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岸區(qū)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 孫姿善
我的家鄉(xiāng)重慶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火鍋與小面,迷霧與深山……雖不似大理、麗江那般詩情畫意,卻有種別樣的滋味。
如果你是一個地道的重慶人,熱衷的美食未必是火鍋。我小的時候,住在一個老小區(qū)里,樓很高,一層里住了好幾戶,像筒子樓。有一段時間,樓里搬來個新鄰居,是個賣早餐的阿姨。她的早餐店就開在小區(qū)正門口。店里早餐品種豐富,饅頭、稀飯、包子、豆?jié){、豆腐腦、糯米團子……凡是重慶人愛吃的早餐,沒有她不賣的。在她的小店里,有一樣最不起眼兒——馓子,我偏偏鐘愛它。店里的馓子是阿姨每天早上和面現(xiàn)炸的,酥脆可口,細嚼后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油茶自然是馓子的最佳搭配。它是將大米磨成粉,放小鍋里熬至細膩、濃稠,喝上一口,米香在入口的一瞬間便從舌尖蔓延開來。剛煮好的油茶得往里撒點小料:鹽巴、花椒粉、蔥花、雞精……再加點花生和咸菜,為它添上點睛之筆。最后把炸至金黃酥脆的馓子放入油茶中,一碗正宗的油茶馓子定會讓你垂涎三尺。
后來,鄰居阿姨搬走了。我常常想念那熟悉的滋味。
那時年幼的我整天嚷嚷著要吃油茶馓子。“想吃可以啊,不過得自己動手?!蹦棠陶f。于是小小的我和奶奶學起了做油茶馓子。學起來我才知道,原來油茶的做法很簡單,最難的其實是炸馓子。每次看奶奶炸馓子,金燦燦的油燒到了冒小泡,奶奶便讓我立根筷子試試溫度。我不敢,只能拿個夾子夾住筷子的一端,身子盡量離得遠遠的,歪著腦袋,斜著眼睛,皺著眉頭朝鍋里瞅。只見插入筷子的地方翻起好多白泡。奶奶一看,叫我把筷子移開,端起裝生馓子的盆,準備往鍋里倒。見此,我趕緊把夾子連同筷子拋進水池里,尖叫一聲,捂著耳朵往廚房外跑。只聽“刺啦”幾聲,馓子下鍋了,我扒著廚房玻璃窗看奶奶,她不慌不忙地取出一雙長筷子,嫻熟地翻動馓子。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想:奶奶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
后來,我又嘗過很多家店的油茶馓子,但都沒有小時候在那個阿姨的店里吃到的那種味道。
那種味道是不是就叫“鄉(xiāng)味”?
詞語加油站
詩情畫意 唇齒留香
平凡之中立意殊
鄉(xiāng)味,是流淌在小作者兒時的遙遠記憶,是留存在舌尖的家鄉(xiāng)滋味。油茶馓子,或許只不過是重慶人司空見慣的一種風味小食,但在小作者筆下卻散發(fā)出別具一格的情味。讀這篇文章,我們不但要贊佩文中描寫的細致,還要學習小作者是如何對身邊的平凡之物傾情觀察,提煉出“鄉(xiāng)味”這一主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