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中國西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60年來,布茹瑪汗·毛勒朵義務守護邊境,在數(shù)萬塊石頭上刻下“中國”二字。有人說:“在這里,每一座氈房都是一個流動的哨所,每一個牧民都是一座活的界碑?!?/p>
1942年,布茹瑪汗出生在克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一個貧苦的牧民家庭。從小父親總對她說:“身后這片土地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能把自己的家守小了?!背黾藓?,布茹瑪汗和丈夫來到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一處邊防要隘冬古拉瑪山口,一邊放牧,一邊義務巡邊、護邊——防止人畜越界,同時為邊防部隊指路并提供生活幫助。多年前,布茹瑪汗一家被洪水圍困,劫后余生的布茹瑪汗心想:如果我們死了,新來的人又怎么知道哪兒才是中國呢?
于是,不識字的布茹瑪汗向人請教,學會了柯爾克孜語和漢語“中國”的寫法。每次放牧時,她就在石頭上刻下“中國”二字。最開始沒有工具,只能用尖石頭刻,一天刻一塊。遇到風雪天,手伸出來一會兒就凍僵了,要放進懷里焐一焐才能繼續(xù)刻。后來有了鐵錘和釘子,就能刻得快些,一天能刻好幾塊。60年過去,如今在冬古拉瑪山口的邊境線上,到處都是刻著“中國”的石頭。
一天,布茹瑪汗像往常一樣放牧巡邊,突然發(fā)現(xiàn)一塊界碑似乎被人動了手腳。她用棍子反復丈量界碑與自己所刻的一塊“中國石”之間的距離,確認界碑位置不對。她立刻趕回家中,跨上馬背,一路奔馳60多公里,趕到邊防哨所報告。后來,經(jīng)過仔細勘察,我方確定,界碑確實被人向我國境內(nèi)移動過。經(jīng)過協(xié)商交涉,界碑又回到它原來的位置。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布茹瑪汗被授予“人民楷?!睒s譽稱號。多年來,布茹瑪汗的事跡在西陲高原上傳頌,在她的影響下,她的5個孩子和很多牧民都成了義務護邊員。布茹瑪汗說自己沒讀過書,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但中國在心中。