身,有助于幫助學生鏈接自己與家庭、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親密關系,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的探究精神,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提升社會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徐若蘭,廣普.義工培訓通識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134-137.
[2]楊九詮.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十人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85-93.
■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